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核弹安置完毕,地面上的部队立刻撤离,刚撤出危险区,舰队就发出起爆指令,敌巢内的核弹瞬间爆炸,敌巢上的大山猛地向上拱起,又迅速向下沉陷,山体在短时间的升降中不断垮塌,巨石好像玩具一样到处乱蹦,满山的树木随着垮塌而倒伏。
稍远些的地方,大地同样震颤不休,却没发生明显的塌陷,但震动是如此强烈,就连装甲车都不停地跳动。
远在海岸上的滩头阵地也遭到了波及,出现明显震感,不过只是轻微震动,没造成任何损失。
岸边的海水也受了一些影响,涌上海滩的浪花在震动中翻涌震荡,就像烧开的热水锅。
等所有的一切平息之后,敌巢已经彻底消失,只剩下个深达数百米的大坑,不知道从哪里流出来的小溪流进大坑,想必用不了多久,这个坑里就会蓄满了水,变成一个深不见底的水潭。
次声波虽然好用,可是人类的终极手段从来都不是次声波,不管多么狡猾的敌人,遇上简单粗暴外加蛮不讲理的核爆,都将在灿烂的核爆中步入死亡。
一枚核弹就解决了问题,登陆部队继续向吕宋岛深处进发,发现一处敌巢就解决一处敌巢,只用了一天,就占领全岛的四分之一。
岛上剩余的外星人如同惊弓之鸟,许多外星人趁夜离逃,走海路逃离吕宋。
卫星发现了这一情况,但军方并没有展开拦截,反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放任敌人离开。
军方在是否放外星人离开的问题上分歧不小,一方认为不能放虎归山,只要有机会,就该尽可能消灭外星人;另一方认为失去外星人指挥的敌人就是一盘散沙,对军方控制全岛十分有利,因此没必要拦截吓破胆的外星人。
双方就各自的论点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的结果是后一种观点占了上风。
道理很简单,逃出敌巢的外星人只占全岛外星人的一小部分,现在展开拦截,剩余的外星人一定会躲在敌巢里死守,为后续的清岛行动制造困难。
反之,放走这些外星人,剩余的外星人也会生出逃走的想法,如此一来,大多数敌人只会想着逃走,不会与登岛部队死磕。
老祖宗说的围三阙一就是这个道理……嗯,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控制全岛,在这个前提下,放走部分外星人无伤大雅,反而对己方的行动有利,何乐而不为?
说的再深一点,控制全岛是战略目标,而外星人只是行动过程中的阻碍,消灭他们是清除阻碍,放走他们同样是清除阻碍,而且后者更符合己方的利益。
抛开仇恨不谈,如何选择还用说吗?
至于今后……呵呵,逃走几个外星人,还能一举扭转敌人的劣势?
一个人就能扭转战争局势的传说,它就只是传说,再牛掰的外星人,没有合适的土壤他也找不着撒欢的地方。
军方高层统一了意见之后,对登陆行动的后续发展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只是所有参与行动的官兵都觉得放走外星人挺可惜的,恨不能追上去捶死丫的!
海军方面还打算派战舰跟上去,不管是半路干掉他们,还是吊在后面寻找敌巢都是不错的选择,只是最后为了岛上的行动,不得不放弃这个想法。
五天之后的4月29号,登陆部队将全岛的地面虫群全部剿灭,剩余的虫子只能躲在地下巢穴里瑟瑟发抖,压根儿不敢走上地面,军方完成控制全岛的第一步。
根据军方的估计,岛上至少还有十几个敌巢隐藏在暗处,清除所有敌巢之前,军方对吕宋岛的控制只能维持在表面上。
不过军方相信,彻底控制全岛只是时间问题。
北都两线出击的同时,其他方向的盟军也没闲着,米国和欧洲都在这段时间展开了规模不等的反击行动,而且同样遇上了以土封洞的情况。
吕宋岛上的军事行动瞒不了盟国的眼睛,北都也没打算瞒着谁,这边核弹刚爆炸,北都就把相应的情况通报盟友。
就算没有吕宋岛上的先例,米军和欧洲联军也知道怎么对付敌巢,不过是消耗几枚核弹罢了。
虽然这段时间的战事没有前一阶段那么大的规模,但在人类的强势进攻之下,亚洲、美洲和欧洲三个方向,三条战争同时告捷,人类战线一进再进,敌人的战线一退再退。
不过短短几个月,敌我双方的态势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逆转,从虫子追着人类到处跑,变成了人类撵着外星人四处逃。
由于进军速度太快,许多当年阻挡虫群的雷区,如何变成了阻碍人类继续追击敌人的障碍,否则人类军队的挺进速度还能更快一些。
第1805章 暗手
人类与外星人的战争打了这么久,一直都是外星人占据绝对优势,人类苦苦支撑,不管怎么看,外星人的胜利都只是时间问题。
可人类的反击犹如一记重拳,直接打乱了外星人的战略部署,许多打惯了顺风仗的外星人突然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他们想方设法调集部队,却始终无法挽回失控的局势。
一些外星人在不断的失败中总结教训,明智地认识到短时间内很难逆转不利局势,他们不再死扛人类的进攻,而是一旦发现人类向己方的巢穴进军,就抢先一步放弃巢穴,带着虫人和仆兵逃之夭夭,只把巨虫留下断后。
外星人是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形社会结构,真正的外星人高高在上,虫人和仆兵勉强算是中层,而虫群则是毫无疑问的下层。
这种社会结构与人类历史上的奴隶社会非常相似,对外星人来说,虫人和仆兵只是活着的工具,巨虫更是不折不扣的消耗品,损失了多少都不觉得心疼。
不过老话说的好,林子大了什么岛都有,外星人也不全是见好处就上,见风险就撤的怂货,一些不甘心失败的外星人明知不是人类的对手,依旧选择与人类大军死磕,反正死的不是虫子就是奴隶。
但也有一些外星人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哪怕现在不是人类的对手,也不能把手上的实力全都砸进去,就算是撤退,他们也要给人类埋几颗雷,万一次来反攻用上了呢?
用用封堵通道的方法阻拦次声波就是外星人的初步尝试,结果很明显,外星人的尝试不仅失败了,还把整个巢穴全都搭进去,让核弹炸了个底朝天。
最让外星人糟心的是挨炸的不止一个巢穴,不管位置在哪儿,只要被人类挖出来,最后肯定没好结果。
这可怎么办?遍布全球的外星巢穴都是虫子辛辛苦苦挖出来的,怎么能说放弃就放弃?
于是外星人想了个招儿,干脆利落地把暴露的巢穴全都填上……当然了,不是全填,而是把对外通道全都堵死,不光封堵层非常厚实,表面还特意移植一些植物充当伪装,除非人类知道这些巢穴在哪里,否则绝对不可能把这些隐藏的巢穴挖出来!
为了让这些隐蔽的巢穴发挥作用,外星人还把一大批可以冬眠的巨虫留在洞里,期待将来反攻时重新启用这些虫子。
至于不会冬眠的巨虫……呵呵,要么留下断后,要么跟着撤走,就这么简单!
但是外星人很快就发现,就这么把虫群撤走实在是笔亏老本的买卖,他们想了个新办法,在虫群撤离之前用激素刺激虫群,巨虫在激素的刺激下提前发情交尾,让雌虫产下大量虫卵,并将这些虫卵深深埋入地下隐藏起来。
眼下正是北半球的春季,根据气候的不同,深埋的虫卵将在半个月到一个月之间陆续孵化,形成庞大的幼生虫群。
新生巨虫的战斗力确实比不上真正的巨虫,不过以人类军队的推进速度,那个时候早就远离现在的产卵地,到时候数不清的幼虫出现在人类腹地,怎么也能给人类添点麻烦。
外星人想的确实挺好,但他们选的时间点实在不怎么样,许多雌虫体内的卵都没发育成熟,虽然在激素的刺激下产下了虫卵,可是能孵化的没有几个。
产卵消耗极大,雌虫产后进入虚弱期,没个三五天恢复不过来,而且一些爱吃肉的巨虫,还在交配时吃掉了雄虫,二者叠加,大幅度削弱虫群的战斗力。
喜欢吃掉配偶的虫子远远不止螳螂,还有蜘蛛和蝎子,而某些巨虫肯定拥有类似的基因,或者干脆就是这一类虫子的后代。
虫群付出的代价不小,但外星人认为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他们迅速带领虫群撤离,只把虫卵留在深深的地下。
几天之后,人类军队出现在这一区域,意外发现大批雄虫的尸体。
不管军官还是士兵,都没怎么在意这些尸体,因为以同类为食的巨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