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英雄志-第96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统军!上前一步!”

轰隆隆咚、轰隆隆咚……鼓声隆隆,大军开始推进了,第一排的正统军官身做赤膊,手提大刀,背后的兵卒默默无言,拖拉大炮,一步一步朝西方人海逼近。

第一排的大人们心存害怕,脚步不自禁地向后退让,因为他们认识这些人。

“生于藏武、死于北关”,这些人不是“勤王军”,也不是“留守军”,他们是远征西北的“正统军”,天下第一劲旅。

饿鬼们一起退后了。滔滔洪流嘎然而止,近月以来这股怒涛所向无敌,“留守军”、“勤王军”尽皆失守,却在京畿前给“正统军”挡了下来。足见这只军马威望之重,如同鬼神。

城下杀气腾腾,城上却是寂静无声。此时此地,天下无人站得比卢云更高,他高据废城,凝视西郊城外,只见饿鬼们缓缓退后,渐渐停下。阜城门下则是鼓声隆隆,当前行出一只队伍,天寒地冻中,人人赤膊上身,左手持刀,右手牵羊,面向西方人海,列做一道人墙。

正统军布阵了,出乎意料,他们的前锋没有盔甲、没有盾牌,只有一柄刀。这些勇士全都听从一个人的号令,他铁手铁腕、举止沈毅,正是卢云当年的故友,伍定远。

正统军前锋约莫万人,阵地插立大旗,标明师号,见是“北关四镇”。在卢云的注视下,伍定远默默行到阵中,单臂提起百斤牛弩,嘎地一声弦响,靴底压落,已将一张牛弩硬生生地撑开。

卢云做过军中参谋,自知硬弓之上,另有脚弩,脚弩之上,尚有牛弩。牛弩顽硬如铁,须得二十余人方得拉开,只是伍定远神力惊人,单脚轻轻压落,便已撑开了牛弦。看那弦上冷光辉映,将射之物并非寻常箭羽,却是一柄百斤重的大铁矛。

铁矛扬起,高高指向天际,似要将太阳一举射穿。卢云深深吸了口气,阿秀与胡正堂藏在城垛后,也不禁心摇神驰,不知伍伯伯想做些什么。

“前锋蹲地。”万众屏息中,巩志传下了号令。瞬息之间,北关死士应声坐倒,万众屏息间,牛弩越张越开,已然紧绷。猛听“嗡”地一声巨响,铁矛激射上天,消逝在天际中,人人不知所以,正惊疑间,天上落下一个小黑点,猛然沙尘飞扬,铁矛正正插入了地下,听得伍定远轻轻地道:“全军上前,沿铁矛布阵。”

骤然之间,人人都懂了,这铁矛是伍定远划下的一道界限,他要一尺一尺地拿回失土。

“全——军上前——”四名参谋齐声呐喊,号令一下,阵地里再次响起了阵阵鼓声。

轰隆隆咚、轰隆隆咚……战鼓催促,唢呐高鸣,在万名北关勇士的带领下,洪武炮、投石机、十万大军,乃至于伍定远自己,一步一步向前推进,直朝铁矛逼来。小水滴们惊惶失措,脚下不禁向后退却了,千万人宛如大海退潮,被迫退到了“界碑”之后。

正统军一动,三军皆动,听得阵地另一侧传出呼喊:“勤王军!全军整队!”号令一下,听得咻咻声响,朱红号炮、纯金号炮、绿黄号炮,一道道焰火点燃升空,在“北关四镇”的前引下,城南的“内团营”、“神机营”、城北的“前锋营”、“骠骑三千营”,一齐向前推进。

轰隆!轰隆!轰隆!焰火相继上天,轮番爆炸,隆隆震响之中,“正统”、“勤王”也已排定阵式,便以伍定远立下的铁矛为界,列开了一字大阵,从高处放眼望去,京郊尽是旗海人海,队伍连绵,足达四十来里。

十年不入朝,陡见这个大场面,卢云也不禁气慑神夺。他深深吸了口气,撇眼去看,只见城垛后的小阿秀也张大了嘴,看他与胡正堂紧紧挨着,两个孩子既害怕、又兴奋,似想转身就跑,却又舍不下这空前场面。

饿鬼受迫于这股兵威,已被逼到城外三里,城下便已清出了一大片空地。两边相互僵持,各自按兵不动,卢云也深深吸了口气,他想知道伍定远下一步怎么做。

百万兵马肃杀寂静,似在等候什么人,骤然之间,内城传来一声呐喊:“开城门!”

“开城门……”、“开城门……”声音由远而近、由近再至远,卢云转头去看城内,只见“大明门”打开,“广定门”打开,最后阜城门下传来嘎嘎声响,巨门向两旁艰难推移,只见皇城处行出大队白马,前方四骑行出,其后又是四骑,宝雕黄挂,校尉全身金甲,前后共计八队,三十二名骑兵现身,队伍正中簇拥了一面王纛,上书“日月”二字。

日月旗抵达前线,卢云心下震动,暗道:“钦差来了。”

眼前这批卫队便是俗称的“大汉将军”,他们直隶于正统皇帝殿前金阶,个个高大英挺,仪表出众,比之“虎林”、“羽林”等兵马,又胜一筹。

喀喀巨响中,阜城门向西方打开,现出了本朝至高无上的日月旗,西郊一片寂静,卢云、阿秀、胡正堂都静了下来,此时此刻,连饿鬼们也不动了,人人都晓得将有大事发生。

日月旗,驱逐鞑虏的旗号,天子卫队高举王纛,沈静出城,三十二匹白马整整齐齐,面向天下苍生,带了一股庄严之气。城下百万军缓缓分开,让出了一条通道,马蹄隆隆之中,天子卫队开始向前奔驰,突然间,金甲队长双手高举,长声嘶喊:“圣旨到!”

一道黄榜昭展在天,金箔所制,阳光反射圣光,照耀西方大地。三十二名金甲武士扬起头来,同声宣告:“朕承天序、君主华夷!天下臣民——跪听恩旨!”

“臣。正统军大都督伍定远……”在卢云的注视下,城下一员大将率先下马,单膝顿首,从身形位置观之,此人正是伍定远。五军大都督一旦俯身下拜,城下叮叮当当之声不绝于耳,十万校尉腰刀触地,随着上司跪倒。阵地另一侧也传出声响:“臣。勤王军大都督朱祁……”、“臣。前锋营提督朱盺……”、“臣。骠骑营提督朱蓟……”

“共接恩旨!”刹那之间,百万兵卒应声跪倒。伍定远弯腰拜伏、前额触地,带领百万大军呐喊:“愿吾皇、万岁、万岁……”

“万万岁!”在威武侯的带领下,百万将士同声颂号,声如焦雷,从阜城门下远远传了出去。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从未有过这般惊天动地呐喊,站在第一排的灾民们给这气势一震,有的后退、有的惊惶,更有人趴伏在地,向圣旨骇然叩首。

天子者,天下之公道也。正统皇帝向苍生下诏,昭示了人间至高的大公之道。饿鬼中一旦有人受惊跪倒,身旁之人随即趴下,彷佛无形蛛网拉扯,从城头上远眺而去,背后人潮一波一波俯身跪倒,望来如同沧海翻浪,恁煞壮观。

护佑苍生的志业,便是“天下国家”。正统军大都督、勤王军大都督,并同三名亲王提督、两百四十位督师、百万兵马将士……无不拜伏在地、肃穆噤声。胡正堂微微发抖,阿秀面色苍白,二童对望一眼,竟也一齐跪下了。

眼前旗海飘扬,“北关”、“神武”、“神恩”、“神佑”、“虎威”、“豹韬”、“凤翔”……

数十面旌幡迎风飞舞,光荣正大,实乃“天下国家”之尊严,当此国威,谁敢不跪、谁敢不拜?正磕头发抖间,胡正堂眼角一撇,忽见废城上还站着一人,忙拉住阿秀,附耳道:“快看那儿。”

阿秀急忙转头,惊见一名男子立于城楼之上,褐衣布袍,面向西方,不跪亦不动。胡正堂呆呆地道:“秀哥,这人是谁啊?为何不跪?”阿秀讶道:“是啊,怪神气的。”

看天下人尽皆拜伏,却只有这人孤身站立,一派出尘模样。阿秀满心疑惑,只在猜测这人的来历,那人却是不知不觉,看他遥望王纛,神色孤单,似在踌躇什么。不消说,此人自是卢云了。

孟子曰:“人有恒言,皆曰天下国家”,只消活在人世间,谁都有其国、有其家,卢云年轻时投身科考、奔波流亡,自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一切所作所为,岂不也是为了这四个字:“天下国家”?如今圣旨已到,天子向天下人下诏,他跪是不跪?

在二童的注视下,只见无名男子口唇喃喃,他面向王纛,缓缓提起长袍,身子一寸一寸下弯,竟也恭恭敬敬地叩下头去了。

卢云跪了,不单是他,在天子的王纛正道之前,即便孔丘复生、孟轲再世,也得俯身屈膝,恭敬致意。因为这不是拜天子,而是拜天下。

天下者,天下人之公天下也。伍定远跪了,勤王军跪了、正统军跪了,千万饿鬼跪了,连卢云也双膝触地,叩首颂号。当此一刻,天下终将定于“一”,孰能“一”之?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此时此刻,天下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4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