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儿女成双福满堂-第10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邱晨在沐恩院正厅见了人,翟玉甫体态匀称挺拔,仪容气度俱佳,对邱晨也很是礼仪周到,恭恭敬敬地执了长嫂礼,为邱晨在两次登榜后前往恭贺表达谢意。
    邱晨自然恭贺他高中之喜,寒暄了几句之后,翟玉甫因由同年相邀告辞而去,留下宜萱在靖北侯府跟邱晨说话。
    没了男客,姑嫂二人由正厅转至后院,两人靠着大迎枕歪在榻上说话,昀哥儿就在榻里边呼呼酣睡着。
    “这下,你总算是熬出头了。”话题自然而然地说起了翟玉甫的高中,邱晨笑着感叹一声,随即问道,“我看前头还没有任命……可是还没想好留京还是外放?”
    宜萱脸上的喜色掩都掩不住,听了此话微微皱了皱眉头,道:“正是如此……夫君愿意外放,从地方上做起。婆婆和我都不想他离京……夫君一直闭门苦读,立志做官一任造福一方。可咱们都知道,这外放的官员离京不易,离了京城再想回来就更难了。”
    说到这里,宜萱顿了一下道:“再说,父亲散淡多年,朝中乏人。秦家虽说位列勋贵,但官员调动升迁之事上怕也帮不上太多……”
    秦修仪虽然多情,却对庶出子女的态度向来都是淡淡的,从小到大,她们几乎没有父亲关爱的印象,更别说出嫁后,每次回娘家都不一定见到一面,更别说关切了。
    宜萱其实想说,父亲可能根本不知道她夫君参加科考中了进士,更不会为了她夫君的前途操心。但想及自己所求之事,这些话在舌尖儿上打了个转儿,终究被她又咽了回去。
    邱晨进了秦家也有一年半了,对秦家几个主要成员的脾性习惯也基本了解了,宜萱没有说出口,她却已经听明白了其中的担忧和感慨。对宜萱夫妇二人相携上门的缘由也就有了个大致的猜测。
    温和一笑,邱晨将一盘子西瓜往宜萱面前推了推道:“你也不必太过担心。这事毕竟关系着姑爷的前程,你最好还是能跟姑爷好好商议,妥当了,再操作安排不晚。好事要赶巧,不在早晚的!”
    翟玉甫中了进士,能授的也就是七品小官,这等品阶,在京城六部诸司衙门里,有状元公那样的天子近臣一步登天,自然就有各种闲差,苦差,同是六部,其差距何其悬殊。
    外放地方官员,这贫瘠县和富裕县差别也大……另外还有个远近之分,京城近郊的县镇做知县也是外放,南到琼州、云贵,北到奴儿干都司,西到西疆,一去就是几千上万里地,两厢里同样是外放为官,其中差距何止云泥!
    听邱晨说的明白,宜萱略略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点头捻了一块西瓜放进嘴里吃了,赞了声道:“这瓜真甜……我也跟他说了这话,他却说读书出仕,为的就是安国济民……读书的都……有些不合时宜了。”
    说完,宜萱很是有些灰心地摇摇头。
    邱晨扑哧一声笑了,拍拍宜萱的手笑道:“咱们女人想的就是一家人和睦喜乐,富足平安地过日子。男人么,心里想的总是跟咱们女人有些不同。他们心里怀着天下,怀着社稷黎民,怀着定国安邦的梦呢!有大志向好,有了大志向才能有大出息不是!这事儿,你也不用跟他拗着……嗯,这样,若是他一心想着外放,你也劝着亲家母些,别阻拦他。外放也有远近,咱们就在南直隶北直隶选一处外放,既圆了他安国济民之志,也能让他体察民情,熟知庶务……等做满一任,人脉政绩积累了,或外放升调,或回京安置,也都是顺理成章的。”
    宜萱明显松了口气,脸上浮起一层欢喜来。
    邱晨垂了眼睛,喝了口茶,也不看宜萱,仍旧垂着眼睛,道:“如今京中形势……让姑爷外放避一避,也好!”
    宜萱眼中闪过一抹明了,神色也肃然起来,连连点着头道:“那我回去跟婆婆好好商议商议,就听大嫂的。”
    邱晨勾起唇角笑起来,看着宜萱道:“若是外放,你跟着不跟着?”
    宜萱脸色有些黯然起来:“我是家中长媳,又主持着中馈……怕是不能跟上!”
    说着说着,不由垂了头。
    邱晨看着微转着头的宜萱,暗暗叹了口气:“其他的都是虚的,家庭和睦,一家人亲密……无间才最重要。”
    宜萱垂着头,盯着脚前的地面怔了片刻,然后缓缓转回头来,盯着邱晨道:“大嫂,你说我跟上,会不会被指不孝?”
    邱晨嘴角微微一抽,垂了眼道:“我读书少,大道理知道的不多,可也知道,所谓孝道并非一成不变的。孝不孝也不在守没守在身边……做人妻子的,最重要的是丈夫,做母亲的,最重的自然是儿子……你替他们照应好儿子,也是一种孝。这中间,并不冲突。”
    宜萱的眼睛渐渐亮起来,眉花眼笑地连连点着头道:“大嫂说的对……嗯嗯,是我着相了!”
    六月初九,翟玉甫点了南直隶正定府长清县知县。长清县在正定城北,紧邻运河,乃正定府到通州前的最后一个中转码头。土地肥沃,水利设施完备,有马踏湖和燕归湖等湖泊水面,物产丰富,被誉为京南的鱼米之乡。距离京城只有三百里左右,快马加鞭一日即达。
    邱晨打发了人送了份贺礼过去,隔天,宜萱来跟邱晨辞行,随后欢欢喜喜带着三个孩子跟着翟玉甫离京赴任去了。
    进了六月中旬,秦铮仍旧不见有信,邱晨忧虑渐渐重了起来。
    昀哥儿已经满了六个月,不知是不是营养特别充裕的缘故,比一般孩子健壮许多。王氏的孩子康和比他大三个多月,平日里吃的也不差,却不昀哥儿高,也不如昀哥儿壮。不到六个月就能很利落地坐着了。到了六个半月上,已经开始倒腾着手脚摸爬滚打一番了,只是爬的还不太利落。
    为了防止小东西从床上爬落摔着,邱晨干脆找庄子上的老农帮着做了个大大的蒲草垫子,上边用三梭布封了,直接将昀哥儿和康和放在上边玩耍。然后,就经常看到康和安安静静地坐在垫子一角,昀哥儿则是穿着连衣短裤,满垫子的摸爬滚打。
    连衣短裤经邱晨授意,做的不是小熊就是小老虎,还有个小兔子的屁股后头还缝了个白色的毛球儿,垫子上就不时变换着萌萌的小兔子、小笨熊和小奶虎……
    六月下旬,秦铮仍旧没有消息,北路的徐琼倒是有两回军报送回来,却并没有透露南路军的消息。
    邱晨忧虑着,更不敢让自己闲下来。每日处理家事,应付京中各方的应酬往来,主要的是,春天种下去的马铃薯就要收获了。
    六月底,邱晨带着孩子们再次下乡去了庄子上,避暑。
    这一次,汤老先生因中了暑气,没有随行,汤家的两个孩子汤家卓汤家斐哥俩儿却跟了过来。
    六月底正是一年中最酷热的季节,这群孩子七八岁不到十岁,正是最活跃好动、最不知深浅的年纪,邱晨不敢放任他们自己玩耍,干脆带了他们去地里看着马铃薯收获。并给了孩子们一项工作,每个人发了一本账册子,一根碳条,让他们每人带着两名小厮,在地头寻个树荫候着,庄户们收了马铃薯就送到他们这边来过称记重,一来对产量有个清晰的统计,二来也作为庄户劳力们干活的计酬依据。
    孩子们第一次被授予如此重要的任务,一个个都格外认真负责,一天下来,小脸儿晒得通红了,也没有一个人叫苦喊累。
    收获的第一天,杨璟庸就赶了过来,看着一堆堆马铃薯和孩子们报上来的亩产数量,一脸喜气洋洋地几乎笑成了花儿。邱晨几次想要询问关于藏地的战况,却都被杨璟庸有意无意地避开了去,两次三番之后,邱晨干脆不问了。
    上战场就有危险,秦铮能回来自然会回来。万一……她追着杨璟庸问,就是追着皇帝去问也没什么用。
    杨璟庸得了准确的亩产收入,带了一大筐新收获的马铃薯,临近午时了,都没留下来吃午饭,跟身后有狗撵着一样,带着人匆匆回了京城。邱晨忙着,连送都没送,只盯着运回来的马铃薯,让众多妇人孩子们挑选出破损磕碰的,完好的送进早就挖好备用的地窖中。
    吃过晚饭,邱晨就招呼秦礼秦孝带着孩子们去湖边下水游泳,几个小子仅穿了短短的内裤,跟小白条鱼儿似的,在水里扑腾撒欢儿……邱晨也去,只不过让人清了一处地方。她让丫头们用蚕丝编织了长及膝盖肘部的弹性衣裤,充当泳衣使用。阿满也穿了同样的衣裤,跟在她身边,有些悻悻地。倒是坐在木盆中的昀哥儿,兴奋地有些忘乎所以,几次想从木盆中爬出来,好在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