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耍衷谥皇O**千人,住在沿海一座临时的城寨中。
由于初来乍到,不熟悉当地的气候和环境,种下的粮食根本就没收成,只能靠打猎维持生计,而南洲本就有土著,双方都是靠打猎为生,自然少不了冲突,土著多次来围攻城寨,朱允炆带人反击,以牺牲近千名壮士的代价才保住城寨。
土著无法攻破城寨,自然也就无法把这些外来者赶尽杀绝,不过他们也不是好惹的。他们开始打起了游击战,在城寨外围不断地进行骚扰,劫杀从城寨出去的猎队,搞得朱允炆很是恼火,却又束手无策。只能改当渔民,到海上去找鱼吃。
创业唯艰,朱允炆终于明白要在这片陌生的大陆上站住脚跟是多少困难的事,他本人也想过集中全力建大船离开这个鬼地方,不过派出去先行探路的船队却是一去不返,他也怕迷失在茫茫大洋之中。
虽然生活艰苦,不过从中原来的商队几乎每两个月来一趟,运来一些政治犯和一些生活物资。当然,这些物资不是白送的,而是要用当地出产的特产去交换,其中皮草和宝石最是受贸易船队的欢迎。
十二月二十二日,南洲正值炎火夏日,一支船队定期出现在城寨外的海面上,来了有十五艘大船,都是远远地停在海面上,半没有靠岸,而且有两艘大型战船上满是黑洞洞的炮口,一看就知是护航的战船。
大船不靠岸,只是放下几十艘小船,运送物资和人员上岸。城寨内见商船又来了,都欢天喜地地前往岸边,拿出积攒下来的皮草和奇珍异宝来交换各种生活物资。当然,他们可不敢抢劫上岸的商人,且不说海面上还有两艘战舰在威慑着,如果抢了这一次,说不定以后商队就不来了,他们的生活就更没着落了。
民间的贸易在一片海滩上进行,而官方的贸易也在进行之中,朱允炆虽然不喜欢大华民国,但是还是需要各种物资的,特别是军械和药材更是急缺,所以派方孝孺带队,前往商船上进行贸易谈判。
这种海外贸易,一直是由华远公司垄断的,而华远公司在与南洲进行交易之时,也不算太心黑,价格也算是公道的,毕竟万大总统给过指示,尽量扶持南洲的华人,让他们发展壮大,好占领和开发整个南洲。
当然,万磊也不怕朱允炆心怀反攻中原的异志,因为他手上的人实在是太少了,最少要用两三代人的时间才能真正的发展壮大,到哪时,老一辈的恩恩怨怨早就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化了,而且大家本就同祖同宗,再加上贸易关系的深入,最终还是兄弟关系,根本打不起大仗来。
再者说了,南洲在发展,也是对大华民国的一个鞭策,使之不敢固步自封,这也是保持文明不断进步的动力源。而以大华民国宏厚的底蕴,力压南洲这个小国也不是什么难事。
一艘夏级大邮轮上,是专门负责南洲贸易事宜的一位贸易司长,叫李邦善,二十三四岁的样子,看起来却及其干练。他是大华民国的新生一代,接受过新式的大学教育,听过万大总统的课,说起来也算是大总统的半个门生,这种人才,在各行各业都是最抢手的,年纪轻轻就身居要位,也不算太稀奇。
方孝孺见到这位比自己小几十岁的小司长都能与他自己平起平坐了,不由得暗自感慨时事变化得太快,更有一种被时代淘汰的感觉。
“方先生,我们这一趟运来了两千多政治犯,你们是否接收?”李邦善淡然问道,他倒是不怕对方不肯接收人,如果对方不收,他就随便找另一个地方把人放下,把南洲搞成“城邦”林立的分裂状态。
“只要是政治犯,我们都愿意接收。只是我们复兴城内缺少粮食,不知贵方可运有粮食过来?”方孝孺有些担心地问道,现在城内有上万人,这么多张嘴吃饭,他这个当管家的也是难为无米之炊。
“粮食只运来一船,不过我们带来了一些新的物种,比如说甘薯和玉米,甘薯这种东西不挑地,现在下种,两个月之后就能挖出来吃,而玉米抗旱,种下去多少也能有些收获。另外,我们也带了些绵羊来,你们想办法圈出一些地来养羊,羊毛有多少我们收多少。”
“圈地养羊?”方孝孺眼睛一转,就道:“现在外敌当前,我们连饭都吃不饱,只怕没法圈地养羊。”
“路已经指给你们了,你们走不走是你们自己的事。”李邦善白了方孝孺一眼,他当然知道这老家伙心里有顾及,怕吃商队压价的亏,不过他也不明说,话题一转就道:“我们还带来了一船药材和两船武器,你们把贸易品准备好了没有?”
“准备好了,我们备下了四千张皮草,五箱宝石和一箱金条。”
“哦,连金条都有了,看来你们找到金矿了。”李邦善不由得笑了。
“只是一座小金矿,由于当地土著袭扰,一直无法安心开采。”方孝孺忙道,而且在提到土著袭扰时,用的是重音强调,好像是生怕被商队的人发现了,然后去强占。
“方先生请放心,大总统既然把南洲作为一座流放岛,我们就不会来这里抢要东西,你们就安心发展吧。如果有足够多的黄金,我们甚至还可以出让铁路技术给你们哦。”李邦善笑着诱惑对方。
当然,造轮船的技术是不会出让的,华远公司还得靠这搞海上贸易的垄断,这种垄断最少要搞上几十年,等大华民国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技术进行升级换代了,才会把轮船火车蒸汽机等技术公开。
“修一条铁路,到底要多少黄金?”还别说,方孝孺有些心动了,他想修一条通往矿区的铁路,以便以金矿的开采。
“铁路修造技术的转让不是我们华远公司可以做主的,我可以转告大总统陛下,看他怎么说。”
“那就让李公子代为美言,此事若成,方某定有重谢。”
“说什么谢不谢的啊,以后你们多弄些好东西,用来跟我们交换,我这个当贸易司长的能把业务做大,这才是正经。”李邦善笑道。
“一定,一定,下次李公子再次光临,我们一定备下更多的货物。”
“那就好,咱们大华民国的百姓慢慢地富起来了,市场需求量大,我们这种干海外贸易的,有货才有钱挣。”(,..,“ ”,)
第422章 大殖民时代(下)
第422章 大殖民时代(下)
好不容易才等到贸易的船队过來,方孝孺在谈完官方的大宗贸易之后,就力请李邦善上岸,说是要一尽地主之宜,不过李邦善却知道,这个老家伙是想借机打听大华民国近期的情报,所以婉言拒绝了对方的“好意”。
虽然不上岸,但是李邦善为了让方孝孺死心,直接把一叠这几个月來发行的报纸交给对方,让他们自个儿看去,其实,大华民国也洠в卸嗌倜孛芤谘冢谜庑┘一镏酪参薹痢
方孝孺收到这一叠旧报纸,却是如获珍宝,心中暗喜而去,不过当他回到岸上,翻开來看时,却是越看越心惊,因为半年多过去了,大华民国的发展更加迅猛,不但江山一统,还万废俱兴,全国各省都出现了大型工厂,生产出各种质优商品,这些商品远销海外,给国民带來无尽的财富。
人家大华民国日新月异,而他们自己却还龟缩在一府城寨里,被野蛮的当地土著堵得出不了门,发展何其缓慢,照这样下去,几十年都洠Хㄒ煌衬现蓿思掖蠡窆峙乱丫煌程煜铝恕
发展打不开局面,说到底,还是人口不足,现在城寨里有八千來人,加上新來的,也就刚刚过万,这些人都组织起來,也就有三四千壮丁,根本就不够看,不是方孝孺不想鼓励生育增加人口,实在是能控制的土地太少,种出的粮食根本就养不活太多的人,再加上水土不胜,时疫频发且缺医少药,人口一直处在负增长阶段。
所谓创业唯艰,不亲人经历还真不知道困难会如此尽出不穷,而朱允炆似乎已经被重重困难给吓住了,一直消极地躲在自己的城主府里不问世事,重担都压到了方孝孺的肩膀上。
而方孝孺本人又不擅于搞政治,魄力不够,底下很多人也对他不满,甚至有人在拆他的台,要不是他占着太师的高位且与贸易团的关系很好,不然肯定有人会把他赶下台去。
南洲这些破事,万磊是不会管的,他只是让贸易团定期到南洲去贸易,而海军在吕宋南边的香料岛一带设有军港留驻有海军战舰,一面巡逻剿匪,一面严控南洲,防止流放到南洲的政治犯由海路外逃。
其实,在万磊的决策下,海军舰队的主力已经南移,不但在吕宋建立了一个大军港作为据,还在马六甲一带布下重兵,并占领了马六甲城,彻底地控制了从太平洋进印度洋的航线,同时挟制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