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明朝当县令-第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场都考完之后,温琼早早走出考场,众人已早早在考场外等他。
  温玉兰身为女眷不便抛头露面,福哥儿可管不了那么多了,一看到二叔,像颗小炮弹一样冲进他怀里。可惜福哥儿忽略了温琼不是他敬叔叔,纤细脆弱的小身板哪里受得了小胖墩一撞。最终结果就是两人一起跌倒在地,爬都爬不起来。
  钱妈妈带着下人连将他俩分开,温琼原本为了考试特意打扮的仙气飘飘,现在好了,滚得灰头土脸的。
  温瑜在旁边酒楼的二楼上看见这一幕也忍俊不禁。徐敬问道:“怎么不跟着一起去。”温瑜摇头:“我去了他们反而不自在,不如在这跟你坐着喝酒。”徐敬笑着又给他倒了一杯。
  县试末场考完,由县里众人批阅。在梅鸿之的主持下自第一场起当取考生,全数拆开弥封,案首毫无悬念的落在温琼头上。看了他的文章后,县里其他学子也都没有异议。
  直到这里,温家小弟才算半只脚迈入士人门槛。
  作者有话要说:  关于明朝科举
  给大家介绍一位考神,我觉得考试前都应该拜一拜的巨巨。那就是古往今来唯一一个连中六元的才子——黄观。
  黄观字澜伯,元末池州贵池县人,因为父亲入赘许家的缘故,所以黄观在成名之前一直被唤作“许观”。
  从参加贵池县试开始,黄观一路考下来,凭借着扎实、稳健的文风,竟然在六级考试(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都拔得头筹,完成从秀才到状元的最完美蜕变。天下士子们对黄观的成就膜拜至极,纷纷赞誉他“三元天下有,六首世间无”。
  不过这个人下场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建文帝的人,而且很早就指出朱棣不尊人臣之礼,朱棣恨他很的牙痒痒,自己准备了一个小本本,将黄观列入“文职奸臣”第六名,发誓入京后一定要对他食肉寝皮。
  后来朱棣入京,他自知无力回天,就投江殉主了,年仅38岁。
  啥也不说了,明天双更ORZ


第43章 牡丹节一
  光阴似箭; 过了正月彭县与蒙阳就开始全心全意准备第一届牡丹节的事宜。
  转瞬就到了四月,彭县牡丹节正式开幕了。
  彭县人民已经好久都没这么喜庆过了; 刚开始县里发通告说要开牡丹节他们还以为是个笑话。据宋朝已过百年,彭县牡丹早已风光不再,别说彭县; 整个四川布政司在元末明初这些年都比较衰颓。
  毕竟“天下未乱蜀先乱”,割据占领天府之国的好处太大; 将近百年前明玉珍还在这里建了大夏国; 朱元璋废了好大力气才打下来。直到开国后“湖广填四川”的政策持续了一段时间; 蜀地才渐渐恢复元气,但也比不过其他地方。所以彭县人一听要吸引全国人来本地赏牡丹,都表示不屑一顾。
  尤其是彭县商户,本身之前与易县令闹得就挺不愉快的; 这次易县令号召他们一起准备,一个个都不为所动。
  易县令本身算盘打的啪啪响,虽然他跟本地乡绅富户不慕; 但毕竟都是自家人,与蒙阳合作都是权宜之计; 大头还是要留给彭县,于是鼓动众人积极加入到筹备之中。
  奈何队友太猪; 易县令怎样都带不动,有几个还派人散播谣言唱衰此次活动,大家都冷眼嘲笑。
  “笑吧!你们尽管笑!到时候蒙阳商人吃肉你们连汤都喝不上就知道来求我了!”易县令满脸狰狞,从温文书生变身钮钴禄·易; 在小本本上给他们狠狠记了一笔!
  这一次牡丹节从十号开始,二十号结束,总共十天,这是招集了一批老花匠共同算出来的结果。现代的牡丹节一般要办一个月,但此时没有那么高的技术,这十天可以说是全城牡丹最艳丽的时期,所有大型活动也都集中在这几日。
  据粗略统计,这十天彭县差不多共要接待两万名游客,是县内人口的两倍还要多,这在彭县商户都拒不合作的条件下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好在有温瑜帮忙。
  早就知晓这种情况,温瑜许久之前就派人在彭县郊区修建了一批临时住所。这些住所全部用水泥搭建,有的是现代三层楼的样式,也有独栋独院的别墅,周边还修了围墙,仿佛就是现代的小区。
  当然小区内绿化也少不了,温瑜向周边花匠要了一些便宜生命力又相对顽强的牡丹苗,整个小区也可以说是一所简易的牡丹园。
  因为这片地被蒙阳商人买下,为了奉承温瑜,命名权就交到他手里。温瑜也不犹豫,直接起名“兰亭雅苑一号”。
  这也是温瑜的打算,这一个小区必定是不够住,彭县又容不下这么多人,有一号自然有二号三号,至于二号三号在哪儿?这还用问吗,反正蒙阳离彭县这么近,相信不少人回选择蒙阳落脚的。
  临近牡丹节,提前来彭县游客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此时大小商户们才反应过来,似乎……易县令这牡丹节办成了?于是纷纷派人去衙门打听,易县令一脸疲惫,等你们准备黄花菜都要凉了。
  这些天蒙阳早已逐渐渗入到各行各业,他索性破罐子破摔,从蒙阳县衙借来五十人当安保。终究是自己治下子民,易县令还是不忍他们错过这个商机,而且看样子这次牡丹节来的人不止两万,他们不做准备,游客也难以尽兴,于是将自己和温瑜商量好的方案派发给众人。
  终于,牡丹节正式开幕了。
  这次牡丹节由于宣传到位,来的不止是蜀地人,天南海北不少爱凑热闹的文人雅士被吸引过来。
  比如唐寅,十四岁的他就在父母、弟弟的陪伴下不远万里来这里赏牡丹。
  说来也巧,他的父亲唐广德本是苏州府里一个小商人,有位挚友前些年举家搬到彭县。前段时间那位朋友给他寄信,说在彭县里看到一物名叫水泥,经此物修筑的房屋坚固不说,还水火不侵,觉得有大商机,就叫唐广德来看看。
  要是从前,谨小慎微的唐广德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去的。不过随着长子的逐渐长大,才华开始崭露头角,唐广德一边高兴的同时,又一边忧愁自己家底有限,怕孩子今后走访名师或者在官场上因为缺少银钱而施展不开,遂决定去彭县考察一番。
  原本这次唐广德是去做正事,打算独自前往,谁知被唐寅唐申两兄弟知道。这两人是个闲不住的性子,又爱凑热闹。早就听说彭县要举办牡丹节,不少文人雅客都要前去一观,于是撒泼卖萌求父亲带着他们一同去。
  唐广德本身就不是严父,不然也叫不出唐寅那种洒脱不羁的孩子,被磨得受不了转身求助妻子丘氏。
  结果发现丘氏正在苏州城里大采购,买些时兴的衣服以防到了蜀地被人比下去,看到唐广德指责的眼神,她不屑的努努嘴:“反正老爷最后也肯定受不住我儿的祈求,我倒不如早点准备全家一起去。”
  唐广德遂无奈点头,临行前约法三章,警告唐寅唐申两兄弟到了牡丹节不许胡闹,要紧跟爹娘的脚步,尤其是八岁的唐申,“小心人多叫拍花子的把你拍走!”唐广德恐吓道。
  两个孩子乖乖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结果到了地方所有嘱咐都被抛在脑后。
  牡丹节实在是太太太太好玩了!唐寅唐申感叹,他们走的晚,一路上又游山玩水的,到了彭县刚刚好是牡丹节第一天。
  虽说是牡丹节,但也不能只赏牡丹。温瑜将彭县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功能区,分别对应运动、书画、赏花、戏曲和歌舞。
  唐广德朋友,彭县商人桂耀祖知道唐家的到来,早早在城门口迎接他们。刚到彭县,唐家人就被外面的车水马龙下了一跳。
  唐寅赞叹道:“虽然车多人多,但排列起来却整齐划一,没有丝毫凌乱,实属不易啊。”
  桂耀祖面上隐隐闪过一丝骄傲:“我们县里早就料到有会这样,早早规划了车道,又安排了志愿者从旁协助,看到那群胳膊上戴标的人了吗,他们就是志愿者。”
  唐广德对这个新名词很感兴趣:“这些志愿者有钱拿吗?”
  桂耀祖摇头:“虽然没有钱,但他们能得到两张牡丹节的套票。况且能直接参加这么大的活动,本身也是幸事了。这些都是经过选拔的。”
  接着他又不状似不经意的提起:“我家那两个不成器的臭小子,这回都侥幸被选上了,得易县令赏识,让他俩锻炼一下也好。”
  唐广德丘氏心领神会,马上开始奉承,连夸桂耀祖好福气得此佳儿,直把桂耀祖说得满面红光。唐寅在一旁偷偷的对着弟弟做了个鬼脸,两兄弟默契的开始搞怪。
  总算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