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认爹娘、狗不认家户。
先收了一季豌豆,九阳山生荒地的豌豆长得又快又茂,五黄的太阳才暖洋洋的,豆荚已经开始爆裂了。赶紧收了,打了、分了,正接上青黄。豌豆分完,人们肚里稳了,眼却红了——谁家上的工多,分的就多。于是不管男女老幼,各家拼命的往地里投工。
茂林眼见这一片片荒地开过来,喜得浑身是力,赶着两个碎儿,宝仁、宝财,一天不落的下地挣工分。
盛夏,锄地大忙时节。
段德盛把在公社刚上学的小儿段和贵叫回来下地挣工分,和贵不情愿,哪拗得过他大,打着赶着上了山,多少一天也挣个几分,再不让去上学。喜得段德盛晕了头,就跟李茂山、曹文隆商量干脆把在城里上学的娃也叫回来。
冷庙沟在城里上到高中的有四个娃:李茂山家的独子李宝斗、段德盛家的老大段和生、曹文隆家的曹贵田,还有死去的李广田家的女子李茂兰。宝斗和贵田上的是肤县中学,李茂兰跟段和生上的是地区师范。
沟里有人进城捎话给段和生——他大让他回去锄地呢,叫也告诉宝斗、贵田,让他俩看着办。
和生就把这事告诉了宝斗、贵田。宝斗年初放假时就听父亲讲过开荒扩种的事。茂山对他说,此事事关重大,多留点神。于是宝斗对和生、贵田说:
“咱是冷庙沟的后生,迩个冷庙沟生死大战,咱们不能袖手旁观。俄们学校快放农忙假了,俄和贵田提前请假回去,你回去不。”和生说“俄回去问问老师。”
和生犹豫,其实是惦记着茂兰。回到师范,去找茂兰。师范男女生分开,茂兰又小一年级,宿舍在紧北边的第二层窑洞。把她叫下来说了。茂兰高兴得不得了:
“回呀,村里都在拼命,咱们可不能吃闲饭。”
“离放假还有些日子呢。”
“管他呢,这书不念了,请事假、病假先回,你不回,我回!”
“回,回。宝斗说明天就走。”
四个人急急火火的跑回了冷庙沟。
当年的贾顺祥正年轻气盛,本来就是个陕干大个子,羊肚肚手巾扎上头,粗布小褂紧绷身,羊毛带缠着熊腰,两个裤脚扎的紧紧的,一掌能把个大犍牛推一跟头,比现如今的李宝京、王坤山、吴长贵不知雄壮多少倍。振臂一呼,带领着众乡亲们从这山开到那山,那形象才美。引得茂兰直睄,眼窝子不离顺祥的身。
茂兰虽说还在念书,在陕北也算大女子了,出落得水灵灵的,又加性格活泛,人见人爱。上了学、有了文化,看了书,茂兰满脑子浪漫思想,哪里有偏僻农村的世俗封建。青梅竹马,郎才女貌,对贾顺祥早动了爱慕之心,这次上山锄地,就追着顺祥转,“顺祥哥”地叫个不停。
茂兰上山,正赶上锄打谷峁的谷子,锄地的队线从坡底一直拉到峁顶,锄地苦轻些,地势又缓,有人边锄边就唱起了信天游:
“一个在那山上呦一个在那沟,泪格蛋蛋抛呀沙蒿蒿里愁。”
是从坡底下传上来的。
“羊肚子手巾呦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哎呀拉话话的难。”
是从峁顶上传下来的。
陕北锄地拉成一线,如果有妇女,就把她们夹在中间,断得她们无法谝闲传,(锄地苦轻,下地的妇女多,生产队就要想尽办法让其出活,后话。)茂兰也只好夹在妇女堆中,听着这一上一下的歌声,她听出来了,下面是段和生唱的,上面是贾顺祥吼的。心里兴奋的不行。扯起脆脆的嗓音唱起:
“雾柳飘飘呀格谷穗穗抖,咱们拉不上个话话哎呀招一招手。”
茂兰不由得冲着峁顶挥挥手。
“别停下!”茂山的吼声传下来。陕北锄地一个挨一个,后面在上,前面在下,稍有停歇,后面就能感到。唱歌可以,不能停锄。茂山这一声吼带着催逼,也带着严厉,冲着大伙,更是冲着茂兰。
茂兰不管,这回手不停锄,又起了一调:
“六月的日头腊月的风,什么人留下人爱人。”
信天游的经典歌词,这词才撩人,满山的后生竖着耳朵听。茂兰别看年岁小,辈分大,宝仁、宝京那些碎儿娃子心里痒痒,不敢对唱。
“三月的桃花满山红,老祖先留下个人爱人。”
峁顶上飘过来的,洪亮而悠扬。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对词。
这一唱还真把大伙的兴头唱起来了:
什么“正月里油馍腻死个人,哥哥留下人爱人”、“四月里豌豆缠死个人,妹妹你留下人爱人”……
又有人又转调:
“三十三颗荞麦九十九道棱,妹妹你虽好是人家的人。”
酸酸的从坡下传来。
“谷子长大穗一根,心诚才进你家门。”
女子细细的吟唱声。
“何时才能迎进门,哥想妹子眼生疼。”
年轻后生的轻佻声。
“想妹妹想的眼发花,别把谷子锄了嗨呀草留下。”
坡上吼过来。
“谷子莠子你分不下,秋底下谁进你的家。”一语双关,脆脆的女生。
一坡的笑声,都说唱得好词编的好。
中午吃饭,顺茂送来一罐冉糊涂,家里没有女人,顺茂还小,不大会做,也没啥硬粮食,糊稀汤伴着生疙瘩,顺祥喝着直皱眉。茂兰拿过一个黑面饼,递过来苦菜拌洋芋的碟子,想在顺祥身边坐下。她娘(广田婆姨)叫她过来,她没转身。又听见一声亲切的呼唤:“兰子,你来看下嫂子给你做的鞋帮。”茂兰只好走过去,在她嫂子——李茂山婆姨身边坐下。另一边茂山在低头吃饭,斜睄了她一眼。
5。2。9 祥兰之恋
夜黑里,茂兰悄悄进了顺祥家的窑洞,顺祥哥俩的晚饭还没弄利,还是糊涂。灶口柴火烧的红彤彤的,铁锅里咕吐咕吐直响。茂兰赶紧掀开锅盖,拿起勺使劲搅和,顺手还撤了灶口的两根柴,冲顺茂说:“俄滴猫娃呢(顺茂小名“毛娃”、“猫娃”),熬糊涂不能这大火,要不停的搅和,要不都成生疙瘩了。”从锅里撇出一些生面糊疙瘩倒到一个盆里,让顺茂搅合散了。又冲顺祥说:“有洋芋没有?”顺祥递过几个才削的洋芋。茂兰舀过一瓢水,在盆里涮涮,在石板上细细的切成小块,扔进了锅里。
“小蒜。”茂兰向顺祥伸手。
顺祥赶紧从解下的腰带中拿出一小把绿茵茵,连根带土的细苗苗。陕北人家很少特意去种大蒜,都是收工回来,在路边、崖畔草丛中寻那种小野蒜,只要眼尖,总不会空手。连根拔出,根上连着雪白的小疙瘩,小小的豆粒大,那就是蒜头,不分瓣。去掉须根,洗净,连根带叶一起切碎,咋吃都香。茂兰从石板底下摸了一阵,摸出一个陶罐,是一罐陈年老酱。拨开霉层,舀出一小勺,与小蒜拌在一起。过一会儿,把顺茂搅散的生面又倒回锅里,使劲的搅……
兄弟两总算吃了一顿热熟、香喷的晚饭。
吃完饭,顺茂帮茂兰收拾完碗筷,上炕睡去了。
“这娃也熬得。”顺祥说。顺茂又要做饭、又要下地,窑里窑外一应杂务,没有女人,顺祥又是干部……
茂兰没有言传,擦干手,走出门外。茂兰自打和顺祥上了那几年学,就把贾家的门限(hàng)趟的跟自家一样,先是两小无猜,互帮互助,后是心生爱慕,互相牵挂。渐渐大了,不能那么随便,有空、有机会她还是要往贾家跑。她读过书,见过世面,没有乡村女子的扭捏矫情,也不管娘、哥嫂如何训斥。这姑娘虽任性,但也渐渐感到了压力,她像一只被笼住的小兔,无畏的、盲目的想冲撞出笼舍,这个倔强的小女子不想在笼中等待挣扎,她想尽快完成这次突围,今晚就是一次尝试。
贾顺祥的窑洞在南坡,在冷庙的上方。也就是六姓为受伤的贾中军挖的浅窑的地方,逐代扩建,形成了两孔深窑一孔侧窑,一块丈宽的睑畔(知青初来时就是住在这里)。
睑畔上有一个碾盘,茂兰在碾盘上坐下。硷畔下正对着两丛树影,一处是冷庙后的松柏黑黜黜掩立在远处坡下庄严肃穆,一处是贾家先人种下的核桃树就在硷畔脚下,巨大的树冠被微风吹起发出“哗哗”的波涛声,对面窑洞的灯光渐渐熄灭了。顺祥黑塔似的站在碾道旁。
“坐下!”茂兰拍了一下碾盘。
“兰儿,你赶紧回去吧,你娘会着急的。”一向亲切,把“兰子”变成“兰儿”,儿音很轻。
“你说怪不怪,其实最急的不是俄娘,是俄哥哥、嫂子。”
“解下(hài hà)为甚?”
“解不下(hài b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