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宁眨眨眼,冯一平小时候在外人面前,竟然这么内向?在女孩子面前,竟然这么害羞?
还有,他貌似是个窝里横?
“他小时候,从他妈这里遗传了结核病,家里的农活,都是让他去做一些轻省的,像是放放牛,看看猪,摘摘菜什么的。”
“有一次,我让他到菜园里去摘一把汉菜,结果。”
“汉菜?”周宁有些茫然的看向身后,那是什么菜?
“就是那种炒出来后,有红色汁的那种菜。”冯振昌解释道。
“哦,那应该是苋菜。”周宁还有些生活常识。
“应该是你说的苋菜吧,”冯振昌说,“然后,他把菜园里刚种的辣椒苗当成了汉菜,还专拣那些长得好的掐,要不是中间旁边有人路过,那一年家里就没有辣椒。”
原来一向做事不出错的冯一平,小时候也出了这样的错。
不过说起来,周宁觉得,这样的错,现在的孩子还是会犯。
她不止一次听说过把麦苗当韭菜的。
关于儿子的糗事,梅秋萍显然也有一大肚子要说的,“小时候有一次,我带着他去山上,路上经过一颗桐树的时候,他看着上面那大大的桐子,小声说,‘妈,旁边没人,我们打几个吃吧,’”
这显然是个老梗,冯振昌听了,也笑了起来。
但周宁又是一脸懵,这个,好笑在哪里?摄制组的人,显然是也没get到笑点,均面面相觑。
这就有些尴尬了。
梅秋萍连忙解释道,“就是桐树结的果子。”
周宁“哦”了一声,但显然还不是太明白,桐树结的果叫桐子,这就正如板栗树结的果叫栗子一样嘛。
“那是用来打桐油的,不能吃。”冯振昌补充了一下。
“哦。”周宁这下明白了。
看来这冯一平虽然在农村长大,但他对相关的专业知识,掌握得并不全面。
而且,他小时候也挺馋的。
“还有吧,这孩子小时候最不耐烦的事,就是洗碗,说长大了一定要赚钱,吃过的碗碟往外一丢,下餐再买新的……”
这个,现在不少人还会有这样的想法。
“尤其是冬天,就是不想洗澡,要是不督促着他,他能三个月才洗一次……”
这就有点重口味了。
“好多时候,嘴里就不能闲下来,不管是花生还是瓜子,总要有点嚼的东西……”
我现在好像也这样。
“有时候,也不知道他怎么想的,过年难得给他买套新衣服,他偏偏要套在旧衣服里面穿……”
他们两个你一句我一句的说着,看起来有些乐此不疲的样子。
随着他们说得越来越多,那个总是被捧得高高的冯一平,在周宁他们心目中,越发清晰具体起来,越发平实起来。
这头上总是顶着光环的天才,原来同样和我们一样,是有着不少小毛病的普通人。
“上学的时候还好,不上学的早上,你要把他从床上叫起来,有时候,真得用牛去……”
冯振昌说到这里,突然住了口,拿起保温杯喝水,梅秋萍也没接着说。
她听了听外面的动静,站了起来。
“怎么了?得用去牛拉他才起来吗?”周宁说。
这时,屋外有人说了一句,“爸,妈,你们又在说我的什么糗事?”
“哈,一平,我就说这是他走路的声音。”梅秋萍说。
门口,冯一平笑着走进来,“嗨,各位好,爸,妈,你们是不是又在说我的糗事?”
“周主持,我得先申明一下啊,小时候我做的有些事,之所以没做好,那是因为我爸妈他们,压根就没教我。”
“冯总好。”周宁站了起来,她知道,自己的这场难得的采访,怕是不能再进行下去。
……
此时,首都,国贸。
秦和平处长一身休闲打扮,坐在一间咖啡馆靠角落的位子里,靠在沙发上,翘着脚,手里拿着一份报纸,意态悠闲得很。
一个穿着件黄色两面穿的夹克的中年人,急匆匆的走进来,“对不起秦……总,路上有些堵车。”
“没事。”
秦处长放下报纸,“喝什么?”
“随便就好。”
“服务员,一杯卡布奇洛。”秦处长招手。
他然后把一个牛皮纸袋递给刚进来的这位,“这是资料。”
“谢谢秦总。”汤益康有些激动的接过来,这可是难得的资料。
他有些迫不及待的马上打开看了一眼,结果有些张目结舌的样子,我知道是知名公司,但不知道你说的是冯一平和嘉盛啊!
“秦总,这?”
“包括我们在内,十几个部委,都收到了一模一样的举报信,你们要是不敢发,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别人发。”秦和平说。
“我今天已经向我们司长提过,让这事上联席会。”
“真的?”汤益康自然知道联席会是什么。
“老汤啊,这么些年,我什么时候坑过你?”
“听我说一句,我们俩现在都不年轻了,这样的机会可真不多,你要是不想抓住这样的机会搏一把,那就当今天没见过我。”
“对方真的,能量很大?”汤益康低声问了一句。
“大,比你想象的还大。”秦和平说。
“好,那我也博这一把,”汤益康坚定下来,首都的大腿是多,但就和绝世美女一样,一般人都抱不到,眼前这是个好机会,“我争取后天见报。”
“最下面,就是一份已经写好的报道,你润润色就好。”秦和平说。
这些事,找上自己的那位,准备得非常充分。
第一千零七十二章 讽刺
到了此时,嘉盛传媒把香港演员开除出剧组的事,在香港也热闹起来。
电视上,报纸上,网站上,已经像炸了一般。
一个接一个的演员,尤其是那些近期有计划北上发展,或者可以说叫赚钱的演员,那是彻底的怒了。
嘉盛传媒的这个做法,可以说是彻底的打乱了他们的计划,哪怕是暂时的财路被断,也让他们愤怒得不去考虑冯一平的实力,纷纷批评指责冯一平。
但是好歹这些人还保持了些理智,他们知道,虽然冯一平对香港的影响,自然没有诸如四大家那样的本地豪门深,但无论如何,总是不容轻侮的,所以他们的批评还算克制。
直白一点的,就说冯一平吹毛求疵、耍威风,婉转一点的,就说他此举太武断,会影响到香港和内地的文化交流。
也不是没有人站在冯一平这边。
有几位报人和大学的教授,建议大家先反思自身,让艺人们想想,如果易地而处,自己能不能接受这样的模式。
也有学者和冯一平的观点是一样的,就是从敬业的角度来说,到一个以普通话为主的剧组,自己是不是应该要主动学普通话?
回归已经8年多,作为和内地交流相对较多,对内地的市场也越来越看重的演艺界,依然是宁可学英语而不学普通话,这是不是正常?
相较而言,学普通话的难度,总比英语要低吧,至少你能听懂不少,也能认识不少简体字。
但在这样的时刻,这样理性的诘问,很快被淹没在蜂涌的声浪中。
也不想想,普通话,是那么好学的吗?
关键是,本来明明可以不学,就因为你冯一平,现在是不学不行,凭什么?
这一番反对的声浪,看起来虽然汹涌,但是业内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来,其实并没有什么份量。
反对得最凶的,是那些电视咖,在香港电视圈也只能是二线以下的电视演员,此时表现最积极。
他们很有自知之明,既然将来也多半不可能和嘉盛有什么业务往来,那还有什么好顾忌的,恰好借机多露一露脸。
但那些明星,比如那些以唱歌出道,后唱而优则演,在内地拥有大量粉丝的知名明星,此时全都保持沉默。
一来他们当中的不少,很早就开发内地市场,也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多少用心学了些,至少在接受采访时,能磕磕巴巴的用普通话进行。
再说,他们中顶尖的那些,可以说和冯一平渊源颇深,关系颇好,又怎么好这么急着站出来?
二来他们很清楚,他们未来至少有资格和嘉盛合作,这时站出来明确表示反对,那不啻于是自断财路。
而且他们也能了解到内地对这件事的主要看法,显然,主流是支持的。
自己如果站出来反对,那就有可能让一些原本喜欢自己的粉丝改变主意,这又是另一种自断财路。
目前也没有机构出面对这一问题做出回应,包括宋慧仪所在的TVB,此时也依然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