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帝师_来自远方-第23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无论史书如何评述,正德年间的应州大捷,都是明中叶之后,边军少有的闪光点。
  自此之后,鞑靼实力渐渐减弱,再不敢大举进犯。北疆难得一段“平静时日”。
  杨瓒奉旨北上,调兵御敌,遇到的阻力肯定不小。单凭他自己,别说迎战,能不能举起长刀都是问题。
  当务之急,是寻到可靠帮手,如南下时的王守仁刘瑾。
  “可惜。”
  王守仁请命外放,吏部官文已下,年初即将启程。时间紧迫,双屿卫之事同样重要,实在无法同他北上。
  刘瑾任西厂提督,全身心投入肃贪事业,一样腾不出手来。
  如果顾同知在,事情就好办了。
  杨瓒叹息一声,摇摇头,收好伤药,送走长史,抓起最后一件夹袄,胡乱塞进包袱。
  算一算时间,顾同知刚抵江南不久。即刻北还,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也无法在十二月底前抵达。
  与其抱着不可能的念头,不如实际些,从现有的“资源”里寻找。
  检查一遍包袱,确定没有遗漏,杨瓒直起身,捶捶腰。
  伯府的护卫,应该带上。
  北镇抚司不要想,诏狱估计也调不出人手。
  东厂西厂勉强能划拉一下。
  南镇抚司……
  杨瓒顿住,眼睛发亮。
  “着啊!”
  赵榆赵佥事,就是现成的人手!
  锦衣卫不善打仗?
  完全不成问题!
  赵佥事出身武将世家,祖辈曾随太宗皇帝靖难,未得功臣铁券,却实打实得天子信任。
  纪纲倒台之后,赵氏先祖代行指挥使之责,历代子孙,除非烂泥扶不上墙,否则,必把握权柄,执掌南镇抚司。
  赵氏不显山不露水,根基却不亚于朝中勋贵。
  没吃过猪肉,好歹见过猪跑。
  家学渊源,就算是纸上谈兵,也比谈都没法谈的强。
  “就他了!”
  杨瓒左手握拳,敲在右手掌心。当即修书一封,遣人送往南镇抚司。随后唤人送一碗汤面,“我在书房用。晚膳无需再备。”
  “是。”
  长随退下,杨瓒淅沥胡噜吃完面,喝下整碗骨汤,擦嘴净手,在室内来回踱步,一边思考,一边消食。
  待长随收走碗筷,房门关上,杨瓒走回桌旁,铺开纸张,提袖磨墨。
  不过两日,关防印信及监军牙牌便能备妥。
  临行之前,杨瓒必须留一份奏疏,不求发挥多大作用,只望朱厚照将要犯熊时,能拦他一拦。
  对部分官员的行为,杨瓒一样痛恨。但是,如在回京前所言,还不是动手的时候。
  鞑靼叩边,边镇危急,战火随时可能烧过密云。
  这个关头,君臣必须一心,京城必须稳。
  火气再大,也不能马上喷。至少要等到蓟州危急暂解,鞑靼被撵回草原。
  少顷,杨瓒放下墨条,转了转手腕,从笔架选出一支狼毫,饱蘸墨汁。
  酝酿片刻,悬腕纸上,落下重重一笔。
  “臣都察院佥都御使杨瓒,奏请两事,上乞天听。”
  “圣祖高皇帝开国,太宗皇帝垂统,国威赫斯百年。”
  “今羁縻卫所驰废,边镇武备不整,京卫疏于操练。”
  “武将不勇,何能统领百万。”
  “故臣乞陛下,查五军都督府,点南北两京公侯伯以下子孙,无论袭位与否,年十三以上者,俱考校兵法武艺,能者授职,弱者送武学。”
  武学之事,朱厚照已有腹案。杨瓒却以为,不给甜枣,直接扇巴掌,实在不好。
  凡事不能一刀切。
  真有本事,何妨先授实职,彰显天子恩德。拉一个拍两个,分化两京勋贵功臣,能为顾晣臣谢丕减除不小压力。
  归根结底,二人是被他“坑”到武学。
  明知情况不妙,仍选择袖手旁观,良心委实过意不去。
  即便不授军职,如顾鼎一般,到武学挂个训导官衔,同样是天子恩典。
  当然,顾佥事的任命尚未下达。天子一时半刻想不到,还需杨佥宪“推举”一下。
  写到这里,杨瓒短暂停笔。脑中简单梳理,重启一行,才继续落墨。
  “凡入学,每季考校。优者奖励,最优者授武职。”
  “三年无所成,有爵者递减其爵,无爵者俸禄减半。五年无所成,退学,禄米减等。”
  填补几句,勾划两行,确定没有疏漏,重新铺开一张白纸。
  “其二,章疏之言,当有凭据,弹劾臣工,应有罪证。虚言无补,证为污蔑,例应下三法司,以罪查。”
  朝廷设立都察院六科,本为监督官员,举不法之事。
  然而,一样米养百样人。
  无论都察院还是六科,有耿直持正之士,同样有害群之马。
  不惧权贵,弹劾不法,有功朝廷,有利社稷万民。但无风起浪,心眼比针小,喜好捕风捉影,鸡毛蒜皮的小事都不放过,实在令人头疼。
  如果言官难以持正,不求证据,以个人喜恶上言,不出乱子才怪。
  后世有“诽谤罪”和“诬告陷害罪”。大明的言官,信口雌黄污蔑他人,顶多罚俸外调出京。
  最大的惩罚,无外乎闲住黜免。
  实在太严重,闹出人命民怨,查证属实,才会交法司审理。三法司徇情不予处置,方会调动厂卫。
  即使被押上法场,豁出去喊一句“因言获罪,佞幸当道”,五成可能,还会名流青史,成为“谏臣”。
  红口白牙,无事生非,付出的代价微乎其微。
  没有管束,自然少了顾忌。部分御史给事中,便是最真实的写照。
  杨瓒深受其害,早对某些人咬牙切齿。明知奏疏递上,百分百会成靶子,依旧决心不改。
  憋屈几回,总要畅快一下。
  此去北疆,生死未卜。
  不趁早说出来,天晓得,猴年马月才能归京。
  胡说八道,同僚攻讦?
  杨瓒全不在乎。
  言官如何?
  老子现下也是言官,四品佥都御使!畅抒己见,不因言获罪,同样适用。
  以彼之矛攻彼之盾,当真是舒爽。
  “切于时宜者,当议处以闻。虚言无据,乃至讽刺君上,诽谤朝官者,当下有司问罪!”
  落下最后几笔,杨瓒长舒一口气。
  放下笔,食指交握,搓了搓掌心。
  原本,他还想过京营操练,边军粮饷,边镇屯田,南京锦衣卫及巡捕官不法等事。
  如果时间充裕,这份奏疏可达万字。
  可惜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多。
  京营等事,积弊日久,不是拍脑袋就能决定。边军粮饷、边镇屯田触及很多人的利益,不只文官,更有武将。历史上,刘瑾跌倒,引线就是整顿军屯。
  这件事轻易不能提,如要摆上台面,必须有拼命的决心。
  简单一句话,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南京锦衣卫和巡捕官不法,在江浙时,杨瓒便手握实据。事情拖到今日,原因各种各样。
  顾同知南下,杨瓒更不敢冒险。
  万一某些人狗急跳墙,哭都没地方哭去。
  左思右想,几番考虑,奏疏止于两则。余下,只等归京之后再做打算。
  当然,前提是他能回来。
  揭开灯罩,拨亮火烛,杨瓒重新铺纸誊抄。
  端正的台阁体,愈发横平竖直。
  誊抄到最后,不忘留下叮嘱,陛下,北疆不稳,户部和光禄寺之事,万勿急躁。实在有气没处发,大可找言官解闷。
  御史给事中不掌实权,同钱粮军务关系不大。撕成卷帘门,也不会影响大局。
  如他奏疏所请,真能抓几个现行,转移部分朝臣的注意力,说不定,户部和兵部的办事效率还会提高。
  烛光闪烁,焰心爆裂,发出噼啪两声。
  放下笔,杨瓒俯身吹干墨迹,慎重折好,同“举荐”赵榆的奏疏放到一处,待明日递送入宫。
  诸事妥当,杨瓒抻了个懒腰。唤家人送来热水,洗漱之后,倒在榻上。
  也不晓得,能不能梦到美人。
  黑暗中,杨瓒扯了扯嘴角,打个哈欠,酣然入梦。
  南镇抚司
  正赵榆翻阅口供,闻校尉来报,杨瓒有私信送到,不禁愣了一下。
  “杨御史?”
  论理,杨瓒将要北上,托锦衣卫办事,也该往北镇抚司。
  给他送信,究竟是什么缘故?
  “带人进来。”
  来者是伯府护卫,北镇抚司校尉。
  见到赵榆,抱拳行礼,不多言,当面取出书信。
  信口未封,赵榆直接展开信纸。看过几行,额际跳动,嘴角微抽,表情实在难以形容。
  “信件之外,杨御史可有他话?”
  “杨御史让属下转告佥事,陛下面前,自会禀奏。佥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