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着吧。大家各自回家。耿四一人留在教室里开始对照样板琢磨如何下剪。虽说手巧,没有太多经验。抱着一腔热血,试着先剪了几张,不行。后来找到窍门,先把主席像的样张逐步扩大到需要的尺寸,比着样张用刻刀刻,效率又快又准确。“光芒”图案一圈都是重复的,对于学过几何的高中生来说,马上就找到规律,把纸叠起来几剪子就万事大吉。找到窍门时已到凌晨,眼睛都快睁不开了。刻完主席像,剪了两圈“光芒”,已经撑不住了。他迷糊的把一圈“光芒”和一张主席像合在一起摆在拼起的课桌上。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一看,那几张试验做坏的样子还摆在那里呢,赶紧收起、撕碎,心想幸好发现,留着这些废品,肯定要惹是非。手脚已经踉跄、头脑已经浑浊,趴到了课桌上……
醒来时,已被五花大绑!
罪行很简单,耿四制作的剪纸很是逼真,但是由于疲劳昏聩,把四周光芒的箭头都误剪向了圆心,这还了得,被红小兵发现,报告给革委会。
情势急转直下,耿四万念俱灰,□□了几次,被押在了黑帮们的牛棚中。他实在想不通,几次痛不欲生,被老牛鬼蛇神们给劝住了。
查了半天,没有前科,出身也好,二哥还是革命军人,本人积极参加运动,表现不错。三班同学也有在革委会的人,压住没有往公安局送。过了些日子,一班同学的革命热情早不在此,又转移到了他处,加上上山下乡的风声渐紧,没有人再关心耿四的案子了。革委会给了一个“现行”的帽子,未作结论,留了个案底,放出监督改造。与三班的同学又在一起了,从此再不理一班同学。知青下乡之事刚一号召,他就报名到陕北来了。
打击忒大,心痛难忍。冷庙沟都是三班同学,没有歧视他的。可是他总感觉心头压了一块大石头,喘不过气来,有几次走到麦场天窖,直想一脚迈过去,化作天窖里的一杯黄土……
耿四晕晕的坐在大柳树下,很长时间,一口气才上来。眼睛渐渐清晰,茫茫黄土高原就在自己脚下,后背依靠着坚实的大树。心里觉得清晰、踏实了很多。站了起来,又环视了一下大树,数了一下,共有二十八根支干,生命的顽强与茂盛触动着他心头的信念:“大柳树、大柳树,你好好的活着,我也好好活着。你不许倒下,二十八根枝干不许少一只。我向你发誓我也绝不倒下!”
以后耿瑞的梦中就是这棵大柳树……
3。4。5 庙碑
耿四上脑畔山看大柳树的时候,秀才在查访冷庙的来龙去脉。去了一趟冷庙,存了很多疑惑,秀才忽然对冷庙来了兴趣,趁着休假四处寻访冷庙的故事。
几个老汉都说冷庙年头很长了,什么时候建的都说不清,只听上辈人说:是先人建村时建的。其实不算庙,就是个祠堂,立在那里为保一方水土,为先人乞灵,为后人平安。后辈人敬护,不时翻修,村里人再贪小便宜的也没有敢到冷庙去拿一砖一瓦、一石一木,也没有人去冷庙放羊、打柴、拾野菜,虽说破烂,枝繁叶茂,总算保留下来。
再去问佛像、石碑、香炉的去向,一个个摇头不语、佛袖而去。到了后晌秀才圪蹴在新窑的硷畔上对着大树遮蔽的冷庙发愣,脑畔上的学校放学了,几个娃跑到硷畔上来。秀才一个念头涌上心头:那些东西肯定是运动来时给破四旧了,老汉、大人不会去干这缺德的事,孩子们不懂事,也许……。秀才叫住娃们,二女子兄弟贵喜先跑到秀才跟前,童声童气的问:“秀才哥,听说你要给俄们当老师呢!你什时来上课啊?俄们正候着呢。”其他娃们也应声:“葛老师、葛老师,快来给我们上课吧,过了暑假俄们就没老师了。”
当老师的事,柳树青跟秀才说过。原来有一个曹家的后生(曹贵鹏)在教书,最近他在公社当干部的哥(曹贵田)给他在供销社找了个差事,过了暑假就要去上班了。村里有十来个碎娃,送出去学太远,不拢起来学点东西,一怕荒废了娃们、二怕碎娃们没的照应闹得鸡飞狗跳。队里要白养一个教师,一年工分跟拦羊的一样,也挺心疼的。再说,山高路远也请不来老师。村里的娃们越来越多,有娃的家长鼓着还要老师。现成的知青都是有文化的,队上几个干部商量了一下,让知青出一个人顶替当老师,胡干大说给柳树青,“那就秀才吧,他学问最好,别把娃们耽搁了。”树青给秀才说了。秀才没有马上答应,说再考虑考虑。秀才想法其实和树青当灶长的想法一样:还是下地受苦才是正经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跟这些娃们打交道算什么呀。树青又劝了他几次,心里已经活分……
秀才拉着贵喜的手说:“要我给你们当老师,你们得老实回答我的问题。”贵喜说:“别太难了,十以内的加法俄还没有学完呢。”贵喜以为秀才要考他们。
“对面庙里的东西是不是你们搬走的。”秀才劈头就问。
贵喜支支吾吾。
“不说,我就不当你们老师。”秀才大声咋呼。
娃们面面相觑(qù)。一个大点的娃,叫‘苦鲜儿’的站出来说:“运动一来,别村的红小兵到我们学校来串联。说,听说你们村有一座老庙,咱们一起响应号召,把它破了‘四旧’吧。村里知道后,赶紧把里面的东西收走,抬起来了。”
果然如此,秀才心说。“那后来呢?”
“大人都叮嘱娃们,打死不往外说,尽量挡住外村的娃们来毁庙。并且放出话给邻村,谁来毁庙,不认亲邻。沟里邻村的亲戚们都不让娃们来捣乱了。后来,川面上的学校来了些学生娃,咱村娃们带上自家的狗把他们赶跑了。”
贵喜几个碎娃擤着鼻涕说:“哼!把他先人的,冷庙沟的娃不是好欺负的!”
“咱村的狗可团结了,狗们一起咬,吼的震天,四眼也来了,瘸腿狼也来凑热闹,老远的站在那里嚎,吓得他狗日的屁滚尿流。”
尽说些热闹的,正经东西没交代,把秀才急的。
“那东西呢?”秀才赶紧问。
“在段会计家抬下啦。”苦鲜儿说:“别说是俄说的啊。”
段会计叫段和贵,刚上初中,正赶上那年饥荒,老贾带着村里人扩种,就被他爹赶着退学回来种地了。后来接他爹的班,李丕斗让他当了个会计。原先会计算是村干部,领导成员,后来老贾上任,嫌段和贵书呆子一个,不管什事,把老胡提上来主管财务,段和贵就仅协助记记账,不算村干部了。段和贵倒自得其乐,省却多少麻烦,三天两头在家算账,补给点儿工分,闲空多了,就是看书。农村能搜集到的都是些古旧书籍,新书是没钱买的。村里人说,那些旧书把人都读呆了,也没见学问有多大长进。
段家算是冷庙沟老六姓,不算富贵,但还殷实。家主是老汉段德盛,三兄弟段和生、段和祥、段和贵,还有一个碎妹子段椒花。段和生运动后借李丕斗的光在县上谋了个小官,婆姨娃还住在村里。段和祥早年就在外跟人跑脚,总也不见回来,后来听说在河东娶了个媳妇,安家落户了。段和贵未娶,还跟父母住在脑畔山北坡正中心的几孔窑洞中。段椒花还小,但已许了人家,就是胡凤三家的苦鲜儿。
秀才早知冷庙沟有个书痴段和贵,惺惺相惜,窜过几回门,翻看他读过的书,并不以为然,野史凡文居多,少见经史子集,也无毛选语录,都放在洞壁凿成的书架上。可见此人不谙山外之事。聊起来确实对世界风云知之不多,却深谙明清野史旁说。秀才祖上也是治史专家,耳闻目染,兴趣所然,聊得投机。秀才发现和贵只重故事、不问道理,既不深究、也不考证。秀才心想是环境使然、也是性格所致,追之无义、考之无据,何必致趣。并不和他争辩。秀才还发现和贵的一个知识特点,就是对陕北的地方史迹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兵祸、灾情、物产、风貌,道之出来,行云流水、声情并茂,感情至深。秀才问:此学问从何来?和贵笑指洞壁: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也自有荒野史。秀才再去翻那书架,书后竟有几本发黄的线装方志,有些显然不是刻印,而是手抄的。其中也没有正经的府县志本,净是些镇、乡、河谷、流域之志、甚至还有专讲物产、农耕的。每册甚薄,追溯年代并不长远,建镇、建乡之始撰起。说是志书,多数并未按志式来写,有些甚至就是家谱、游记。
“你这些都是哪来的?”秀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