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_来自远方-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声中,乌纱滚落,发髻蓬乱,脸上两道淤痕,牙齿被血染红,愈发显得狰狞。
  啪!
  又是一刀鞘。
  赵榆用了十分力。
  咔嚓一声,孙同知两条膀子都被卸下,滚在地上,不住哀嚎。
  “捆起来,押送入京。”
  “佥事且慢。”
  随行的东厂颗领班上前半步,低声道:“此人在朝中颇有根基,如押入京城,怕会四方联络,设法脱身。”
  甚者,反咬一口。
  届时,事情会更加麻烦,恐生变故。
  “无妨。”
  赵榆嗤笑,举起长刀,以布巾拭去血迹。
  “请杨御史写一道手书,加盖监军印,直接送往北镇抚司。”
  不经朝中,不送内阁,直接将人送到镇抚司,报送御前,谅他有三头六臂,满朝故旧,也翻不出半点浪花。
  “此次北上,如孙连这等人,必不会少。”
  为减少麻烦,杀鸡骇猴实为必要。
  甭管杨瓒坑他多深,在其位谋其政。顶着副总兵官的名头,总要做出实事,留下威名。不然的话,休想调动几千边军,遑论如臂使指,决胜千里。
  “调三名力士,两个番子,待本官见过杨御史,马上启程返京。”
  赵榆决心已定,不容更改。
  颗领班出身北镇抚司,被东厂借调。究其根本,仍属锦衣卫。当即抱拳领命,点出亲信几人,将孙同知五花大绑,押入马厩。
  与此同时,杨瓒由校尉引路,寻到才指挥使养病处。
  厢房外,“守卫”多被伯府护卫制服,跪在地上。骨头太硬的,已经仰天栽倒,人事不省。
  房门洞开,一个年老家人站在檐下,须发皆白,脊背挺得笔直。
  “见过监军大人!”
  才德下拜,起身后,将才指挥使情况简单说明。提到孙同知,话中满是恨意。
  “那孙子不是东西!”
  早年间,才德也曾上阵杀敌。现今年老,遇到鞑靼,仍会咬牙拼命。
  只因私怨,孙同知不顾边镇安危,放任贼寇肆虐,眼睁睁看着百姓被劫掠杀戮,在才德眼中,当真是畜生不如。
  “才指挥使现在何处?”
  “回监军,指挥使用过药,精神稍好,却下不得榻。还请监军大人莫怪,入内室相见。”
  才德目光微黯,侧身请杨瓒进门。
  跨过门槛,杨瓒微顿。
  前厅弥漫苦涩药味,一桌两椅,墙上一副寒松图,全无任何摆设。
  走进内室,桌椅床榻都是旧物,样式再普通不过。
  床帐是蓝色粗布,墙壁悬挂的宝剑,怕是整座府内最“值钱”的东西。
  “老爷。”才德告罪一声,先走到榻边,小声唤道,“老爷,天子钦命监军,都察院佥都御使杨瓒杨大人,持虎符来卫中调兵。”
  才指挥使躺在榻上,脸色蜡黄,颧骨高耸,瘦得脱了形。
  听到才德之言,眼皮动了动,艰难出声:“扶……扶我起来。”
  才德应诺,小心扶起才指挥使。
  杨瓒上前两步,拱手揖礼。
  “下官杨瓒,见过指挥使。”
  “不必。”
  靠在榻边,才指挥使颤抖着手指,探往枕下。
  “取……取出……”
  才德领会,弯腰自枕下取出一封官文,竟是盖好官印的调兵文书。
  “营州左屯卫,将兵三千六百一十八人。”
  咳嗽几声,饮下半盏温水,才指挥使看向杨瓒,说话终于顺畅了些。
  “可战者,一千零九人。”
  接过文书,杨瓒一目十行,发现纸页边缘已有破损,显然不是近期书就。
  “边镇告急,兵报送达,文书便写好。奈何孙连狭隘,以私怨误国,架空于我,坐视边镇危急。”
  勉强说到这里,才指挥使又开始咳嗽,话开始断断续续。
  “天子圣明……调兵之数,监军可自注。印信已盖,孙连如要阻拦……”
  “指挥使放心。”收好文书,杨瓒走近床榻,压低声音,道,“自今之后,营州左屯卫,不会再有孙同知。”
  此言既出,室内骤然一静。
  才德嘴唇哆嗦,眼圈泛红。
  才指挥使瞳孔紧缩,不知哪来的力气,一把扣住杨瓒手腕,道:“我有三子,均在卫中。请监军点其北上。”
  “指挥使,这……”
  “鞑靼叩边,涂炭边民,我父子食朝廷俸禄,岂能坐视!”
  才指挥使目光灼灼,脸颊涌起血色。
  “我已老迈,时日无多,不得躬擐甲胄。我儿正值壮年,自当上阵杀敌,北逐贼寇!不敢言建功,只求多杀两个鞑子,多救几个百姓!”
  “请监军成全!”
  杨瓒抿紧嘴唇,酸楚豪情一并涌上心头。
  掌心覆上苍老手背,咬住腮帮,用力点头。
  “指挥使,下官应下。”
  “好、好……”
  心愿了结,才指挥使倒回榻上,合上双眼。
  气息渐弱,脸上笑容却久久不散。
  “老爷!”
  才德颤抖着手,探过鼻息,终没能忍住,伏在榻边痛哭失声。
  杨瓒退后两步,双手交叠,擎在额前,深深揖礼。
  门外,赵榆停住脚步,听到室内哭声,单手握紧长刀。
  半晌,杨瓒手持文书,从室内走出,哑声道:“才指挥使临终遗言,三子随军北上。”
  赵榆点了点头。
  回头望一眼内室,光线昏暗,杨瓒喉咙似被堵住。
  杨土,弘治帝,才指挥。
  穿越以来,见多生死,仍痛楚难捱。
  “孙连……”
  “佥宪写一道手书,即可押其入京。”赵榆道,“交北镇抚司提审,取得口供,今生今世休想翻身。”
  “本官这就去写。”
  当日,才指挥使的死讯传遍卫中,孙同知的恶行,亦被锦衣卫张贴内外。
  军汉都有血性,常年戍卫营州,虽不比蓟州等地,一样和鞑靼拼过刀子,玩过命。
  闻才指挥死讯,得知孙连所为,无不咬牙切齿,恨不能啖其血肉。
  才方三子腰束麻带,主动请命,欲北上御敌。
  “堂上尝言,为国杀敌,护百姓安乐,乃官军本分。今鞑靼叩边,我兄弟请缨,愿随监军北上,浴血搏命!”
  三人为首,卫中三千余人,凡能举刀者,竞相请命,皆愿往北。
  杨瓒同赵榆商量,以才指挥使留下的文书为凭,选出能战者八百,马夫厨夫等三百,即日往北。
  “本官已上疏朝廷,言明卫中诸事。”
  才指挥身死,孙同知押往京城,营州左屯卫现由两名佥事掌管。先时依附孙连之人,现多心惊肉跳,不敢随意露面。
  军情紧迫,杨瓒没有时间一一追究,只令番子下去传话:“凡与谋者,本应问罪。然逢需人之时,如主动请缨北上,或可功过相抵,求得网开一面。”
  打一棒子,给个甜枣。
  哪怕枣核太大,硬得崩牙,为求生路,也要硬着头皮吞下去。
  才指挥使不死,事情还有转圜余地。偏人死了,更有临终遗言,送三子北上。
  两相对照,孙同知直接被比成尘埃。
  押解入京,下锦衣狱,必死无疑。
  先时依附于他,架空才指挥,如今事发,朝廷追究,肯定不会有好下场。杨监军给出另一条路,哪怕是九死一生,也要搏上一搏。
  活下来,依旧官途有望。
  死了,念在拼死杀敌,应会免去前罪,不至累及家人。
  想得透彻,便存赴死之心。
  这些曾贪慕权势、排挤同僚的将官,心念一转,再无惧生死。更将拿起刀剑,成为军中先锋,当先同鞑子拼命。
  正德元年,十二月丁未,杨瓒率一千八百人,自营州左屯卫出发,直奔镇虏营。
  过牛栏山时,遇大雪封路。
  伯府护卫做回老本行,两人一队,充夜不收探路。寻不到山民,竟抓来一伙山贼,命其为大军引路。
  “山贼?”
  看着一身皮袍,露出两条花胳膊的大汉,杨瓒半晌无语。
  山贼充向导,该说锦衣卫果真不拘一格?
  “可信得过?”
  “佥宪放心,山寨老小都被押来。”
  赵校尉按住山贼肩膀,五指用力,威胁之意昭然。
  在杨瓒跟前,几人很是收敛,话也有所保留。事实上,为抓到这伙山贼,费了众人不少力气,一个护卫还被陷阱伤到。
  抓到山贼头子,赵横就放出狠话。
  “带路不带?”
  “老实带路,事情好商量。敢不老实,老子的刀可锋利得很!”
  贼匪盘踞山中,劫掠过路行商,杀人越货,恶贯满盈。
  搜寻山寨时,赵横搜到几枚腰牌,上百锭官银,堆满仓房的稻谷,表情已十分不善。看到山贼身上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