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祁镇实在没有想到,这曹吉祥居然研读过此书,实在是让朱祁镇觉得有些出乎意料之外,让朱祁镇也不由得好奇了起来。
“回万岁爷,老奴确实读过王公公的《赴西洋水程》,那还是几年之前的事了,说来,像三宝公和景弘公这样的人物,乃是咱们这些宦人心中的……”说到了这,貌似粗豪的曹吉祥颇有些不太好意思的笑了笑。
“你也希望自己如三宝太监和王景弘一般,名留青史吗?”朱祁镇舒服地换了个姿势,手指头又有节奏地在那案几上敲击了起来,看样子,自己似乎真的没选错人。
曹吉祥听到了朱祁镇这话,原本红黑的脸庞亦不禁有些发赤,吭哧半天,这才伏地道:“老奴妄念,还请万岁爷恕罪。”
“你有此雄心壮志,朕甚喜之,焉会怪罪于你?”朱祁镇不禁摇了摇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太宗皇帝,乃是一代雄主,为了威服四夷,以展我华夏雄姿,着三宝太监,率数万众,百余巨般,纵横于大洋,使得万国来朝,盛世追迹汉唐。更向天下诸蕃显得我华夏礼仪之邦,中央之国的湟湟天威。更解了太祖时的禁海之策,开拓了海外贸易,为我大明带来丰厚的利益,使我大明的物产更加的丰富,百姓也能从中获利……”
“……可惜,朕当政之初,年纪尚幼,不识先祖太宗皇帝之志,以至于停此壮举,不再使洋。甚憾……”
朱祁镇的的确确感到遗憾,中国人在西方的大航海时代来临之前一百多年,就已经开展了前所未见的远航,可是,却没有坚持下去,或者说,完全的当成了政治行为。
没有去兼顾国家的利益,得不到利益,自然是耗资甚剧,得不尝失的举动,所以,最终罢停。不过庆幸的是,自己来到这个时代,而且,距离最后一次远航的时间不到过十数年。还能赶得上趟,接得上弦。
朱祁镇好不容易才从感慨中回过了神来,目光落回了那曹吉祥的脸上:“汝可知这些书册,朕为何要收罗过来,尽数赐予你?”
“回万岁爷,老奴不知……”虽然回答不知道,可实际上,曹吉祥的小心肝已然开始狂跳了起来,想想方才朱祁镇所言,再联系这些书册,隐隐约约间,曹吉祥已然感觉到,似乎眼前这位大明天子,真要让自己,去做一件了不得的大事。
--------------------
ps:更新到达,嗯嗯,争取明天好点,不好意思。www。
第三百二十五章 回京的喜讯
第三百二十五章回京的喜讯
“呵呵,好了,你把这些书册带回去,自己好好的看一看,朕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把这些书看完了,再来告诉朕你的答案。WWw!&*.《%%》.cc最快更新**”朱祁镇呵呵一笑,冲那曹吉祥摆了摆手,示意他退下。“对了,朕从南京,调来了七名宦官,皆是曾经随三宝太监和那王景弘下过南洋的老人,你有什么不清楚的,尽管相询。”
“老奴谢万岁爷隆恩,老奴一定会用心体会您的苦心。”曹吉祥深深地拜下,用力地在殿内叩了三个响头,这才捧着那个木盒子,小心翼翼地退出了崇智殿。
才刚出了崇智殿,曹吉祥就看到了有七名上了年纪的宦官,就候在殿外,朝其恭敬地一礼。看到这些人,曹吉祥顿时就明白了这些人正是朱祁镇从南京调过来的那些曾经下过西洋的宦官。
曹吉祥回了一礼之后,转过了头来,看向那殿内,再次一脸肃穆地向着大殿之内,长拜下去。能获得这样的重任,是他曹吉祥,这辈子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或者说,自己能够走上自己最崇拜的偶像的道路,这样的感觉,实在是能够让他激动和幸福得泪流满面。这绝对是足够铭记一生,流芳千古的荣耀。
朱祁镇在做着这些布置的时候,三法司会审诸多郕王余党的程序也已然悄然展开,开始决定王文等人的命运。而在朱祁镇的授意之下,王直等人严格的按照大明律的条条框框来审问这些人。
郕王身边的宦官之中,除了那张永和舒良未有什么过份的劣迹之外,以王勤为首的数名宦官因为贪腐之罪而被诛杀,而那位北主求荣,在那德胜门上,以一弩而伤了朱祁镇的心腹侍卫的王诚也落得了同样的下场。
至于那卢忠的罪更不小,意图谋弑太后的罪名,就让那卢忠的脑袋,直接给剁了。而至于那兴安,被朱祁镇留了下来,继续担任着司礼监太监。
至于那王文等一干文武大臣,最终的审结之后,除了有四人因为贪腐和各种罪名,而被斩杀之外,大部份人,被宣布无罪,不少人都在审判结束之后,直接获得了官复原职的旨意。
而都督毛胜,不旦没有被处罚,反而还成为了京师三大营中三千营的主掌者,三千营乃是京军三大营之一,最初是以塞外降丁三千骑兵为骨干所组成的一只精锐的骑兵。&*.《%%》.cc最快更新**三千营与五军营和神机营不同,它下属全部都是骑兵,这支骑兵部队人数虽然不多,却是朱棣手下最为强悍的骑兵力量,他们在战争中主要担任突击的角色。
--------------------
而现如今,塞外各族所献的勇士也皆已来到了京师,一律并归入了三千营内,可以说,现如今京军三大营中,反倒以三千营的实力最强。
对于那些郕王余党而言,当听闻到了自己的命运结果的那一刹那,甚至有不少人欣喜若狂的掉下了泪来,连称皇恩浩荡,总之,彻底地收服了这些郕王的铁杆臣下,毕竟,朱祁镇如今已经是大明的天子,对他们如此,已然是仁至义尽,他们焉有不庆幸自己能够生还,还能继续为官主政的道理?
一天审问一案,一日审结一人。每天,都会把详细的审问经过,写成文告,张于京师城内诸处,甚至远递至大明各州府。而满大街小巷,都有专门的差役,向那些老百姓,指着公告,解读了那些郕王余党的审判结果。
而朱祁镇的仁义美名,在老百姓,在士人,在各阶层和那些官员们的心中,又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可以说,大明帝都内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官员,都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虽然王直等人是依据而判,可是落在文武百官的眼里,却皆以为这一切都是出至于朱祁镇这位仁君天子的授意,才使得他们得以活下来,对朱祁镇的感激,可以用五体投地来形容。
而今天,在大理寺的大堂之内,青衫素衣的王文,带着几分难以置信,几分庆幸,还有几分茫然地倾听着那老王直宣布对于自己的审判结果。
最终,听到了判其无罪,当庭释放这个结果时,王文差点就站立不住,一个踉跄,若不是旁边的侍卫见机得快扶住了其,怕是这下肯定得摔得不轻。
“无罪?老夫无罪?……”挣扎着站稳之后,王文不禁老泪纵横,嘴里边喃喃地自言自语个不停。这一个多月以来所受的内心煎熬,还有那些担忧和心中所压着的重负,终于在这一刻,尽数化为了云烟。
“不错,另外,陛下还有旨意给王大人你。”看到这位向来喜怒不露颜色,向来寡恩刻薄的王文也居然会有这等失态之举,老王直不禁摇了摇头,朝着那抹着脸上的泪水,在那似哭似笑的王文低喝道。
听到了老王直之言,心里边已然感觉卸下了重担的王文深吸了一口气,恭敬地拜倒于地。“罪臣王文接旨。”
王直摊开了手中的诏书,宣读开来,当听到了那诏书内的内容之后,莫说是那王文,便是旁听的官员,亦有不少露出了惊容。
“……调任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听到了这样的最终处置结果,实在是不得不让人吃惊。
南京作为陪都,自明成祖迁都北京,南京和京师相同,也有相同的各部官员。只不过南京的机构大部分都是养老的,只有例如南京兵部等几个机构是有作用的。南京兵部负责南直隶地区的防务,而南京的吏部尚书则是负责一个管户籍。虽然还是照样得听北京的,可是相对而言,都算得上是南京诸部官员之中,最有实权的。
而至于其他的各部、院,完全被人们视着是安置闲散退休或被排斥的官员的地方,多无职权。可问题是,他王文还兼了都察院左都御史。
这是啥意思?也就是说,他虽然是去南京到任,可是,他在北京的都察院的官职却仍旧留在,这不由不让这些官员两眼犯晕。
而对于王文这位郕王的铁杆重臣,最终的命运,被调出了京师,成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还保留其在京师的职务。几乎只能说是薄惩的惩罚,这让许多人不解,可是,却也没有人站出来进行反对,毕竟,这样的任命,肯定是出自于朱祁镇这位让所有人都胆战心惊的大明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