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拓跋弘心里烦闷,忍不住想得更多了!
他越来越没有安全感了!
“陛下!”李萌生忽然更近地走了一步,而后凑到拓跋弘的跟前,意味深长地说了一句,“既然如此,为何不把冯家的人都调出去,分散他们的势力呢?”
李萌生表面上是在替拓跋弘着想,而暗地里,却是一个劲地在想着,要怎么瓦解冯清如的势力。
“调出去?”
“是啊!只要他们不在陛下的眼皮子底下,那陛下就可以随心所欲了啊!”
这时,拓跋弘仿佛从李萌生的眼神中重新燃起了希望。
调离国都的事情,他不是没有想过,只是冯清如一直在宫里,而冯家的人又多半与他沾亲带故,所以,他实在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现在冯清如不在宫里了,或许,他貌似可以一试。
“师太说的没错!朕现在或许可以将他们调离国都了!”
拓跋弘心中做好了决定。
“陛下想做就去做吧!不要总是瞻前顾后的!为君者,必须懂得近而远之,远而近之的道理!”
李萌生又再次嘱咐了一遍。
确实,有些人太过亲近信任的时候,真的应该疏远!
“没错!太近了,反而会绊住朕的脚下!”
拓跋弘对此深表赞同。
“是!”
李萌生又欣然地点了点头。
既而,拓跋弘忽然两眼放光,兴奋异常地盯起了李萌生,突如其来地说道:“真没想到!师太除了精通道家玄学,还深谙治政之道!”
☆、第494章 明调暗贬(四更求月票)
李萌生听拓跋弘一说,即刻就警惕了起来。
“哦!陛下见笑了!都是贫尼书看得多了,在其中悟出了些许道理罢了!算不上是深谙其道!”她急忙找借口掩饰道。
再不掩饰,她就要露馅了!
“师太又谦虚了!”
拓跋弘以为李萌生真的是在谦虚!
“那……既如此,贫尼的酒送到了,陛下的心结也打开了,贫尼~就先告退了!”
李萌生打起了退堂鼓。
如果她再继续拓跋弘的跟前,迟早就会露出什么破绽。
因为面具可以遮住她的脸,声音也刻意压低,但这一切却无法伪装她自己固有的神态与举止。
“师太慢走!”
李萌生要走,拓跋弘便没有拦阻。
一直以来,他对李萌生伪装的这个不言师太都是客客气气,尊敬有加的。
既而,李萌生最后又笑笑地看了一眼拓跋弘,悠然自若地离去。
此时,待李萌生走去,刚才进殿放酒的抱嶷走了出来。
抱嶷一边翘首看着渐渐远去的李萌生,一边皱着眉头细细地打量。
他看着李萌生一步一徐的神韵,仿佛看到了一个熟悉的人。
可这个人是谁?他一时半会压根就想不起来!
不过,他总觉得这个李萌生装扮的不言师太有些古里古怪。
于是,他向拓跋弘纳闷地说了一句。
“陛下!你有没有感觉~这不言师太古里古怪的?”
他这也只是个人感觉,所以,他想问问拓跋弘的感觉。
“哪里古怪?朕看着挺好啊!”
然而,拓跋弘看着远去的李萌生的背影,却并没有察觉到什么古怪。
在他个人看来,李萌生唯一古怪的地方,就是给他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李萌生装扮的这个不言师太,才是真正能够给他排忧解难的人!
“奴才总觉得,她走路的姿态像是一个人!”
这时,抱嶷终于想起李萌生装扮的不言师太哪里出了问题。
可是走路像谁?
“像谁?”
拓跋弘也好奇了。
“奴才想不起来了!”
这抱嶷关键时刻却掉了链子。
他又想不起来了!
“咚!”
拓跋弘给抱嶷脑壳上敲了一下。
“朕看你啊,是老眼昏花了!净开始瞎说!”
拓跋弘权当抱嶷讲了个笑话,故意逗他笑,所以,并没有把此事放在心上。
“奴才没瞎说!”
抱嶷揪揪着嘴,直觉得委屈。
他可没瞎说!他是个人感觉罢了!
“好了!不说了!进去喝酒去!”
这时,拓跋弘心思早已飘到了李萌生送来的那坛子酒上,不想再与抱嶷理论。
他对抱嶷说了一声,而后笑笑地先行走回了殿里。
“好嘞!”
抱嶷见状,笑笑地跟了上去。
两人开始在殿里,自行痛快地饮起酒来。
……
次日,太极殿上,拓跋弘借故以定州刺史办事不利、管理不善为由,将定州刺史卸任。既而,拓跋弘又委婉地央求冯熙,让冯熙迁任定州刺史一职。
无奈之下,冯熙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
他看了一眼游雅,又看了一眼高允、高闾,继而递了个颜色,暗示他们不要轻举妄动。
这是摆明了的明谪暗贬!他怎能拖他们下水?
几人会意,皆没有再出头露面,只得在一旁暗暗观望。
然而,此事却高兴坏了朝上的李惠!
李惠手里捋着自己的三寸胡须,得意洋洋地看着冯熙。
他一边看着,一边还在心里不住地暗中嘀咕。
这回,我看你怎么翻身!
此时,众人摸不清朝上的形势,皆是面面相觑,不敢在朝上搅上一搅。
直待朝散,大臣们在回去的路上,开始议论纷纷。
众人揣测,冯家在冯清如“卧病在床”之后,势力一日不比一日,甚有大势已去之状。
冯熙、高允、高闾与游雅等人听见,别有深意地看了一眼对方,而后约到游雅府邸一叙。
来到游雅府邸,四人找了一间安静无人的房间,席地而坐。
四人围坐地上,一边烧着茶水,一边商量讨论着今天发生的事情。
他们已经完全没有心情想着喝茶了!
“到底怎么回事?陛下为什么会突然调你到定州做刺史?”
此时,身为东道主的游雅,第一个按捺不住自己的性子,首先问了起来。
冯熙闻声,长呼了一口气,继而摇了摇头,同是纳闷不解地说道:“我也不知道!只不过前些天,陛下找我商量立楚楚为后的事情,我没同意,然后陛下就生气了!”
“难道~陛下是因为立后的事情,才调你去定州?”
高闾觉得这理由有些荒唐地让人难以置信。
一个为君者,怎可能如此小肚鸡肠?
游雅、冯熙闻声抬眼看了一眼高闾,而后摇了摇头,表示不知。
既而,高允深思了一番,开始张口发话了。
他目光烁烁,语气坚定地说道:“陛下喜欢楚楚,一直想要立楚楚为后,这是众人所皆知的!只是这立后一事关系重大,陛下如果只是一意孤行,那肯定是不行的!毕竟,立后之事还要依照祖制来办!”
计划不如变化快,即使拓跋弘自己想立冯楚楚为皇后,那也要经过“手铸金人”的选后制度。
“对!依照祖制,选后必要手铸金人!可手铸金人流程复杂,漏洞百出,弄不好,就会被别人乘了嫌隙!”
说起“手铸金人”的祖制,游雅深有感悟。
冯清如被立为皇后的时候,他可是去做了说客!
那时候,在手铸金人的现场,女人们之间的战争,他可是看得一清二楚。
当时,真是凶险啊!
“我记得,之前太后手铸金人的时候,那个乙夫人就没少花心思!要不是当时先帝圣明,早做好了安排,那这皇后之位,还不知道花落谁家呢!”
高闾想起当时的情形,也是印象深刻。
这手铸金人之时,就是各宫嫔妃争相玩心计,斗手段的时候,所以,当时在场的他,也是看的明明白白。
“不过,我觉得,陛下并不是因为立后一事而调你去定州!”
然而,高允却并没有把注意力放在这“手铸金人”的祖制上。
☆、第495章 明哲保身(一更求月票
在他看来,拓跋弘绝不是那么简单没有头脑的人。
他认为,拓跋弘这么做,一定有他自己更深的目的和想法!
“令公所言何意?”
这时,冯熙、高闾与游雅三人听高允这么一说,相互看了一眼,而后迷惑地看着高允。
高允捋了捋胡须,联系着今日在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对三人仔仔细细地解释了一番。
“你们想想看,如果只是因为立后一事,陛下生气,那陛下何不直接下一道圣旨调王爷出国都,而是要大费周章地到朝堂上,装作很为难,很委婉地调王爷出国都呢?”
此言一出,三人顿时觉得这其中暗含玄机。
“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