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能力,又有了电磁TVC,与苏-27一样也能作普加乔夫眼镜蛇等高难动作等。装备了俄罗斯引进的“甲虫”雷达的改进型,金龙电池的优质电源对雷达性能的提高作用很大,它对F…16的探测距离是120千米,还装有新型头盔瞄准具,改进型的KG8605A机载主动干扰机,在金龙电池的支持下大幅度提高了干扰功率,并整合干扰丝/热焰弹形成主被动自卫系统。它还装备了功能很强的数据链,可以从预警机、友机或地面雷达接收信息。其突出的优点是高空高速性能。
庞少校他们先是按侦察卫星的信息打开加力以2。2马赫的速度前往截击米格-31,当它们进入预警机的550公里处,庞少校已经可以从预警机得到它们的动态信息,此时双方相距是440公里。他们各挂载了4枚R77增程导弹,射程120公里,庞少校命令第2小队在后方20公里处构筑第2道防线,务必不让米格-31有发射反辐射导弹的条件。不久,他们发现印机又开始爬升,他们也跟着爬升直到24000米的高空。
谢劳其惊咤莫名,明明地面雷达告诉他,对方是落后的歼-8,怎么能升到24000米高空呢?不过俄国教官告诉他们,1架米格-31足可抵10架歼-8,得知中国的指挥官把区区8架歼-8还要分成2道截击线来截击4架米格-31,他认为这个指挥官简直是白痴。他命令部下相距歼-8到100公里时立即减速到0。9马赫,以交叉攻击方式各发射2枚R-33改进型来超度这帮“白痴”。那时,他们距预警机将是377公里,然后再飞行37公里就可以发射2枚KH172导弹了。在他们的精心导引下,中国的“土”战机绝对难逃被歼灭的命运。
庞少校可比他大胆多了,他决定在相距130公里时即减速到0。9马赫,交叉发射8枚增程R77夹击4架米格-31,他们也是不开火控雷达,从预警机接收敌机信息后,以加密方式向R77发送导引指令。印军的地面雷达或米格机的机载雷达都无法发现这些小小的导弹,要近到40公里时米格机的雷达才能发现它们。现在R77与米格机的相对速度是6。2马赫,歼-8与米格机的则是3。1马赫。因此,米格机向歼-8逼近到100公里时,同时也逼近到距R77导弹70公里处。
谢劳其少校发现了歼-8的减速,但他认为那是歼-8无法再开加力了,一般喷气机持续加力的时间受到很大的限制。现在已如愿以偿地与歼-8接近到了100公里,中国人连机载雷达都不开,仅靠预警机来导引,大概歼-8的雷达只能短时间开机、探测距离也不足100公里的缘故。中国人竟然想逼近我们搞近距离格斗,真是做梦。他一声令下,全队减速到0。9马赫,并立即发射了8枚R33,他还恶狠狠地骂了一句:“去死吧!”
不过他不知道已有8枚R77已追踪到70公里处了。4架米格机全部打开了火控雷达以引导各自的导弹,这一来庞少校他们就不必靠预警机追踪了,只要利用“天眼通”的信息就可以发送制导指令了。现在24000米的高空有8枚R33和8枚R77都以4马赫的速度在对进,它们都是俄罗斯制造的,不久将擦肩而过奔袭各自的目标。不过20秒后,谢劳其他们8人先后在雷达屏幕上看到有8枚导弹在40公里的位置向他们杀奔而来,由于这些导弹和它们的载机都没有发射追踪的雷达波,过了一会儿导弹告警机才尖叫起来。噢,一定是反辐射导弹,是跟着他们机载雷达的波束来的。可是另3架米格机刚开了20秒的机啊,过了3秒钟,根据导弹的飞行特征已经可以肯定是他们熟悉的R77导弹,这一发现把他们惊出一身冷汗。不过少校已经没有时间来推测了它们是如何突然冒出来的,他知道一旦进入R77的主动跟踪段,笨重的米格-31绝对没有逃脱的机会,还有18公里的距离,或者说12秒。他们绝对不能按命令再前进到距预警机340公里处发射KH172,好在预警机已经在它400公里的最大射程内了。他命令立即发射KH172,作决定和行动又化了4秒钟。只好立即急转弯返航,问题是庞大的米格-31即使在亚音速时转半圈,其半径也大到7公里,要耗时70秒;要是只转90度,转到与战线平行的方向再加速也要花费35秒。他们能逃脱R77的追踪吗?
米格机一减速,庞少校就知道它们要发射空空导弹了,米格-31也不能在超音速状态下发射导弹的。虽然预警机也不能探测到它们发射的导弹,但4架米格机突然一起打开火控雷达,并且发射密集的锁定脉冲,当然是为那些看不见的导弹在制导。不过自己率先发射的导弹一定能阻止米格机的导引。果然,30秒钟后,他的“天眼通”突然接收到到了8枚导弹的主动雷达波束的搜索信号,印度人竟然在导弹离目标55公里处启动导弹的主动雷达,这是干什么?而米格机锁定他们的雷达波却消失了。预警机传来的信息显示米格机在急速转向,他们肯定发现了R77,现在要逃命了。不过此时预警机肯定已经落在KH172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内,米格机一定发射了。庞少校向预警机通报了这一推断,并命令后面的小队,在躲开那些攻击导弹的搜索后,去搜索那些KH172。躲开没有载机引导的远在75公里外的导弹是很容易的,KH172也不难找,它们的发射点是知道的,方向肯定是指向预警机,速度也是知道的是4马赫。果然不一会他们就用机载雷达搜索到它们,把这4枚KH172导弹的坐标和运动矢量发给了预警机。
庞少校率领的4架歼-8M全部打开了机载雷达对正在机动的米格-31实施追踪,引导R77死死地咬住了米格机。8秒钟后R77就进入了主动跟踪段,庞少校他们启动了弹上的主动雷达。
谢劳其少校头上冒汗了,每架飞机都受到2枚导弹的主动跟踪。他知道再在平面转向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导弹的追踪的,本来以高速逃逸是很有用的,米格-31可加速到3马赫,与导弹的相对速度只有1马赫之差,将大大延长导弹的追踪时间,届时导弹会因为射程不够而自毁。可是他必须完成转向,以这类庞大的战机用垂直滚转可以快速完成转向,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一般来说须采用向上跃升滚转为好,此时重力能为它减速。问题是谢劳其已经把米格机升到了最大升限,此时要在升限以上完成复杂的机动动作,也许他的教官俄罗斯的特级飞行员能办到。他可不敢冒此风险,于是他们一面抛射热焰干扰弹,一面急速下降,收油门操纵机身滚转。可是以米格-31巨大的RCS根本无法以这种办法摆脱抗干扰性能优良的R77的追踪,反而让它们切半径向下追杀,又省燃料,又省时间。当4架米格-31刚完成转向把机身拉平开始加速的时候,8枚R77已经追上了它们。在一连串的爆轰中,米格机悉数机毁人亡。
再说4枚KH172脱离米格机后立即加速到4马赫的高速,并沿着我预警机的波束指示的方向飞驶。不久,它的探测系统发现辐射源强度增加,向东南方向以500公里的速度直线飞行,它当然继续转向追踪啦。2秒后,它又探测到原来追踪的方向有另一个辐射源在工作,不过频率变掉了,控制系统不再理睬它。KH172并不怕预警机跳频工作,它的检测系统始终在全频搜索,可是碰上现在的情况,它当然选择追踪原来频率的辐射源,把新出现的辐射源作为干扰体不予理睬。它不断地向东方偏转牢牢地盯着目标。
这些KH172的控制电脑实际上是在追踪一架模拟预警机-我军伪装部队的又一杰作。这是一架螺旋桨的小飞机,头部很大,装备了一台大功率的相控阵雷达,机翼上有2台电动螺旋桨在推进,最大速度可达550公里/小时。它们就在预警机的前方游弋。接到歼-8的报告,确定了KH172的坐标和运动方向后,小飞机立即飞到预警机和KH172的连线上。然后预警机停止发射雷达波,而小飞机则以预警机同样的频率向KH172的方向发射雷达波,并向东南方飞行。预警机则向西北飞行飞行,1秒钟后预警机改换到另一频道开机工作。小飞机不断增强的雷达波当然更能吸引KH172。当追踪KH172的歼-8发回确认导弹已转向的信息后,预警机上的指挥员放心了。KH172追踪小飞机到60公里时,小飞机的机载雷达已经可以跟踪它们了,4枚巨大的KH172死死地追踪着它们的目标-“预警机”。直到它们相距40公里时,小飞机才关闭雷达,并一下子向下俯冲钻到喜马拉雅山的群山之中。KH172失去了目标,顿时不知所措,系统立即启动了红外跟踪探头和弹上主动雷达,可是在它们的视野里什么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