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经思虑,蒋介石突生一计。于是,他于8月14日在重庆直接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邀请毛泽东亲临重庆共商“国家大计”。
毛泽东接到电报后,立即就看穿了蒋介石的小算盘:现在蒋介石无非是想凭借眼下的政治优势向共产党施压,同时拖延时间,以便调动军队。
但是,如果共产党不接受邀请,蒋介石必将会把破坏和平的责任推到共产党的头上;如果接受了,那么蒋介石绝不会答应共产党的合理要求,只能是白白地耗费时间,最终必然中了蒋介石的诡计。
浮云飘到了延安的上空,中国共产党的面前出现一条分岔的林中小径,下一步该怎么走?
三天之后,毛泽东以朱德的名义起草了一封回电。电文中就国共双方联合受降、避免内战、结束一党专政、组织联合政府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出了中共方面的要求。毛泽东估计蒋介石绝不会接受中共的任何条件,所以对驻在延安的国民政府联络参谋周励武、罗伯纶说:他目前不准备离开延安,希望周、罗转告重庆。
得知毛泽东不肯赴邀,蒋介石暗暗高兴,接着趁热打铁又在8月20日给毛泽东发出了第二份电报:对毛泽东“行旌迟迟未发,不无歉然”,至于“朱总司令电称一节,似于现在受降程序未尽明了。查此次受降办法,系由盟军总部所规定,各战区均予依照办理。中国战区亦然。自未便以朱总司令之一电,破坏我对盟军共同之信守。朱总司令对于执行命令,往往未能贯彻。然事关对内,妨碍犹小;今于盟军所已规定者,亦倡异议,则对我国家与军人之人格将置于何地?朱总司令如为一爱国爱民之将领,只有严守纪律,恪遵军令,完成我抗战建国之使命。抗战八年,全国同胞日处水深火热之中,一旦解放,必须有以安辑而鼓舞之,未可磋砣延误。大战方告终结,内战不容再有。深望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戳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则受益拜惠,岂仅个人而已哉!”
蒋介石俨然以最高统帅下达命令的口吻,将不许共产党受降的责任推到美国人身上,声称这是盟军的规定,同时又利用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大帽子向毛泽东施压。蒋介石这一老谋深算的计策的确在渴望和平的国人心中起了很大的作用,舆论各界也跟着摇旗助威,纷纷表示拥护蒋介石的主张,力促毛泽东赴邀。
“好计!蒋介石的这一计策确实是滴水不露,无懈可击啊。”毛泽东一边吸着烟一边不由得“佩服”起自己的这个老对手。他明明知道,蒋介石的立场已经明确,不允许共产党受降;双方根本就没有商谈的余地,可面对民众的压力,自己又无法拒绝。
“我看我们还是派出一员大将,先捅捅蒋介石的窗户纸,也让民众看看他的庐山真面目。”毛泽东将烟头按在了烟灰缸里。
8月22日,毛泽东经与众人商议后,决定派周恩来前往重庆。
但蒋介石的目的就在于为难毛泽东,得知共产党将派周恩来出行的消息后,他立即向毛泽东发出了第三份邀请电:虽然得知毛泽东“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但“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决。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步步紧逼,剑锋仍指着毛泽东,对周恩来的出马并不应战。
“这个蒋介石……”毛泽东满脸的气愤,话没说完,转身又道:“把这个情况告诉莫斯科,看看苏联有什么看法。”
在这个时候,毛泽东的确是非常希望苏联方面能给予中国共产党有力的支持。但斯大林连续发回的两封电报,立场都是站在蒋介石方面:中国应该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如果打内战,中华民族有毁灭的危险。尽管蒋介石想打内战消灭你们,但是蒋介石已再三请你去重庆协商国事,如若一味拒绝,国内、国际各方面就难以理解了。
原来,斯大林刚刚与蒋介石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苏联答应将苏联的一切援助都给予国民政府,重申尊重中国在东北三省之完全主权及领土行政完整。作为回报,国民党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中苏合营东满、南满铁路30年,大连为自由港30年,旅顺为中苏共管海军基地30年。在国民政府向东北派驻行政机构后,苏军将在3个月内撤军。
所以,斯大林当然要站在国民党一边。如今,没有外部力量可以帮助中国实现真正的和平,中国共产党凭借自己有限的军队,在这个历史的紧要关头,到底要何去何从?
延安陷入了短暂的沉默之中。毛泽东走上黄土坡,迎着携带黄沙的劲风,衣衫猎猎,高大而孤独的身影在黄土坡上立了很久。
第2节 重庆的两双眼睛都在盯着东北
1945年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扩大会议,毛泽东坐在主席位置上,一脸的刚毅:“在这个紧迫关头,苏联人帮不了我们,我们也不能依靠苏联人的帮助。中国自己的事情还要我们中国人自己来解决!”
他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后认为,在当前的局面下,蒋介石还不会发动大规模内战,但共产党要得到本应属于自己的那部分胜利果实,没有斗争是难以取得的。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双方很可能会“打打停停,甚至可能要打痛蒋介石才能逼他让步”。所以,“这次谈判应该去,不能拖,而且估计也不会有什么危险。只要我们站稳脚跟,保持清醒的头脑,就不怕一切大风大浪”。
这是具有何等魄力的决定!
“蒋介石在重庆摆下了鸿门宴,我倒要去看看他都上了什么菜。”毛泽东说,“至于去的时机还是由政治局、书记处决定吧。可以先让恩来同志去安排一下,然后我再去。等我出去后,暂由少奇同志代理我的职务,书记处另推陈云、彭真同志为候补书记,以便我和恩来同志出去后,书记处还保证五个人在位”。
8月24日,毛泽东复电蒋介石:“鄙人极愿与先生会见,商讨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晋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晤教有期,特此奉覆。”
毛泽东应邀赴渝令蒋介石手足无措,仓促展开谈判布置。美国大使赫尔利则对毛泽东刮目相看:共产党的领导人果然有胆量、有气魄。中共中央驻重庆代表王若飞闻知后火速赶回延安,汇报重庆的情况。
毛泽东听了汇报后说:“看来目前重庆方面的形势是人心思定,蒋介石虽然想吃掉共产党,但目前还不敢明目张胆地大打。争取一段时期的和平,对我们根据地的发展也是十分必要的。”于是,中共中央决定:让毛泽东、周恩来一起去重庆。
但前提是一定要保证毛泽东的安全,防止蒋介石从中做手脚。蒋介石的流氓手段是人所共知的,不是搞途中暗杀,就是暗地扣留。周恩来等人经过多番讨论,最后认定重要的保护环节应该在途中。因为毛泽东此去重庆已是轰动中外,蒋介石断不敢私自扣押,而途中乘坐的飞机则是国民党最有可能做手脚的工具。
如何保证毛泽东在飞机上的安全?周恩来反复思考着这个问题。
那得看蒋介石最不敢得罪谁。美国人,对,就是美国人。
想到此,周恩来暗自一喜,就让美国人来陪送毛泽东一程!
8月25日,延安电告一直就急欲参与调解国共矛盾的美国官员:欢迎赫尔利大使来延安面叙。随后毛泽东及周恩来将偕赫尔利大使同机飞渝,以应蒋委员长之约,共商一切大计。
赫尔利接到电报后喜形于色,说不定自己就会成了促进中国两党合作的历史功臣。他手持电报跑到蒋介石那里要求派机前往。蒋介石看着这个执著的美国特使,面藏苦笑,只好同意赫尔利在张治中的陪同下去了延安。
26日,毛泽东起草了《中共中央关于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通知》,正式向全国通报了即将去重庆谈判的决定。
临行前,毛泽东特别强调了东北问题:“东北三省为中苏条约规定的范围,行政权在国民党手里。我党能否派军队进去活动,现在还不能断定,但是派干部去工作是没有问题的。中央决定派千余干部由林枫同志率领去东北;万毅同志所率军队,仍须进至热河边境待命。”
8月28日上午11时,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在张治中将军、赫尔利大使的陪同下登上了重庆派来的专程飞机。
这是毛泽东平生第一次乘坐飞机!而且是在历史的岔路口,一次前所未有的虎穴之行!
一阵隆隆的吼叫声后,飞机升入云天,直奔重庆九龙坡。
下午15时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