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8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定局势,这就是汉王的机会。”
说话的时候,诸葛亮轻摇羽扇,眼中闪过一抹冷意。
刘表,不过是一块踏脚石罢了。
刘备听了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看着诸葛亮,心中将信将疑,有些不确定,因为前不久刘备才见了刘表,觉得刘表的身体还可以。
短时间内,刘表肯定不会去世的。
难道,刘表真要死了?
这样的情况,让刘备心中为难。
但是刘备流落荆州,已经是丧家之犬,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除了相信诸葛亮的推测,别无选择。刘备深吸口气,拱手拜道:“先生智深如海,备深感佩服。虽然备名微德薄,但请先生以天下百姓为重,助刘备一臂之力,还天下百姓一个朗朗乾坤。”
诸葛亮当即推辞,摇头说道:“亮虽有短智,却不过是山野村夫,闲散懒惰,恐怕不能奉命,请汉王谅解。”
虽说诸葛亮已经有了出仕刘备的想法,但是他又推辞了一番。历史上,曹丕逼迫刘协禅让,曾有一个三辞三让的过程,很复杂,让刘协很为难,看上去也非常的虚伪,但却是为了表现出谦卑谦逊的胸怀,最后曹丕才接受了刘协禅让。
诸葛亮这样故作推辞,也是为了表现出他谦逊的一面。或许说这样做很虚伪,但大多数人都是如此,是一种许多人都默认的礼仪。
刘备一听,知道有戏了。
但是刘备眼眶一红,声音哽咽,揖首拜道:“先生不出,天下的黎民百姓该怎么办啊?汉室四百年江山该怎么办啊?恳请先生出山,匡扶汉室,拯救黎民百姓。”
刘备言辞恳切,非常认真。
诸葛亮犹豫了片刻,然后拱手说道:“蒙汉王不弃,亮愿效犬马之劳。”
说着话,诸葛亮躬身朝刘备一拜,表明自己归顺刘备。
旋即,诸葛亮纳头拜道:“亮,拜见主公!”
刘备申请欢喜,立即伸手扶起诸葛亮,朗声问道:“先生,我们要谋夺荆州,但是我麾下的万余士兵还在前线抵御蜀军,无法抽调回来,我们没有足够的兵力震慑,即使进入襄阳城,也无法稳定局面,威慑宵小。”
诸葛亮笑问道:“主公可知道董卓刚刚占领洛阳,是怎么稳定局面的?”
刘备说道:“董卓残暴,百官不敢反抗。”
诸葛亮摇头说道:“昔日董卓率领大军进入洛阳,但抵达洛阳的只是先锋军,大军在后面,兵力不足。董卓为了稳定局面,白天让先锋军进城,待夜晚时又让先锋军秘密离开洛阳城。第二日又让先锋军入城,晚上又让他们悄悄离开。如此往复,城中的官员百姓都以为董卓的大军源源不断,无可抵挡。等董卓的大军抵达后,官员们发现了也无济于事。”
刘备眼睛一亮,说道:“先生,你的意思是抽调一部分精兵秘密潜回。”
诸葛亮说道:“主公英明,大军在前方抵御蜀军,不可能全部带回来,所以只能抽调一部分精兵返回襄阳。等刘表病逝,主公立即带兵杀入襄阳城,稳定局面。襄阳的局面和董卓的情况相似,却又不同,只要主公登位,一切都是顺其自然。到时候主公再拉拢蒯越、蔡瑁等人,然后整编士兵,稳定襄阳的局面,再联合曹魏和孙吴的大军,定能站稳脚跟。”
刘备心中激昂澎湃,拱手说道:“一切,赖先生谋划。”
旋即,刘备说道:“先生,我还得去坐镇前线,所以把孙乾留给你差遣,带回来的一部分士兵也给你使用。”
诸葛亮摇头说道:“主公,前方有三将军主持军事,又有张允和文聘分别镇守,暂时还能稳住局面,您只需要托病不出,就能隐藏行迹。现如今的事情,是立即调遣一部分大军潜回襄阳,等待刘表去世。”
刘备听诸葛亮提及刘表快死了,忍不住问道:“先生,刘表身体虽然有病,可是看情况不像是快死的人。即使刘表要死,我们也无法确定时间。”
诸葛亮神神秘秘的说道:“主公放心,您的精兵抵达襄阳之日,就是刘表去世之时。”
刘备问道:“果真?”
诸葛亮轻笑道:“必然如此!”
刘备爽朗一笑,大声说道:“好,就依先生之言,我就暂时潜伏在襄阳。我拜先生为军师将军,总揽军政大事,等拿下襄阳后,再雕刻印绶。”
诸葛亮拱手道:“多谢主公!”
两人继续商量其他的事情,一直秉烛夜谈。
至于孙乾,早被刘备抛到了九霄云外。
Ps:三更之一;
第976章 撬动荆襄世族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非常适合出游。
鹿门山迎来了习家的族长,此人名叫习祯,年龄并不大,刚刚二十出头,比王灿的岁数都还要小些。
习帧身穿一袭白袍,头戴长冠,腰缠玉带,衣袂飘飘,显得淡雅高洁。
他正襟危坐,显得非常严肃。
王灿仍然是那副打扮,身穿麻布粗袍,脸上带着鬼面具,没有半点变化。习祯双手放在膝盖上,开口问道:“阁下是谁,找我来有什么事?”
王灿笑说道:“把习族长叫来,准备送习族长一场富贵,不知习族长可否愿意?”
习祯听后,眼中闪过一抹精光。
他才二十出头,即使少年老成,成熟得早,却还想着振兴习家。
但目前荆州的情况是蔡家和蒯家独大,至于黄家和庞家,都隐于山野,并没有公然的站出来,所以明面上是蒯家和蔡家把持局面。习祯也想入仕为官,也想把习家发扬光大,光宗耀祖,但是有蔡瑁和蒯氏兄弟在前面,他不可能取代三人。
即使习祯选择出仕,也肯定被压着,所以一直没有出仕。
虽是如此,却不代表习祯愿意保持沉默。
他是一家之主,一举一动都牵扯着习家的命运。不仅如此,习家上下几百口人,都要习祯一人维持着,这是艰艰难的一件事。
所以,习祯仍有一颗雄心壮志。
王灿仔细的打量着习祯,脸上露出了笑容。
习家,应该比马家更加的容易入手。
习祯沉默了一会儿后,开口说道:“阁下约我来鹿门山相见,我尚且连阁下是什么人都不知道,不知阁下如何送我一场富贵?”
王灿笑眯眯的问道:“习族长认为蜀王如何?”
习祯剑眉扬起,眼睛死死的盯着王灿,一字一顿的问道:“你是蜀王的人?”习祯也是聪敏之人,立即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所谓的一场富贵,无疑是投奔蜀王。
要富贵,还得豁出命才行。
王灿笑吟吟的盯着习祯,赞叹道:“习族长一点就透,令人佩服。”
习祯说道:“投效蜀王,要做什么事情?”
习祯说话很干脆,没有像马雍那样优柔寡断,迟疑不决。
王灿没有着急,反问道:“习族长,你真的愿意归顺蜀王吗?这件事情是大前提,否则我不可能让你做事情,也不可能让你接触机密,否则你到时候临阵反悔,岂不是让我的布置落空,空欢喜一场。”
习祯说道:“我若是答应了再反悔,又当如何?”
王灿冷声说道:“答应了再反悔,承受的将是蜀王的怒火,一个习家,恐怕承受不起。”
习祯针锋相对的说道:“你都被杀了,谁能知道?”
王灿立即反驳道:“我只是负责襄阳事情的一个小头目,你杀了我,随后就有其他的人进驻襄阳。你杀了后来的人,还会有源源不断的人过来。但是习家的人可经不起杀,死了一个就少一个,尤其是习族长若是被杀了,损失就大了,所以请习族长考虑清楚,上了蜀王的船就下不来了,不能反悔。”
习祯闻言,脸色一变。
投效蜀王王灿,意味着一条道走到黑,这事情必须考虑好。
但是习祯早就想明白了,他一直没有出仕,不是没有门路,而是不看好刘表,再者有蒯越等人在前,所以没有出仕。
如今蜀王的人主动找上门来,给了习祯机会,也给了习家机会。
蜀军名震天下,无可抵挡。
习家投靠了王灿,肯定能崛起。这些想法在习祯的脑海中不断地转动,很快就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
习祯抱拳道:“我考虑清楚了,愿意归顺蜀王,永不背叛。”
王灿抚掌笑道:“好,不愧是习家的掌门人,够干脆,够果断,这才是做大事的人。希望以后和习族长共事的时候,习族长多多提携。”
这番话的后半段,不过是为了隐藏身份。
王灿又拿起早就准备好的纸笔,递给习祯,让习祯签字摁手印儿。
这样的做法,是为了稳妥起见。
办完事情,习祯问道:“阁下如何称呼?”
习祯询问王灿的名字,心中也是有打算的。眼前的人掌握着荆州的大小事情,即使没有为官做将,肯定也是蜀王麾下的重要人物,所以习祯想和王灿拉关系。只是习祯没想到的是眼前的人是货真价实的蜀王,别无二家。
王灿笑说道:“名字只是一个代号,蜀王拿下襄阳后,我和习族长共事,习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