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降临,而如同暴风骤雨般的高潮宣泄之后,此前观影之中的种种细节都会浮现与眼前,然后就会发现这些细节都是导演精心设置的,如此巧妙、如此精彩、如此有趣,令人赞不绝口,忍不住多次回味。
此类经典电影今年出现了许多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雨果的‘七宗罪’了,而凯文…史派西的‘非常嫌疑犯’也是其中的翘楚,现在又必须增加一部‘灵异第六感’。
与大卫…芬奇、布莱恩…辛格(bryan。singer)相比较,m…奈特…沙马兰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情节设计的巧妙,而在于节奏的掌控和情感的堆积,他最出色的地方就在于精心设置各种细节,让整个故事达到完美的契合;同时又精彩地刻画着每一个人物的心理,并且通过雨果…兰开斯特和海利…乔…奥斯蒙等一众演员的出色演出,将人性的挖掘和情感的探究推向了极致,这也使得‘灵异第六感’呈现出堪比‘驱魔人’、‘闪灵’的经典潜质。
故事的主人公选择了一个年仅十岁的小男孩,科尔。
仅仅只有十岁的科尔却表现出了与年龄截然不同的成熟和冷静,那隐藏着冷漠而敏感的眼神动荡不安地观察着这个世界。以他的年龄来说,他应该天真无邪地享受着童年时光,他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之中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可是他却坚强地承受着别人所无法得知的痛苦。
‘我可以看见死人’。
科尔蜷缩在被子里,用颤抖的声音向他信任的马尔科姆医生说出这个秘密时,通亮的眸子里充满了不可抑制的泪水,他终于能够释放自己,终于能够卸下肩膀的重担。
一直以来,科尔就犹如站在暗无天日的深渊里,被无止境的恐惧和黑暗所包围着,无处不在的寒冷让他瑟瑟发抖,很快他就发现,那些未知的形体只有他能够看见,这让他感到了无助;紧接着他又发现,他向周围任何人去诉说这种恐惧,只会得到不信任的排斥眼神,甚至是恐惧的眼神,这让他开始学会了沉默。
他拒绝向任何人敞开心扉,包括他的母亲,强忍着心中的恐惧独自一人去面对那些任何人都无法解释的恐怖,寂寞和孤单让他变得越来越疏远,而恐惧又变得越来越浓厚,折磨着他的每一根神经。
当他受尽周围人们的奚落和排斥之后,那种无法抗拒的自卑心理开始让他产生自我怀疑,‘难道我真的是怪胎吗’,那种害怕被定义的恐惧,那种害怕被排斥被抛弃的恐惧,甚至超过了对未知形体的害怕,让他稚嫩的肩膀不堪重负。
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马尔科姆医生。马尔科姆没有把他当做怪胎,他没有异样的眼神,他就像朋友异样交谈,他尝试用糟糕透顶的魔术来娱乐糟糕的气氛,最重要的是,他总是认真地倾听自己的每一句话。科尔知道,这个人是唯一能够帮助自己的人。
其实马尔科姆一开始也不相信这个自闭的孩子,他只是以一个心理医生的角度去分析了病情。可是马尔科姆却有着自己内心的伤痛,他不愿意操之过急,只是小心翼翼地试图窥探他内心的秘密,他希望用一种婉转的方式来回避信任这个问题,可是失败了。家庭的困境和科尔的困惑犹如牢笼一般,让他无法挣脱,他一度已经决定放弃了。
但幸运的是,马尔科姆破解了心魔,找到了真相,选择了信任科尔。正是这种前所未有的信任点燃了科尔的希望,帮助他一步一步克服恐惧,重新找到了生活的节奏,更重要的是,重新认可了自己——他不是什么怪胎,相反,他是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使者。一夜之间,科尔长大了。
与此同时,马尔科姆也被困在了一个窘迫的局面之中,妻子的疏远和事业的阻隔,让马尔科姆茫然若失,就犹如双手被反剪束缚着一般,即使竭尽全力挣扎抵抗,也始终无法移动分毫。可是科尔的信任,却让马尔科姆重新恢复了信心,再次找到了生活的目标和信念。
马尔科姆的信任,帮助科尔解决了困惑;而科尔的善良,则帮助马尔科姆走出了困境。这两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彼此扶持着,彼此前进着,成为常年看不到太阳的费城最动人的一幕。
如果说母亲的信任和坚持,让科尔寻找到了温暖的怀抱;那么马尔科姆的信任和坚持,则让科尔在迷雾之中寻找到了前进的方向。贯彻始终的亲情让‘灵异第六感’具备了成为经典的资格,而成为故事主线的信任则让电影成为了经典。
海利…乔…奥斯蒙在电影里奉献了近乎完美的表演,他以一种完全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成熟,精准地诠释了科尔复杂而深刻得内心,也正是由于他的出色发挥,电影迸发出了惊人的能量,使得整个故事变得完整。
雨果…兰开斯特展现出了演技的绝对实力,沉稳而强大的气场贯彻始终,细腻却不失深刻的表演穿针引线,将整部电影的质量提升了一个档次。那内敛深沉的风格犹如月光倾泻一般温柔而缜密,展现出了丝绸般的触感。
两个人的演出深刻地诠释了电影的主题核心:孤独灵魂的信任和扶持。
‘我们可以假装明天还要见面吗?只是假装而已。’‘好,明天见。’
这是电影结束之前的一番话,两个孤单的灵魂,一个只有对方能够理解,一个只有对方能够看见,于是就那样将信任交付给了对方,温暖着彼此,将自己内心最深处的秘密,倾诉给唯一的彼此听。
‘我在这里,大概只是为了帮助一个人,现在他的问题解决了,我也该走了。’‘我能说我不想要的东西吗?我不想再害怕了。’
他和他,两个脆弱的生命,一个因为内疚而饱受折磨,一个因为恐惧而辗转反侧,就那样依靠着彼此取暖。每个人都是孤单的个体,只有遇到一个真正明白自己的人,生命才能鲜活起来。
上帝啊,我自深渊向你哭喊……有谁能听见吗?”
第2131章思想回潮
“纽约时报”的影评视角十分有趣,显得与众不同,他们居然从马尔科姆和科尔之间的信任情感入手,看到了这部电影截然不同的核心思想,对电影进行了解读。更重要的是,他们坚持认为这两个人之间的信任纽带是整部电影成就经典的关键,这一观点显然与“洛杉矶时报”截然不同。
不过,相同的是,“纽约时报”对“灵异第六感”给予了超高评价,一百分满分的评论也是首批影评之中唯一的满分,显然将其放到了“驱魔人”的高度,这对于一部恐怖电影来说,几乎是至高赞誉,足以跻身经典殿堂。
从西岸的“洛杉矶时报”到东岸的“纽约时报”,两大综合类权威媒体都一致地对“灵异第六感”给予了不可思议的超高评价,这即使是“捉鬼敢死队”之后,过去十年里恐怖电影的巅峰,令无数观众都惊叹连连。
更为重要的是,不仅仅是这两家媒体而已,罗杰…埃伯特在“芝加哥太阳报”发布的影评,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为“灵异第六感”送上了赞誉之声。
“你相信鬼魂的存在吗?”
罗杰用了一个十分奇妙的影评标题,看起来根本不像是一篇专业影评,倒像是宗教或者科学研究的一篇论文,令人哭笑不得。不过这篇文章的内容显然不是宗教研究。
“‘他们无处不在,就像正常人一样到处行走,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
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生物学官方课本之中开篇有这样一个故事:在目前的世界上,几乎已经看不到黑天鹅了,只有白天鹅的存在。但是,如果有一个人看到了一只黑天鹅,其他人就不能否认黑天鹅的存在,更不能说‘世界上只有白天鹅’,这是科学,也是研究精神。
在这个世界上,除了生者,还有死者;除了看到的,还有看不到的。可是大部分时候,大部分人,接受的世界只是一部分。
所以人们视而不见,拒绝相信拒绝面对社会的某些现象;所以历史课本只是由胜利者来书写,让人们只能了解某一面的历史;所以马尔科姆在一开始无法接受文森特说出的真相;所以科尔只能画笑脸和彩虹,因为‘他们只能看到他们想要看到的’。
光明之所以存在,是因为它是黑暗的对立面;正义之所以被人们向往,是因为邪恶的存在。无法接受相对论的人格,是不完整的,这也就意味着分裂的可能。这本来就是一个处处矛盾的时代,然而,人们却试图通过拒绝承认来否认事实。
马尔科姆是一名儿童心理医生,这就奠定了电影的基调和主题,这不能算是一部严格意义上的恐怖电影,但也不是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