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下子,教室里的同学都议论了起来。
大学里的奖学金是个香饽饽,杨锐本人虽然没怎么关注过,但注意的人可不少。
现在的大学,同时执行两套经济补助措施。
一套是助学金制度。每名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初,就被要求填写一系列的表格,其中既有后世学生亦要做的户口迁出表,也有后世已取消的家庭经济收入表。
根据家庭经济收支情况,各校会给学生分发数量不等得助学金,最少的一档是五元,最多的一档是二十八元。若是做一个比较的话,五元相当于一名农村劳动力一个月的现金收入,二十八元相当于一名城市青工的全部收入。
五元大概足够一名学生在学校里的主食开销,二十八元就很富裕了。1984年,北大食堂里的一碗红烧排骨刚好是两毛八分钱,二十八元能吃100份红烧排骨,这比30年后的贫困补贴什么的多多了,甚至比普通博士生的补贴都要给力。
除了覆盖所有大学生的助学金制度以外,大学里还有奖学金,用来奖励少数成绩优秀的学生。根据包括期末考试成绩、德育分等综合评定,从高到低,一等奖学金是100元,二等奖学金60元,三等奖学金40元。
一个学期发一次奖学金,虽然平摊到各月里并不高,但是一次发放的话,无论是100元还是40元,都算得上是一笔横财了。
不缺钱的学生,也会为了荣誉勇敢争取。
杨锐的成绩虽好,其他分数却不高,再把大家都有的德育分扣掉,几乎肯定拿不到一等奖学金了,说不定连二等都拿不到。
刘安平不想做这样的决定,道:“你给辅导员反应问题吧,还没到评德育分的时候呢,你这样拉票减票不对。”
“你放心吧,我下午就去找辅导员。”耿健笃定的要让杨锐吃个暗亏。
话说完了,学生们一团一团的出了教室。
白玲着急的找到刘安平,问:“怎么办?”
刘安平和稀泥道:“给杨锐说一声好了,看他怎么想的。我觉得,他也不一定在乎那100块钱。”
白玲争辩道:“奖学金是荣誉,不在乎钱,就不给荣誉了?”
刘安平苦笑:“我能怎么办呀。看辅导员怎么决定吧,没有一等就拿二等好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杨锐的德育分如果扣光了,其他人满分,再加上预备党员和班干部的加分,杨锐说不定要落榜的,二等三等都拿不到。期末考试第一名拿不到奖学金,也太难听了吧。那干脆不要叫奖学金,叫德育金好了。”
“这样确实不好,要不然,你去找杨锐说一下好了。”刘安平还是不想管,将工作转嫁给了白玲。
白玲想了一下,点头道:“到哪里能找到杨锐?”
“我有个电话。”刘安平赶紧找了工作笔记,将杨锐留的电话抄给白玲。
白玲立刻去打电话,刘安平轻舒一口气,挎起背包,脚步轻松许多。
……
418。第418章 改观
“杨锐,你再不回来,奖学金就要被人吞掉了。”白玲尽量让自己的语气显的急迫一些,但在电话里,还是显的过于柔软了。
杨锐摇摇自己试错试的都有点错了的脑袋,问:“什么奖学金?”
白玲急不可耐的将不久前发生的“政变”说了一遍,又道:“你到底在做什么呀,至少在课堂上露一面吧。”
杨锐好笑多于好气,说道:“算了,他想要就给他好了,我本来也没想要奖学金。”
“就算你不拿一等奖学金,也轮不到耿健。”白玲一晒,道:“耿健现在去找辅导员了,你要是再不露面,他转头说不定去系里告状,指不定要说你什么,你还是抽空来学校看看吧。”
杨锐连做了几天的实验,也确实很疲劳了,想了想道:“我安排一下工作,周一回学校好了。”
华锐实验室目前的工作就是不停的试错,同时也是不停的繁殖基因变异的果蝇,杨锐找到了一些手段,来尽可能的节省时间,但一次次的尝试也是少不了的。
黄茂作为未来的大牛级选手,在实验方面的直觉比杨锐要好的多,杨锐不在的这段时间,他也完成了30%左右的进度,可以说是相当优异,将实验工作交给他,杨锐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事实上,除了能在方向性上略胜一筹,现在的杨锐,还没有自信能赢过黄茂。
不过,实验室老板的工作本来就更要求方向性。
杨锐提供了实验方向,决定了实验方案,证明了实验结果,即使他没有大幅度的参与实验,作为论文的第一作者,也是无人质疑的。
周末两天里,杨锐重新优化了实验方案,验证以后,再次交给黄茂,道:“我回学校一趟,你们再辛苦一下,看看能不能把进度加快一些。”
“我尽量吧,说实话,研究速度已经到了极限了,就我先前说的那样,要想抢在4月前做出论文来,几率实在不高,时间太紧张了……唔,等等,有点意思……”黄茂猛然抬头看了一眼,目光再次放在杨锐提供的实验方案上。
杨锐安心的坐在椅子上,微微笑了一下,没有过多的表示。
要研究一个基因的作用,就诱导突变这个基因,然后看生物体或者生物系统的哪些行为改变了,就能够判断出该基因的作用。
这其实和修电脑很像。在有两台电脑的情况下,一台电脑出了问题,就出问题的电脑的硬件逐一取下来,换上另一台确定正常的电脑的硬件,如此一一尝试,到换上哪个硬件的时候,电脑不能正常工作了,自然能够知道,究竟是内存出了问题,还是主板出了问题,或者是硬盘、CPU……
和修电脑不同的是,生物体的基因功能极多,也很难做到一一检测。
有些时候,研究员不得不设计一些巧妙或曲折的方式,同时检测两个三个,或者五个六个因素,最终用数学方式,确定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因素的问题。
这些巧妙的手段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研究员们废寝忘食,一代代的开发、尝试乃至于误打误撞弄出来的。
在杨锐读研的时候,很多方式已经变成了基础技巧。
但在1984年的当下,杨锐都变成了克隆突变基因法的先行者了,他曾经熟悉,或者并不熟悉但好用的方法,自然也没有被发明出来。
最近几天,杨锐也在实验和挑选合用的技术。
技术也不是越先进越好的,首先得实验室的设备配合,2000年以后,专门给几个学生配一台8000转10000转的离心机再正常不过了,84年的国内高校可没有这样的条件。
不仅硬件要求要低,软件要求也不能太高。
华锐实验室里的几个人,除了黄茂以外,涂宪、王晓芸和魏振学的实验水平都比较一般,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一类人,很多讲究技巧的技术,让他们来操作是很累的。
一套合用的技术又不是只有一个步骤,若是一系列的难点都只有的80%的正确率,那七个难点下来,最终的正确率就只有20%了。
而在生物实验中,技术难度要求高的实验是真的高。比如克隆,克隆的技术基本是公开的,但能克隆羊,克隆猪,克隆兔子的实验室,全球找一遍,能做的实验室数的出来,当然,很多不做的实验室也不是一定做不出来,也许只是畏惧于高难度的动作要求,复杂的实验步骤,以及得不偿失的成本和收益。
如今距离截止点也没多长时间了,不仅要挑硬件要求低的,操作条件简单的,还得挑学的快,或者不用学的。
这么多限制条件下来,杨锐能选的也就不多了。
但好歹也是有的,寡核苷酸诱导的基因突变技术就是80年代末以后迅猛发展起来的定点突变技术之一。
这项技术在78年发明,但在整个80年代初期,都处于完善期,黄茂也有接触过,却并不常用,因为寡核苷酸诱导的基因突变技术虽然大大增加了突变的准确性,但在实际应用中,体外合成的不完全,体外反应对突变引物的破坏等等,都让这项技术麻烦重重。
针对这些麻烦,杨锐用不长的叙述文字,清晰的给出了解决方法。
第一种,核苷酶消化;第二种,碱性蔗糖梯度超速离心;第三种,溴化乙锭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凝胶电泳,第四种,氯化铯密度梯度离心;第五种,羟基磷灰石吸附单链。
看到这份写的无比具体,言之有物,有且一口气提出了五种解决方案的说明文件,黄茂的脑袋“嗡”的响了起来,就像是脑门上被打开了一个洞,雨水哗啦啦的灌进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