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尤其是海归的博士们,用一两年的时间熟悉一下环境,转眼就是副教授,实在让打拼多年的本科老教授们情何以堪。
但国家政策就是如此,一等出头大海龟,二等出头小海带,三等出头清北留,四等出头被枪打。
田兵不停的做实验再做实验,以期得到超卓的成果,晋升教授,从而将这条漫漫长路走到底也是因为他有做研究的天赋,他才能选这条路。
杨锐的目标,则是向田兵展示出远胜于清华实验室的条件。
兴建不到一年的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自然是极好的。
杨锐拉着田兵在实验室里转了一圈,田兵就变的眼热起来。
其实,他之前就来离子通道实验室来参观过了,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有什么资源,他也了解的七七八八。
所以,转了一圈以后,田兵忍不住问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假如,我的意思是,假如我到离子通道实验室里来了,我能用哪些仪器?”
“公共仪器区的仪器要申请,其他科研组内的仪器,你要和科研组的负责人商量,另外,我会划拨一些基础和常用的仪器设备给你,大概三四万元人民币的样子,另外给你20万元的仪器置办费用,你选仪器,实验室会负责购买。”比起华锐实验室的条件,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条件差了不止一个档次,但国家实验室就是这样,杨锐不管是实验室负责人也好,实验室主任也好,都不能真的做到为所欲为,起码一点,钱数是有限的,时间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有无限的资金和所有人都围着你转的科研模式。
这个条件,不仅比苏先凯等人得到的差,甚至比起田兵自己的实验室条件都好不了太多。
田兵在大学里挂靠在其他教授名下,受到的限制比在离子通道实验室里要少,而他每年申请到的经费也有数万元之多,若是去掉需要置办的仪器费用的话,至少在头一年,两者之间的研究经费是相当的。
没有明显的提高,让田兵不禁犹豫起来。
杨锐太理解他的心思了,几乎所有研究员的心思都是如此。
因此,杨锐看着田兵的脸变的失落,心中好笑的等了半分钟,道:“如果你愿意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并且有精力的话,你可以加入到我的实验项目,这样的话,会有多余的课题给你。”
课题自然是带经费的,但更重要的是,课题有明确的方向和实现方法。
而有了明确的方向和实现方法,智力工作就算是完成了80%了,剩下的无非是运气、时间和体力的积累,当然,是还是需要20%的智力投入,但轻松简单的多。
不仅如此,完成杨锐的课题,获得的成果和功绩,自然是以杨锐的目标为目标的。
就像是普通的研究生给导师做论文,往往是以导师的高度为标杆的一样,实验室里的课题组给主任做课题,自然也是以主任的高度为标杆。
杨锐这个标杆,现今可是世界级的。
田兵自然而然的问:“什么多余的课题?”
“限制性内切酶方面的。”
“这是个大命题。”
“得是个大命题呀,我们杨主任要发表到JMC的。”许正平在旁边捧哏。
田兵的眼神立即亮了起来,JMC的4。0的影响因子,可是含金量十足。
田兵至今只发表过两篇影响因子4。0以上的文章,这在清华的副教授一级,或者是普通学校的教授一级已值得炫耀了,但要放在教授一级,就算不得厉害了。
《JMC》是如此难发的期刊,以至于之前苏帆就有借杨锐发表的意思。
尽管《JMC》如此难以发表,但田兵和苏帆一样,都绝对相信《JMC》就是杨锐的自留地。
看看最近一年,杨锐发表在JMC上的文章数量就知道了,第一作者的总数超过十篇,以离子通道实验室为单位名的论文数量超过十五篇。
平均到12个月里,等于是一个月都要发表不止一篇的数量。若是平均到发表数量最频繁的半年时间里,那就更可怕了。
这样的发表数量和发表频次,只能说明杨锐的水平远远高于JMC的需求,以至于杨锐的论文寄过去,就会得到优先处理。
在欧美顶级大学,有这种待遇的学者还是很多的,比如著名的哈佛教授,或者知名的剑桥教授,他们要送一篇论文到《JMC》,也就是打个电话约时间的事,专门的审稿都没有意义,最低的底线是,哈佛的著名教授就是发表一篇错误的论文,也比一名普通学者的正经论文有价值。
这就像是商品免检一样,当一名学者的自我要求远超于期刊社的要求的时候,期刊社再去以规章制度卡人,那就是将学者往外赶了。
全世界的期刊不知几千几万种,生物学方面有名的也有几十上百种,是一片残酷竞争的领域,学者中的大拿,是有相当的特权的。
田兵清楚的知道,杨锐就拥有想发就发的特权。
“论文的署名……怎么算?”田兵只剩下这一个需要关心的问题了。
不用杨锐说明,许正平即道:“如果数据和经费来自其他科研组争取的课题,在其他科研组未完全参与的情况下,你们并列第一作者,你的名字可以放在前面,如果其他科研组参与了,其他科研组的名字放在前面。另外,通讯作者永远是杨锐,这样可以吗?”
“可以,可以。”田兵连连点头。
要说起来,这样的条件算不上宽松,但实验室的潜规则就是如此,哪怕老板什么都没做,老板的名字依旧得是通讯作者,除非资金全部来自于你申请的课题。
不说80年代,和裁军一样大裁减的科研经费有多难申请,就是到了连年提高的21世纪,能直接从国家乃至于学校申请到经费的学者都不多。
即使是30年后,普通大学的教授,每年能够申请到的经费都不一定有10万元人民币,而十万元的经费,在一瓶试剂动辄数千元的时代,又能做得了多少研究?
国家科研经费的大头,永远是给了排名在前的学者和教授们了,那些每年拥有数千万乃至上亿元经费的院士或者长江学者,其名下的实验楼往往都不止一个,而他们申请到的经费,自然是要分拨给旗下的学者们。
后者的回馈,除了通讯作者的名头以外,也不能再多了。
80年代的条件更糟糕,获取资金的渠道更有限,科研老板的条件自然更苛刻。
杨锐只要一个通讯作者,至多一个并列第一作者的名头,实在是优惠万分了。
田兵也不是第一天做科研了,对此不仅浑不在意,更是有些感激。
事实上,如果要冲着JMC去,就是杨锐不想写自己的名字,田兵也有可能将之写上去。原因很简单,这样更容易发表。
若是纯为利益考虑的话,头上多一个通讯作者,或者多一名并列第一作者,并不会影响到学界对田兵的评价。
杨锐见田兵同意,这时候才切入进来,和田兵聊起了限制性内切酶的种种研究,确认田兵有能力完成这个课题。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
身为小牛一头,只是循规蹈矩的做科研,对田兵来说,是再简单不过了。
许正平也悄然放心下来,在杨锐确认后,伸手道:“欢迎加入离子通道实验室。我建议你先到实验室里来工作,调职手续的话,我们稍后一起给你们办。”
“一起办?你们还招人了?”
“当然,离子通道实验室早就策划扩建了。”许正平比杨锐还要有信心的样子。
……
774。第774章 地中海贫血症
随着田兵的到来,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人数迅速扩展。
接连一周时间,杨锐就挖到了三只小牛,分别是来自清华的田兵和焦阳平,以及来自北理的王思胜。
这其中,焦阳平是将会成为院士的未来牛,端的厉害,这可以说是中国学者的最顶峰了,捋一遍30年的中国院士,数量还是相当少的,生物专业的就更少了。
而北理的王思胜没有出国留学或讲学的经历,但还是能达到千人计划之水准,也是比较大的一条小牛了。
杨锐也因此迅速将基因组和克隆学的研究给拉了起来。
不止杨锐,许正平、蔡教授和刘院长等人,也是兴奋的抓耳挠腮。
他们倒是没指望能抓到一头未来能成为院士或者长江学者的牛人,但在这个时间段里,国内一流学者本身就是稀缺的。
要等到美帝国主义培养的大量学者回国,国内一流学者的数量才能勉强超过同时期的大熊猫数量。
单论某个专业领域,仍然是大熊猫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