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即便已经走了半年,但是机甲总共才走了一光秒的距离,大概相当于包克球半径的三千万分之一距离。如果把包克球比喻成一个人体,现在机甲可能还没突破第一层表皮细胞,还在细胞壁里徘徊呢。
杨牧实在是无聊,同时也为了防止自己长期没有与人交流,出现心理障碍,不得不再次进入休眠状态,等待智能电脑唤醒自己。
又是两年时间过去了,已经快要到达必须返回汇报的时间限了,杨牧被智脑唤醒。
杨牧来到战舰的舰桥,调出机甲的视频画面,终于明白他为什么被唤醒了。在机甲面前出现一条宽大的通道,这个通道夹在两团巨大的碎石云团中间,形成一个高达十几万公里,宽达几千公里的巨大裂隙。
这个裂隙弯弯曲曲着一直延伸向包克球深处,杨牧精神一震,终于发现快速通道了。杨牧驾驶机甲开始提高速度,机甲很快将速度提升到每秒一百公里。这个速度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以这个速度在裂隙中飞行,一千公里的速度不过十秒钟时间,这个距离甚至不够机甲减速的。如果碰到裂隙出现突然变化,如果杨牧不能在五千公里外发现,非常有可能直接把机甲撞毁在碎石云团上。
杨牧实在被漫长的蜗牛速度折磨坏了,他驾驶着机甲风驰电掣的在裂隙中高速穿行。
还是这种方式速度快,只用了一天时间,杨牧就跑出去将近900万公里,差不多30光秒的距离。
杨牧精神振奋,每天驾驶机甲向包克球深处前进,休息的时候将让智能电脑替代自己,保证机甲一直处在高速状态。
一个月后,杨牧跑出去两个天文单位,整整1000光秒。这时候看看时间,自己已经必须返回了,否则就错过了回去报道的时间,会被新地球认为自己已经遇难。为了避免新地球的亲朋好友伤心,杨牧特意发回一艘无畏战舰。
这是一艘科技版的无畏战舰,可以进行曲率航行,杨牧为战舰设定好自动驾驶程序,便把战舰发射出去。这艘战舰将会在U692…3附近脱出曲率航行,同时自行减速,向U692…3方向发送信号。
杨牧在无畏战舰的主机上存储了自己目前的工作状态,并将前面这两年多时间里的探测数据全部存储进去,同时留下自己的一段视频留言,让家里的亲友们不要担心,他目前很安全,只是任务执行很顺利,不能提前放弃。
送走无畏舰之后,杨牧再次将注意力转移到遥控机甲上。
又过了三个多月,杨牧已经深入包克球将近5000光秒,在这期间,杨牧多次碰到裂隙出现分叉,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杨牧都会选择最大的那个分叉。
似乎永远没有止境的探索过程异常单调,不过杨牧已经通过机甲发现了可喜的变化,随着机甲的前进,裂隙的分支越来越多,并且主干裂隙开始变得越来越大。杨牧兴奋的将机甲速度进一步提高,一直提高到1000公里/秒。
又过了两个多月,杨牧已经深入包克球将近9万光秒。这天,杨牧长达3年的探索之旅终于迎来实质性变化,机甲面前豁然开朗,来到一处异常宽阔的地方……
01…2723:45:09332。第332章救援
01…2723:45:09332。第332章救援
三年了,150多艘飞船如期回归,这次探测如预料之中的没有任何收获,没有发现任何一个生命星球。
其实现在探测一个恒星系是否有生命星球已经很简单,只要派出一艘无畏舰,让这艘无畏舰径直飞向恒星,当它到达距离恒星最近一颗行星仍然没有遇到四面体,那么可以肯定的说,这个恒星系肯定没有生命星球的存在。
反之,如果这艘无畏舰莫名其妙的失踪,那么恭喜你了,这个恒星系肯定存在一个生命星球。
虽然后这个简便方法可用,但是吴辉耗费3年时间,派这些探测飞船出去,并不是让他们简单的跑一圈就回来。即使没有发现生命星球,他们也需要将目标恒星系自己探查明白。
他们需要将这个恒星系的行星数量,行星情况,卫星情况,全部摸排清楚,并且一些关键数据一定要搞清楚,不如这个星系内,各个星体的物质成分,以及是否含有水源,是否有某种稀缺的矿物质,这些都是探查的重点。
目前看来,按照人类现在这个发展速度,可能只需要几百年,U692星系就再也无法承载人类的物质需求。人类如果想继续繁殖就无法脱离U692,唯一的办法就是想法在其他恒星系获得物质补充,这次探索实际上还带有物质普查的性质。
这些飞船将各自的探测数据传输报送上去,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唯一特殊的就是杨牧,他只派了一个无畏舰回来,上面有他的探测数据,以及家信视频。
吴辉看过杨牧的这个探测数据,虽然是部分数据,但是也可以给科学院提供第一手材料。人类毕竟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包克球这种独特的天体,尤其这个包克球显得如此的特殊。
对于这个3光年外的包克球,科学院给出各种假设,来推测它的成因。大多数人倾向于一个假设,那就是那个包克球原先应该是个星云。一般星云的形状是不规则的,但是这个包克球的行政是个非常规则的球形。
之所以形成这种形状,估计是因为这块星云塌缩形成恒星。然后因为质量太大,这颗恒星的的辐射能高于重力,于是它通过多次小规模爆发,将自己的质量抛出体外。当这个过程反复进行,它就把自身质量均匀的散步出去,形成现今这个规则的球体。
也许这个过程不知一次发生,这个内聚塌缩,点燃恒星反应,然后再次抛洒的过程如果反复发生,就会在恒星外围形成一层高密度的离散星云壳。
而宇宙中的重元素基本都来源于恒星的爆发,从杨牧发送回来的材料来看,包克球的外壳上布满了大小相似的碎石,这些碎石应该都是恒星抛洒出来的重元素凝结而成。
所以科学院猜测,穿透这层星云壳之后,包克球内里有可能存在一颗恒星,只不过所有恒星光芒都被厚厚的星云尘埃壳给遮挡住了。
如果这个推论被证实的话,也许在包克球内会存在一个非常奇异的景象,里面也许存在一个双星甚至多星系统。里面有一个还在燃烧的恒星,在它周围有可能存在若干个恒星死亡后遗留下的残核。
这些残核可能已经完全不会发光放热,但是它们会与这颗恒星形成一个非常复杂的多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众多恒星或者恒星残核相互吸引,同时相互环绕旋转。如果是双星或者三星系统还好,可以清楚预测到它们的轨道系统。
但是如果是五星甚至更多的星体系统,这个系统很可能会复杂得难以想象,其中每一颗星体的轨道都不是固定的,它们会每时每刻都在变化。
如果把包克球比喻成一个汤圆的话,那么里面的多星系统就是汤圆的馅。按照目前杨牧传递回来的信息来看,这个汤圆的皮远没有探测完,也许再花个十年时间,杨牧才有可能发现这个汤圆是个什么馅。
这次探测目前看来算是圆满完成,吴辉开始准备第二次探测,这次探测半径将会扩大到100光年,并且探测战舰将会扩展到2000艘。
为了这次探测以及后面更大规模的探测,机器人文明的发展方向被临时调整,开始向大规模制造夸父舰倾斜。大量造舰飞船、采集飞船、提炼飞船被制造出来,它们组合成一个个小组,开始在太空中进行夸父舰大生产运动。
U692…3本来已经被消耗的差不多了,其上的金属矿藏几乎被采掘殆尽。各种造舰飞船开赴U692…2,开始吞噬U692…2的卫星。
经过两年多的积攒,第二批探测舰被发送出去。这批探测飞船将会花费最多三年多的时间抵达目的地,在探测过目标星系后返回,这些探测船的旅程将会最长耗费七年时间。
两年多了,杨牧没有传回进一步消息,科学院不知他的情况如何,决定派一艘夸父舰去看看情况。顺便将杨牧替换回来,毕竟把人家派出去那么久,总要给人家一个探亲假的机会。
接替杨牧的夸父舰派出去之后,又过了两年,仍然没有任何消息传回来。这时第二批探测舰都已经陆续返回,偏偏距离最近这个天体连续派遣的两艘探测舰全都没有消息。
这是科学院已经感觉有点不对劲,杨牧在内部已经被列入失踪人员行列。
为了搞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科学院决定派遣一个完整的小队前往探查,并且认真叮嘱,一定要搞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很有点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味道。
又过了两年,第二批探测舰已经全员返回,但是派往包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