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委和区公所合起来才一台二手吉普车,收什么费?
“对,就是贷款修路。这中间,设计到一个账怎么算的问题。修路是基础建设,本身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但修路对于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如果道路不通,交通状况不好,经济是没办法发展起来的。要想富,先修路嘛。”
刘书记一不小心,又将后世的一句经典广告语提前说了出来。
“呵呵,刘书记,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说得好。我完全赞同。不过,银行贷款修路,确实面临着一个怎么还贷的问题。修路可不是一笔小钱,夹山区怕是负担不起啊。”
邓仲和打了个哈哈,说道。
你夹山区能够不吃救济,不用财政转移支付干部的工资,就烧高香了。贷款修路,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拿什么还?再说了,谁又愿意将款子贷给夹山区?当人家银行行长是傻子?
刘伟鸿笑了笑,说道:“所以说,邓县长,我看要好好算算这笔账。先就要掂量一下,夹山区有多大的造血功能。我认为,如果饲料厂和机械加工厂都搞起来,再加上奶制品厂也能搞起来的话,夹山区的财政状况,会逐步好转起来。到那个时候,就非修路不可了。当然了,那个时候,我们是有钱来修路,不用担心还贷的问题。仔细想想,其实这就是个超前消费还是延后消费的问题。既然道路一定要修,延后几年修和提前几年修,区别是很大的。我认为,可以尝试一下这条路子,等于是提前将夹山区今后几年的收益预支出来修路。但是结果很不同。路修通了,夹山的经济发展速度,肯定会快很多,财政收入的增幅也会扩大,效益会比较明显。”
“这就是寅支卯粮嘛……”
刘伟鸿的话音未落,米克良便不咸不淡地说了一句,神色很是不以为然。
我国国人的心理,就是这样的。叫做“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甚至“家花不如野花香”也有个前提,就是得有家花,才能衬托出野花的香来。要是没有随时可吃的家花,全靠着撞大运去摘野花,那可不行,心里头不踏实。
超前消费这个观念,远远不曾深入人心。甚至多年之后,时光倒流之前,这个观念依旧没有被大多数国人接受,我国国民,仍然是全世界最喜欢存钱的老百姓。
几千年的传统影响,不是那么好改的。
刘伟鸿嘴角微微一翘,算是给了米克良一个回答。既然没打算在书记办公会议上跟米克良撕破脸,刘伟鸿就不想和他多说什么。他和米克良打交道不多,不知道此人具体办事能力如何。不过从今天他的表现来看,估计就是个比较典型的官僚,钻营权术可能有一手,办正经事只怕指望不上。
不过让刘伟鸿没有想到的是,他这个不咸不淡的笑容,也令米书记心里很不舒服。这小子,也太傲气了点,以为有朱建国撑腰,就能在我米克良面前蹬鼻子上脸?
米克良的脸色又阴沉下来。
邓仲和对此自然是洞若观火,但现在邓县长的心思,没在这上面。邓仲和被刘伟鸿描述的第二种方式吸引住了。刚开始的时候,邓仲和也与米克良是一样的想法,觉得刘伟鸿有点异想天开。贷款修路这种事情,也敢搞。然而在脑海里仔细转悠了一圈,却觉得刘伟鸿的话,有几分道理。
是啊,既然迟早要修路,迟修就不如早修。早修一天,夹山区就受益一天。与其等以后手里有了余钱剩米再修路,为何不提前预支这个“收益”呢?这可不是简单的前后置换,而是可以实现效益倍增的。
“刘书记,你拿得准,饲料厂和机械制造厂一定能产生比较良好的效益?”
沉吟稍顷,邓仲和很认真地问道。
对邓仲和这个态度,刘伟鸿比较满意。他看得出来,邓仲和是真的在认真考虑他的提议。此人虽然有时候比较固执,甚至还有点私心,但确实是想做点事情的。不管他的出发点是为人民服务还是为自己捞政绩,只要最终的结果是群众受益,刘伟鸿觉得,就是个好事。
“邓县长,我觉得这两个工厂的效益,都会很不错的。先说说饲料厂吧。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大幅增长,群众的生活水平也日渐提高。对于肉食品的需求,只会越来越旺盛。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养殖业将成为最大的朝阳产业之一。生产饲料,基本上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刘伟鸿笃定地说道。
这也是有底气的,时光倒流前,生产经营饲料的某两兄弟,曾经多年雄踞富豪榜前十位之内,甚至还登上过全国首富的位置。
“嗯,这倒也是……”
邓仲和点点头,朱建国、徐文浩等人也点了点头,对刘伟鸿这个话表示认可。从他们自己的餐桌上,也能看到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
“饲料厂投入生产之后,不仅仅卖饲料可以赚钱,还能带动整个夹山区乃至整个林庆县的生猪肉牛养殖业大步发展,到时候屠宰站也得建立起来,还能带动运输业的发展。夹山的群众逐步富裕起来,整个经济环境就完全不一样了,物质流通速度也会加快,经济活跃,区里和乡镇的财政收入也会增加。完全有希望形成一个产业群体。”
刘伟鸿说着,也有点兴奋起来。
朱建国等人,却听得有点发呆。
乖乖,感情此人的眼光,竟然如此远大,远不止盯着一个饲料厂。“产业群体”这样的名词,听起来也很是新鲜。
果真是胸有韬略啊。
“至于机械制造厂,那就更不用说了。省里定下我们浩阳地区以矿产经济作为支柱产业,各类矿山机械设备,很快就会大量的需求。只要技术过关,产品质量过关,销售方面,是不成问题的。与其等那个时候,交通状况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不如现在就开始着手解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认为必须要抓紧修路。”
刘伟鸿侃侃而谈,做出了“结论”。
“小刘书记这个路子,听起来确实是有些道理,但不管是贷款修路还是以后修路,都不是一天两天能办成的。人家香港老板要是等得太久了,说不定会变卦,要注意啊。我这里,倒是有个建议……”
米克良说道,出人意料地赞同了刘伟鸿的建议,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却不知米书记又要玩什么花样。
第252章 憋不死你!
大家的目光都投向米克良,倒也没有多少惊诧之意。
除了刘伟鸿,其他四位书记,经常和米克良一起开会,知道米书记就是这么个性格,不甘寂寞,不甘做绿叶,总是想要做红花。似乎无论什么会议,只要一有机会,米书记都要展现一下自己的存在。
至于刘伟鸿,在需要沉稳的时候,一贯都是那么沉稳的,自也不会露出惊诧的神情。
“我看,是不是请香港老板再考察一下别的地方?夹山区的条件,确实是差了点,我担心留不住他啊。”
米克良一本正经,忧心忡忡地说道。
几个人都吃了一惊。
这是怎么说的?公然和刘伟鸿过不去啊?香港大老板可是刘伟鸿亲自跑到江口去请回来的,眼下却要请人家去其他地方考察,没有这个道理嘛。
米克良瞥了刘伟鸿一眼,咧嘴一笑,说道:“我先声明啊,这是就事论事,没有要挖小刘书记墙角的意思,主要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无论如何都要将香港老板留下来,促成这个投资项目。这一点,我想大家的意见,应该是一致的吧?”
朱建国蹙起了眉头。
米克良也做得太过分了,明明是公然打脸,偏还要说得如此冠冕堂皇。就算刘伟鸿不是他朱建国的亲信,只是个普通的区委书记,也不能这样子搞。这会生恨的。
邓仲和与人大主任老孙,脸无表情,徐文浩嘴角微微一翘,极快地闪过一抹笑意,有极快地恢复了正常,变得脸无表情。
对徐文浩来说,自然是希望米克良和刘伟鸿起冲突的,冲突越激烈越好。因为刘伟鸿背后站着朱建国,这场冲突,一个控制不当,就会演变成为米克良与朱建国之间的冲突。作为名列第四,实际权力位居第三的党群副书记,徐文浩乐意见到这种矛盾产生。到时候,他就能够居中而坐,左右逢源,争取效益最大化。朱建国为了笼络他,一起对付米克良咄咄逼人的攻势,自然要给他些甜头,在干部调配的工作上,多多向他徐文浩倾斜。
倒是刘伟鸿的表现,出人意料,并没有生气,甚至连脸上的笑容也不曾少了半分,微笑着说道:“米书记说得有道理,只要能把港商留下来,留在我们林庆县,不管他在哪个区乡投资,那就是我们的胜利,是整个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