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澳右翼势力挑衅中国人民决不会有好下场。
澳大利亚右翼政府总理霍廷斯则认为这是中国方面的恫吓,难道中国敢于攻击这支舰队?“宙斯盾”是吃素的吗?澳海军参谋长罗诺上将向他保证即使中国向舰队发起导弹攻击,那也等于给宙斯盾提供靶标。于是霍廷斯得意非凡,下令舰队司令官里吉特少将以果敢的行动通过海峡。
一时间这么支澳大利亚的舰队竟然成了世人注目的焦点。我国上层为何如此重视这样一次外军舰队通过台湾海峡的行动呢?因为它将直接破坏我军对台心理攻势,如果不能打退走狗的挑衅,又如何让人相信你能轻易地挑战它的主人呢?
里吉特少将是个老派的职业军人,对完成此类政治任务并不感兴趣。他的旗舰自然设在“纳拉伯”号上,要求参谋部指挥舰队严格地按海峡的中线行驶。他知道海峡的两边已经云集了上百万的精兵强将,上千架的战机,几千枚的各型导弹,几百艘精良的战舰,而且形势紧张,几乎到了一触即发的地步。要说一点不害怕那是假的,要说视死如归,哪是凭什么呀!少将的想法很简单,以最快的速度,最安全的航线通过这段恐怖的海峡。那么干脆贴着台湾岛好了,可是政客们是不会同意的,那算什么威慑?
舰队刚越过马祖岛与台湾岛之间的海域就算进入海峡了,少将命令舰队以30节的航速前进,取的是宙斯盾在前,2艘护卫舰在后的三角防空阵营,以如此的高速舰体的声纳是不顶用的,又命令2架“海鹰”反潜直升机前出警戒,他得留1架应急。而且整个航程约6个小时,直升机还得轮流升空呢。他们马上就要进入最狭窄的一处,那就是海坛岛与台湾岛夹峙的海域,那里的宽度不到130公里。不久里吉特就感到不对头了,中国2艘真正全电推进的巡防舰1艘在他们的后面,1艘在他们的左侧追随着他们,间距不到4海里保持目视接触。
少将感到了困惑,中国的战舰不是越过中线了吗?台湾怎么不作反应呢?他哪里知道巡防舰是海上武警总队的,并不属于军队。在海上保护渔民,谁管什么中线。台湾海军早就搞过驱赶了,立即遭到我海航部队攻击机的警告。双方甚至出动战机对峙,台军也不敢动手。“撞机表演”更不是对手,以台军飞行员的话来说:“大陆飞行员连美军战机都敢撞,我们去找死啊?”
武警总队的巡防舰在这一带早就出了名,把日本、韩国的渔船统统赶出了“争议地区”。有一次日本还出动了“八·八”舰队来围攻2艘巡防舰,当即遭到我增援的东海舰队的干预,双方的直升机的撞机战,日军大败亏输,那些“海鹰”碰到电动“黑鲨”是无力对抗的,“海鹰”的形体大,要搭载大批反潜装备,而“黑鲨”是攻击直升机,装甲厚重,挂架上挂满了导弹、火箭弹。我军出动了8架挂满反舰导弹的Q-6攻击机,围着日舰逼近了打转,吓得鬼子兵心里直祷告,这些飞机千万不要出故障,万一“掉”一架下来,连宙斯盾也是挡不住的。日本政府尽管事后提出了抗议,不过后来还是告诫渔船尽量不要去“争议海域”。
今天海峡内风浪不大,阳光明媚,是冬天里少有的好天气。可是少将以职业军人的第六感觉感受到一股杀气向他逼来。他没有想到对方出手那么快,2架直升机刚升空,立即有4架电动“黑鲨”扑了过来,那些“海鹰”的驾驶员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啊,被逼得步步后退,哪里还能搞什么“前出”。空中的对话十分精彩。
“请你们避让,这里是公海,我们有权航行和飞行。”
“这里是台湾海峡,我们更有权飞行,应该避让的是你们。”
“嗨,你会不会飞行啊,这样要撞机的。”
“我非常不会飞行,今天出来练习,你得多加小心。”…
下面也不好过,宙斯盾系统的AN/SPY…1D相控阵雷达探测到大陆一侧有1架A-50U预警机和1架中国自行开发的EY-14空地协同指挥机在空中指挥着48架战机,台湾一侧有1架E-2预警机和48架战机也升空了,双方都在距舰队150公里处盘旋。没有人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扑下来。远在450公里外则有2个中队的美军舰载机在盘旋,算是遥相呼应。大陆的预警雷达已经以电磁波锁定他们,令澳洲人感到了庞大的压力。但里吉特少将坚信中国不敢破坏海上自由通行的公约,也相信宙斯盾的威力。可惜他忘了别人也有通行的自由。
把2架“海鹰”赶到北边去以后,又来了6架电动“黑鲨”,紧贴着澳舰在500米处伴随飞行,舰桥上的人可以清晰地看到每架都挂着重型反舰导弹。少将的头上冒出了冷汗,尽管舱室里开足了暖气。这倒不是因为少将来自热带的澳洲特别怕冷,而是知道自己处于极为危险的境地。宙斯盾确实厉害,但是现在已经失去了作用,他难道敢下令对这些直升机开火?20毫米的“密集阵”也许根本就不能穿透他们的装甲,而垂直发射的“标准II”还没有飞到顶上,对方的4枚反舰导弹保证可以把他的“宙斯盾舰”穿个透心凉。
“警告、警告,你们这是敌对行动,请立即离开我们的舰队!”
“警告、警告,我们有在台湾海峡自由飞行的权利,你们若有敌对行动,请考虑后果!”
不过对话就此中止。我军的4架EQ-6上场了,立即取消了澳舰的发言权,它们绕着澳舰在1千米的距离对准AN/SPY…1D雷达的天线和其他的通讯天线,发射了强大的电磁脉冲进行干扰。此时里吉特少将的冷汗已经凝结了。他命令启动卫星通讯装置,可惜也没有用,现在每艘澳舰的顶上都有1架电动直升机伴随他们前进,电子吊舱的干扰机阻塞了通讯频道。跳频也不顶用,对方的干扰机功率太强大了,距离又如此之近。里吉特这才知道什么是金龙电池。
此时如果里吉特指挥舰队掉头回航也许就不会有下面的故事了。可是他对中国军方的“卑劣”做法十分恼火,决心继续完成任务,好在天气晴好,凭目视也能指挥战舰行驶。他只是个军人,不知道指使他的霍廷斯更是个连真正的“人”都称不上的一条美国人的走狗。他自己也太看轻中国人的力量了,以为凭目视能突破重围。
现在快接近海坛岛了,他在中线离开该岛不足65公里,离开中国的领海线更是不足45公里。这一段航程将是对他最严峻的考验。由于雷达失效,当“纳拉伯”号的舰长弗里上校看见前方笔直驶来2艘破旧油轮时,双方相距仅5海里了。望远镜里看去,对方的速度是12节,2轮的间隔仅500米鱼贯而行。仔细看的话,油轮的航线偏在他们的左侧。
“他们显然想制造撞舰事件!我们必须小心了。”在舰桥站得挺直的里吉特少将告诫舰长。
参谋长已经下令护卫舰也注意避让。舰长弗里上校心中不以为然,他的战舰有10万马力的动力,操纵性能极佳,还会对付不了2艘7千吨级的旧油轮?很快驱逐舰与第一艘油轮相距仅500米了,上校看到桅杆上的五星红旗,船名为“中油5”号甲板上没有人,驾驶舱内也只见一个驾驶人员。120米长的油轮眼看就会在驱逐舰的左侧200米处擦肩而过。上校松了口气,为了更保险他命令战舰继续加速到33节的极速。舰首的涌浪掀得更高了,不到半分钟就能越过第一艘油轮了。就在此时出现了险情。
油轮突然失去了动力在惯性力的作用下滑行,而且船尾猛烈地靠向驱逐舰,此时受船舶相向航行时巨大的吸引力的作用下快速撞向驱逐舰。而紧随其后的油轮眼看要撞向减速的前轮,立即左舵避让,结果变成拦向驱逐舰的前方。很快那艘“中油5号”升起了事故黑球,表示轮机已经失控,要求其他船舶注意避让。
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上校下达了一系列的命令,不过中心的一条就是右满舵,结果万吨级的驱逐舰向海坛岛疾驰而去。后面的护卫舰当然只好跟进。上校以为可以很快绕过这两艘旧油轮又可以回到中线上来的。可是后面的一条油轮机件也发生了故障挂出了报警球,并不断鸣笛示警,直接逼近驱逐舰在高速打转。驱逐舰当然知道撞上一艘油轮会有什么后果,何况上方还有中国的武装直升机在监视着。只得使尽浑身解数与“故障油轮”周旋,此时澳舰队距我领海只有20公里了。海图上显示前方还有一个名为牛山岛的小岛更靠近台湾岛。上校最大的错误是一心想高速摆脱困境,居然闯入了一群渔船构成的“渔网阵”。先前雷达还好使的时候,也未能发现这些木质的机帆船。
他当然明白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