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好钢用到刀刃上,好枪也要给好兵来用,从军中选出精干来,训练成特种枪兵,特别是狙击手,更是多多益善。对了,枪支与子弹要尽早实行标准化生产,我的要求是不管哪一把枪,装上子弹就能用,同时一定要保证质量,可别在战场上发生子弹卡壳枪支炸膛之类的事情。”(,..,“ ”,)
第428章 标准化(下)
第428章 标准化(下)
标准化,不仅仅是每一枚螺母对应每一枚螺丝这么简单,标准化意味着专业化集约化,特别是在海外贸易兴起之后,这更是一种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手段。
实行了标准化之后,大华民国也可以通过控制核心技术,来实现对外国的经济控制。就拿机械出口来说,生产商完全可以在核心部件上做手脚,一台蒸汽机卖一千银元不算贵,很多国家都买得起。不过当他们真的卖下这台蒸汽机之后,就会发现机器上有一些构造复杂的部件会非常容易损坏,过一段时间就得换新,而要买新的部胙就要上百银元,这个时候就算是发现自己上当了,也无可奈何,这就叫落后挨打。
而在海外贸易上,大华民国现在居于贸易主导地位,各国出口的产品,不符合标准的一概不收,为了不被退货,各国只得乖乖地按大华民国的标准来进行生产,而要熟悉这种标准,就得熟悉各种专业术语,要熟悉专业术语,就得全方面地学习华文,这也是一种文化殖民的手段。
正是因为标准化生产关系到提升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万磊回到北平之后,就开始着手进行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早在立国之初,就颁布车同轨书同文之类的大一统法令,不过标准化不只是需要法律作为基础,还需要各种行业细则作为准绳。
制订各个行业各种商品的标准细则,这是一项细致的工程,万磊让燕商会牵头各个行业的生产巨头,内部先协调出一个标准,然后上报他审批。这种标准细则,大到一条轮船,小到一枚螺丝钉,总之,所有商品无所不包。
在制订标准的同时,也要有一套衡量标准的工具,比如说酒精计,比如说标尺等等,这些工具都还算是不难办,难办的是治金业,要想测定钢铁的规格,还得有一套专门的实验检测法,同时还要设立一整套商品检测的机关,以核查不附和标准的商品。
要搞标准化,问题多多,这倒也没有把万磊却步,因为标准化除了可以提高国民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外,也是资源集约化运用的一种,可以避免了浪费与重复性生产。大华民国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出来的每一件商品都有特定的规格,这不但易于定价,大件的机械也便于检修,坏了一个部件,拆开来换新的就好,不会造成太大的浪费。
另外,搞标准化的同时,也是在树立一种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国民品质,而严谨、勤奋、认真、整洁、守信、守法等等优秀的公民品质,是一个强国所不可或缺的。
这种优秀的国民品质要靠慢慢地培养,是不能一蹴而就的,毕竟中原的百姓被帝制愚弄了一千多年,表面上胆小怕事,骨子里崇尚权力,真正践行仁义礼智信的人很少,很多人总是想着走后门钻法律的空子。
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低,国家自然不能长期保持兴盛,万磊自然认识到这一,除了在教育层面上多加努力之外,也要建立一种遵纪守法勤劳致富的社会风气,生产标准化运动也是树新风的一种手段,在“阳光”之下,那些生产假冒伪劣商品的黑心商人就失去了温床,自然也就无法生存。
六月二十一,正值旬假,每旬初与末放假是大华民国的传统,万磊顶着炎炎的夏日,出现在了位于后海子边的新民广场,参加一年一度的夏季商品展销会。从大华民国成立之初,这种商品展销会每季举办一次,夏季展销会一直在北平举行,其他季节在全国各省首府轮流举行,这一也算是一种均衡政策。
今年的夏季展销会比起去年来,规模大了许多,很多新奇实用的商品出现在各个展位中,引来汹涌如潮的市民与商旅,而万大总统的到来,更是引起好一阵热烈的狂潮,很多生产商都以能请总统移步一观为荣。
万磊在几名精忠卫的拱卫下,与妻儿一起信步而行,偶尔也会停下来围观,跟寻常的游客没什么两样。其实这一排排展台上,各种对百姓来说稀奇古怪的商品,对他来说都是司空见惯了,甚至于很多都是他的“创意”。
展会中最大的一个展台上,几辆造型十分抢眼的脚踏车摆在那里,引来很多人围观,展台的工作人员请人来试乘,大多数都被摔得屁股开花,引来众人哈哈大笑。
“八十银元一辆,真贵。”赵雪儿扁扁嘴,有些不满地对丈夫说道,她的话也引来旁边很多人的响应。要知道,八十银元确实是一笔大钱,够一家五口一年的吃穿用度,一般百姓还真买不起。
“物以稀为贵,不足为奇。”万磊却是耸耸肩,不以为意地说道。其实,他何尝不希望脚踏车的产家扩大生产,并减低价格,让人手一架自行车,以后出行就不用骑马了,城里不用马匹代马,街道也会干净得多。
不过,脚踏车作为一种新兴产品,生产工艺还不太成熟,很多部件都是用珍惜材料制成,比如说车架,那是精钢制成,车轮和轮胎,那更是用橡胶加工成的,成本高昂。在钢铁与橡胶的产量没有大规模提升之前,价格还真降不下来。
“爸爸,你看,那不是电报机吗?”万胜小手一指不久处一个鲜有人光顾的展位,惊喜地叫道。
“哦,还真是电报机,这么快就开始民用了。”万磊也是一些惊讶,见展台上居然没有什么人光顾,就走上前去,调侃道:“比顺风耳还厉害的法宝,居然没有高人发现?”
“让总统先生见笑了,是我们营销不利,没法吸引来顾客。”展台的工作人员尴尬地笑道。
“不是你们营销不利,而是你们先期准备得不够。电报只能在电报社之间收发,发报人到电报社来发报,不过收报人不可能呆在电报社里干等,你们怎么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报文送到收报人的手上呢?如果无法在短时间内把报文发出,百姓宁愿选择写信邮递也不会选电报。”万磊道。
“哦,我们还真是疏忽了这一,不知总统陛下有何良策?”
“良策没有,只有一些小主意,电报业要想民用化,就得与报社合作,或者是建立自己的一个通讯社,把电报往来的信息进行及时的公布。收报人得知自己有电报来了,可以及早到报社领取。同时,你们也可以与邮局合作,提供送报上门的服务。只要服务到位了,顾客自然就多了。”(,..,“ ”,)
第429章 经济结构调整(上)
第429章 经济结构调整(上)
每一次商品展销会,都有很多来自国外的商人前来参观与采购,今年的夏季展销会也不例外,来自南洋、印度和阿拉伯世界的国家都有商队前来,北平城内随处可见那些长相与服装各异的外国人,大有国际化大都市的气息了。
这些远道而来的商旅,无一不佩服北平城的繁华与大华民国的富强,有些人还生出移民的想法,对此,万磊是欢迎的,不过也要按移民法来办,想移民可以,一个人一千银元,只收现银,概不赊欠。
移民入境之后只是居民,被打散安插到各地,要参加公民教育,学习华语与法律之后才能入籍。因为大华民国只有一种人,那就是大华民国的公民,不管是来自哪里,都得汉化,不可再保留原有的文化与宗教信仰,更不能结“乡党”。
另外,每年移民的数量都会有限制,不会超过一万人,这些移民被打散到各省,如泥牛入海,根本就没法形成族群势力,更加无法形成威胁到国家的反动势力,只能乖乖地当公民,最后彻底地融合到华夏文化中。
一千银元“买”一个移民的名额,大部分外商还真出不起,毕竟银元是大华民国最坚挺的货币,用购买力来衡量,一银元约值三石米,而这还是在大华民国国内,在印度,用三百斤上好的棉花也不见得能换到一个银元。
由此可见,要挣足一千银元有多难。而且这些海商又不是单身贵族,要移民也要全家一起来,几千上万银元,这更是鲜有能付得起,真正付得起的肯定是贵族阶层,这些人上人除非在本国混不下去了,不然也不会来大华民国当公民。
所以,真正通过投资移民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想走人才移民这一条路,直白的说,就是当买办和带路党,对此,万磊也是欢迎的,不过管理依旧是十分严格,如果不是死心塌地地当走狗,想入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