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牛男_报纸糊墙-第2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什么样的?”肖树林虽然不大喜欢马从戎,但是生意归生意,当初他还不喜欢罗蒙呢,也不是照样接了他的生意。
    “小一点的,够装一个李子就好。”马从戎说道。
    肖树林想了想,从一旁拿了些白色仿藤材料就编了起来,自从编上篮子箩筐这些东西以后,各种材料他也都采购了不少,光是打包带就有各种颜色各种粗细厚度的,各种铁丝也买了许多,后期还买了一些仿藤材料,以及各种零碎配件。
    “要不要盖子?”肖树林一边编着手里的小蓝,一边问马从戎。
    “要。”马从戎的方向是,显得越贵重越好。
    “要提手吗?”过了一会儿,肖树林又问他。
    “要。”马从戎可是一点都不嫌工艺太复杂成本太高什么的。
    “这样行吗?”肖树林编编拆拆,将近一个钟头以后,才把一只篮子编好了。
    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篮子了,看形状倒有点像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用的圆形食盒,因为每盒只装一个李子,编得太小又显得小气了,肖树林只好又加了一些繁复的花纹装饰,硬把它编大了不少,提手上还安了两根铁丝,弄得有板有眼的。
    “嘿嘿!不错,就是这样!白色复古提篮,里边放个红艳艳的李子,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马从戎接过篮子,把盖子打开又合上,表情十二分的满意。
    “太复杂了,他们都编不了吧?”罗蒙有些为难地看了看这个篮子,又看了看肖树林,一天二十个,都叫肖树林一个人编的话,可得费不少时间呢。
    “编不了编不了。”旁边的人连忙就说了,这个篮子编起来是用来装李子的,又这么复杂,等他们啥时候学会了,李子都该过季了,那还编个啥玩意儿?于是连忙推辞起来。
    “咋不会编嘛?你们这么多人,一个都不会?”马从戎不信。
    “我们这不是才刚开始学嘛。”大家伙儿兴趣缺缺,他们编篮子是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的,又不是为了好玩,这一个篮子,光学着都要好几天了。
    “要不你们把郑莹莹叫过来问问?”有人就给他们出主意了。
    “还有陈瘸子,他做这些东西也厉害。”接着又有人说了。
    “我有他们电话呢,这就打电话喊他过来,要是这两人的话,估计今天就能学得会。”镇上的人也都很热情。
    没一会儿,郑莹莹和陈瘸子就到罗蒙他店里了,马从戎不给他们推辞的机会,二话不说塞过去几张红票子,让他俩好好学,今天白天学会了,晚上再加班加点,给他编够二十个篮子出来。
    肖树林教这两个人编篮子的时候,罗蒙和马从戎就谈价钱了。
    “咋要五十块?刚刚不是说篮子的手工费才十块钱,再让你们赚十块钱好了,加上李子,不是才四十?”马从戎花钱是舍得,但他也不喜欢被人当冤大头宰的。
    “我们家小树林的设计费呢?还有你看他现在,教这两个人一教就得大半天呢,授课费你得算一点吧?”罗蒙本来就有点不耐烦马从戎这小子,忒麻烦,麻烦他还不算,这会儿连他们家小树林都给麻烦上了。
    实际上这两个人怎么可能真的学那么快,上午好容易在肖树林的讲解下巴花纹都弄明白了,经过一个下午的练习,勉强才能把这个提篮编出来,当天晚上一人能编出来四五个就算是不错。
    肖树林只好自己上手又编了十来个,第二天勉强凑齐了二十个,往里边分别装了二十个红艳艳的李子,让极味楼那俩管采购的小伙儿运回去。
    马从戎这小子得意了,当晚就在极味楼推出一个抽奖活动,中奖的就送一枚“极品贡李”。
    其实就是牛王庄产的那个贵凌李,只不过市面上认识这种李子的人还真少,加上罗蒙他们种的这个李子又确实好吃,这名声一传出去,极味楼接下来的一段日子可谓是客似云来,马从戎赚钱赚得那叫一个眉开眼笑。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马从戎这边得意了,水牛镇上某些人就失落了,跑罗蒙他们店几天,都被告知贵凌李已经卖完了,这叫刚刚爱上这种水果的人情何以堪啊?
    然后就有知情人士就告诉他们说:“罗蒙家的李子都被一个叫马从戎的彤城人买走了,每天二十个。”
    “谁是马从戎?!!”有人恨不得就捋袖子找马从戎单挑去了。在彤城笑眯眯数着钞票的马从戎这会儿还不知道,自己在水牛镇这地界上到底树立了多少敌人。
    
    第164章 
    
    “今天下班回到家里,脱下皮鞋和袜子,把脚伸进这双拖鞋的那一霎那,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人生圆满了。回家就应该是这种感觉啊,拖鞋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没有感受过这种幸福的我人生中的前面三十多年的岁月,是多么贫瘠啊。”
    看着他们网店里的拖鞋收到的第一条评论,罗兴佑和他老婆赵夏萍小姨子赵冬玲三人面面相觑:“等下一批货过来的时候,咱自己也留几双。”
    收到第一条评论之后,后面的评论就成批成批的出现了,赵冬玲每刷新一次网页,几乎都可以看到几条新鲜出炉的评论,评价好到不可收拾,阅读起来简直就是享受。
    什么叫好评如潮,没有被这种美妙的潮水冲刷过的人是万万不会明白的。还有许多热心顾客,拍了自己收到的实物照片发到网络上,其中包含了各种搭配攻略,引得一些因为犹豫没赶上第一批拖鞋的顾客也是蠢蠢欲动。
    “老周!这个鞋子卖得这么好,去注册个品牌怎么样?”学生们得知自己参与拍照的鞋子大受欢迎,也都感到十分高兴。
    “那玩意儿除了增加成本提高售价,还能有啥积极意义?不搞那玩意儿,咱就走平民路线,要品牌,认准大湾村嘛。”罗蒙不爱搞那些虚头巴脑的。
    “不是还有一家跟你们差不多的网店,不怕人家走错地方啊?”这年代就是信息时代啊,学生们的消息那也是很灵通的。
    “那就认头像。”他们家网店上不是都拍照了,谁要是敢盗用他的个人照片,罗蒙指定跟他死磕到底。
    虽然说网店上用的罗蒙的那一张照片吧,挫是挫了点,但是现在他也想开了,照片挫点好啊,这会儿那些顾客就算是见着本人,估计也认不出他来,这样多好,多有利于保护他的个人生活不被打扰啊。
    “罗蒙,下一批货到底啥时候到啊?我们这边被催得不行。”这一边罗兴佑顶不住网友们热情的压力,只好又给罗蒙打电话了。
    “刚刚我打电话过去问了,人家谢家村的人说鞋子前天就已经发了一批出来,不过普通包裹的速度那是慢点。”中国邮政的网点遍布全国,其中普通包裹的运费也十分低廉,但是那速度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从谢家村所在的小镇出来,那一带的交通本来就不便利。
    “我跟你说,就算他们那边的货过来,肯定也不够卖。”罗兴佑开网店也有一段时间了,这两天一看这势头,就是要反复脱销的节奏啊。
    “有多少先卖多少吧,我这边再看看。”照这个情况来看,一个谢家村编出来鞋子肯定是不够他们卖的了,罗蒙觉得这事还得去找郑博伦商量商量,他不是去过的地方多嘛。
    鞋盒的问题倒是不大,这些天他们在镇上派手工活,也不断有水牛镇周围的农村和小镇上的人过来领活儿干,这些人一般都是在店里学上半天,学会一个简单的款式,然后就领一批材料回去做几天。
    肖树林说,等以后再稳定点,就可以让他的运输公司的人定期到各个小镇村庄去收货派料,能省不少心。
    “条件跟谢家村相近的?”晚上吃饭的时候,郑博伦听了罗蒙的问题,皱着眉头就思索了起来。
    “对,村子附近要有竹材资源的,还要会编竹麻草鞋的。”罗蒙说。
    “村子里人口少一点有关系吗?”郑博伦问道。
    “那没关系,反正走的是中国邮政,大的包裹也发不了,一个村子就算只有一个人能干这个活儿,那也没差。”罗蒙也知道在偏远山区,现在很多村子里的人都快搬空了。
    “有倒是有,不过我要花些时间整理一下。”郑博伦这些年去过许多地方,其中适合作为罗蒙这种竹麻拖鞋的产地的就有不少,只不过他一时间没办法全部记起来,得翻从前的资料。
    “那没事,你慢慢整理,等谢家村下一批货过来,我先留一些拖鞋下来,到时候跟布料一起,分成几个包裹,让你给那些村子邮过去,看他们能不能做,你看咋样?”这事让郑博伦去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