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安郡王见闻录-第3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几日之后,新安郡王、长宁公主等自温泉庄子返回长安。入大明宫向杜皇后问安时,恰逢裴婕妤、袁美人等嫔妃离开。遥遥望着袁美人似是有些魂不守舍的模样,长宁公主不由得皱起眉,进入蓬莱殿后,便娇嗔道:“阿娘怎么轻易放了小袁氏进来?难不成她趁着我不在,给了阿娘投名状?”
  “她与裴婕妤确实都是真正的聪明人。”杜皇后微笑道,“有了她,你们这些日子一直在查的‘补药’之事,也已经水落石出了。省得你们再为此事费心思,不是挺不错么?”
  “这件事,阿娘不是答应尽数交给我们处置么?”长宁公主亲昵地依偎着她坐下,侧首看了看新安郡王与郡王妃,“阿兄阿嫂在百忙之中都帮着查探,洛娘连准备婚事都暂时放下了,湘娘她们也马不停蹄地参加了各种宴饮。林林总总下来,进展也颇多。譬如,京中究竟哪些女眷用了补药,有哪些心怀叵测意图给宗室女眷们推荐此药,又有哪些真情实感相信此药有用,她们都能列出一张名单了。”
  “查出事实真相,与验明此事究竟涉及哪些人并不冲突。”杜皇后道,“难不成,你们不想知道结果?”
  “想!!”晚辈们自是毫不犹豫地答道。他们虽早有各种设想,目前掌握的证据也在不断地支持他们的想法,但总归袁淑妃之事并不好查。此时此刻,真相就在眼前,近在唾手可得之处,又怎能不觉得好奇呢?
  于是,杜皇后轻描淡写地道:“袁淑妃这辈子应当没有儿女缘了。”
  贪心不足者,痴妄难灭者,终将自作自受。兵不血刃便能除去这位劲敌,无疑是最佳的结果。她不必脏了自己的手,依旧能够安然高坐,维持她的贤后形象,任谁都挑不出错处。而她所出的太子,有她言传身教,定然也会是立身最为持正的太子——至于日后帝皇所需的阴谋、阳谋,自有圣人传授。
  长宁公主微微松了口气,便听自家堂兄笑了笑:“江夏郡王布置众多,这也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我们不妨暂时蛰伏,静待时机放出诱饵,再一举将他歼灭。事急从权,叔母的懿旨应该能调动京中所余十六卫罢。”
  “你那里不是有用印的空懿旨么?”杜皇后温和道,“什么时候想用便用。若有甚么后果,自有我替你们担着。”
  闻言,新安郡王浅浅一笑,风华绽放。
  ——
  千里之外的太原府行宫,此时也终于迎来了返回复命的使节王子献王舍人,与突厥贵族恩耳古。当然,他们并未辜负圣人的期待,将那些心生动摇的部落族长一个不落地带了回来。
  其中绝大多数都是心甘情愿的,也有极少数两位是连夜出逃失败,被王舍人亲自举弓射回来的——因一路骑马之故,至今腰上的伤口还会时不时的崩裂,掀开外袍后便血淋淋的。
  不过,其余诸族都并不同情他们。那一夜,若非王舍人心地仁慈,说不得只需登高一挥,称他们都是逆贼,其他人便可光明正大地出手了。这几日来,他们早就磨刀霍霍,想着直接拿了他们的脑袋到天可汗面前领功,或者将功补过了。就算这些年来各部落交往紧密又如何?草原上本来便是弱肉强食,自己作死选错了路,也实在怨不得旁人。
  圣人亲切地接见了这些部落族长,听闻其中二人受伤后,温和地给他们赐了药。
  隔日,行宫中大设宴席,圣人以及身边的官员们与所有部落族长同乐。大唐的雅乐与歌舞,令族长们简直目不暇接,浑然沉醉其中;突厥、铁勒的牧歌与琴声亦别有风味,西域传来的胡旋舞更是格外欢快。
  “既然你们因无粮过冬而内迁,那便暂时在太原府附近扎营罢。朕可命常平仓匀出些粮食,与你们熬过这几日严寒。待到天候转暖,你们再启程回到草原上。”对这群新来的族长,圣人也同样慷慨,并未显露出不满甚至于责罚之意。
  众族长自是面露感激之色,纷纷跪倒行礼,口称“天可汗”。便是偶有情绪不佳、礼仪不周者,在王舍人含笑的目光中,也不得不做足了模样,不敢稍有怠慢之处。
  对众人高呼的“天可汗”称号,圣人自是十分受用,抚着短髭,畅快地笑了起来。
  恩耳古禁不住低声道:“天可汗对他们实在是太仁慈了……居然一点也不计较他们之前的冒犯,还打算给他们粮食。最近不是在打战么?怎么能从将士的军粮里拨出一部分,给这群不忠诚的家伙吃呢?”
  “天子的心胸,自当比寻常人更广阔。有些事不计较反倒比斤斤计较更好,也更容易博得大家的忠诚。”王子献轻轻解释道,“当然,有些人极有可能天生反骨,是怎么养也养不熟的。或者,因一时激愤,说不得便会生生将自己的退路堵死了。”
  当初他又何尝不想提着几颗脑袋回来给圣人邀功呢?但两个部族的老弱妇孺们都跪下求情,面对数千普通百姓,作为一个熟读诗书的大唐官员,他实在有些下不去手——若是他杀了两位族长及其儿孙,做了示范,也许就挡不住其他部族杀伤无辜青壮幼童、掠夺妇孺了。
  恩耳古似懂非懂:“他们还会闹腾?”
  “或许罢。”王子献道,“对了,这些天我问了其他人,为何不去单于都护府求助。他们说,逆贼早已阻住了前往都护府的道路。今日我又看了看军报,单于都护府才刚派出一万骑兵襄助平叛——总觉得,时间上似是有些不对。就算叛军再如何阻隔,也不可能挡得住御驾亲征平叛的消息。何以单于都护府离得这般近,却迟迟没有行动?”
  “……你的意思,单于都护府也有人投了逆贼?”
  “或许罢。不过是疑惑与猜测罢了。想来,三路行军总管都会觉得此事有些蹊跷。”
  
  第332章 战场突变
  
  胜州,大都督府。
  永安郡王大马金刀地坐在正堂中,看他那群儿孙争先恐后地抢着好差使,每个人脸上都充满了强烈的自信。老郡王眯着眼,似乎有些想打盹了,儿孙们却依旧对着舆图振振有词。有的拙于口舌,挽起袖子露出胳膊,仿佛想以武力来分个高低;有的说得洋洋洒洒,被人一挑疏漏便瞠目结舌。
  小半个时辰过后,永安郡王将灵州都督、夏州都督、凉州都督都请了进来,把围攻朔州、支援太原府战场等容易抢功的好差使都毫不吝啬地分给了他们。三位都督大喜过望,拍着胸膛连连保证必定不会辜负他的期望,离开时的脚步都带着风。
  这时候,永安郡王才发现,正堂中倏然变得一片寂静。他回首望去,便见儿孙们都满脸怨念地望着他,犹如眼睁睁看着即将到嘴的肥肉被叼走之后的群犬。他挑起眉一笑:“怎么?争啊!怎么突然不争了?听你们说了那么些,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当真打过攻城战呢!一群乳臭未干的混账东西,尽不学好,居然都学起抢功来了!”
  “如此难得的机会,为何不能搏一搏功劳?咱们在沙州守得太久了,突厥人等闲不敢越界,何时才能遇上大战的机遇?既然圣人命阿爷领一路军,便有重用阿爷之意,那咱们一家靠着这回征战挣些许功劳,升一升勋官职官也是合情合理的。”
  “就算不为了功劳,只为了历练,阿爷也该多给咱们自家人一些机会啊!先锋官派出了天水郡王,瞧瞧他第一次上战场,就拿到了何等的战绩?!马贼不必说,人头都割了数百颗;胜州这等逆贼巢穴,应该也算是他攻克的。如今他还急急忙忙地赶到朔州去围城了,待到攻克的时候,又可分一杯羹……”
  闻言,永安郡王不由得摇着首,叹道:“说来说去,你们还是满心想着‘功劳’二字。啧,这眼界可真是小,居然还敢说大战是机遇?!”说到此,他双眉倒竖,虎目透着寒光,气势万钧地喝道:“天下间有谁愿意连年征战不休?!一将功成万骨枯——这万骨就合该身死,成就你们的功名利禄?!”
  “老夫守在沙州,只是为了护卫大唐,守住咱们李家人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守住无数孤魂野鬼换来的平静!你们想打战?想夺功劳?对得起战场上死的先祖,对得起属下那些伤亡的将士么?而且,贪图功劳又想急着作甚?!老夫留给你们的爵位,不是郡王就是国公,不是国公还有郡公!还嫌不够?!嗯?!”
  “莫要忘了,因为你们兄弟子侄中出了几个蠢物,老夫至今还须戴罪立功呢!!”
  想起那一天的鲜血淋漓、冰寒彻骨,众人顿时从功名利禄的诱惑中醒悟过来,一时间竟是噤若寒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