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不是,我现在80多岁身体还这么好,就因为我常年呆在农地里。这里空气新鲜,一年四季几乎没有任何污染。要是让我天天跑去大城市,我非得70多岁就挂了。”
“您老可不能这样说,国家还等着您做贡献呢。”
“唉,一把老骨头了,就算有心也无力了。相信你也知道,虽然我们包括全世界都一直在研究杂交水稻,但最近几年,技术方面基本上没有什么突破。此之前我也在考虑,能不能找到一种降低杂交水稻技术复杂度的办法。只是思来想去,可能脑袋缰化了。直到你在微博上一说……虽然我不敢确定这种方法是否可行,但的确是一条难得的思路。不过,我们先不谈这个,我倒是很想知道,你怎么会想到这种方法?”
说完,袁老抓起一把秧苗:“走吧,一起。”
“一起。”
也不二话,卷起裤脚,莫白便赤脚下了农田。
“好样的,等等我。”
袁老亦是一笑,也跟了上前。
“袁老,刚才正如您所说,正是因为你们身在其中,一时可能有一些没有考虑到。而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科研人士,站在局外,或许看得更清楚一些。目前我们乃至世界的杂交水稻技术,全都来自于三系法的理论。虽说三系法理论非常严谨,但也不得不说他的缺陷。以三种水稻为例,【恢复系】只占正常水稻里的10%,保持系只占5%,当然,这还不算什么,最少见的雄性不育系,恐怕连0。1%都不到……本来这个技术就无比复杂,三种水稻所占比率实在是又过于太少。这不仅增加了我们杂交水稻的技术复杂度,更增加了研发其他品种的难度。”
昨天一晚上的消化理论知识也不是白做的,一边插秧,一边对着袁老说道。
“是呀,正因为雄性不育系实在是太过于难找。基本上在80年代初期,我们寻找的雄性不育系水稻都是从野生水稻里意外得来的。不过哪怕如此,经过几十年努力,我们寻找到的优良雄性不育系型号仍是非常少。”
袁老也是感慨。
“不过,虽然说是这么说,但三系杂交水稻理论仍是最为严谨的理论,如果如您所说,没有保持系,那我们这一个理论就失去了意义,也就不可能培制出杂交水稻。”
这时,两人终于说到了重点。
“袁老,三系杂交水稻只适用于三系杂交水稻,而保持系只是为了给不育系授粉,令他生长出来的仍然是不育系。如果不育系自己会生长呢,那要保持系做什么?”
“不可能。”
袁老摇头:“既然叫不育系了,首先就证明他已经是不育了,不育就不可能自我繁殖,他怎么可能自己生长呢?”
“万事无绝对,袁老,打个比方吧,一些成熟于夏天或者秋天的菜,但经过大棚改造,我们在冬天,在春天也可以吃到这样的菜。”
“这一点我理解,大棚是影响了农作物的温度,所以改变了他们生长的习性……”
袁老正要说下去。
突然,袁老一愣,看着莫白说道:“莫白,你是说温度?”
“是的。”
莫白点头:“准确的说,不只是温度,还包括阳光。”
第444章 科学杂志论文:两系法杂交水稻
“温度,阳光?”
袁老停了下来,仔细的考虑了许久:“莫白,你说的温度我们曾经考虑过,不过,温度对于水稻的影响却是表现在产量,生长,病情……这一些,这对于我们的杂交水稻并没有太多作用。”
“袁老,这可不一定,说不定,温度还能将原来的不育系水稻变成可育。”
“这应该不太可能吧?”
袁老虽然没有摇头,但却并不赞同。
“这方面全世界都还没有出现过,而且,也没有实验证明。”
“虽然全世界没有出现,但并不代表不存在,只不过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
莫白所说的可是前世“石明松”先生研究出来的“二系法杂交水稻技术”。
其中温度与阳光是首要条件。
不过,哪怕你知道温度阳光也没用,因为你不知道该控制多少的温度。
一旦超过这个温度,那么,一切的实验都没有效。
“对了,袁老,我准备写一篇论文。”
“什么论文?”
“两系法杂交水稻。”
“两系法,这就是您之前提到的去掉一个步骤,也就是不需要保持系?”
“是的。”
“看来莫白你早有准备呀。”
“袁老,虽然我脑洞有一些大,但如果没有一点准备就胡说八道,那就太对不起你们这一些奋斗在第一线的研究人员了。”
“很期待你的这篇论文。”
“袁老,走,去你办公室,这就将论文发给你。”
差不多将秧苗插完,袁老将莫白带到了科研室。
“袁老,这就是我写的这篇论文,当然,现在还处于理论阶段,还没有通过实验证明。”
莫白通过U盘将这一篇论文发给了袁老。
袁老拿起老花镜,认真的细看。
一个多小时之后,袁老赫然站了起来:“莫白,我将你这篇论文推荐到科学杂志上。”
科学杂志是全球最为权威的科学论文杂志,虽然并不见得登上了科学杂志的一切论文都是真实的,但是科学本来就是在不断推翻当中进步。三系法杂交水稻理论出现几十年了,是该出现一个全新的理论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
由袁老推荐莫白写的这一篇【两系杂交水稻】论文在生物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初开始是震惊这一篇文论的出现。
杂交水稻由三系改变成两系,如果实验,这将改变全球国家粮食的格局。
只是,在震惊之后,无数的质疑却是纷纷出现。
“两系杂交水稻,有没有搞错,三系杂交水稻当中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不可能,两系法怎么可以搞得出杂交水稻?”
“这个莫白是谁,他是生物界的吗?”
“莫白是谁不知道,但袁平可是赫赫有名呀。”
“我估计这篇论文是袁平写的,中国人包括袁平一直都非常遗憾三系杂交水稻理论不是他们发现的,没想到他竟然弄了一个乱七八糟的两系法。”
“八嘎,三系法理论可是我们大日本帝国最先提出来的。”
“滚蛋,小日本是不是又要嫉妒我们袁老了。哪怕三系法理论是你们提出来的又如何。可惜,你们却无法将这一理论推广。真正让三系法发扬光大的,并推向世界的是我们的袁老先生。”
科学杂志并不是地区杂志,也不是某个国家的杂志,而是一部全球性的杂志。
别说是这一篇如此影响力的论文,哪怕是一篇比较单一的论文,亦会引来无数的争论。
当然,除了这一些争论之外,更多的人是认为不可能。
“我认为不可能,温度与阳光不可能将不育系水稻变成可育。”
“我也认为不可能。”
“当然,如果可能,我想,这是最近几十年来杂交水稻最伟大的一项发现。”
“说的是,如果实验可以证明,我觉得那个叫莫白有资格提名诺贝尔生物学奖。”
其实,不只是其他国家。
哪怕就是国内,当科学杂志刊登了莫白这一篇论文之后,也遭受到了无数人的攻击。
“我去,那个娱乐明星真敢玩呀,之前在微博上胡说八道也就算了,现在竟然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论文。”
“妈蛋,科学杂志是吃屎的吗,怎么允许一个娱乐明星发表论文。”
“袁老先生也是,竟然推荐了他,是不是老糊涂了。”
虽然我们一直都称袁老为杂交水稻之父,并且袁老在大都人士心中,也是杂交水稻的代名词。但事实上国内研究杂交水稻的也并不仅仅只有袁老,除了袁老之外,还有很多的科研机构,当然,更多的是种子公司,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机构。
他们对于袁老是很尊敬的,但对于莫白嘛,那就不客气了。
“两系法一看就是笑话,别说是推广了,哪怕就是实验也不可能完成。”
“是的,华国各个地方不同气候,不同温度,不同日照,你能够控制大自然的温度吗?”
“请莫白滚出科研界……”
如此前微博上一样,甚至比上一次微博更为凶狠。
无数科研机构,专家,教授,学者,全都站了出来。
“这帮家伙。”
看到这么多人对自己的攻击,莫白有些无语。
“莫白,是不是感觉大家都针对你。”
一边的袁老笑呵呵地说道。
“这一些家伙思想太顽固了,根本一点儿都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