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住宅;另一组队员则直奔东南方的雷达站,他们主要是控制住那里,伺机夺取,没有机会则等待主力部队来强攻。其余队员则把“电甲虫”部署在陆战营的出口,然后派遣一支15人的突击组,他们由最精干的队员组成,尽量隐蔽杀伤敌人,夺取重兵器,给敌人最大的打击,一旦敌军被惊醒,组织全力反击时就迅速撤回。依靠武装直升机和步兵战车的火力予以阻截,绝对不能让他们接近码头。
新德里时间23:30印军已经熄灯1个半小时了,除了极少数执勤的人员,都已进入了沉睡。各突击组都以极短的编码电文报告准备就绪,邢上校发出行动的命令。表面上依然平静的二处基地,内部顿时掀起了暗滔。
搭载了海军先遣队的Z-14直接降落到码头边上,电动旋翼低微的“嗡、嗡”声并没有惊动山坡上面营房中沉睡的印海军。以禹正红少校为首的50名海军官兵在特种兵的帮助下顺利地接收了这些舰艇。我海军序列中又增加了1批舰艇,我军也引进过4艘俄制“科拉”级小型护卫舰,禹少校是其中一艘的副舰长。现在这艘护卫舰已改名为“瓦弄”号,那个印军少校副舰长倒是很配合,详细介绍了舰上的情况,很快这些印军俘虏被押走了。这批先遣队的任务主要是安装我军的通讯设备和敌我识别器,同时在必要时让舰艇可以在港湾内机动。只有等到舰艇的主要人员到达,这些舰艇才会真正拥有战斗力。他们马上就要来了。
不久机场也落到了我军手中,突击队员很顺利地制服了那4个昏昏欲睡的飞行员、6个执勤的地勤人员和4个塔台的值班员。于是搭载了6名技师和4名空勤指挥员的Z-15降落到塔台边上,他们15分钟后就安装了我军的控制设备,利用机场的原有设备就可以指挥我军的飞机在这里起降了。对印军陆战连和飞行员营地的奇袭也比较顺利,这里几乎是与世隔绝,那些陆战队员不要说是“敌人”,除了军人连1个老百姓都见不到,每天如同在疗养一样,无论如何也紧张不起来。等到当了俘虏才第一次感到紧张。我军的陆战队员可都是在去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和中南半岛的激战中,出生入死打出来的。这样的结果是合乎情理的。
令邢上校想不到的是夺取预警雷达站的小组意外的顺利,他们悄无声息地接近雷达站,一看站外面根本没有人活动。于是按“标准”动作,2个人顺利地弄开门锁进入无人值守的电气机房,在机房弄出点小“故障”,埋伏在雷达站门口不费吹灰之力制服了开门出来的印军。其余队员潜入雷达值班室内解决了5个值班人员。邢上校松了口气,命令他们留下4人布置警戒、看押俘虏,1人把吉普车开到码头支持那里的突击队。很快1架Z-15送来了预警雷达的技师和操作人员,不久雷达将为我军服务了。布莱尔港那里的唐少校早就发来信息,他们已经控制了布莱尔的机场和雷达站。
去除了预警雷达的威胁,4架贴近北安达曼岛飞行的电动运-14、4架EQ-6和8架Q-6立即加速,有2架运-14是奔赴达古斯机场的,他们依次着陆。第1架下来的是空军人员,这160名空勤、地勤人员和技师一下飞机就忙开了,他们要忙于改造对空指挥通讯系统,要改造24架LCA战机、2架卡-60和2架卡-28反潜直升机的敌我识别码,以及机场周围的防空系统的敌我识别系统,地勤人员和技师还要检查备件库中有多少可用的部件。一经检查他们大喜过望,原来库中还有6台苏-27、苏-30用的AL-31发动机和一大批其他的备件。当然最多的还是LCA的部件。这个机场的繁忙景象是可想而知的,每个人几乎都要顶几份工作。地勤人员除了检查各架飞机,还得帮助从运输机上卸物资;空勤指挥人员除了准备指挥飞机的起降,还得帮助技师安装和调试那些指挥通讯设备…。
不过只有几个人在专注地干一件事,那就是海军特种兵部队电子战团的那些电脑专家——电子战勇士。他们有几个人忙着保护机场和基地的电脑系统,首先通过基地的数据库掌握了基地电脑系统的结构,特别是与本土基地的连接网络,他们查明了既有光缆连接,通过卫星线路又有无线数据通路,印军是化了本钱的。基地只要发现这里出了问题,首先就会通过网络破坏这里的电脑系统。于是专家们立即把基地的电脑系统独立出来切断了与总部系统的联系,当然为了不引起总部的注意,用一台孤立的微电脑来冒充基地的主机,维持了表面的网络连接。我军当然不会仅仅被动的保护缴获的资源,还有几台电脑通过光缆和无线网络通道,立即进入了印度海军的战术网络,他们既能自行设法钻入各要害部门下载大量的资料,那些审讯专家还从俘虏的印军技术人员那里搞来了正式的密码和口令,自然还能举一反三地推测更高级的密码和口令。
可惜他们只忙碌了25分钟,印军总部接到达古斯基地的报警后,就发现这几个网络站点有古怪,立即切断他们的连接。不过印军总部破坏达古斯基地电脑系统的企图并未得逞,他们只是破坏了那台微机的假数据库。他们这25分钟的价值肯定超过了一刻千金的比喻,他们从印海军的电脑主机中下载了:海军的作战计划;维沙卡帕特南基地的详细资料,诸如基地的兵力部署,库存物资的清单、基地的地形图等等;马尔代夫的阿杜环礁基地的部署、详细的地图、警卫部队的配置、甚至有通讯系统的线路图…。当然达古斯基地的电脑系统的资料作用更直接,整个基地的物资库存、管道系统、通讯和网络系统的线路图,有了这些资料,可以节省多少人力物力啊。
那么我军那里来的那么多的LCA的飞行员呢?原来我军在去年的边境自卫反击战中缴获了27架完好的LCA战机和一大批部件,于是空军决定建立一支装备LCA的“兰军”,以研究对付印军的战术,也可寻找LCA的弱点。成都飞机公司也接受了任务,对LCA进行局部的改进以降低使用和维护的费用,研究人员还认真地研究了这款轻型战机,吸收了它的不少优点。当然主要还是改造了它的电气系统,拆除了发电机和电池,改装了以金龙电池为核心的供电和电气系统,让它减重了260公斤,既可以多载燃料,或者在机腹和油箱下加装240公斤的装甲。还加装了我军的“天眼通”雷达告警接收机、热成象仪,改装了半导体空调系统。实际上印度研制的这款战机有一大半的部件是与国外厂商合作的,只要出高价都可以买到。没想到这支“兰军”这次派上了大用场,他们将驾驶印军留下的LCA来保卫这个基地。
第2架运-14是的130多名海军官兵下机后立即进入1架Z-14,他们将被直接送到码头上,有了他们那支分舰队才有战斗力。留下的一些官兵忙着从飞机上卸下各式装备,它们将被用于舰艇的必要改装。
这时在印军陆战营的营房那里爆发了激烈的战斗。突击那里的小组开始比较成功,他们以飞刀歼灭了4个岗哨,夺取了2辆装甲车,已经制服了2个排的印军陆战队员。但是在推进到营部时,被值班人员察觉,营房里立即警铃声大作。奇袭立即转化为强攻,13名队员搀扶着2名伤员退入了缴获的装甲车,一边发射狂暴的火力,在“电甲虫”步兵战车和WZ-10火力的掩护下退出了军营。印陆战队员想抢占山头,立即被部署在那里的突击队员以机枪和枪榴弹撩倒了一大片,他们刚通过无线电向维沙卡帕特南基地报了警,立即遭到了EQ-6干扰机的压制。战斗很快就结束了。被我军抓获的基地司令卡古斯上校眼看根本无法抵抗我军的进攻,沮丧地接收了邢上校的提议,通过战术网络系统和广播系统命令陆战营营长停止了无谓的抵抗。
从开始发起进攻仅化了45分钟,于10月3日的0:15就完整地夺取了这个海空军联合基地。不久2架运-14运载了我军伤员和印军战俘返航回昆明的基地。集结在缅北基地的大批运输机、战斗机和直升机不断向安达曼飞来。
布莱尔港10月2日23:30
唐兴初少校率领的突击队夺取布莱尔机场的战斗更顺利,这是一个不大的军民两用机场位于布莱尔港的北部,夜间一般没有航班的。他们的20架隐形直升机登岛后钻山沟从低空进入机场的西部,并没有惊动东南面的警戒雷达。只有1架波音737客机停在停机坪,还有第四军区的2架卡-60直升机驻守在这里。应该有2架ALH警用型直升机停在这里的,不过突击队到达时只看见1架。由于没有战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