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马瑞伯从屋内走了出来:“就随便搞搞,平时没事陶冶一下情操而已,算不得什么,关键还是这老宅造的好。”
孟子涛四处欣赏着:“这老宅应该有上百年的历史了吧?”
“快了,九十多年。”马瑞伯道:“走吧,咱们进去再说。”
步入正房,首先置身的就是客厅。厅里八仙桌、八仙椅、方椅等一应俱全,这些器物无不散发着古旧的气息,有些比宅子的年代还要久远的多,它们还在继续发挥着功能和作用。
厅堂靠北的木板墙边,依然保留着传统民居的供台,留存着对祖先的敬仰、记忆和思念;供台上的制作工艺的精湛,体现出制作者追求文人心境的匠心独运,使得老宅更具有丰富的历史人文气息。
马瑞伯邀请了目不暇接的小俩口入了座,接着让马雨兰给俩人上了茶。
此刻的马瑞伯到没有表现的迫不及待,喝茶闲聊了一会之后才提起正事:“算是不幸中的万幸,除了一幅书法作品有问题,以及一幅戴进的山水画我看不准之外,其它都没有问题,也算是我运气好吧。”
马雨兰插话道:“什么运气好啊,别看只是两幅作品,书法那幅还好说,亏了也就几万块钱,但那幅画价值一百多万呢,万一有问题,那损失就大了。”
马瑞伯显得有些难受,马雨兰又马上说道:“您别难过了,就当花点钱看清楚一个人吧。”
马瑞伯叹息道:“哎,也是,这几年从他那也占了一些便宜吧,就当还给他了。”
“马老,您把那幅画拿来吧,说不定没有问题呢?”
“希望如此吧。”
马瑞伯起身带着大家来到他的书房,他说的那幅画已经在桌上展开了。
孟子涛没怎么客气,戴上手套拿出工具鉴赏。
这是一幅《溪桥访友图》,画卷上部正中为堂堂高耸的山峰,中部以一株盘桓的阔叶古木将远景与近景分隔开来。
近景所描绘的场景充满生活气息:一位文士正在临水的台榭中悠闲地读书,种满竹子的院落门扉半掩,一位童子正在门前洒水打扫,以及一位即将过桥而来的策杖高士。
孟子涛足足观赏了近半个小时,这才放下手中的工具。
马瑞伯一脸希冀地问道:“小孟,这幅画怎么样啊?”
孟子涛斟酌了一会,说道:“戴进我就不多做介绍了,明代大画家,浙派开宗之师,他的绘画技艺比较全面,山水、人物、花卉都有所擅长,面貌也多具变化。他的山水画,取法郭熙,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等名家,兼用元人水墨法的传统。”
“戴进的大幅山水画尤妙,境界开阔,使人有‘凌虚御风,历览八极之兴’,画风上以院体为主,画面有工整与粗放的变化,也有师法宋人的两种面貌,并兼有融合宋元水墨画法为一体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的一面。”
孟子涛指了指画卷:“咱们以这幅画来说,构图上采用了他一贯的对角线分景的布局方式。尽管这种布局方式来自马夏,但两者之间仍有所不同,比如主山的取法。戴画中主山所占的比例较大。”
“南宋院画主要是利用主山的动势和交错的方向来强调纵深感,而戴画则偏重于通过在主山前留有巨大的空间,表现他对造型化的关注。这也可以说,戴进在继承南宋画院画风时,也汲取了对他影响很大的李、范画风。”
“再说技法,戴进山水所用的的笔墨描写技法大致有墨晕与斧劈两类。他画的山峰明暗对比都很强烈。暗部使用刷笔,笔迹粗放,墨晕浓润;而亮部不施墨色,通过两者的对比,表现明确的界线。他还常在亮部绘上清晰而有特色的墨线,沿着明暗分界线用小斧劈皴和苔点来表现阴影……”
听到这里,马瑞伯对孟子涛想要表达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哎,看来这幅画确实有问题了。”
孟子涛说道:“虽然不是真迹,但也有了戴进七八分的水准,作为浙派的领袖,戴进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日子,人们对他的评价一般都很高。翻检与戴进同时代的文人的诗文,会发现时人眼中的戴进不仅画艺精绝,而且气格高雅,无一丝画工之俗气。这位作者就把这方面表现出来了。”
“所以我认为,这幅画就算不是真迹,也是一幅水平很高的仿作,而且从纸张等特点来看,应该是明朝时期所仿,价值不低。”
“所以说,这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说完,马瑞伯又把他说的那幅书画作品拿出来,让孟子涛鉴赏。
这幅作品是明代孙克弘的草书,水平也算可以,但仔细观察的话,还是能够看出不少问题。
马瑞伯胸襟比较开阔,之前的表情还带着苦涩,没过多久,他就看开了,自嘲一笑道:“年纪大了,眼神不好使了,以后啊,自己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自信喽。”
古玩界有句老话,叫“老不玩古董”,首先是人老了,视力、听力下降,感觉开始迟钝,容易犯错误其次是人老了,爱听恭维话,又过分相信自己,让小的们连哄带骗容易上当。
再有就是人一老,活动范围随之小了,又不接触新的作伪技术,以旧的经验套新问题,难免不灵。这些都是人的弱点,所以有“老不玩古董”一说。但这个“玩”字只是买的意思。人老了,收藏还是可以的,修身养性。
考虑到不想给马瑞伯添堵,孟子涛连忙把这件事情揭过去,笑言想欣赏马瑞伯的珍藏。
提起自己的藏品,马瑞伯果然心情好了一些,拿出多件自己的得意藏品,给孟子涛欣赏。
“说起得到这幅王绂的《行书七言诗》,还颇有戏剧性……”
马瑞伯在旁边述说着自己的收藏小故事,孟子涛则被这幅书法作品吸引了。
明人在书法上好作巨幛,多用硬毫斗笔,故锋颖极易磨损,所见大轴书法大多拙秃,不露锋芒,往往与其日常所书卷轴风格稍异。此件王绂书法其笔力雄键,苍老劲疾,状若狮子出谷,雄姿英发,威风八面;更如钱江潮起,澎湃汹涌,激浪千寻。力量气势,撼人心胸。
不单是这样,孟子涛在观察过程中还发现了另外一件事情……
第七百四十七章 大军迎亲
“说起这幅书法作品,是我05年的时候,到山城出差的时候无意间得到的。”
马瑞伯讲述道:“那会还是九月份,不过秋老虎肆虐,中午吃了饭,本来大家想要猫在饭店里休息,朋友提议到市场转转,不过不去古玩市场,想要转转门脸比较小的铺子。”
“当时大家都说好,于是朋友把我们拉到一条小巷子里,那里两边林立着各类卖工艺品的小铺子,里面有玉器、文玩等地方工艺特产的小铺,之后我们就分开逛,我进了一家比较小的杂货铺子。”
“即使时值正午,这间旧货店的光线依然十分幽暗,店里只有一个中年老板无精打采地坐在凳子上翻报纸,看样子生意冷清,没有什么人光顾,门可罗雀。我仔细打量,店面很小,只有两个柜台,里面杂七杂八地堆着旧货,柜台后面的架案上摆放着一些造型常见的汉代灰陶器,还有一些玉器和书画作品。”
“不过我也仔细看过了,这家店虽小,东西虽乱,但是东西真,只不过档当次不高,没见有什么值得收藏的东西。即使如此,看见了一个真品如此多的小店,倒也感觉几分亲切,流连之意油然而生,总想能挑出一件可意的东西买走。我从旧货堆里硬是扒拉出这幅书法作品,不动声色地跟老板讲价,最后只花了500。”
说到这的时候,马瑞伯显得十分得意,要知道,王绂可是明初的大画家,他擅长山水,尤精枯木竹石,画竹兼收北宋以来各名家之长,具有挥洒自如、纵横飘逸、清翠挺劲的独特风格,人称他的墨竹是“明朝第一”。
这幅作品就算不是王绂的画作,但也是一幅相当精湛的行书作品,现在的市场价值有五十万,马瑞伯这是捡了一个大漏了。
孟子涛笑着恭维了一句,接着说道:“马老,我挺喜欢这幅作品的,不知道能否让给我啊?”
马瑞伯到没怎么犹豫,一口答应下来:“行呀,不过你得答应我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孟子涛问道。
马瑞伯笑道:“对你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帮我用草书写一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行了。”
这个条件对孟子涛来说毫无问题,他笑道:“那我现在就写。”
马瑞伯点头道:“我可要好好欣赏。”
拿出笔墨纸砚,又是马雨兰帮着研墨,孟子涛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