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件事情上李真放手了。
在九州科学院待了一个礼拜,马建斌那边就传来了好消息。说第一台柴油机已经做出来了。
效率是真的快。
大家设计图纸设计了两天,做出来却只用了五天。
这个效率是极其快的。而主要也是依仗于他们有太多的发动机研发经验了。柴油机只是点火方式和汽油机不一样,动力总成其实和汽油机大同小异。
李真受邀来到了机动院观摩;
很多人都颇为好奇,有些无法想象,为什么能够通过人力就能完成点火?
感觉这个很复杂啊。
其实一点也不复杂。只是他们不了解柴油的特性罢了。一说开,就是那么一回事儿。
第一台柴油机比想象中的要大不少。
方头方脑。
长约半米,宽约四十厘米左右。
这个个头对比与汽油机来说,算是很大了。汽油机加上电瓶都没有这样的体积。
主要是因为他们设计的压燃系统比较复杂。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只是第一代柴油机,压燃系统是简化不了的。
这方头方脑的家伙,上方挂着一个油壶,油壶里装着柴油,会使用点滴的方式往下边的燃烧系统之中漏。
而侧面,是一个比拇指粗一些的洞,其中有几个卡扣。这个洞便是柴油机的打火系统了。
马建斌对着众人介绍了柴油机的功能和原理之后,便尝试着将一根z字型的钢棍戳进了那个窟窿眼儿里。
众人不由得眉头大皱,还真是靠人力点火?
这是什么原因呢?
马建斌虽然解释了,但大多数人是没有听懂的。云里雾里,心里还是觉得这怎么摇一摇的就能点火呢?
难道是通过摩擦发热?这也太草率了吧?
马建斌没有做过多的什么解释,运足了一膀子力气,深吸一口气猛然开始摇那根摇杆。
“嗨!”
一声低喝。
摇杆纹丝不动。
马建斌整个人不由得僵持住了,片刻后,脸色涨红。
十几秒之后,泄了气。
众人都看傻了。
这么难的么?
这根本弄不动啊。
马建斌摆摆手:“来个力气大的。”
机动院里走出一个健硕的小伙子,朝手掌心吐了口唾沫,深吸一口气抓着摇杆使劲儿的开始摇。
憋着一口气,努力的将摇杆推了一圈。
‘轰’
柴油机里响起了一声闷响。
而一圈过后,有了惯性的支撑,摇杆变得轻松了许多。
这青年又开始猛然摇晃了起来。速度极快。
柴油机开始不断发出闷响声。
‘轰轰轰;’
然后排气孔的地方冒出了一团黑烟。
众人瞪大了眼睛,还真冒烟了?这还真能靠着人力去把它弄燃?
那摇杆的速度越来越快,柴油机冒出的黑烟也越来越大,声音也越来越大。
‘轰轰轰’
这个时候,柴油机发出了启动的声音。内部似乎有很大的力量,不断发出轰轰中,带一点‘砰砰’的声音。而随着响声,它还一跳一跳的。
青年累的喘了几口气,卸下摇杆退到一边去了。
有一个操作员上前,将柴油机上一个控制油门的推杆推了推。
‘嗡嗡嗡’柴油机猛然爆发出轰鸣声。
然后连接在柴油机上的转子开始进行了旋转。功率很大。
不,应该说它的扭矩很大。
众人都看傻眼了。
这也行?
这是为啥呢?
柳惊鸿当初也是研究过蒸汽机的人,他看见这一幕都傻了。
“这是个啥道理?”
“不科学啊。为什么通过人力就能够压燃?”
“是其中有打火石之类的东西么?”
马建斌解释说:“不。是因为压缩了空气,将气缸之内的空气压缩到了临界点。在高压之下,柴油自燃。”
“这也行?”
“压缩空气就能把它弄燃?”
“这太不科学了。”
“先不管它到底是啥原理,你这根本就不实用啊。”
“怎么就不实用了?”
“确实不实用。虽然不用电子打火了,可是它也太特么费力气了吧?这寻常人谁能把它打燃啊?”
马建斌梗着脖子说:“谁说不行?我们再把摇杆设计的更容易推动,利用杠杆原理,这就轻松多了。只是摇杆没有设计好。”
李真也皱着眉头说:“你这个不行。”
马建斌呐呐的低下头,没解释。李真说不行,他不敢说话。
李真摇摇头:“这个压燃系统没设计好。里边你得重新设计一种更省力的。就算换个摇杆,那普通人也用不了。推动柴油机确实是需要一些力气,但是这个力气也不能太大了。不然寻常人发动不了,只能干看着,那得耽误多少事儿啊。总不能每次启动的时候,都得找个年轻小伙子来吧?”
马建斌愁眉苦脸:“可是,它就是这个构造啊。内部要压缩空气,那是大气压啊。我们通过了机械原理,已经把这个降到最小了。”
李真拿过图纸看了看,犹豫片刻说:“还得改。”
“你这不行。”
“那怎么改啊?”
第388章:收割机
李真看着图纸沉默了一会儿,脑海中开始构想压燃试的设计。
片刻后,开口说:“你试一试,把齿轮换成皮带。”
“皮带?”
马建斌疑问。
李真说:“就是转子上连接上皮带,用皮带作为动力传输。这样应该能省力不少,皮带连接的转轴再利用机械上的杠杆省力原理。这样会轻松一些。”
李真又将皮带传输动力系统,给马建斌等人详细说了说。
想要用皮带传输动力,那就要重新改造发动机了。
以前的所有发动机传输动力,要么是曲柄连杆,要么就是链条和齿轮。
但是现在在李真的开导下,他们了解到了一种新的东西——皮带轮。
皮带轮用在低功率发动机上,效率是很高的,优点极多。
首先,皮带轮传输动力是能够缓和荷载冲击。这从另一个方面来讲,就能够进行省力的工作。
其次,皮带轮传输动力,远比齿轮传输,或者链条传输噪音小很多很多。
唯一的缺点是,皮带轮容易打滑。
但是只要把结构设计好一点,包裹性强,摩擦性大。那么打滑的问题是能够解决一部分的。
李真又说:“最后,那把这个摇杆的距离放大一些,做到和压水井一样的那种省力。加装上长杠杆,让手摇式能够变得更加省力,最好是轻而易举就能压燃。如果实在不行的话,还可以突破方案,咱们不要手摇式了,用脚踏式也可以。”
马建斌疑问:“脚踏式?”
“腿比手有力气。你要是把摇杆设计成脚蹬子形状的,别人用脚踩起来是不是更轻松了?比手摇要省力。”
李真这也是突发奇想的。这个脚踏式的章至没给他说过,但是就突然想到了。
而李真是不知道的,这脚踏式的结构,却正是章至那个时代,摩托车所用的结构。
摩托车可以用电子打火,也有备用的脚踏式压燃系统。
马建斌若有所思的离开了,重新设计图纸,重新设计压燃试柴油机。
他觉得自己得好好研究一下这个皮带轮。这个皮带轮却是给他开拓了一点思想,以前大家是都觉得转轴与转轴之间的动力连接,只有使用齿轮和链条才安全。
但是现在发现,其实皮带完全可以取代了链条传输和齿轮传输。
打滑的问题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严重。只要调整的足够紧绷,包裹性够强。皮带其实传输动力比链条齿轮还要稳定。
马建斌等人去重新回炉研究压燃机。
而另一批人马,却将收割机研究了出来。
说实话,他们研究的这个收割机让李真本人都是耳目一新,大呼不得了。
一个庞然大物,宽有十米。非常大。
但是它却是完成,收割、脱粒分离筛选,一条龙作业。
李真都没有想到他们竟然能研究出功能这么多,这么齐全的收割机。要知道,这其中涉及到许多的精密部件啊,其中的难题很多。
但是却万万没想到这才几天功夫,他们就给琢磨出来了。
收割机的主要研发人,是机动院的一个学员。名叫李爱斌。
经过了解才知道,李爱斌家住在南州,从小就是和农田打交道的。对于水稻的种植,以及农活一点都不陌生。一放假就会回家帮家里打谷子。
据李爱斌说:“其实收割机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高端精密,只要掌握了打谷子的原理,在现有机动动力的基础上,这一套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