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细胞渗透(臭球)-第1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吴辉在自己的空间站初步建设完成之后,开始了另外一个超大型项目。这是根据熊启明建议,在发射岛启动的一个原先只存在于科幻作品中的庞大项目。

吴辉将利用发射岛地处赤道的优势,在岛上建设一个太空天梯。

在太空天梯的建设方案中,重中之重就是天梯的建造材料。因为天梯可能长达十几万公里,每一个点上都将承受难以想象的巨大拉力,这要求天梯材料必须具备超强的物理性能。

按照科学院的测算,这种材料必须在物理性能上比钢强十倍以上,并且它的质量要越轻越好。

在方案设计阶段,熊启明找到吴辉帮忙,因为吴辉是生物文明的起源,如果能够的话,他这里找到答案的可能性最大。

看到科学院异想天开的方案,吴辉第一眼就喜欢上这个充满想象力的设计。他决定亲自动手,帮这些科学家实现这个天马行空的设计。

按照他们对材料的要求,吴辉亲自进入实验室,开始指挥阿米巴进行定向变异。这次变异的主要方向就是高强度材料,首先要具备极强的抗拉强度,同时要尽可能的轻。

在生物材料上,吴辉首先想到的就是蛛丝。吴辉让阿米巴组合成所有已知品种的蜘蛛,然后开始测算所有这些蛛丝的抗拉强度。

通过大量实验,吴辉很快选出一种抗拉强度最大的蛛丝,这是一种巴西田园蛛吐的丝,它的抗拉强度极大,一根铅笔芯粗细的这种蛛丝,可以吊起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是目前已知强度最高的人造材料——碳纳米管的十倍。

而碳纳米管的强度差不多相当于钢的十倍,就是说这种蛛丝的强度是钢的100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吴辉特意让这种巴西田园蛛向更高性能冲击,在吴辉指挥下,它们不停向更高强度蛛丝变异。

在持续不断的吐丝、测量、变异、吐丝、再测量过程中,蛛丝的强度在一点点加强。直到它趋近某个极限,这种极限往往是某种材料的物理极限,除非变换材料物质构成,否则这个极限基本就到顶了,无法再跨越了。

吴辉先后更换很多种不同的蛛丝材料,仍然无法做到更强,最后选中了这种超强蛛丝。这种蛛丝的强度差不多相当于钢的一千倍,本身质量还超轻,是一种非常优良的天梯材料。

按照科学院的实际测算,一根铅笔粗细的这种蛛丝,已经足够拉起十几艘航空母舰。而一公里长这个粗细的蛛丝,总共才3公斤重。

既然天梯的主要材料找到了,剩下的就是工程学设计和各种天体物理测算了。

建设个天空天梯还需要很多别的东西,比如它需要一架合适的升降机,用来从地面升上太空,这个升降机可以像猴子一样依附着绳索爬上去。它的动力可以采取电动力或者别的什么动力。

在科学院的设计方案里,这个升降机将采取高斯技术。构成天体的锚索会被编织进常温超导体,形成一根足有十几万公里长的导线。而这根导线在随着地球同步自转的时候,同时也在切割地球的磁场,虽然地球磁场并不算强,但是放在十几万公里长的导线面前,切割磁力线就会产生超强的电流。

产生的这个电流必须形成回路才会流动起来,科学院的解决办法是在天梯的末端放置一个放电装置,它负责将多余的电子释放到宇宙空间,或者存储进需要的蓄电装置里。

而超强电流在超导体内不会产生任何额外消耗,全部会被用来推动升降机向上攀升,这会赋予升降机极大的动力和速度,同时还可以节约不少能源成本。

升降机本身也带有超导体线圈,它会形成一个与天体完全反向的磁体,利用天梯电流,被高斯效应快速发射到太空。

除此之外,天体还有很多其他技术难点需要解决。

比如天体锚索必须能够抗高温、抗低温、抗雷击、抗雨雪、抗风、抗酸雨侵蚀,这些都将是天体锚索在不同大气层次上会遇到的各种特殊环境问题。

同步卫星轨道锁定在三万六千公里高度,在这个高度上,会建设一个庞大的空间站,作为天体的一端。而在地面的发射岛上,也需要建设一个天梯锚,用来拴住天梯。

即便天梯锚索的重量降到最低,每公里才三公斤,但是乘以三万六千公里,仍然重达一百吨。

地球赤道面上每一个轨道高度上的环绕速度都是不同的,但是总的趋势是越靠近地面环绕速度越大,轨道高度越大,环绕速度越小。

这个问题表现在天梯上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因为天梯实际上是一根绳,一根笔直伸向太空的长绳子,这根绳上每一个点的受力都是不同的。在这根绳子上,只有空间站那一点达到了离心力与地球引力的平衡,其他位置都是不平衡的。

这种不平衡表现为,需要更大环绕速度的近地轨道点,实际环绕速度反而要小于远地轨道点。这就造成了,整根长绳的每一个点上,都被施加了一个向下的拉,越靠近地面这个拉力越强。

这样整个空间站都会受到一个巨大的向下的拉力,最终空间站会被天梯一直拉到地面上。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必须抵消这个向下的拉力。科学院的设想是,在空间站上在建设一根继续向上延伸的天梯。这部分天梯被叫做上天梯,而原先的部分被叫做下天梯。因为当高于同步轨道之后,上天梯每一点的速度都将大于该轨道的环绕速度,并且随着高度的提升,这个差值越来越大。这会给空间站施加一个向上的拉力,当上天梯的长度足够时,就可以产生一个反向的拉力,完全抵消下天梯的拉力,最终达到平衡状态。

而天梯必须在太空释放,所以为了保证空间站的安全,上天梯和下天梯的释放速度必须均衡,否则空间站要么被拉入太空,要么被拉得坠入地面,不可能继续稳定在同步轨道上。

12…1319:04:26243。第243章干净的太空

12…1319:04:26243。第243章干净的太空

为了筹备这个超大型项目,吴辉有很多准备工作需要提前做好,这些工作是在太空和地面同时进行的。

在太空上,以起源号太空站为基础,不断扩建空间站,将它建设成一个日后天梯的货物吞吐港。

在地面上,发射岛开始给天梯准备锚索以及锚桩。锚桩是一块重达十几万吨的,整体浇筑构件。

好在发射岛手里有生物设备,这个本来需要耗费海量混凝土,并且在浇筑中会存在大量工程难题的超大型构件,被施工队用生物办法轻松解决。

锚索对于科技文明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难题,但是对生物文明来说,只要制造出相应的吐丝设备,这个十几万公里长的锚索就会被吐丝机一点点吐出来。吐丝机吐出来的东西就是成品,就是蛛丝、常温超导体以及各种防护涂料都已经布置好的锚索,不用再加工,可以直接拿来就用,

在发射岛上,上百台吐丝机同时开工,平均每天都可以生产出三千多公里长的锚索。

一台巨型的天梯释放装置被制造出来,它将负责在同步轨道上施放天梯。这个释放装置被制造出来后,分解成几个部分,分别被发射到同步轨道上。由太空站的太空人,在起源号旁边组合起来。

为了防止放生意外,释放装置在施放天梯的时候,是不能与起源后联结起来的,这样万一释放失败,整个装置被拖入太空,或者坠毁在地面上,都不至于影响到已经建成的空间站。

锚索很快被分批的发射岛同步轨道上,由太空人装进施放装置内。不算这个释放装置,单单上下天梯需要的十几万公里的锚索就重达一千五百多吨,耗费了十几枚运载火箭。

这一千五百多吨锚索中,其中蛛丝的重量只占一小部分,只有四百多吨,其他重量都是由超导材料,各种防护涂层,整个锚索的外层保护罩组成。

好在生物文明生产力比较发达,否则让科技文明来搞这事,恐怕需要耗费美国一整年的财政收入。

锚索全部就位之后,下天梯的牵引锚,以及上天梯的放电锚先后到位。此时整个天梯计划的物质准备算是基本完成。成不成就看接下来的投放阶段是否顺利。

吴辉一声令下,天梯正式开始投放,上下天梯按照事先计算好的速度比率同步开始反向释放。在太空中,下天梯以每秒十米的速度向地球延伸,而上天梯则以每秒二十五米多一点的速度向太空太空深处延伸。

当牵引锚和放电锚分别带着一段锚索被反向投出后,离心力和引力便分别作用在它们身上。牵引锚和放电锚都重达十数吨,在被投出之后,本身产生的惯性就相当可观,再加上分别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