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醒狮-第3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空军的1号工程是上述电子装备,那么在前阶段大显神威、屡建奇功的歼——17、Z——17一对小隐形战机的改进绝对是“2号”工程。美国、俄国、日本都将它们视作眼中钉,极为关注对它们的探测手段。当今世界上对隐形战机的雷达探测,已经有了很大的进展。
首先一款是我国的一位博士提出概念的,后来通过艰辛的努力实用化了。概念并不复杂:当大功率的雷达波投射到B——2、F——117隐形战机上,被它们蒙皮上的吸波涂料吸收了,涂料把电磁波的能量转化为热量,高空的背景气温约为——50度,蒙皮的瞬间升温可以被高灵敏度的红外探测仪从背景中检测出来。我军运用此类雷达成功地检测到接近,甚至越过我国领空的“曙光女神”超高空隐形侦察机,而且美军强大的干扰装置丝毫作用也不起,因为雷达回波不起作用,雷达波只是起“加热”蒙皮的作用。不过暂时还没有手段把“曙光女神”干掉。可是此类装置对歼——17不起作用,因为雷达波加热的是歼——17的骨架上的涂料,合成材料的蒙皮挡住了的红外辐射。
对歼——17的威胁是美俄研制的另外二款雷达:一是NVHF雷达,这是甚高频雷达VHF的改进型,VHF雷达发射的是几米到几十米波长的电磁波,它们被目标吸收后,目标又辐射出电磁波为雷达所探测到,在机理上与厘米波、毫米波被目标反射是完全不同的。世界上迄今还没有一种涂料能吸收甚高频电磁波。如前所述VHF雷达不能准确地标定目标的方位和距离,因此不能制导导弹对探测到的目标进行攻击。美俄科技人员作了极大的努力克服了这个缺点,NVHF雷达能对接收到的回波的相位、强度的连续变化进行分析,解算出目标的相当精确的位置,可以引导导弹进行攻击。但是1座雷达只能锁定1个目标,而且雷达天线的体积相当大。
二是“牛眼冲激”雷达,它的原理也不复杂:目前最有效的吸波材料是受到电磁波的照射,才转换成吸波状态,这一转换只需要极短时间。但是如果一个电磁脉冲比这个转换时间还要短,那么吸波材料就不起作用了。问题是如此短的脉冲只能包含极低的能量,反射回去的发射波的能量就更低了,接收系统根本无法从背景噪声中检测出来。冲激雷达是雷达技术的重大突破,它能发射出功率巨大而又极其短促的电磁脉冲,接收装置还极其灵敏,能把自身的噪声降到极低,以便检测出极其微弱的目标反射波。当然这套装置也相当的笨重,但是能通过相控阵天线跟踪2——4个目标。
情报显示,美俄军方为了检验这二款新颖雷达的性能,把十几座昂贵的雷达租借给台湾、印度、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军方,以测试对付我军的隐形小飞机的效果。这对歼——17、Z——17是很大的威胁。
我国的科研人员迎击这一挑战。首先找到的是压制“冲激雷达”的方法,原理非常简单,就是在蒙皮的内表面也刷上一层吸波涂料。当极为短促的雷达脉冲照射到蒙皮内表面的涂料,轻易地透射而过,因为它的极性尚未来得及完成转换,同样脉冲波也穿透了骨架上的涂料层,并且反射波也轻易地回过来透过了这层涂料,可是当反射波到达蒙皮内表面涂料层时,这层涂料的粒子极性已经完成了转换,把微弱的回波吸收得一干二净。当然实施时还得解决一些问题,蒙皮的内涂层与骨架的距离是经过计算和测试的,有的地方只好在蒙皮内加一层材料涂涂料。飞机当然要增加成本,并且增加约100公斤的重量。
对付NVHF雷达,则采取了主动抑波技术。英国人曾经发明了一套主动抑波的抑制噪声的装置,在距离噪声源一定距离的地方设置一套发声装置发出与噪声频率相同但是相位相反的声波,两者叠加后在这个方向上就没有噪声了。对歼——17来说,接收VHF电磁波后再辐射出相应的回波,这一过程是严格遵循物理定律的。研究人员在骨架前的一定距离设置了一根很细的天线,它首先接收到了雷达波,接收仪确定了波长和相位后,完全可以确定骨架辐射回波的波长,以及到达这根天线时的相位,于是发射机通过天线发射一个频率相同,但相位相反的电磁波,如此一来在面向雷达方向,两个波就叠加消失了。
科研人员以自己的知识和技术消解了这二个危机,歼——17和Z——17继续是名副其实的隐形小飞机。当然机体本身也作了改进设计,提高了升阻比,优化了翼形,螺旋桨也改进了设计,以适应高空飞行,翼展加宽了半米。改进后的歼——17A,隐形性能进一步提高,关键是升限提高到了14000米,最大航程提高到4200公里。它的武器舱也作了改进,既可以放2枚双导引头的霹雳——15B近程空空导弹,也可以放1枚专门为它研制的C702H轻型反舰导弹,最大有效射程15千米。导弹直径为220毫米,弹长2。5米,翼展450毫米。发射质量150千克,战斗部为高爆型,重量100千克。这完全是配合海军参谋部为它研制的攻顶战术,歼——17A隐蔽地飞到敌舰的上空14000米处,俯冲而下,C702H的红外成象导引头锁定敌舰后,垂直地飞射而下,所以只需要很少的燃料,简直像制导炸弹。100公斤的高爆炸药当然还不能对大型战舰造成严重伤害,但是可以把上层建筑的大批雷达天线摧毁,如此一来这艘战舰还有什么战斗力呢?天线可没法用装甲板保护起来。歼——17A也是舰载型的。
Z——17也采用了这些技术提高隐形性能。Z——17H按照Z——2H的方式作了舰载型的改造,并改进了电动机,加大了转速变化的范围,升限提高到7000米,在白天也有很好的目视隐形性能。后来全部替换了Z——2H,成了一款隐形“海燕”。导弹护卫艇和反潜护卫艇都可以搭载这款隐形“海燕”。Z——17的另一款改进型Z——17A也加大了机体,可以搭载6名突击队员了,不过在白天难以目视隐形,而且不能为护卫艇搭载。
隐形战机项目组最大的进展是研制成功了Y——17H隐形运输机,它是歼——17T的改进型,略微扩大了骨架,它可以运载2。5吨的负载,或搭载22名全副武装的战士。最大航程为4500公里。只需200米的跑道就可以起降,因此可以在航母支持舰上起降。但是由于形体较大,在白昼是难以隐形的。在夜间即使是明月夜,目视隐形效果也是非常有效的。这是我军突击队的又一款利器。
海航装备的另一项重大的进展就是中国的“海鹞”——JH——8。
JH——8
它的外形与AV——8C差不多,但是内涵却有了很大的差异。“海鹞”飞机是攻击机中的一个特别分支,也是航空技术一项伟大的应用成果。垂直或短距起落使作战飞机更有利于隐蔽出击,达到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目的,可达到距前沿仅几十千米处突然发起攻击的快速反应目的,并使攻击机在一般大型商船上进行搭载提供了条件。但也有航程短、载弹少、后勤补给跟不上、造价偏高,操纵不易等不足之处。我军得到AV——8C后与英国公司合作改造了它的供电电气系统,已经获得了270公斤的减重效果。AV——8的起落架是比较奇特的自行车式的前后轮主起落架,在机翼下还有一对辅助起落架,重达860公斤,这是抗击垂直降落时的冲击所必须的,对最大垂直起飞重量9050公斤来说比例是很高的,镁钠合金的强度完全满足需要,一下子减重460公斤;机体的骨架和蒙皮都可以使用镁钠合金制造,又减重了300多公斤;另外作为对地攻击机,它有一定的装甲防护,换用镁钠合金为基材钨网装甲板后不但加强了防护效能,而且减重60公斤。如此一来,在以最大重量垂直起飞时,可以多装1090公斤燃油,大大延长了作战半径。
而且成飞的工程师与黎阳发动机厂的联合研制组成功地对著名的“飞马104”型发动机动了大手术,以钨基高温合金制作了燃烧室和尾喷管,加入了微波阻燃、等离子发电、电磁TVC装置。原来4个喷管都要能在基础位置下转89。5度,通过喷口操纵系统和油门的控制来改变推力大小和方向,为飞机提供垂直起落,过渡飞行和正常飞行所需的升力和推力。现在电磁TVC可提供7度的偏流,装置只要能下转82。5度即可,推力提高了10%,效率提高了12%,还大幅度提高了机动性。
经此改造后JH——8的样机,性能比AV——8C又上升一大截:
WS——14比飞马104,推力提高到11500公斤,最大垂直起飞重量达到10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