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家(馅饼)-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笑了几声之后,刘伟鸿轻轻一点头,正色说道:“吉昌同志,人员和资金的事情,你不要担心。我和区委都是完全支持你的。你做个计划上来,农技站要增加几个人员,此外防疫站也必须要马上建立。只要是合理的,我一定支持。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但有一点,请你记住。人多了,钱有了,得把工作干好。咱们不养闲人。”

这话说得气壮如牛,党委书记的威风展露无遗。

熊光荣和区委另外两名主要领导脸色微微一变,相互一望,眼神都有点无奈。

有什么办法呢?

一把手到底就是一把手啊!

涉及到了自己的切身利益,马吉昌不能不考虑得全面一点,沉吟稍顷,说道:“刘书记,就算区里给了资金,但这个人员编制,区里可不管啊?”

正式的干部职工编制,由县编委负责的,区里没有这个权限。

“没关系,我去县里要。如果县里暂时没有多余的人员编制,我们也可以先请临时工,参照正式职工的待遇就是了。”

刘伟鸿毫不犹豫地答道。

这是他第一次召开主要负责干部会议,绝对不能软,不能迟疑。这个会议开好了,刘书记的威信也就初步竖立起来了。

马吉昌无话可说,连忙点头:“好好,只要你书记大人有这句话,我就好办了。”

“吉昌同志,咱们还是那句话,这件事必须办好,不能办砸了。不然,就会影响到全区的经济建设工作,这个责任可不小啊。”

刘伟鸿又紧紧盯了一句。

你要好处,我给了。你要是敢敷衍我,那就要小心了!

“书记放心,只要你给我人给我钱,我要还是办不好这个事,哪里对得起书记的信任?”

马吉昌当即拍起胸脯,下了保证。刻意避开了熊光荣望过来的目光。马吉昌很清楚,从这一刻开始,他就必须跟这位年轻的书记一条心了。如果胆敢阳奉阴违,刘伟鸿只怕会毫不犹豫对他出手。刘伟鸿身后站着朱建国,马吉昌可不认为自己抵挡得住。虽然夹山区是穷点,毕竟算是本乡本土,多少能对家里有个照顾。万一惹怒了刘伟鸿,给他“发配”到其他偏远的区乡去,那就要老命了。

“好,我相信吉昌同志一定会搞好这个工作的。”

刘伟鸿微笑点头。

“至于刚才熊区长说到的第三个担忧,我认为有道理。不过也不是不能解决的。建饲料厂,可以由小到大,不一定要一口吃个胖子,一上来就搞多大的规模。摸着石头过河嘛,一步一步的来。资金现在有了,厂房我们可以先建简易的。机器设备,买嘛。只要有钱,这个不难。我这回在首都,已经了解过了,好几个省都有这种机器设备出售,价钱也不贵。我简单预算了一下,真要把这个工厂建起来,大约有三十五万左右就差不多了。关于配方,这也不难。我们可以请省农科院帮忙。省农科院就有专门研究饲料配方的专家,在这个方面,我们楚南农科院的实力还是很强的。我前几天在省里,专程去拜访过省农科院的李教授,他认为搞个饲料配方不是太难的事情。我已经请他在研究了。过几天款子一到,就先给李教授打两万过去,算是支付第一期研究费用。其他的,等饲料厂建起来之后,产生了盈利,再付。知识产权也是有价的。”

这位李教授,说起来也是刘伟鸿的“老相识”,上辈子,刘伟鸿就在楚南农科院工作了多年,李教授正是饲料配方研究方面的权威专家。只不过时光倒流之后,李教授不认识刘副研究员罢了。

听了刘伟鸿这话,干部们脸上大多露出了吃惊的神情。

原来刘书记早就把一切都做在前面了。

第199章 锦绣前程

熊光荣说道:“既然刘书记一切都预为之所了,我看这个饲料厂能搞得起来。”

刘伟鸿便向他微笑点头致意。

这回他从首都回来,熊光荣的态度起了些变化。但刘伟鸿始终觉得,熊光荣这个人,还是可用之才。身上的官油子气息,不是那么重。至于熊光荣心里的疙瘩,可以慢慢来解开。凡事都有个过程,欲速则不达。时光倒流前,刘二哥闲来没事,也会在网络上看看小说,那种虎躯一震,天下归心的事情,刘二哥觉得不大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熊光荣这一表态,饲料厂的事情,就算是定下来了。书记和区长都点了头的事情,其他人还能跳出来唱反调吗?

脑子又没进水!

“我是这么计划的。咱们用三十五万来开办饲料厂,剩下的六十五万,我打算搞一个机械制造厂!”

刘伟鸿微笑着说道,却将大伙震得晕头转向。

如果说饲料厂大家还觉得能够接受,这个机械制造厂,简直就是异想天开。离大家的日常生活,实在太远了,远得一点印象都没有。

机械制造?夹山区?

别逗了!

“刘书记,这个……机械制造,我们有那个条件吗?”

熊光荣愣怔良久,才迟疑着问道。

刘伟鸿淡然一笑,肯定地答道:“没有条件,可以创造条件!”

说到这里,刘伟鸿嘴角浮起一抹古怪的笑意。自然,谁也不知道,刘书记这个时候竟然想起了后世调侃官员的一句话——有困难,我们要上;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

“怎么创造条件呢?”

张妙娥忽然又插口问道。

一开始,刘伟鸿将她的“建议”全盘否定,张妙娥是有点生气。这个刘伟鸿,也太自以为是了。不过后来听了刘伟鸿的意见,张妙娥的思路自然而然就转到了刘伟鸿的思路上去了。

刘伟鸿始终牢牢掌控着会议的主导权。

“呵呵,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个机械制造厂的前景。就目前的大环境来看,国家的经济建设连年加速。经济发展了,各项基础建设、楼堂馆榭的建设以及住房的建设都会一年比一年多。各种各样的建筑公司、建筑队也就会层出不穷。对建筑机械的需求,也就会越来越旺盛。另外,省里已经确定我们浩阳地区作为全省的能源基地。接下来,肯定就是各种矿山的大规模开发,对矿山机械设备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说,我们搞一个机械制造厂,生产各种建筑机械和矿山机械,大环境已经具备了,只要我们质量过硬,销路不成问题。这就是基本的前提了。”

刘伟鸿向大家阐述自己的计划,端起杯子喝了一口。

见刘伟鸿面前的茶杯已经见了底,张妙娥立即意识到了自己的职责,连忙站起身来,提起暖水瓶给刘伟鸿续满了茶水。

刘伟鸿便微微弯腰,表示感谢。

“那么接下来,就是技术设备和技术力量。技术设备不用担心了,只要资金足够,设备总是能够买到的。关键是技术力量。这个技术力量,又怎么解决呢?毫无疑问,光凭咱们夹山区肯定是不行的。咱们这里,不会有这样的专业人才。不过那没关系,我们可以去找,去招聘我们需要的人才。我们浩阳地区,有好几个兵工厂,大三线建设的时候搞起来的……”

刘伟鸿很详细地给大家解释自己的设想。

这也是刘伟鸿的“必备功课”。他发现,夹山区的主要负责干部,思想确实十分僵化,要想改变夹山区的落后面貌,首先就必须改变这些干部的僵化思想。毕竟他暂时也只能依靠这些干部去推动工作。一上来就大换血,肯定是不明智的,也不现实。朱建国再支持他,也不能由得他这样“蛮干”。

如果这些干部的思维方式不改变,总是这么因循守旧,刘书记纵有满腹才华,一个人也难以面面俱到。刘伟鸿希望通过这样“淳淳善诱”的方式,逐渐的让大家跟上他的步伐。

这个不容易!

刘伟鸿的思维方式,乃是二十年之后的。一下子跨越二十年的时光,难度是比较大。

然而刘伟鸿又必须这样去做。

熊光荣他们都听得晕晕乎乎的,不知道大三线建设,怎么又能和机械制造厂扯上关系了?

“大三线建设搞起来的这些兵工厂,基本上都建在山旮旯里,那时节,讲究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兵工厂内迁,建得越隐秘越好。现在国际局势逐步缓解了,大战爆发的可能性很小。这些兵工厂常年吃不饱,不能满负荷生产,单纯依靠武器生产的订单,完全养不活了。据我的了解,不但咱们浩阳地区的兵工厂在亏损,全国各地的兵工厂,盈利的都不多,极少数。就算是东北飞机制造厂,也是连年亏损。职工闲置的很多。同志们,当年国家为这些兵工厂配置的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可是不少啊。现在都闲着没事干了,国家每年还要拨款养着他们。国家很吃力,兵工厂的技师和技工生活也比较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