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嫡幼子的从容人生-第23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栓住她,楚家便至少能再延续两代荣华。
  老太太算盘打的极好,就是没料到瑞嘉公主自己偷摸跑到金銮殿相夫去了。
  最后一场殿试,乾封帝与内阁里诸位阁老都在,当时诚王势大,得以与太子一起陪侍。瑞嘉一身内宦服藏在大殿西北角最后一根廊柱后面,逐个打量应试的士子。
  她从后往前看,直到最后,眼光停在御座下方第一座便再未移过。
  这位殿下看得入痴,身形显出来了都未曾发觉。太子与诚王一抬眼,便看到穿得不伦不类的皇妹呆愣愣的站在角落里,两眼正直勾勾的盯着会元看,简直丢人丢到宫门外了。
  刘谙当时都要给这位小祖宗跪下了,苍天呐,让这位混进来,圣上待会不得扒了他的皮!
  内阁里诸位阁老眼观鼻,鼻观心,只当什么都没看见,唯有抱恙在身的何阁老吓出了一身冷汗。
  无他,自己的嫡长孙何佩成就在底下考着呢,要是被这位殿下相中了,那前程可就断了啊。
  本朝皇女多下降武勋,驸马可掌兵权,限于前线,因此,公主多寡。
  皇女所出子嗣带有一半天家血统,生下来便有爵位。凭其母的受宠的程度,高可至三等伯,再不济也是从二品轻车都尉。
  而文官之后多凭科举晋身,不奋斗个二三十年别想摸着三品的门槛。
  像这样父子尊卑倒逆,成何体统。
  这是世家推脱赐婚的常用说法,但实际上呢,只是因为利益阵营的不同导致文武之间的绝对不相容。
  在世家眼中,武勋究其出身,大多草莽,立户不足百来年,谈何底蕴。没有底蕴,便教养不出优秀的子孙,没有优秀的子孙便不该妄想朝政务上插手,乖乖待在边疆专心对付异族就好了。
  北疆是开国皇帝特意辟出来的“讲武台”,时时磨砺着大朔兵锋,但上百年过去了,这块磨刀石眼看就要见底了,武勋们自然得另找一条活路。
  军中底层无阶可上,只能认命苦熬;中层回防之后把控地方,勉强支撑门户;而剩下的高层嘛,自然就只能在朝堂上比划了。
  永安侯府算是武勋中转型最为成功的一例。当然,这里面大部分都要都要归功于沈赵两家联姻的功劳。正因为有这层关系在,文官体系对于永安侯府怀字辈的几位老爷并不像其他人那般极度排斥。
  目前京中大部分武勋都被夺下了军权,京郊那三毛两爪谁也不放在眼中,勋贵之后空有名号,却无实权,如此下去,撑不过三代便会被养成一帮禄虫。届时,削爵恐怕就不再是笑谈了。
  科举晋身,五分苦学三分机遇两分资质,缺一不可。
  出身高门、自小锦衣玉食的公子们,哪个能经的了十年苦读,绝大多数最后都逃不过蒙荫入仕。
  也因这个缘故,大批中低层要职被侵占,世家的权益受到严重挤压。
  挡人官道,尤甚杀人父母。就凭这利益关系,文武之间的梁子就解不开。
  从孝宗收复西境之后,大朔已难有开疆辟土的大动作,文武之间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就拉开了差距。
  文尊武卑,驸马人选一定,便会授予正二品虚衔,划归宗亲一派。除非前线掌兵,否则三品以上高职免谈。
  何佩成是何家倾力培养的继承人,如若尚主,在六部九卿中的仕途便会受到极大阻碍,按往常有过的案例,十成可能被调进清水衙门荣养。
  而且本朝公主彪悍成风,私德秽乱,声名狼藉者比比皆是,世家最重门楣,子孙尚主,羞及祖庭,是以避之不及。
  不过事实证明何阁老真的想多了,何佩成才思敏捷不假,但面相方正端肃,完全不投咱瑞嘉殿下的眼缘。
  人家一眼相中的可是那届会试飙出来的大黑马,邵家八公子,邵柏博!
  科举乃是朝廷选拔人才的大事,哪容一个小女子任意胡为。瑞嘉公主最后被内侍与两位皇兄合力擒走,带回了后宫发落。
  太子当时心里十分惋惜,早知道半路杀出一个邵柏博,他绝不会早早答允皇祖母那桩婚事。
  邵家与承恩公府的分量孰轻孰重,是个人都会比较,东宫简直亏大发了。
  乾封帝赐婚的圣旨早就拟好了,只等金殿定榜便同时颁旨,楚家一早打过招呼,皇室不能出尔反尔。
  不管小女儿怎么闹腾,楚奕辉都是铁板钉钉的驸马人选。
  当然,以乾封帝对母家那点稀薄的情感,指望他教导闺女婚后三从四德是甭想了。瑞嘉公主原就得宠,因着这事又抓住了君父的几分愧疚,那作起来就更是无法无天了。
  这位殿下从头到尾都没正眼看过楚奕辉一眼,满心满眼都是新鲜出炉的状元郎。
  公主府整修完毕,便撇开驸马一人玩的欢快。
  邵柏博在翰林院任职,她就在翰林院扎营,瓜果点心捣饰的就跟戏园子一般。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段时间邵楚二人与瑞嘉公主之间的爱恨情仇就是京城老百姓的最大谈资。上到达官显贵,下到贩夫走卒,无不嘲笑楚奕辉这绿帽子戴的稳。
  邵柏博原有一青梅竹马,乃已故直隶总督徐哲于的长女徐榕月,两人是姨表亲的关系。徐榕月因为采选的缘故,从很小的年纪就随母兄借住在京城外家,两人算是日久生情。
  不过,邵玄渊名声虽大,但身份不高,邵柏博早先又无心功名,所以徐家本宗对这门婚事极不看好。
  徐家是诚王党的骨干,就在乾封帝头批打压的名单上,阖族遭难,为了挽回颓势,便想将家族嫡长女送进宫城,以求圣心怜悯。
  瑞嘉公主不知从哪查到了点蛛丝马迹,霎时间妒火中烧,一番添油加醋将此事报给了夏皇后,她留了个心眼,没说心上人与徐贵姬有私情,只说此人行为不检,妇德有亏。
  区区一个六品贵姬,又不得宠,夏皇后就是手无凤印,收拾她也绰绰有余。
  邵柏博在表妹进宫之前请人提过亲,这桩婚约虽说未成但也极犯忌讳,为了保住两家清白,邵府便紧急出手,在附庸属官中挑了一家适龄的火速下聘。
  林氏其父那时不过是礼部四品从祭,能与邵氏这等百年士族结亲,简直是祖坟冒了青烟,况且未来姑爷又是才华横溢前途无量的状元郎,喜得林氏一族一点都没矜持,媒人上门的第一回 就应下了。
  即使后来被瑞嘉公主处处刁难,林家也没吐出这门婚约,咬着牙将闺女送出了门。
  当时若不是太子下了禁足令,将瑞嘉圈在坤宁宫,恐怕她能在人家大婚的时候上门砸场子去。
  不可否认,邵柏博避居江南,其中也有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位殿下,好在三年过去了,彼此之间都冷静了下来,瑞嘉公主怀有新欢,纵使对故人念念不忘,但有邵阁老在那挡着,她又不能将人抢回公主府去,索性再不相见,省得心痒痒,给自己找罪受。


第194章 鸠占鹊巢
  楚太后的身体每况愈下,现在不过是用药吊着命罢了; 所以虽然面上气色还好; 但实际上; 多走两步都会觉得胸闷气喘。
  老太太也清楚自己熬不了多久了; 好在太子储君之位已经坐稳,她除了娘家几个不省心的兄弟也没什么放不下的。
  现任承恩公府当家的几位老爷没有什么恶习,就是草鸡的身子揣了颗凤凰心。
  楚家起于微末,跟世家压根不沾边。能有今日的光景,全靠太后肚子争气,当年一举生下先帝长子,而这个儿子后来恰好又成了九五至尊。楚家水涨船高; 地位一下就拔到了极致。
  家中老太爷在时尚好; 承恩公府上下勉强算摆得正位子; 虽说对外孙没什么襄助,但也绝不拖后腿。那时候乾封帝还是湛王殿下,虽然外家看着默默无为,但有血脉这层牵扯; 心里还是有不少情分在的。
  直到当今正位东宫; 马上就要登基之时,楚家出了有史以来最大一场差子,直接交恶孟家,导致乾封帝不得不以半君之身亲赴孟府磕头认错,可谓之奇耻大辱!
  自那以后,楚家与乾封帝便再不复往常亲近; 太后多番说合也不过为娘家讨到些面上荣光,实权,乾封帝分毫不给。
  正因为清楚这里面的恩怨,所以当初楚太后才那么坚持的要将瑞嘉下降承恩公府,哪怕这疯丫头胡作非为、不守妇道,也都压着不给和离,她老人家不求别的,只要瑞嘉生下一个带有天家血统的楚氏子孙,也就知足了。
  偏偏楚奕辉是个无能的,连自己媳妇都拢不住,太后没办法,只能强撑着一口气,出来给夏皇后母女施压。
  其实老太太还留着一手绝的,若真到了无可挽回的境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