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姑娘看向了赵雩。
赵雩道:“我叫人在城郊周围走访过,通州周围就有些村子里有人家养蚕的,也有抽丝织布的,不过都是零散的几家,不成气候,织的布也大部分是棉布,不过北方这边技术也有独特于南方那边的。所以说这边并不是就不如南方,而且技术方面不用发愁,我可以找人过来教授,桑树我也看过,我的庄子上有些,那一片周围也有不少,咱们开始肯定也不是要做多么大的,因此也够了。”
喝了口茶继续道:“前面的一套技术都不成问题,最后就是开绣坊,其实这才是最重要的一步。现在都城在这边,丝织局却还都在松江府、苏州那边,即便京城这边不设立丝织局,但是可以想得到,对于丝绸绣品来说,京城这边用量必定大增。试问如果用量大增的时候怎么办?松江府那边调?总有周转不过来的时候。”
“何况,生意是做出来的,以前丝绸绣品江南最发达,越往这边就越少,再往北几乎就没有了,可咱们都城现在在这边,等于是北方的丝绸绣品因为这一次的迁都必定的会红火起来,那么需求量有了,咱们为什么不做起来?”
“生意就是要做到头里,别人都没想到的时候,咱们开始做,必定是好生意,等大家全都开始抢这碗饭吃,那咱们自己吃的必定会少一些。”赵雩看向了五姑娘,笑着道:“开绣坊,将苏绣的技艺在这边传扬,也许这边又会有了另一种绣法,对于整个丝绸行业也是好的。”
五姑娘失笑道:“生意上的事情我可是一点都不懂,不过绣艺方面……”
赵雩忙道:“如果是不外传的针法,自然是不会让你们传出来,开了绣坊用的都是大众的针法,现在苏绣在江南也是很宽泛的,传到这边也是早晚的事情。”
三嫂听得觉着有道理,笑着道:“七妹到底是做生意的料,说起来头头是道,我觉着很有道理。”
只要不是说要韩家将独有的针法交出来,五姑娘就没什么不同意的,何况这是娘家的事情,她又不懂生意,跟着也着急,如今赵雩想出来了办法,她当然愿意出一份力。
“好啊,这样听着是不错。”
三嫂又问赵雩道:“那现在需要怎么做呢?我们是不是要买地种桑树了?”
赵雩笑着道:“现在种桑树可来不及了,那时间更长了,还是买已经有了桑树的地为庄子才合适,这些我先看着,三嫂回去了和老太太、太太们说说,她们也同意,那我就开始找地找人。”
三嫂点头:“好,这个确实回去说说才行。”
☆、第146章 铺开
李家那边,大太太和二太太身体都有些不适,大太太也有慢慢将管家的事情交给儿媳妇的想法,因此从这件事开始,就叫三儿媳放手去做。
三嫂唐氏和相公李赫商量过,觉着此事还是要找赵雩帮忙,而赵雩自然是义不容辞。
定了种桑养蚕,她就马上命人在附近找桑树多的地方,赵雩的意思,之前创业的时候是要投入一些资金的,而李家那边,三嫂虽然没说,但是赵雩想都想得到,能动用的银子必定不多,如果说先期投入就叫李家掏银子,后面可能会亏本。
在银钱方面,赵雩一向看的开,并不很计较,而且对于李家她一直心怀感激,全都到了北平府这边之后,来往的也勤了,以前那还有些生疏的感觉早就没有了,就真的和自己的娘家一样。
所以赵雩也愿意鼎力相助。主意是她出的,开始有风险,那么银子她先出,她也是有承受一定风险的能力。
跟三嫂说了,叫三嫂和五姑娘现在只需要办来两件事,一件就是买织机,找绣娘。人数先定在三十到五十人左右,织机也是这个数。第二件依然是找人手,这个人手,就是李家今后要把这一整套接过去的人手,如今先跟着赵雩学。
幸好李家家大业大,几代人的积累,奴仆家生子也非常的多,跟着来到这边之后,庄子地少了,很多家生子都暂时的闲着,一听赵雩要人,三嫂回去之后就叫四个管家四个婆子带来了二十来个人手,有男有女。
赵雩将大海找的庄子上懂桑树养蚕的人叫来,这是两个人,一个叫陈全,一个叫曹禄,全都是庄子上的人,陈全种过桑树,而曹禄,是因为他家的老婆养过蚕,现在还养着。
这边养蚕的目的就不如江南那边那么纯,单单是为了抽丝织布,这边养蚕也有卖蚕茧的,很少一部分是肯费劲去抽丝织布的。
两人跪在午宴下,赵雩在屋里,隔着帘子问他们道:“咱们那个庄子上,那十几棵桑树一直都是陈全你在照应?”
陈全忙道:“不错,正是小人,庄子上高管事说的,那些桑树碍事……想砍了呢。”
赵雩道:“这个且不说,”转而又问曹禄:“你家里的会养蚕,可会缫丝?”
曹禄道:“我和娘子都会,不过家里没有家伙什,我们在村子的时候,村里有一户地主家有一全套的缫丝用具,我娘子和我都在那地主家做过这个事。”
赵雩心中一喜,忙问道:“若是我打算种桑养蚕,缫丝织布,你觉着还缺什么?用具我自然会准备。”
陈全和曹禄两人一听,这才算是明白了夫人把他们找来询问的意思,曹禄想了想道:“桑树怕是不够,夫人若是最终是要织布,既然铺开必定是要有一定的数量,不然不值当的,但桑树太少了,养不了多少蚕宝宝。”
赵雩问陈全道:“周围还有什么地方有桑树?”
陈全道:“桑树很多,只是都不成气候,东一棵西两棵的……”说到这里停顿了一下,声音微微提高了一些道:“小人想起来了!在通州下沟二村那边,有一片桑树!足有上百棵,不过不连着,中间乱七八糟的有竹子有梨树什么的……”
赵雩心中一喜,对陈全道:“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你先找李府过来的那几位管家,问问他们里面的人手里哪些是管着地、树这方面的人,和这人一块儿去找到那片桑树林,询问是有主无主的?”想了想道:“去找大海,叫大海找人和你一块儿去办,府里人知道怎么买地的多。”
陈全忙答应了。
赵雩这才继续问曹禄:“桑树若是有了,你觉着还缺什么?”
这一点她并不是不知道,只不过是问一问稍微懂行的人,看看和自己想的是不是一样的,如果一样,那么怎么解决赵雩全都已经想好了,自然算是想的周全了,那么接下去就是开始铺开了。
曹禄大约的还是觉着这事有点不靠谱,结结巴巴的道:“夫人……此事不是那么容易的……缫丝织布,这需要的不只是人手、用具,最需要的还是懂这一行的人,小的听说,就是那江南地方,不同的地方养出来的蚕宝宝抽出来的丝都不一样的品质,有些是上等的细丝,有些本事再高,却因为水土的缘故,缫出来的都是粗丝……还有那养蚕,养蚕也是个精细活儿,要不为什么叫蚕宝宝呢,就是因为蚕特别的娇贵,养蚕的人家关门闭户,养蚕室平常不许随便进出,里面的人吃饭喝水都送进去,甚至到了蚕宝宝结茧的时候,客人上门都拒之门外的……”
赵雩点点头,她就是常州人,跟丝绸打了那么多年交道了,这个自然懂:“不错,在江南那边围着湖州的那一带,缫丝成细丝的多,也是最上等的,而无锡那边,手艺再好,缫出来的丝却大部分都是中等的肥丝,除非是特别精于此道的手艺人。而其他的地方,养出来的蚕宝宝结茧都是下等茧子,缫出来的基本都是粗丝。”
曹禄一听,比自己知道的详细多了,想想也是,夫人本就是江南人,又是做丝绸生意的,这个能不懂吗?!有些讪然的道:“还是夫人知道的详细。”
赵雩道:“养蚕是个精细活,缫丝是个手艺活,不过,不管是什么,咱们这边的人和南方人一样,都是勤劳能干的,丝的品质方面,我之前也找过人,将今年周围各地不同的丝拿上来看过,虽然和江南的不太一样,不过织丝绸缎子不成问题……就如你说的,只要从养蚕宝宝开始,精精致致的一丝不苟,依然是能抽细丝。”
这一点曹禄同意,真要是把蚕宝宝养好了,结成上等的蚕茧,自然就能缫出上等的丝来。关键就在这里,北方的人没有那么高超的养蚕缫丝的技术,这一连串的步骤中,有一步没走好,那整个步骤全都毁了,缫不出上等的细丝。
仿佛是知道曹禄现在想的是什么,夫人在屋里已经道:“至于技术方面也不用担心,我已经找人去江南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