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盛世文豪-木兰竹-第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前朝今朝,出京王爷钦差,想要收拾一方官场,反而没命回京城的例子还少吗?
    就算封蔚出了事,只要明面上查不出什么,皇帝也不可能借此把江南官场的人都砍了。
    有一句话,叫法不责众。
    没有硬锤,皇帝也只能咬碎牙齿活血吞。
    “你不是一直和陛下有通信吗?”余柏林玩笑道,“你可以给陛下去信,提前恭喜陛下将得一良臣。”
    封蔚很赞同:“这小子这么阴,以后有什么麻烦的事又多一个人做了。磨砺一下,就是另一个刘淳。”
    余柏林:“……”他怎么觉得有点同情李湘陵?这算是好结果吗?
    或许……这也是重用?或许,这是这个时代的文人所向往的?
    ……
    此事就此揭过,封蔚转手就把所得讯息交给了刘淳,让刘淳忙碌去。他和余柏林休息了几日,又开始出门游玩。
    此时他们已经离开了杭州地界,去往了苏州。
    苏州私家园林众多,主人家又好客,只要是才华尚可的文人雅士,奉上诗作,被主人看上,都能入园游玩。
    余柏林本想按照传统,拜帖求进。封蔚却觉得此事委屈了余柏林,便让余柏林先去书院“踢场子”,有了名声之后,让别人主动邀他去。
    余柏林一脸“你特么逗我”的表情:“踢场子?”
    封蔚道:“开个玩笑。就是去交流一下学问。”
    这还差不多。余柏林同意了封蔚的意见。
    比起他一个个的递拜帖,被人邀请,的确轻松一些。
    李湘陵之前想要帮余柏林写推荐信的元源书院,就在苏州。
    而鸿雁楼,则在扬州。
    至于杭州,也有书院,也有书生经常聚集的酒楼茶楼。但在江南,元源书院和鸿雁楼名气最大。
    元源书院每一届江南乡试经魁中都有它的学生的名字,且每一次春试都会有元源书院出身的举子成为进士。
    鸿雁楼则是当地一诗书世家的家产。古代许多科举世家,这一家在整个晖朝都较有名气,“一门五进士”,既是本家直系亲属中,已经出了五位进士。
    这一家只是在先帝时期没落了,家中人贬职的贬职,罢官的罢官,不过底蕴还在。只要底蕴在,大不了熬过这一任皇帝,子孙还是能继续科举做官。
    比如现在,他们家的人已经被起复。
    若说起鸿雁楼,还和余柏林有挺大关系。
    因为他的蒙师陈磊,就是这“一门五进士”的嫡系,陈磊兄长陈沛,就是这“五进士”中的最年轻的一位进士。今年刚被起复,任苏州知府,是支持新君的江南清流之一。
    虽说余柏林说自己不会掺和进封蔚的事情,给封蔚当幕僚,但张岳和陈磊都猜到,余柏林选择和封蔚同一时间出京,应该是想借便利,去江南一游。
    江南的确是许多文人向往之地,余柏林会起心思也理所当然。
    张家根基在京城,但江南也有一二好友,张岳便写信让余柏林有事可以直接找这些人帮忙。
    陈磊则更开心一些。终于弟子要到他的地盘上了,他可以罩着弟子了,便不但给了余柏林书信让他直接去陈家,还给父兄都去了信件,托他们好生照顾余柏林,最好帮其隐藏身份,免得有心人把他和德王此次下江南联想在一起。
    张岳的那几位好友可以不用拜访——张岳道那些人虽有交情,但不算至交。这些人又正在任上,怕有额外麻烦,有事可去找,没事就不用露面。
    但陈家,余柏林却是要秘密拜访的。他相信老师来京城好几年,又吃了那么多苦,老师的家人,肯定也愿意从老师的弟子口中问一问老师的情况。
    封蔚照旧伪装之后,自称张家旁系子弟,因向往江南景色,且又会拳脚功夫,便被张岳所托,和余柏林一同出游,保护余柏林安全。此次他也和余柏林一同拜访陈家。
    余柏林来到苏州,定好客栈,稍作休整之后,就递上拜帖和书信,去陈知府府中拜见。
    恰巧陈知府休沐在家,看过小厮递上来的拜帖之后,忙叫人把余柏林迎进来。
    结果余柏林一到正厅,还未和陈知府拜礼,陈知府和封蔚就同时瞪圆眼睛,异口同声道:“你是?!”
    余柏林:“……”最近他无语的时候比较多。这是什么状况?!
    “我还不是王爷时,出门打猎意外救了落水的陈大人。”封蔚想了想,道,“不过当时是萍水相逢,我又不能说出身份,便以假名相交。”
    “那时下官家中也刚遇意外,怕真实身份为王爷带来麻烦,因此也是用的假名。”陈沛一脸唏嘘。听封蔚这么一说,他再联想到此次在江南的王爷,面前之人身份立刻明了。
    当年也是江南官场之事,他拿着重要证据进京,一路被人追杀。在一次被追杀时跳水逃走,力气用尽差点死在河中,还好被一猎户小孩救了。
    之后两人以假名相交,又只相处了不到十日,之后两人再无往来。
    陈沛事后想要寻找救他的小孩,但苦无线索,他又匆匆离京,之后未曾再来京城。
    陈磊进京赶考之时,陈沛还托他留心此事,并且给了陈磊画像。
    且不说古代画像的失真程度,陈磊就算有机会远远见到德王,封蔚这些年五官肯定也有变化。
    不过陈沛对当年之事记忆犹新,即使封蔚长相又些许差别,仍旧认了出来。
    至于封蔚,他记忆力本来就好,陈沛长相这些年又没什么改变,能认出来理所当然。
    对于第一次救的人,封蔚印象也是挺深刻。
    陈沛苦笑行礼道:“王爷来此,有何贵干?”他刚送走了刘淳,怎么德王又来了?刘淳不是说,这次事是他主导,王爷不过是个幌子而已吗?
    “没事,无聊出来转转。”封蔚倒光棍,被人看穿身份之后,就大咧咧的坐下,自己给自己倒了一杯茶,“你见过了刘淳了吧?就应该知道,我就是出来玩的。”
    两人彼此印象深刻到时隔几年都能认出来的程度,但陈沛对封蔚有一腔感激之情,封蔚则只除了感叹“我当年救的人居然还没死”之外,没其他感觉了。
    反而他为自己再次泄露身份,或许回去之后又会被余柏林训,甚至会以“这种意外太多了”为由,被禁止再跟着余柏林出游,而大感头疼。
    不得不说封蔚很了解余柏林,余柏林正在这么想。
    本来是正常的拜见老师家人的行为,有了这意外之后,余柏林又得当布景板了。
    他听了陈沛和封蔚追忆过往,展望未来,看着陈沛一脸激动,而封蔚百无聊赖的神情,心中更加无语。
    虽然你是人家救命恩人,能不能稍稍表现热情一点?这么一副死鱼眼是怎么回事?好吧,封蔚在外人面前,一直都是一副死鱼眼的装酷模样。
    或许当年封蔚救陈沛之时也是死鱼眼表情,所以陈沛并未觉得尴尬。
    既然救他之人为德王,陈沛想要报答救命之恩基本没可能了。
    陈家当年本来就是坚定的太子党——或者说,在穆宗当太子时地位十分稳固,又是嫡子正统,除了个别有异心的人,都是所谓太子党。
    若穆宗不死,根本没有文宗什么事。
    因此,陈家对新君是死心塌地。当新君登基之时,陈家老爷子这么严肃的人,都痛哭流涕,朝着京城方向跪拜,说老天有眼,先皇保佑。
    嗯,陈家老爷子口中的先皇当然不是指文宗皇帝。
    德王是死心塌地的帝党,陈家也是,陈沛自然也是,他们之间利益一致,德王比他地位还高,根本没有需要他报答的地方。
    不过陈家是知恩图报之人,就算德王用不到,他们也会见缝插针的报答。
    以后每当有人挑拨德王和皇帝之间关系,编造德王各种黑料,说德王功高盖主(怎么又是这个?)的时候,陈家总是挽着袖子跟对方往死里掐,余柏林只能跟在后面打酱油,皇帝陛下更是只能走最后面发表总结宣言。
    这样爱人控和弟弟控的两人十分心塞,经常为这事在一起喝酒,吐槽一下抢了他们两机会的陈家众人。
    当然,这是后话。
    现在陈沛听说德王只是出来游玩,并且故意装失踪让江南官场之人疑惑不安之后,拍着胸脯表示自己一定配合德王行动,并且必定让德王既不泄露身份,又玩得开心。
    封蔚看向余柏林。
    陈沛也看向余柏林。
    前者是用只有余柏林看得懂的讨好的眼神求余柏林别把牙赶回杭州。
    后者是猜测余柏林到底和德王是什么交情,好像比弟弟书信中所写更亲密些。
    终于有机会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