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盟请求后,奥地利毫不犹豫地表示将严守中立。 英国到是有心帮助法国,无奈亚洲战事尚未结束,中国人瞄着印度的两只眼睛仍然是放着光芒。 同时在亚、欧与两个大国同时开仗,英国人着实没有把握,何况法国受到削弱对于英国来说未必不是件好事,因此也只好表示“心有余,而力不足”,至于西班牙就更靠不住了。
王财当然大喜过望,普鲁士这时候出兵法国就算不是真心帮助自己,那也绝得是一个大便宜。 此前对于普鲁士与法国人勾勾搭搭地不快顿时一扫而光,又一次落井下石的摇旗呐喊起来。 不过场面上的事情要做做,私底下的外交活动也不能放松,其时帝国政府虽然与西班牙断交,但与英、法仍然保持着勾通,这个时候王财对于英、法急于结束亚州战事深信不疑。 因此命令刘丽川代表帝国政府主动与在天京的英、法公使勾通,暗示英、法两国,帝国政府无意于同英、法两国继续争强,只是想为惨死在西班牙屠刀下的华人百姓讨个公道,希望英、法两国能够退出三国联盟,同时刘丽川还保证,只要英、法退出三国联盟,停止针对帝国政府的军事行动,那么帝国政府也无意于在印、越扩大军事行动。
出人意料地是,帝国政府的善意却被信心十足的拿破伦三世一口回绝。 这位法国皇帝根本不把普鲁士军队放在眼里。 他相信只要勇敢的法**队发起反击,那普鲁士人必定会一溃千里。 而击溃普军之后,法军就可以抽出手来收拾中国猴子了。 与拿破伦三世的信心十足完全相反,英国人却并不那么看好法国人,近几年来英国政府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都被投入到了没完没了的印度战场,虽然杀了数以万计的印度叛军,但该死地印度人却好像杀不完一般,得到中国人暗中援助的印度人反而越打越强了,英国人实在是有些厌烦了这场“打烂印度,同时也拖跨自己”的战争,而要结束印度的战争,他们就必须与印度叛军的幕后黑手中国人达成默契,只是英国人有心停战,却不能公然背离三国盟约,对于中国人的善意,只好含含糊糊地不置可否。
英、法如此不爽快,王财也同有办法,毕竟帝国现在也没有在战场上取得更多的好处,唯一可做的就是继续在印度战场上给英国人一些压力,等到那个拿破伦三世想明白之后,再将英、法逼出战争了。
最令王财不满的是美国人又扮演了一个左右逢缘的角色。 美国政府一面表示严守中立,一面又向参战各国表示可以提供必要的援助,最可恨的是美国人居然还不顾中华帝国感受转让了两艘战舰给焦头烂额的西班牙人,几乎是公开了中、美两国的矛盾,也公开表明将不再与中华帝国合作的态度了。 对于美国人态度地转变,王财到并不担心,此时地美国虽然经济增长迅速,但对于中华帝国来说仍然是远远不及的,除了他们地制度上颇有可取之处外,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力量,美国都不是中华帝国的对手,作为一个新兴的大国,王财原来是希望能够与美国合作,但是现在看来,唯利是图的美国人(王财并没有意识到他自己也是唯利是图的)根本不足以建立“战友加兄弟”的盟友关系,是时候要对联普、联美的政策做一些调整了。
借着欧洲战场日渐激烈与亚洲战事慢慢演变成对峙局的时机,石达开终于决心放弃越北总督之职,带着全家老小回广西老家闲居养生,事实上这位帝国最年青的殖民地总督意识到这次对法作战必将成为朝廷削弱西南兵权的好借口,身处峰口浪尖的位置如果不晓得激流勇退的话,那第一个倒霉的肯定是自己,这点上曾国藩做的很好,老老实实的放弃权力,如今反而得到朝庭十二分的尊重与厚待,皇上如此厚待曾国藩那分明是给石达开一个暗示:只要你放弃权力,那王财他也不会赶尽杀绝,颇有宋朝太祖皇帝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味道,自己倘若不识时务,后果怎么样就难说了。 因此战事稍一稳定,一封辞职奏便被千里送到了王财的案几上。
说老实话王财连作梦都想着把石达开的实力给剥光,但此刻他主动上奏到让王财有些不好意思了,平心而论石达开与曾国藩都是难得的实干人材,只是一山容不得二虎,只能委屈他们两位了。 于是在王财的授意下,帝国政府批准了石达开的辞去越北总督的奏折,但是却驳回了他想回广西老家的请求,王财亲自拟诏,宣布褒奖石达开为帝国建立的种种功勋,加封其为毅德公,并将其诏回天京担任国务咨政,朝夕随王伴驾,其越北总督一职取消,越南北部改设趾北省,中部改设趾中省,而南部则设趾南省,由朝廷另派得力干员前往担任各级行政关员,也不管英、法以及阮氏王朝如何反对,反正先吃下再说,当此,中华帝国正式将国土推进到了南海海岸,虽然法国此刻仍然占据了越南越部数个港口,但是谁都不怀疑这几个摇摇欲坠的据点迟早将被中国人永不满足的吞下肚去。 这个时候最痛苦的要数阮氏王朝了,近十年来越南长期被中、法分割,阮氏早已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权,此时整个王室成员又被中**队俘虏,实际是到了国破家亡的境地,但帝国皇帝还是不满意,在给石达开的诏书中另附密旨,而收到密旨的石达开在移交越北总督职权之前下的最后一道命令就是将阮氏王族四十七口全部毒杀于顺化俘营,对外却宣称是法国人害怕阮氏国王与中国人合作,派人将阮王给暗杀了,普通的越南百姓哪里知道什么真项,谎言说了一百遍立刻就成为真理,更何况阮王四十七口的尸体全都在中国人手里,想要做点假还不容易?甚至石达开还画蛇添足的派人伪造了一份同意越南并入中华帝国,由阮王亲笔签名的文件,没想到这份文件反而被法国人抓到了把柄,双方互相推卸责任,结果阮王之死,引发中、法之间又是一通口水仗,在越南占居了绝对宣传优势的帝**队轻尔易举的就把越南百姓对国王丧命的痛苦转化成了对法国殖民者的切齿仇恨,针对法国人的暴力行为越演越烈,在被英、法占领的那个港口中几乎每天都有洋人被当地百姓暗杀,尸体残缺不全,当真是惨不忍睹,但在越南的中国人也并不好过,也有一批忠于王室的越南人把中国人与法国人放在了同样敌对的位置,整个越南几乎成了暗杀与暴力的天堂。
PS:最近锄头在忙于验房、装修的事情,尽量保证更新吧,但是一天数章恐怕是困难了。
第266章:瓦解西南
第266章:瓦解西南
第266章:瓦解西南
对于越南人的抵抗运动,无论是英、法还是帝国驻军处理的方式基本上是差不多的,全部都是抓到一个消灭一个的态度来严厉打击,几乎每天都有几十个越南人被捕杀,数十年后,这笔帐也被史家算到了帝国皇帝的头上,成为评价皇帝历史功过的依据。
被封了毅德公的石达开根本不知道这次去天京会有什么结果,他深知即便自己情愿放弃权力,但是皇上仍不放心,所谓的国务咨政是帝国政府从来没有过的官职,简直可以说是为他量身打造的一个官级,听上去的意思似乎是给朝廷日常决策出主意的闲职,石达开也不想出什么主意了,只要能够保得一家老小*平安就是谢天谢地了。
根据朝廷诏令,被解职的石达开不得从云南回国走陆路,而应该从越南坐海船,沿帝国海岸线北上,走长江口入天京,这样一来确实比陆路要方便、快捷的多,但石达开深信,王财这样布局,所考虑的决不是方便、快捷,而是害怕石达开回到云南后,在旧部的撺掇下,又生出什么事端来,甚至王财派去传旨的那五百名禁卫军,名为护送,实则监视。 此时的石达开已经不是当年离开安庆时振臂一呼,天下响应的翼王千岁了,在云南过着土财主般富裕生活的几个旧部不但失了兵权,也失去了抛家别妻的勇气,而始终追随石达开地几个部将要么被朝廷隔在云、贵、桂三省各处。 要么从头到脚所有官职被剥了个精光,唯一在身边的只有石镇吉一个师,但119师李杰部却环视在其周围,如果算上被朝廷点名提拔为194师师长的刘永福,石达开实在是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嫡系部属了,因此虽是百感交集,但石达开在完成了行政交接之后。 还是服从皇帝旨意,举家前往天京就任国务咨政。 不过让他意外的是。 王财并没有为难他的意思,当一个月后石达开的坐船驶到天京下关码头时,石达开意外地发现,王财那张熟悉的面孔居然站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