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极道军师-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碑文对诸葛亮的一生,作了重点褒评;竭力赞颂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文治武功,并以此激励唐代的执政者。诸葛亮之所以为后人所敬仰,还因为他有着高尚的思想和作风,不利用职权谋私。碑文特别褒奖诸葛亮的法治思想,文章里写到马谡因失街亭被诸葛亮依法处斩,临刑,马谡哭着表示自己死而无怨。李严与廖立,两人都是被诸葛亮削职流放的罪人,但他们也自甘服罪。当他们得知诸葛亮病逝,“闻之痛之,或泣或绝”。这些均属史实,裴度据史褒评,令人信服。碑文通篇辞句甚切,文笔酣畅,使人百读不厌。
二门之后是刘备殿,为单檐歇山式建筑。正中有刘备贴金塑像,左侧陪祀的是他的孙子刘谌。据说,在蜀汉后主刘禅降魏时其子刘谌到刘备墓前哭拜,杀掉家人后自杀身亡。而蜀汉后主刘禅由于昏庸无能,不能守基业,他的像在宋、明两代几次被毁,后来就没有再塑。两侧偏殿,东有关羽父子和周仓塑像,西有张飞祖孙三代塑像。两侧东、西廊房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东侧文臣廊坊以庞统为首,西侧武将廊房则以赵云领衔。
刘备殿后,下数节台阶(武侯祠低于汉昭烈庙,象征古代君臣关系),是一座过厅,挂有“武侯祠”匾额。武侯祠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诸葛亮生前封“武乡侯”,死后谥号“忠武”,故纪念他的祠堂称作“武侯祠”。诸葛亮殿悬“名垂宇宙”匾额,两侧为清人赵藩撰书“攻心”联:“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的联文。
望着这颇负盛名的一副对联,沈为对着蔡颖言梅凌和洛丽颜道:“知兵,攻心,审势,这六个字说了太多的内容。”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古人的话放在现在也是有道理的。”一直认真观看的洛丽颜点头道,她是第一次来这个地方,沉重的历史氛围让她很有沧桑感。这副对联借对诸葛亮、蜀汉政权及刘璋政权的成败得失的分析总结,提醒后人在治蜀、治国时借鉴前人的经验教训,放之现时也是极有借鉴的意义。
正殿中则供奉着诸葛亮祖孙三代的塑像。殿内正中有诸葛亮头戴纶巾、手执羽扇的贴金塑像,像前的三面铜鼓相传是诸葛亮带兵南征时制作,人称“诸葛鼓”。鼓上有精致的图案花纹,为珍贵的历史文物。大殿顶梁由乌木制成,上书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诫子书》中“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武侯祠的字画、对联甚多,其中的现代书法家沈尹默书写的《隆中对》最引人注目。此外武侯祠还有岳飞手书的诸葛亮《出师表》刻石,都有很高的文物价值。
众人退出正殿,蔡颖言却拉着沈为重回分别塑有蜀汉文臣、武将坐像各十四尊的两侧东、西廊房。把这些人物认真又看了一遍,蔡颖言对着沈为轻声道:“你注意没有,在武侯祠里,蜀国的重要人物都有塑像。其中,刘备、诸葛亮、关羽和张飞,都有专殿,其余的重要文官与武将,则分别塑在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
“是啊。”梅凌听着蔡颖言的话道,有些不明白蔡颖言说这出这番大家都看得见的东西有什么意义。
“武将廊的首位塑像赵云,身穿的服装却与文官廊首位的庞统一样。赵云是武将,为何不穿武将服装,却要着文臣服装?既然身着文臣服装,为何又在武将廊?”蔡颖言声音很轻,能听到她说话的就只有沈为和洛丽颜,梅凌三人。一听她说起这个细节,洛丽颜和梅凌的眼光立即便向那尊赵云像望了过去。
沈为更是猛然一震;看着蔡颖那张原本应该已经很深的铭刻在脑海心湖的绝代容颜,沈为心中此时更是无声处起惊雷;上海滩的绝色女皇果然目光如炬,一到这里便寻出了一道极有可能与P城藏兵洞有关蛛丝马迹。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万古云霄一羽毛
第三百六十七章
万古云霄一羽毛
“你的意思,这座像和M市那边有关系?”沈为敏感道,眼睛认真的看着文武左右两廊。此间各有文臣武将十四员,合计共二十八名文武。东府文官廊以庞统为首,其次为简雍、吕凯、傅肜、费祎、董和、邓芝、陈震、蒋琬、董允、秦宓、杨洪、马良及程畿;西府武将廊则以赵云为首,依次为孙乾、张翼、马超、王平、姜维、黄忠、廖化、向宠、傅佥、马忠、张嶷、张南及冯习。
“赵子龙肯定是武将,这个史有定论,无庸置疑。”沈为边仔细看着文武廊上各人的衣着打扮边对蔡颖言道。赵云的资料,可查的并不多,现在最为标准的资料即是《三国志?赵云传》及裴松之注引的《云别传》。就可信度而言,当然《三国志?赵云传》为第一,《云别传》如不与原典矛盾,也应当允以采信。赵云所任官职,有正史可考就有「牙门将军」、「翊军将军」、「中护军」、「征南将军」、「镇东将军」、「镇军将军」等,归纳可知,赵云一生几乎皆为将军职,故为武将,不为文官。
而《云别传》则提赵云曾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后领「留营司马」,除了太守之职可由文官担任不强求于武将外,不论将军或司马之职皆属武将,因此赵云仍为武将。
再看战绩,赵云在正史中曾有当阳救主、参与收川任务、从征北伐而身当大敌曹真,此外《云别传》中的博望之役生擒敌将、汉中之役交战曹操军队等更明显是军功。若比较文官的外交任务或内政治理等,参战博斗更具武将的本色。
“这个细节很值得推敲。”蔡颖言思索着道。
自从在P城取到了翊军将军的黄金印信,沈为和王学对赵云的生平都做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沈为虽然没有专程来武侯祠,却对这里也做了一定的研究,想着看过的一些资料,轻声对蔡颖言梅凌洛丽颜道:“赵云死后被追谥为顺平侯,此由当时大将军姜维所奏:「谨按谥法,柔贤慈惠曰顺、执事有班曰平、克定祸乱曰平,应谥云曰顺平侯。」按谥法为评价生前而给称号,因此先有生平,才有谥号,若反从谥号来推回生平,有如郑人买履,宁信持度而自忘用足,买鞋不亲试脚而反信量尺的奇事。要问的是赵云的生平能不能足以称得上谥号所述,而非把死后谥号反推赵云生前应有如何对应行为。故以从赵云的生平所任官职或领军打仗等行为来评价赵云文武,而不应以即顺且平之评价反称赵云用文不武。若以宋朝奸臣为例,秦桧卒没曾被谥为「忠献」,若从谥号反推生平,就变成因为「忠献」而推秦桧如何忠心爱国;后来秦桧被改谥「缪丑」,但秦桧的生平又岂可因改谥而有所变更呢?秦桧的生平事迹只有一种,但谥号却有二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这是肯定的。是卖国害人还是保疆拓土,是忠或奸,自有公论,谥号可改,生平难变。
赵云生前还不知死后会被追谥为「顺平」,故不能以谥号评价赵云生平文武。”蔡颖言对沈为的分析认同道。
“有没有这个可能?”沈为继续道,“根据清朝志略碑文所述,道光二十九年武侯祠重塑肖像,因此各尊泥塑之服色与取决可能带有清朝的眼光。因满清文官高于武将,即使同品文武,也以文官为正,而武将为从,如清朝之太师、太保、殿阁大学士却为正一品,但将军、提督不过为从一品;二品文官有各省总督、巡抚,二品武官却只是总兵、副将,而且总兵副将还得听命于总督巡抚。有没有可能满清把赵云视为文官,乃是清朝文官高于武将的关系?”赵云穿文官服立武将廊,虽然是细节,可能很多人都不会注意,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摆在那里,有心人一定可以看到,这么明显的东西难道真是P城那边的线索?沈为是先以怀疑的眼光看问题,所以在尽量为赵云这身穿扮找出处。
“不大可能。”蔡颖言道,“自古修缮古迹都是以保持原貌为最基本原则,你这个说法有些牵强。”
“我打个电话问问王学。”沈为摸出三星手机打给王学。他在历史这个领略肯定比不上王学擅长,遇到问题找找专家无疑是正确的做法。
“老同学,我和几个朋友现在省城武侯祠,刚才有了个有趣的发现。”沈为开门见山。“什么发现?”王学立即来了兴趣,晓得沈为在武侯祠的发现肯定是关于自己现在费尽心思在研究的东西。
“蜀国重要文官与武将,都有塑像在祠堂里的文武廊。东边是文官廊,以庞统为首,西边是武将廊,以赵云为首。”沈为道。
“是啊。”王学道,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