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_来自远方-第3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奈何现实过于残酷,总会当头给人一板砖。
    正德二十六年,皇三子独往密云,不找别人,单找周佥事。
    原因很简单,熟人。
    “杨相公有言,此地往北有冰原,内藏矿脉,本王欲往一探。”
    周瑛:“……”
    他果真和姓杨的八字不合!
    此次之后,周瑛意识到,蓟州也不安全,干脆请往辽东。
    未料想,没安生半年,皇四子跑来,指名道姓要周佥事接待。
    “本王要出海!京津走不通,江浙也不成。听杨阁老说,北地有良港,正造新船,周佥事和兄长相熟,不若为本王安排一下。”
    木然半晌,周瑛再受不住打击,以头抢地。
    送走皇四子,周佥事痛定思痛,既然哪里都躲不开,他还跑什么?
    兜兜转转,周佥事累升指挥同知,又回宣府。
    周瑛全然认命。
    该咋地就咋地。皇太子和皇五子跑来边塞,照样淡定。
    然而,出乎预料,自回到炫富,足有六年,未见皇子出现。
    事情发展到这里,周瑛终于松口气,以为“鸿运”过去。
    哪料想,现实又抄起板砖,狠狠拍了下来。
    正德三十一年,天子突发奇想,将政务一股脑丢给皇太子,拉着杨阁老和谢阁老溜达出京,直奔宣府。
    看到出现在城门前的圣驾,扫过一身绯色官服,笑容亲切的某人,周佥事无语望天,泪流成河。
    这日子,当真是没法过了!
    周瑛一路从西往东,又从东向西,来回数次,终究没能躲开“鸿运”。
    实在承受不住压力,只能抄起刀子,跑到塞外撒气。
    事关皇家,史官记载,总要春秋一下。
    这一春秋,历史的真相便被掩埋。
    周世子的升迁转调之路,就此没入流沙,成为明朝历史上,又一难解之谜。
    
    第一百七十章 番外二 皇子的奋斗
    
    史书有载,正德帝文韬武略,中兴明朝,有盖世之功。类孝宗,独宠中宫。
    帝后恩爱数十载,天家二女五子,皆中宫所出。
    兄弟和睦,棣华增映;姊妹相亲,花萼相辉。
    恭敬谦让,让枣推梨,戚戚具尔。
    纵览历朝历代,无论从哪个角度对比,正德天子一家,都堪称皇室典范。
    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对正德帝的个人评价不论,于帝后关系,天家兄弟姊妹相处,均持同一观点,长枕大衾,孔怀亲情。
    然而,事实究竟如何?
    推开史书,回溯历史,真正的答案,怕会让史学家大受打击,生出抱头撞柱的冲动。
    正德皇帝同皇后恩爱,几十年椒房独宠,六宫美人成为摆设,确是事实。皇室姊妹相亲,兄友弟恭,连舆并席,比珍珠还真。
    但是,深入挖掘,得出的结论,简直让人无法相信。
    按照皇太子的话来讲:身为父皇的儿子,就要做好被忽略的准备。仅被父皇忽略,尚且算好。背锅,跌坑,早早扛起重担,被亲爹和兄弟一起坑,才真是要人命!
    子曰:有事,弟子服其劳。
    换做正德帝,则变成:有事,儿子担其责。
    遇上这样的熊爹,身为儿子又能如何?
    而且,熊的还不只是亲爹!
    按照杨先生的话讲,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变态。在多方压迫下,皇太子终于撒开丫子,跑在第二条道路上,再也不回头。
    见兄长这般,为不步上后尘,几个兄弟均抡起铁锹,挖出的坑更深。
    宫城不能呆。
    天晓得什么时候,亲爹又会突发奇想,北狩草原,南下巡视。丢下一大堆政务,皇太子处理不完,随手就要抓壮丁。
    皇位更是烫手山芋。
    不见皇太子年仅十六,每日里批阅奏章,几乎要生出抬头纹?
    从懂事起,几位皇子亲眼见证,亲爹是如何的坑儿子,帝冠是如何的沉重,朝堂上的文武,又是如何难对付。
    明知前路有坑,深达万丈,还要抢着往下跳,不是有病,就是脑袋被门夹过。
    彼时,杨瓒任户部尚书,入值文渊阁,成为国朝开立以来,最年轻的内阁首辅。
    不当值时,必要入弘文馆,为几位皇子讲学。
    史书经义,自有谢阁老。诗词文章,全交顾相公。
    杨瓒所讲,多为海外风土人情,各番邦同国朝关系。每次讲学,必要铺开舆图,教皇子们认识世界。
    天下之大,毕生不能穷尽。井底之蛙,夜郎自大,实属愚者所为。
    随舆图越来越大,杨阁老的讲解不断加深。几位皇子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被潜移默化。
    故而,兄弟阋墙,抢夺皇位,在正德朝压根没有土壤。
    中原之地,化外之邦,引得少年好奇。
    海域之外,广阔大陆之上,各式各样的风俗,种类繁多的植物,千奇百怪的动物,更想一睹为快。
    随明朝船队往来海上,各种稀奇的动植物,陆续被带回。
    翰林院请旨,遣人外出搜集,绘制成册。其后抄录印刷,发官学儒学,助青年学子打开眼界,进一步认识世界。
    弘文馆中收有精装本。
    经吏部尚书王守仁增补,杨瓒润色,涵盖内容,足以让世人惊叹。
    这些书册,皇室子弟必读。其后,逐渐发展到宗室外戚。
    人皆有好奇心。
    提及海外风土,杨阁老和王尚书剿灭海匪,搜寻宝藏的轶事,陆续被人翻出,更被加以修改,著成章回体故事,传播民间。
    随书籍大热,情况变得一发不可收。
    民间不论,越来越多的宗室和外戚子弟,因书中的故事而热血沸腾。
    最直接的后果是,各地藩王郡王乃至将军府,接连上表天子:陛下,孩子不省心,整天想着往外跑,都不愿受封世子。儿子不算,孙子都没法忽悠,长此以往,如何是好啊!
    上表堆成山,朱厚照也是咬牙。
    这才哪到哪,就来和朕哭!
    说是想跑,好歹没跑。
    朕那几个儿子,轮番偷溜出京,朕和谁去说?!
    遇上这种去情况,各宗室藩王,国公侯爵,除了无奈,还是无奈。
    子孙为爵位争抢,不惜手足相残,愁。
    互相推让,视爵位如洪水猛兽,张口自由,闭口出海,不答应就偷跑,更愁。
    事情为何会发展到如今地步?
    抽抽丝剥茧,追根溯源,杨瓒的大名,落入众人眼帘。
    杨阁老耸耸肩膀,呵呵一笑。
    是,确是本官。尔待如何,咬他啊?
    宗室勋贵如戳破的气球,一边运气一边漏。
    和杨阁老理论?
    谁敢啊!
    旁的不提,锦衣卫指挥使岂是好惹!更不用说,东、西两厂提督,每逢杨阁老讲学弘文馆,必抛开一切事务,亲自奉茶倒水。
    扑上去咬?
    咯掉满口牙不算,牙床都得磕掉一半。
    万一惹得对方生怒,金尺抽下来,匕首戳几下,还要不要活。
    更重要的是,出海之事,杨阁老最有发言权。一旦削去自家股份,今后的日子可怎么过。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见识过海贸的丰厚利润,再回到从前的日子?
    除非脑袋冒氢气。
    于是乎,皇子和世子们矢志探寻自由,在拓展疆土、扬帆出航的道路上,撒丫子飞奔。藩王宗室实在气不顺,只能躲进小黑屋,猛抽杨阁老小人。
    相比之下,朱厚照身为天子,有权有钱,自有解决办法。
    儿子跑?
    没关系,老子也跑。
    立即打点行囊,出京,北狩!
    “朕北狩,少则数月,多则两年。政务悉交皇太子。”
    看到盖着宝印的字条,皇太子脸色数变,终于怒发冲冠,气急掀桌。
    摊上这样的老子,憋屈啊!
    “殿下?”
    伺候的中官小心上前,试着提醒:眼见就要午朝,殿下去是不去?
    捏着字条,皇太子狠狠磨着后槽牙。
    “去,这就去!”
    兄弟坑,亲爹更坑,还是母后和皇姐好!
    皇太子深吸一口气,不乘舆,直接步行往西角门。
    行在途中,得中官来报,英国公次子自海上归来,携十大车珍珠珊瑚,宝石玉器,刚刚进宫。谢小郎中亦自南疆返还,同带数车方物,进献宫中。
    进献宫中?
    皇太子眯眼,嘴角缓缓勾起。
    兄弟偷溜,父皇偷跑,满肚子火气无从发泄。
    这两位,回来得正好。
    亲爹坑儿子,亲弟坑兄长,做舅子的,自然可以坑姐夫!
    两位驸马都尉送完礼,正打算回府,同妻子一叙相思之情。不料想,刚过金水桥,顿感脊背生寒。
    忙不迭回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