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振大唐-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战鼓的响起,喊杀声四起。山上城上的投石车投掷着烟火巨石,弓弩手也随之齐射。每一次投石车投射之后,投石车的方位都随着震动发生了轻微的改变,由此每次的打击方位也不同。一时之间,蕃军纷纷落马,部队一片混乱,几近崩溃。
  这时候,粘西力的军事水平立即显露出来,蕃军在各级将官的喝令下,分出约五万骑兵回驰来路,以图确保退路。可能他又心有不甘,派出约三、四万蕃军欲追击往山上退避的罗苴子,并向山上及罗苴子张弓射箭,试图扭转情势!然而,向两边山头冲去的蕃军,在迎面而来的床弩、滚石的打击下,转瞬间抛下了近万具尸体。而道上的蕃军却怎也禁不得烟火的薰烧、石木箭矢的打击,一时间,部队损失惨重。至此,粘西力完全认清了形势,立即急令全军撤退,却不料在山上城上的打击之下,撤退基本上变成了溃退!
  在战端初起的时候,我就料知如果发动攻击,粘西力绝对会挥军回驰,以避开完全不利的地形,另寻战机。因此,在战鼓响起之后,我大唐边兵就完全准备齐整、严阵以待了。如今,见有约五万敌骑奔来,我急忙按照约定的鼓点,召集隔林待命的五千马军。不一会儿,马军集结阵前,我沉声道:“敌骑将至,马军于后军随时待命出击!”暂统马军的陈仲奇抱拳应命。
  大唐骑兵的装备是非常齐备的,甚至赛过吐蕃:其时大唐有十三种铠甲,骑兵主要使用的是铁质明光甲,这明光甲护头的兜鍪两侧有向上翻卷的护耳,有的兜鍪还缀有用以护颈的顿项。左右两片胸甲护身,居中纵束甲绊,左右各有一面圆护,也就是所谓的护心镜。两肩有披膊保护,臂上套有臂护。腰带之下有两片护住大腿的膝裙。这种铠甲在当世是最完备的防护装备了;长兵器是利于冲锋突击的长槊,也就是漆枪;近战则是使用带有护格的短柄长刀,更利于与步卒战时的冲砍劈斩,被外族称为唐样大刀;所佩的胡禄(装箭支用)能装三十支箭,佩弓射程200步;大唐骑兵所带有的护身圆盾,更是吐蕃骑兵所没有的。
  此时,吐蕃骑兵已见到有大唐骑兵阻于路前,精于骑射的他们,远远地张弓搭箭,想要待到进入射程内发箭。我冷冷一笑,小样,我让你们尝尝入侵者的下场!用力地一挥手,五床中型床弩依次排射起来。第五床床弩发射完毕,第一床床弩正好装好弩箭发射,这都是我计算好的!
  跑驰在前面的十余骑蕃骑瞪大了眼,看着二十余支利箭,在匪夷所思的距离内,穿透自己带有护甲的身躯,使自己砰然倒地。当后面的蕃骑发现这种情况后,也不再毫无用处地张弓了,却依然悍不畏死地向前冲锋。于是,每次二十余支强劲长箭的射出,就有数十骑翻身落马(穿透力特强所致),宽广的大道上沾满入侵者的鲜血!
  在蕃骑疯狂的冲锋下,终于到达了大唐伏远弩的射程内——三百步(约450米)!边兵中的弩手立即随令齐射,顿时漫天飞矢。这时并没有动用破甲箭,却也使蕃骑伤亡大增(有的飞矢即便是没伤到人,却也使其坐骑立毙,在后来蕃骑的冲踏下。。。。。。)。
正文 第四十九章 姚州之战(中)
 更新时间:2009…10…9 15:20:12 本章字数:2310
  再加上山上的攻击,如此一来,蕃骑冲至自己的弓弩射程内时,只剩下大约万余人左右,但他们还是嗬嗬狂吼地前冲,我算是领教了蕃军的勇悍了!然而,他们并不能挽救自己的命运,就在蕃骑纵马开弓时,我军方面不光是山上的攻击频发,也不只床弩、伏远弩齐射,大唐的擘张弩、角弓弩及复合弓也密集齐射,并且动用了破甲箭!
  我充满震撼地看着万矢齐飞的威势,不由地想起了前世电影《英雄》中,万矢齐飞的场面,我不禁喊道:“风!大风!”我身旁的陈步通、陈仲奇、罗伯驰及亲兵们一怔。我看着敌骑在箭雨中悴身倒地,我更大声地喊道:“大风!”身边的人见我卓立战阵,豪气飞扬的轩昂风采,不禁也跟着喊道:“大风!”于是,随着弓矢的发射,众人跟着高声喊道:“大风!”一时声传四野,气势高涨的大唐军兵甚至忽视了敌箭的攻击。这批剩余的蕃骑人马在喊声中,残尸烂体地被破甲箭钉在地上!而我大唐边兵只有二百余人的伤亡。
  面对蕃军躯体残破的血腥,我强忍隹胃部的抽搐,在内心对自己说,世间的纷争就是这么残酷,若是我稍存一丝仁慈,残尸烂体的人就很可能是我,这就是你死我活的战争,容不得半点妇人之仁。有时,为了全局的胜利,或许还要忍痛做一些不得已的牺牲,这就是慈不掌兵的道理。
  大唐边兵初战告捷,军威大振,却无半丝骄躁之气,依然沉稳地整军待敌,真不愧是封常清调教十年的精兵呀!
  这时,在夹击中溃退的蕃军蜂涌而来,眼看到阻路的唐军,移动的人群略微一滞,就在这一滞之间,吐蕃的整军号蓦然响起,蕃军的战斗素质就在这危难时刻显露出来。本已乱哄哄的溃军,立即随着号角声的急缓长短而波动起来,几乎无视于两边山上的袭击。万余步卒竖起了方盾,每两层方盾之后,就有一层手执三米超长矛的步卒,超长矛的矛体担在执盾者的肩上,失去坐骑的骑兵和余下的步卒,斜挂马战矛或步战矛于背后,张弓待发,残存的二万余蕃骑紧压后阵。
  这时,中军步卒中树起一面大旗,旗下一位身着锁子连环甲的将官,沉肃满面地乘马而行。我认为他很可能就是吐蕃赞普的堂弟、神川都督府大都督粘西力!为了振奋军心、鼓舞士气,不顾避隐方位地树旗领军,我对他不由暗暗佩服。此时若再不能整军而战,这支吐蕃军队绝对会毫无价值地覆灭,根本伤不到我大唐几人。只有背水列阵、舍生而战,或许还有点渺渺生机。
  转而却又寻思怎样破解他的锁子连环甲?他这锁子连环甲不是常见的那一种,有点兼具鱼鳞战甲的特点,它是以由环环紧扣、丝丝密连的金属丝条编结而成,不只制作繁杂,并且一般的兵器都很难以突破它!我记得,在我前世的史料记载中,好象除了绝世神兵外,只有圆锥状的尖刺,在强劲的推力下,才能透过连环密扣的锁扣眼,杀伤到穿戴连环甲的人。可是,现在一时之间,哪里找锥形的兵器呢?
  思虑间,吐蕃的拒军阵已冒着山上的打击快速前进,奔至路口床弩的射程之内。我立即下令床弩轮射,由于方盾的碍阻,所发的床弩已不能透射多人,而执盾或超长矛的士兵倒毙后,后面没有盾或超长矛的步卒便将盾或矛紧拾在手,继续前进,无怪吐蕃能以军立国,纵横外域,即连赫赫大唐都颇为顾忌,不愧是战火淬练的雄霸之师!我不由对这支吐蕃军队产生了敬意,只可惜与我为敌手,唉!
  眼看着蕃军在伤亡迭增的悲壮中,行至擘张弩的射程,为了尽可能地避免边兵的伤亡,我只有大喝一声:“全数施放破甲箭!”带有穿刺窄翼的破甲箭再次夹着厉啸,由床弩、伏远弩、擘张弩及复合弓的弦上发向蕃军。统帅一万五千陌刀手的陈步通,却随着几可蔽日的破甲箭的飞射,高声喊道:“大风!大风。。。。。。”除了弓弩手以外,二万边兵轰声随喊,一时之间,便纵是身经百战的吐蕃军队,也为我军威所慑,队形稍稍一乱,死伤更为严重了。这时,吐蕃兵力已不过五万,而骑兵大约只有万骑左右。
  吐蕃当此紧急关头,却见粘西力右手接握号角,三声急促而长短不一的号声由他亲自吹响。顿时,蕃军士气一振,军阵更为急挺快进近,三万中军步卒纷纷放箭而进,后军压阵的万骑蕃军猛然乍开,由两翼急突而来。此时两军相距二百余步(300米左右),我立即下令:“马军出击!截击吐蕃骑兵,让吐蕃、南诏看看谁是纵横天下的铁骑!”我语含激励,我想,现在唐骑无论在体力上,还是在装备上都完全优于蕃骑,完全可以以五千胜一万,现在应该是培铸他们纵横天下的自信的时候了。
  陈仲奇对我一礼,转顾诸骑,大呼道:“何惜百死报家国,捭阖纵横谁匹挡!”豪声吟着我新成的诗句,纵马引骑出击!一股豪迈激越的气势冲勃而出,让所有的唐兵热血上涌,顿时士气如虹!
  我挚出身边士兵的配刀,随手拨掉一支飞过来的敌箭,高声道:“敲响出击鼓,陌刀队如墙而进!”如今敌我步卒相距百步余(150米),骑兵相距四十余步,很快就要近身而战,必须停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