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常有的事。”老秦微笑。现在的棉布质量却是好不到哪里去,不过,听到撕破的声音,还是有些让成年人尴尬。
田兵准备要走了,却是顺便瞄了一眼,站住了,问:“老秦,你啥时候收到这两封信的?”
“什么信?”
“外文的两封。”
“哦,我也才收起来的。”老秦瞅了两眼,问:“上面写的啥?”
“我看看,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两所大学的信件……”田兵读着读着,自己好奇起来,道:“今天才收到的?咱们和他们好像没什么合作,要说有合作的话,也应该是和学校合作吧。”
“兴许是杨主任认识的人。”
田兵点点头,问:“我拿进去?”
“哦……哎,不行。”老秦猛的醒悟过来,道:“田教授,不好意思,杨主任吩咐过了,所有从国外来的信件,得优先送到他那里去。”
“还有这个规矩?”
“才有的。”
“这样子。”田兵也不深究,又说了两句话,就匆匆的赶去吃豆腐脑了。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小餐厅的花样也就越来越多了,一些比较费工的食物也频繁出现,很是促进了研究员们的积极性。
上午的实验在沉默中度过。
科研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是沉默的,也没什么稀罕的,倒是田兵,偶尔休息的时候会抬起头,好奇杨锐拿到的外文信件是什么内容国家单位都是漏勺似的互通有无的,劲爆一点的消息,根本是藏都藏不住的,其难度就像是要求某人旅游的时候不发朋友圈一样。
田兵不是个特别有城府的人,到了下午的时候,还没有得到一点消息之后,田兵就自动自觉的来到杨锐身边,问道:“杨主任,您和科罗拉多大学有认识的人?”
“我在遗传工程实验室的时候,接触过科罗拉多大学。怎么了?”杨锐正处于饱食后的困倦,大脑都不甚清醒。
“不是,伯明翰大学呢?”
杨锐这才醒悟过来,转身道:“怎么问起这两家了?”
“我早上看到两家大学的信,就有些好奇。”田兵呵呵笑两声,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杨锐迟疑片刻,道:“下午的会议上,我来说吧。”
田兵不明所以的点点头。
杨锐略作思忖,又将此事抛诸脑后。
午后。
原本的小组会议,被杨锐给集中了起来,他开宗明义的道:“我最近收到了一些来自国外的信件,内容出奇的一致……本来是不想说的,但今天田兵问了起来,我觉得就做一个通报吧。”
围在四周的研究员们都表现的很是心不在焉。
大家最近都忙的不行,开会自然不能提起精神。
杨锐却知道怎么让大家注意力集中,他轻轻咳嗽一声,道:“这些信件的内容,主要是各种国际会议的请帖,也有邀请访问的函件,包括了日本、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学校和研究机构……”
离子通道实验室的一干学者们,在经过十秒钟的思考后,瞬间媚眼如丝,神魂颠倒起来。
“几张?”田兵醒悟的最快,立即喊了出来。
“被邀请的人数,加起来大约6个。”杨锐顿了一下,道:“但我是不希望大家去的。”
前面一句话,还让众人满脑子幻想,后一句话,却是将众人给拉回了现实。
“为什么不能去?”田兵第一个喊了出来,喊过才发现是面对杨锐,不禁缩了缩脖子。
在86年的当下,出国名额实在令人心醉。当日杨锐出国参加国际会议的时候,也是经过了一番竞争,背靠《CELL》,且在蔡教授的支持下才成行的。现如今,几张请帖却是专给离子通道实验室的,按比例算,有一半的研究员能出国游一圈了,就是分给学校和杨锐各一个名额,剩下4个名额也不少了。
这样的比例,对教授级的人物来说,都很容易心动了,更不要说谷强、苏先凯等学者了。
他们此前,可是一个能出国的都没有。
杨锐唯有摊摊手,道:“出于保密因素,关于这件事,我请朱院士来给大家宽宽心。”
说完,就见真的活的朱院士走进了门。
“今天下午,应杨锐同志的要求,我给大家上一节保密课程。”朱院士被杨锐请来站台,也很是无奈,但语气依旧是轻松认真的道:“大家都知道,离子通道实验室的G蛋白偶联受体项目,已经申请了国家863项目了,既然申请了国家863项目,我就说说我们的项目要求和项目限制……”
朱院士说话间,杨锐已是换了一个轻松的表情。
黑脸是件很有技术含量的事,没有人帮忙,他还真担心自己做不来。
什么出国访问或学术会议的邀请,在这种科研竞赛的时间,当然是最要不得的,哪怕是什么信息都不泄露,因为这种事情,一口气减少5名研究员,项目也是要停滞的。
而且,最近一段时间内,离子通道实验室得到的邀请函,更是只能说明,离子通道实验室已经渐渐进入了国际科研圈子的视野。
这就更不容杨锐松懈了。
要说起来,经过离子通道和PCR的研究之后,杨锐的名气已经是很不小了,现在只是将杨锐的名声,扩展到了离子通道实验室上而已。
杨锐对此是充满警醒的。
更让他警醒的,还是研究进度的停滞不前。
“实在不行,就只能运用梦游大法了。”杨锐一边想着,一边翻阅着他们最近得到的影像资料,开始寻找起了机会。
……
第1221章 构图
梦游大法是在科学故事中经常听到的,多数是触景生情,外加睡梦中的感怀。
像是苯环的发现,像是PCR的发明,甚至DNA双螺旋的发现,都算是梦游大法的成功案例。
研究员午夜梦回,一觉睡醒来,就解决了研究了许久的问题,这种有些像是顿悟的模式,在各种科学故事中,是非常受欢迎的,普通人也非常买单,他隐含的一个信息是在说,普通人其实也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于是,有志于科学的青年人、中年人和老年人,就会看着科学家的梦游故事嘿嘿嘿的笑。
当然,普通人其实并不能做出超卓的科研成果来。
普通人可以做些小发明,给铅笔上面加个橡皮擦之类的,都没有问题,但基础科学的涵盖面已经超过了普通的程度,读到博士还不能接触世界前沿科学的大有人在,更不要说实际的发现过程,仍然要遵循科学流程。
不过,梦游大法之秒,在于它是一种合理合法的逆推所谓我觉得双螺旋很帅啊,于是就试试看,原来双螺旋真的可以,就是梦游大法的最佳使用指南。
杨锐希望做出G蛋白偶联受体的三维结构,其第一步,就是做出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
不客气的说,这么一个构象,就值半个诺贝尔奖。
若是有足够基础的生物学家,做一个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也够得诺奖了,当然,是与其他人共享没错了。
说起来是一个如此重要的科学成果,但是,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展示在公众面前的时候,却是一张非常简单的图像。
就像是DNA双螺旋,是由两条蛇缠绕而成似的,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区域的构象,差不多可以形容成是7根弹簧搅和起来的图像。
“能够七次跨膜的分子”是堪比一夜七次郎的强大蛋白质分子,也许是人类体内最强大的分子了,但它最终却由七只触手构成,每只触手还像是粗弹簧丝的,形象实在不能说是好看。
然而,这样的图像,却不是想要就能有的。
七只触手组成的触手怪很容易就画出来了,G蛋白偶联受体的结构,却是要经得起推敲的。
杨锐准备运用的是梦游大法,并不是真的准备去梦游,它的符合科学界目前的认知和判断。
这也是杨锐在翻找的。
他得看看自己有哪些可供“梦游”的依据。
三个胞内环和三个胞外环是五六十年代就弄明白了的,前两个胞内环较小,第三个胞内环较大则是过了几年才确定的,而就受体的跨膜螺旋片层来说,螺旋I…IV形成一个片层,螺旋V…VII形成另一个片层,这样的认识就比较新了。
除此以外,最重要的就是电子显微镜和X光照出来的影像资料了。
尽管蛋白质是一个如此小的单位,但是,80年代的技术也足够拍摄出大略的模样了。
然而,G蛋白偶联受体的跨膜构象,重点在于跨膜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