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大郎别传-第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希大笑道:“请就请,多大事啊?”
  东京汴梁的酒楼正店有72户,而小店更是遍地都是,称为“脚店”。正店比较出名的有: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城西宜城楼、金梁桥下刘楼、曹门蛮王家、乳酪张家,城北八仙楼、郑门何王家、李七家正店、景灵宫东墙长庆楼。
  三人来到城北八仙楼。但见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一楼已爆满,好容易在二楼拣了个靠角的位子坐下。不一会,店小二端了八个凉菜。
  店小二边摆边唱菜名:“广芥瓜儿、咸菜、杏片、梅子姜、莴苣笋、越梅、芥辣瓜旋儿、细料馉饣出儿。客官,请慢用。”
  谢希大皱眉道:“他奶奶的!全是冷菜,没热菜吗?”
  “来了。”一春风满面地端上六个热菜:酒醋白腰子、三鲜笋炒鹌子、烙润鸽子、蝤蛑签、石首鱼、糊炒田鸡。
  应伯爵道:“有没有汤呀?”
  笑道:“有各式各样的热羹: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三脆羹。不知客官要哪一种?还是全要?”
  谢希大道:“上个百味羹吧!”
  店小二叫道“百味羹一煲。”
  应伯爵道:“你是酒博士吧。”
  道:“客官好眼力,奴家是酒博士,也有人叫奴家‘焌糟’嫂嫂。人称顾大嫂。”
  原来汴梁的酒店已出现专门的“茶饭量酒博士”。凡店内卖下酒厨子,称为“茶饭量酒博士”。像这位,腰系青花布手巾,绾危髻,为酒客换汤斟酒,俗谓之“焌糟”。当时的人喜欢把酒烫热了喝,可以让“焌糟”嫂嫂帮你烫着,一定是要热热的喝才好,杯中一有空,她会帮你满上。当时的酒店的价格不菲,一瓶好酒开价最低也要70文。
  应伯爵道:“可有什么好酒?”
  顾大嫂如数家珍:“真珠泉、皇都春、常酒、和酒、浙西产皇华堂、浙东产爱咨堂、扬州产琼花露、苏州产齐云清露、越州产蓬莱春、秀州产清若空、南京产秦淮春。不知客官想喝哪一种?”
  “有安东产的今世缘吗?”潘巧云道。
  “有,只是价格高了点。一瓶要3两银子。”
  见谢希大面露难色,潘巧云笑道:“就今世缘吧,酒钱算我的。”
  三人都是好玩之人,既来到京城,岂能不到最热闹的瓦子勾栏玩耍。“瓦子”又称“瓦舍”,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易聚易散”之意。瓦子是城市大中型、综合性的文艺演出场地。它的内部由不同的专业艺人圈成许多小圈子,用栏杆、绳索、幕嶂分开,这种分开的小圈子称为“勾栏”。
  当时汴梁城中有50多家“瓦子”,其中逍遥宫所在的“虹桥瓦子”是最大的瓦子。虹桥是汴河13座桥梁中最富特色的一座。这座桥没有用柱子,是一座木拱桥,桥上用红色的颜料装饰,宛如飞虹,因此称为虹桥。虹桥瓦子就位于虹桥的一侧。三人边走边看,瓦子上下人山人海,勾栏内外,笑语喧哗。有相扑、影戏、杂剧、傀儡、唱赚、踢弄、背商谜、学乡谈等表演。
  三人先看了杂剧《昭君出塞》,又欣赏了傀儡戏《指鹿为马》,最吸引他们的是相扑比赛。在本是男士争雄的赛场上,却是四个壮妇在那儿出尽风头。这四个壮妇头如笆斗,腰似蛮牛,两条胳膊比壮男的大腿还粗两倍。金黄色头发胡乱地绾在脑后,四张国字大脸,均是棕色横肉,眼如细绒线,鼻如大蒜头,阔口獠牙,居然是大食人氏。四个女胖子不费吹灰之力,就将大宋的十七名相扑高手全部摆平。
  四个女胖子趾高气扬地叫道:“谁还敢上台较量?阿拉是大食的恨天无把,阿拉是恨地无环,阿拉是恨水无根,阿拉是恨风无手。”十分嚣张。
  “呔!休要猖狂,母大虫顾大嫂来也。”围观的人群中腾空飞起一女子,轻轻地飘落到勾栏中。谢希大眼尖,认出这女子赫然是八仙楼烫酒的。
  恨天无把轻蔑地看了身形力气远不及自己的顾大嫂一眼,抓住顾大嫂的围裙肩带,一招“泰山压顶”用劲全身力气向顾大嫂压去,顾大嫂解开围裙,一个“金蝉脱壳”避过锋芒。恨天无把一招“大象拔树”,将顾大嫂拦腰抱起,原地打起旋转。顾大嫂右手伸出两指,一招“铁钳锁喉”,生生将对方的脖子夹住。这是相扑技巧四十八手中最厉害的一招。恨天无把见势不妙,反手一招“子期摔琴”,将对手摔将出去。顾大嫂一招“鲤鱼打挺”,轻轻落到恨天无把身侧。恨天无把紧追不舍,顾大嫂就势一个扫堂腿。恨天无把一个踉跄,好容易稳住身形。顾大嫂不愧为“母大虫”跟进,一招“饿虎扑食”,就将恨天无把扑倒在地。
  恨地无环、恨风无手又与顾大嫂较量两个回合,均被扑倒在地,只有低头认输。
  另一个不敢再战,恨天无把四人相互搀扶,狼狈而逃。
  场外掌声如雷,欢呼声、口哨声响成一片。
  就在这时,一群官兵将瓦子围了起来。
  有个苍劲有力的声音破空而来:“不要跑了梁山贼寇!此乃母大虫顾大嫂,给我拿下!”
  谢希大惊讶道:“谁呀?这声音好熟悉呀!”
  潘巧云笑道:“当然熟悉,你老子的声音你都听不出来。”
  谢希大莫明其妙:“我老子?不会吧。他老人家已经死了几个世纪了。”
  应伯爵笑道:“希大,巧姐逗你玩哩,此老乃蔡京蔡太师也。”
  果然,这群官兵后面出现一个骑着白色高头大马的人,正是太师蔡京,高举马鞭,得意洋洋地指挥官兵捉拿顾大嫂。他的旁边骑在枣红马上的竟然是千娇百媚、风情万种、倾国倾城的一代美人李师师。
  顾大嫂见身份暴露,打倒近前抓她的几个官兵,跨过几个勾栏,跃上围成瓦子的女儿墙,在附近屋顶上飞檐走壁,如履平地,眨眼间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之外。
  蔡京把马鞭向远方一指:“给我追!”
  官兵如潮水一般地涌出瓦子,簇拥着蔡京和李师师向虹桥方向追去。
  谢希大目光久久不能收回,心中无比羡慕:“蔡太师好威风,好潇洒,好风流啊!”
  应伯爵手一挽潘巧云,一脸陶醉样:“他大风流,山人小风流!”
  潘巧云将手甩:“去你的!小气鬼。奴家爱有钱有势的、出手大方的、懂得怜香惜玉的,希大你说是不是……”说着就去拉谢希大的手。
  应伯爵笑道:“他奶奶的!这么快这移情别恋啦,人说戏子无情,婊子无意,此言非虚也。”
  谢希大捏着潘巧云的玉手,受宠若惊:“晚上我请你去喝茶!”
  潘巧云瞪圆杏眼道:“喝茶?奴家要斗茶!”
  正是:莫道丈夫爱争雄,巾帼好斗胜须眉。
第二十一回 汴京斗茶
  蒙蒙漠漠更霏霏,淡抹银屏幂讲帷;
  石鼎火红诗咏后,竹炉汤沸客来时;
  雪飘僧舍衣初湿,花落艄船鬓已丝;
  惟有庭前双白鹤,翩然趋避独先知
  《茶烟》
  夜幕低垂,汴河两岸,灯火通明,人潮汹涌。从红灯高挂的各种酒楼、茶馆中不时传来艺人的作乐声、市民欢笑声、丝竹管弦声……在这喧哗的声浪中,应伯爵、谢希大、潘巧云来到虹桥附近最有名的茶馆来春茶馆。
  来春茶馆依汴河而筑,芦苇掩映,绿水环绕,环境清幽。
  今晚月色皎洁,将茶楼照得如同琼楼玉宇。
  宋朝的茶文化是非常发达的,尤其是形式高雅、情趣无限的“斗茶”在当时风行一时。斗茶,又称“茗战”,是以竞赛的形式品评茶质优劣的一种风俗。茶楼的格局十分讲究。来春茶馆居中一间大的为主茶室,名唤“满庭芳”,四间小的茶室名分别为:梅、兰、菊、竹。茶室外边的庭院称为“露地”,是指从候客室至茶室之间的通路庭院。
  令应伯爵他们惊讶的是,他们在候客室等了很长时间,似乎在等着什么重要人物。
  终于来了,居然是李师师,蔡京,还有一位儒雅斯文的中年人,手摇折扇,气宇不凡。他们没有进候客室,而是径自向“满庭芳”走去。
  “白先生请,蔡大人、师师小姐请!”
  茶馆老板娘和茶博士恭身将他们迎进“满庭芳”。
  应伯爵他们在茶奴的招呼下,也鱼贯进入主茶室。
  茶室内挂着名人字画。还有一些插花。一美少女在优雅地弹琴。
  众茶客坐定,茶博士先给每个人一杯香茗,让大家先品,猜茶叶的产地和名称。
  谢希大对茶道一无所知,端起茶杯“咕嘟咕嘟”一饮而尽。逗得众茶客哈哈大笑。
  连弹琴的少女也忍俊不禁,琴声也洋溢着欢快的旋律。
  潘巧云也笑得花枝乱颤:“希大,你这叫牛饮!”
  应伯爵是品茶高手,闻了闻茶的清香,就明白是什么茶,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