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捡宝生涯-第8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别管粗糙不粗糙,只要有用就行了。”于为刚研究着窃听器,没一会他就从里面拿出一张电话卡来,恍然道:“嘿,搞半天,这玩意其实就是一部特殊的手机啊。我还以为是和对讲机差不多呢。”
  “那样的话,成本就大多了,不像手机的技术,现在已经很成熟了。”孟子涛微微一笑,接着对郭玮龙说:“郭先生,现在咱们可以实话实说了吧?”
  郭玮龙摆摆手:“我先前说的是实……”
  “容我打断一下。”
  孟子涛说起了题外话:“我给你介绍一下边景昭的风格吧,他的工笔花鸟画,既有别于北宋花鸟画的细致柔丽又不同于南宋绘画的一味苍劲,且异于元代花鸟画隐逸风格,其工笔花鸟画作品工整妍丽、构图大气、色彩雅致富贵,笔法粗细相兼、画境开阔博大有力,开创了明代花鸟画新风。”
  “他的作品集华美、淳朴自然,工丽、清雅于一体,墨线勾勒气力十足柔韧相宜,花果、禽鸟形象描绘艳丽生动工致绝伦。为了提高自己的水平,他经常深入生活,细心观察物体的形神特征,一图能描绘多种鸟禽。鸟禽造型简易明快、生动多变,勾线、设色和用墨很有讲究,墨色润泽清雅显得沉着稳重。”
  “从他的作品中不仅能看到他艺术创作的精湛技艺而且能感受到很深厚的艺术修养、文化积淀。”
  说到这里,孟子涛似笑非笑地看着郭玮龙道:“郭先生,你是否还要我再点评一下刚才那幅画呢?”
  于为刚反应过来,怒气冲冲地斥道:“好你个郭玮龙,居然利用起我们来啦!这窃听器是不是你早就知道了!”
  郭玮龙满脸堆笑道:“于总,别误会,我真不是故意的呀。”
  于为刚怒斥道:“我不管你是有意还是无意,既然你把我们给牵扯进来了,这事必须给我们一个交待。”
  郭玮龙点头哈腰地说““给,我一定给!”
  “啪!”于为刚往桌子上重重一拍:“那你还不来点实际的!去把你现在有的东西全都给我拿出来!”
  于为刚唱白脸,孟子涛就唱起了红脸:“郭先生,你也别紧张,我们虽然不是君子吧,但还是有道德的,你尽管把东西拿出来,我们肯定不会让你吃亏。但是,这也不是说我们好欺负,你尽可以糊弄我们,到时看看到底是谁吃亏。”
  郭玮龙谦卑地笑道:“你放心,我无论糊弄谁也不可能糊弄你们啊。”
  “切!说的好听,那先前你糊弄的是谁啊?”于为刚嗤笑一声:“我也不想跟你扯了,去把东西拿出来吧。不过我再警告你一次,如果再玩什么花样,那就别怪我不顾咱们往日的情分了。”
  “于总,你就看我表现吧。”郭玮龙再一次走进了房间。
  于为刚嘴里忿忿地念叨了一句,孟子涛说道:“有什么话,咱们回去再说吧。”
  “嗯。”于为刚点了点头。
  等了大概五六分钟,里面都没有什么声音传来,于为刚都差点以为他跑了,这才见郭玮龙怀里抱了一只箱子,从房间里走了出来。
  郭玮龙把箱子往桌上一放:“我实话实说,东西都已经在这里了。”
  于为刚看了箱子一眼,箱子虽然看起来颇为精美,但尺寸不大,长度就在三十厘米左右,高和宽都只二十厘米不到,显然刚才那幅画是放不进去的。
  “真得都在这里了?那幅画呢?”
  郭玮龙回道:“于总,那画是我父亲打眼买到的,和我真没关系。”
  孟子涛笑吟吟地看了他一眼:“我能否先看看。”
  郭玮龙看到孟子涛的表情,心里就有些发怵,笑道:“当然没问题,你随便看。”
  孟子涛仔细研究,这是一只戗金填彩双龙纹捧盒,戗金填彩,为明代新创的技法,是在填彩漆的基础上,以戗金线勾勒物象的轮廓和纹理。据明万历时高濂《遵生八笺》中记载:“宣德朝有填漆器皿,以五色稠漆填之,磨平如画,至败如新”。在明代各种漆器中,此中作品传世最少。
  此捧盒以朱红色为基底,满绘万字团画锦地。盒盖面为双龙,龙身周围相伴祥云。两龙正下方之海水纹以示福海,中部山石以示寿山,两龙于寿山福海间腾舞。盒身、盒盖前后、左右上下各有双龙戏珠的纹样。在盒盖及各转角处以折枝花卉的纹样将每个祥龙的画面分隔开,显得井然有序。盒为方足。四周饰以祥云纹。
  历经数百年盒身外已经出现了精美的大蛇腹断,在漆器中不过百年不出断纹,不历三百年难现蛇腹断。这种断纹不仅是断定年代的重要参考,更是古物历经岁月的沧桑美感。
  这个时候,孟子涛已经能够判断它是明代嘉靖时期制作的精品了,打开之后,只见里面一边放着一些古籍,另一边,放着一些玉器和文房用品。
  玉器都是一些配饰之类,雕工十分精湛,为典型的明晚期玉器。
  另外,文房用品中,其他东西姑且不论,其中一件青花笔筒很是引人注意,孟子涛拿到手中仔细观察,笔筒为崇祯时期瓷器的典型特征,虽然并不是官窑瓷器,但也相当的精湛。
  看到现在,光从箱子以及玉器和文房用品的特点来看,它们原先的主人很可能是一位明代的皇族,至于到底是不是朱慈烺,还需要其它证据来证实。
  孟子涛继续查看旁边的古籍,这些古籍无一不是善本,至于内容,大部分都是儒家经典。
  翻到最后,孟子涛突然一怔,他居然看到了一册《永乐大典》。
  “是副本还是抄本?”
  孟子涛有些激动地拿起古籍,打开一看,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册《永乐大典》即不是副本,也不是抄本,居然是正本!这让他的手指都因为激动而有些微微颤抖。
  可能大家觉得奇怪,不就一册《永乐大典》嘛,孟子涛连价值上亿的翡翠都见识过了,又怎么会这么激动呢?如果大家知道《永乐大典》的情况,就能够理解了。
  《永乐大典》它是汇集了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的八千余种古书典籍,除了著名的经史子集,还有哲学、文学、历史、地理、宗教、医卜等各类著作,包罗万象。
  《永乐大典》还收录了许多后世已经残缺或佚失的珍贵书籍,如《薛仁贵征辽事略》、宋本《水经注》等,其所征引的材料都是完整地抄录原文,因而许多宝贵的文献能保存其原貌,人们称《永乐大典》为“辑佚明初以前珍本秘籍的宝库”。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百科全书,它比著名的《不列颠百科全书》成书年代早了300多年。
  《永乐大典》于永乐六年编修完成,被收藏于金陵的文渊阁。永乐十九年,明成祖朱棣迁都京城,也将《永乐大典》带了过去,收藏在皇宫内的文渊阁。
  到了明嘉靖时期,由于这位皇帝平生喜好仙术道教,一心想求得长生不老。在其案头,总放有几册《永乐大典》,以备参考之需。嘉靖三十六年宫中失火,嘉靖立即命左右登文楼抢运《永乐大典》,一夜中竟下谕三四次,焦急失态之状,足见《永乐大典》在他心中之重。
  虽然最后抢救下来了,但嘉靖为防不测,特颁旨将《永乐大典》重录了一套副本。四年后,《永乐大典》有了副本。正本存放文渊阁,副本藏在皇史。可是却从此时起,《永乐大典》正本的去处就音讯渺然。
  有人认为它毁于清代乾清宫大火,但这个说法却站不住脚,因为乾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时,因为要从《永乐大典》裒辑佚书,曾经在宫里宫外都查找过《永乐大典》。如果正本还藏在皇宫,肯定不可能要去宫外查找。
  另外还有说法说是被李自成烧掉的,李自成即位称帝之后便匆匆撤离京城。他将怒火发泄在京城这些几百年的宫殿和城楼上,下令放火焚烧。在这样一个人人自危的乱世,已经没有人会去顾及一部书的存在和命运。
  但这同样也没有依据,李自成是烧毁了一些书,但并没有记载烧的就是《永乐大典》。而且,连明朝太监都不知道《永乐大典》正本存放在哪里,怎么证明李自成烧的就是《永乐大典》呢?这也只是一种猜测之辞。
  尽管众说纷纭,说法不一,但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是,几百年来,《永乐大典》正本却从未现身过。所有的正史野史也找不到关于正本的准确记载。
  至于副本,则在清朝历代皇帝手中散失。顺治曾把《永乐大典》放在身边阅览,身边的侍从可能趁机把《永乐大典》窃为己有。当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