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全道门都欠我一个人情-第2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光大丹阳峰,亦属困难。
  为求稳妥,丹阳峰阖山上下达成共识,封山门,锁心关,静心修炼,不谋他途。
  近来天下之事,丹阳峰也少有耳闻。
  因此,当常伯宁告知林好信师叔如故结亲之事时,林好信诧异了:“如故?……如故不是在两年前——”
  常伯宁沉默,尔后,道出了许多近来发生的江湖中事。
  自然,他没提及不该提及之事。
  林好信听完,一时沉默。
  片刻后,他慨然而笑:“这世事,当真无常啊。”
  离开丹阳后,常伯宁学着林好信的模样,仰天轻叹。
  算他时运不济,被他叹下了一场滂沱夏雨。
  午后时分,雨才小了些。
  子规声里,薄雨如烟。
  常伯宁撑着伞,一人行于丹阳峰旁的一条小小山径中,独赏山间群花,心思宁静。
  行至某处,他忽闻一声清越鹤鸣,掠破雨幕,声声入耳。
  常伯宁猛然驻足,移开伞柄。
  空际之中,只见一只清癯白鹤,红喙长颈,张开双翼,平滑兜绕一圈,落入山间某处。
  常伯宁呆望着白鹤消失之处,不自觉行出两步,却又豁然转身,背对鹤影消失之处,持住伞柄的手用了三分力气,似是在犹疑什么。
  闭目静思过后,他重又转身,将油纸伞收拢在掌中,足尖点在青石阶上,激得旁边一处蓄了水的小水氹中起了数圈小小涟漪。
  常伯宁冒雨逐鹤而去,寻到了一处小山村。
  因为追得太急,忘了收敛行迹,待常伯宁遍寻鹤踪不得、又意识到足下传来连声村民们的惊叹,才察觉自己的纰漏。
  他懊恼地一拍自己前额,才押下云头,轻灵落于众村民身前。
  他想,鹤消失在这附近,或许他们会知道,这鹤从何来。
  村民们看到从天而降、衣不染尘的常伯宁,俱是手忙脚乱,如遇神临。
  他们居住在丹阳附近,平日里没少见到来访之客乘剑凌风,可这还是第一次有仙人来到他们这小小村落之中。
  常伯宁正欲开口相问,便听到人群中有名中年女人低声同身旁同伴议论:“……瞧,我说什么来着,当真有仙人来收他了!”
  常伯宁:“这位……嫂子,敢问你说之人,是为何人?”
  那女人为常伯宁文绉绉的用词愣了一愣,往后闪去。
  在一圈看热闹的村民的围观之下,常伯宁脸颊微红,有些无措。
  他开始思索是否是称谓出了问题:“请问姐姐……”
  村中有个读过些书的秀才站了出来,为常伯宁解了燃眉之急:“这位道长,是这样的。我们村中,近来有桩怪事发生……”
  常伯宁:“敢问何事?”
  秀才道:“……有个孩子,死而复生了。”
  据秀才所言,这孩子父母是家逢水患,逃荒来到此地的。
  住了两三年后,在去岁冬日,父亲前段时间淋雨染了肺痨,母亲贴身照顾,也被染上了。
  夫妻两个先后撒手人寰,只剩下一个十二岁的男孩,身体本就不好,父母一去,心伤绝望之际,沉疴愈重,拖了几月,三月之前,也跟着去了。
  村民们把他放在村中祠堂内停了一夜尸。
  他的父母得病去世后,为防肺痨传染,尸身被烧去了。
  这孩子在村中生活多年,村民们觉得他甚是可怜,有心将他葬入村中祖坟,留下全尸,但也有人担心他也患了肺痨,不烧掉尸身,总不安心,争论许久,也是无果。
  听到此处,常伯宁明白了过来:“第二日,他便活了?”
  “可不是。”有村民插嘴道,“第二天就活蹦乱跳的了,可前天明明就断了气的,那么多双眼睛瞧着,怎么会看错?”
  秀才继续道:“而且,这孩子醒来后,前尘往事,一样不记得了,人也变了不少,言行举止都像个读书人,斯文有礼,简直像被什么脏物附身了似的……”
  “就算是鬼,是个好鬼呢。”有个年轻人补充,“两天前,我家阿虎贪玩,在山里崴伤了脚,是他把人背回来的,指不定是什么天上的小文曲星下凡了?”
  秀才也道:“是,他好像是知晓自己奇怪,便叫我们莫怕,自己躲在山中,说不会轻易出来吓到大家。”
  末了,他轻叹一声:“……也不知道是凶是吉。”
  一名青巾包头的少女小声道:“是吉兆吧。他身边跟着一只很漂亮的大鸟呢,看样子像是有祥瑞护佑……”
  如是七嘴八舌一番,秀才问道:“道长,您看……”
  常伯宁沉吟少顷,道:“我想去看看他。”
  作者有话要说:  小迷糊常伯宁环游世界。jpg


第146章 仙人抚顶
  薄雨连绵时; 常伯宁行于狭道之上; 在细细的穿林打叶声中穿过一片松林后,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山中清河; 宽阔达百丈; 远眺才能望至彼岸。
  山林岸边皆是空空; 不见人迹。
  常伯宁回身看向引路的秀才:“请问……”
  “道长稍安。”秀才走至常伯宁身前,双手拢于口边; 朝碧波荡漾处扬声唤; “……鹤来!”
  这是村民们在商议过后的结果。
  他们决定不可再唤阿虎原本的姓名。
  一来,人起死回生; 且性情大变; 显然不再是先前之人; 再以生前之名唤之,总归怪异。
  二来,此事玄妙,万一唤起他物; 导致起尸一类的异变; 村民们也不知该如何应对。
  然而; 擅自为人取名,也有不妥。
  所以,若是村民有事唤他,大家会先唤追随于他身侧的白鹤。
  此鹤温良,颇通灵性,每每唤它; 少年也就知道是在叫他了。
  果不其然,话音落下,回音尚存,便闻鹤音婉转。
  一叶竹筏划开水波,自彼岸而来,一名少年轻点竹篙,划舟而至。
  少年约莫十二三岁,头发前不久才在山溪里浣洗过,柔软地披在肩上,发梢沾了一层薄薄雨雾,身上并无太多修饰,只是乡村总角孩童常穿的褐色短打,然而论其通身气质,眼中薄光,皆非凡品。
  常伯宁想,如此,难怪村民对死而复生之人不感邪异,更不曾加以驱赶。
  有这样雍容气度的人,哪怕是鬼,若是动手赶走,总感觉失了福德。
  竹筏抵至岸边,少年未曾开口,白鹤便面对常伯宁引起细颈,振翅长歌。
  少年怕鹤鸣声惊到人,忙单膝跪地,揽住鹤颈,轻声说教:“鹤先生,不可无礼。”
  待鹤收敛翅膀,少年方仰头道:“抱歉。惊到客人。这位是……”
  不等他话尽,常伯宁便无声无息地将手掌覆盖在他头上,指尖泛起一道灵光——
  修道之人,若心怀执念,魂魄便比常人难以消逝。
  而世间鬼魅,分为明暗两道。
  明多、暗少。
  明鬼一般是正常死亡之人残留的魂魄,往往存生前记忆,怀生前之能。但明鬼数量极少,因为这种人的执念,往往不足成鬼。
  若死前经历太过痛苦之事,譬如戮身之痛,焚心之苦,则更易化鬼。
  化鬼之后,魂核遭损,被称为“暗鬼”,道行遭损,记忆亦有残缺。
  然,如果不认鬼主,或无尸身寄体,不论明鬼暗鬼,不消七日,魂核便会开始溃散。
  应天川盈虚君当年亦遭逢此等境况,以致魂核分裂,忘却死因。
  若非其执念过盛,又遇见了如今的鬼君陆御九,否则,其身其魂,皆会葬于蛮荒风沙之中。
  暗鬼生前遭受痛苦越多,遗忘越多,终至不识前尘之境。
  而在常伯宁掌下,便有这样一名寄尸而生的暗鬼,头脑中落得一片茫茫雪原,干净澄明,宛如初生。
  常伯宁撤回掌心灵息,将手掌负于身后。
  ……他死时,竟有这般痛苦吗?
  少年神色中难掩讶异,然而依旧安静,任这陌生人轻抚过他的顶额,又撤回手去。
  一如仙人抚顶,授其长生。
  少年不知自己道心何来,只是抬头望着他,神情专注。
  他怀拥着鹤颈,问常伯宁:“您找我吗?”
  常伯宁乖乖应道:“嗯。”
  言罢,他不顾河泥肮脏,同样单膝跪伏,与少年视线平齐:“为何不与村人生活在一处?”
  少年往事记忆全然不复,然而修养不改,学识仍存,回答得条理清晰:“我知晓自己邪异,与常人不同,怕吓到人,便暂居河上,随波无定,给他人一个安心。”
  常伯宁沉默半晌,突然问道:“你呢?”
  总要给他人一个安心,那你又该在什么位置呢?
  “我?”少年心思敏慧,知晓他在说什么,便答,“我与鹤先生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