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瞧见杨澜的笑容,不知怎的,朱由校感到心安了不少,最初地那些惊恐就像长了翅膀一样,从他身上飞离。不知去了何处。
前面的拉车的老牛向前行了两步,便停了下来,前面尽是惊慌失措,四处奔跑的人群,集市乱得就像一锅粥,它茫然地停下了脚步,不晓得怎么办?
也多亏是一头温顺的老牛,若是换了一头年轻的公牛,面对如此喧嚣的场景。或许会受惊发怒狂奔吧。那个时候,这场面恐怕会更加热闹了。
杨澜皱了皱眉。说实话,他情愿前面那头牛拉着车子发足狂奔,这样,他便可以驾着马车跟在后面,离开这个地方再说。
至于,那奔牛会不会撞死无辜的路人,那就不在他的考虑范围了。
若不是身后地朱由校是一个心地仁慈的家伙,杨澜不敢在他面前过多表现出自己杀伐决断的一面,他说不定会使一个法子,刺激那头牛,让它发怒狂奔,现在,这想法自然只能是想法,不能实行了。
不过,也没有必要这样做,匆匆一瞥,杨澜便把整个局面尽收眼底。
刺客大概有十多人,他们地武功也算是不错,但是,跟随朱由校的那几个侍卫也不是无能之辈,他们都是军中骁将,立过战功,见过血,并非某些仗着家世前来皇宫镀金的勋贵子弟。
既然朱由校执意要微服出宫,魏忠贤为了他的安全,自然要选一些手底下有点本事的侍卫跟随,不会选那些酒囊饭袋。
对朱由校的安全最有威胁的乃是牛车上那两名杀手的弩弓,弩弓乃是军中管制器械,那些家伙能够将其弄到手,也算是难得了,不过,这两人已经被杨澜铲除了,到了这步田地,整个刺杀行动应该算是彻底失败了。
对于刺杀来说,讲究的便是突然性,若是失去了突然性,变成了比拼消耗地攻坚战,无论如何,对刺杀者这一方来说都不利。
顺天府的衙役,五城兵马司的兵丁,他们平时的反应不管再拖沓,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恐怕也不敢怠慢,应该已经组织人手赶了过来。
打一个比方吧,如果在后世的北京,要是在西单这样的地方发成了大规模的群殴,加上出现了枪击,北京警方恐怕早就出动了?
如果,负责这次刺杀的带队头目稍微有些脑子地话,这个时候,恐怕已经在考虑撤退了吧?
杨澜仔细地观察着那些刺客,场面虽然纷扰,他却将那些家伙的动静一一看在眼里,他在想,自己是不是将那个带头的人抓起来呢?
刺杀皇太孙,能够准确地打探到皇太孙的行踪,能够动用这么多的人手,能够设下这般周密的暗杀计划,能够动用军方才有的弩弓,要说这背后没有某个大人物支持,根本就不可能,要顺藤摸瓜,将那个幕后人物找出来么?
如果这样做的话,自己便过早地涉入了朝堂的争斗,日后,肯定会成为某些不怀好意地家伙地目标,在得罪了谬昌期等东林人士之后,再得罪这批人,以后的日子恐怕就难过了!
但是,就算自己不这样做,也陷入了这趟浑水之中了,无论如何,自己也不会允许朱由校死在那些人手中。
记得史书上没有记载这次刺杀,是因为从来就没有发生过?还是因为皇太孙私自出宫被刺杀不光彩,这件事没有传扬开去?
那个赶车地刺客像发了疯一般,他拼着中了一刀,将与之对敌的侍卫逼了开去,自己转过身,向马车飞扑过来,目光中充满了疯狂,以及即将殉难时的那种狂热。
杨澜冷冷地注视着对方,他见过这样的目光,在后世。
他曾经研究过一些隐秘的录像带,看过某些阿拉伯圣教战士在进行自杀式攻击的时候的眼神,与眼前这人的眼神一般无
会是谁训练出这样的死士呢?
杨澜有些好奇。
因为,在他的视线中,总会有一个刺客留下来单独面对侍卫,他们全然不顾自身的安危,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同归于尽的路数,然后,同伴们在他们的掩护下混入人群中,悄悄逃走。
以杨澜的眼力,竟然没有看出是谁下的暗号,让他无法追踪。
现在,又有一个疯狗扑了上来,他不可能扔下朱由校去追查刺客们逃走的踪迹,因此,他顺藤摸瓜的计划也只好胎死腹中了。
那个冲上来的刺客虽然极其疯狂,不过,杨澜要解决他也只是分分钟的事情,但是,杨澜并没有这样做,他不想在朱由校面前表现得太过厉害,轻描淡写地解决了这个家伙,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那人解决,这两种行为在朱由校脑海中留下的印象肯定会不同。
于是,杨澜显得非常狼狈地拖住那人,身上还留下了一些无足轻重的刀痕,随后,在扑过来的侍卫的帮助下,这才解决了那个家伙。
这时,顺天府衙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兵丁这才赶了过来,一如大部分的警匪剧,坏人跑光之后,警察来了!
(兄弟们,后面追兵凶猛啊,还差十来票了,前面已经把梧桐甩了一百多票了,大家一定要用月票将梧桐顶起啊!天天近万字,很痛苦的啊!)
正文 第二卷 京城风波恶 第八十三章 东厂来人
更新时间:2009…6…19 12:24:38 本章字数:5189
四月十一日。
皇太孙朱由校遇刺后的第二天。
有雨,雨从第一天半夜开始下起来,到了早上,停了片刻,辰时一过,便又开始下了起来,绵绵不绝,仿佛永无休止。
雨越下越大,雨丝如线,在房檐前斜斜地落下,连绵不绝,编织成了一张大网,稍远一点的景物,皆在雨丝编织的这张大网内迷蒙,让人无法看清。
杨澜坐在屋檐下,静静地看着这檐前的雨景。
身下乃是葛明辉师傅所制的沙发,舒适程度赶不上后世那怕最便宜的沙发,并且,只要稍有挪动,便会发出吱呀的声响,颇让人心烦,不过,坐在上面,还是比坐木椅要舒服,这沙发制成之后,杨澜给自己留了两张,送了几张到了宫中交给了朱由校。
提到朱由校,便不能不提到昨天的那场刺杀。
虽然,朱由校毫发未伤,然而,刺杀皇太孙,那是何等的滔天大罪,全京城都应该戒严,掀起滔天波澜,正常的情况下,应该是如此。
然而,今天整个北京城都波澜不惊,不要说戒严,就连城门口的盘查都未曾加强几分,一切和平常没有区别,这一切都显得很诡异。
昨天事情发生后,面对顺天府那些衙役的盘问,杨澜只是表明了自己的身份,直到来了更高级的官员后,朱由校才不得不表明了身份。很快,便有宫中的人前来,一大帮侍卫和内侍赶到了现场,簇拥着朱由校离开了长街,分别之际,杨澜和朱由校甚至都说不上话,两人只是用眼神交流了两下。
顺天府的那位高级官员知道杨澜是新科状元,翰林院编撰,也知道他杀了两个刺客。救了皇太孙,所以,不敢对他大声高气,并且,似乎宫中有命令,他们也只是当场问了杨澜几个简单的问题。了解了一下事情的经过,连衙门都没有让杨澜进,便放他回家了。
事情肯定不会这么简单便结束。回到家地杨澜发现自家地门口多了十来个兵丁。带队地小校告诉他。这是害怕贼子上次刺杀不成。这次继续来刺杀他。所以。他们得到了上面地命令。专门前来保护杨澜。
是地。大部分底层人员都不晓得内情。他们以为刺客们刺杀地乃是新科状元。不晓得其中牵涉到皇太孙。
保护?
还是监视?
杨澜微蹙着眉头。
昨天地那批刺客留下来地一个都没有活着。要不死在侍卫们地刀下。要不就服用了一种奇怪地毒药。立刻七窍流血而死。在临死之前。每个人眼中都闪耀着狂热地光芒。就像不是去赴死亡地盛宴。而是去赴他们心中至高无上地神灵地邀约。
这样的死士,在这个时代。什么团体能够训练得出来呢?
不过,杨澜现在没有过多考虑刺客的事情,他比较担忧自己的遭遇,虽然,皇太孙遇刺的消息被掩盖下去了,但是,不表示就不会追究这件事情,随朱由校出宫的八个侍卫活下来地只有四个,还人人带伤。这么危险的局面,只是想一下也是心惊肉跳,宫里的人又怎么会不追查下去呢?
朱由校是因为出宫与自己见面才遇到地刺杀,虽然,自己杀了两个刺客,救了皇太孙的命,然而,在这件事情上,恐怕也脱不了干系吧?
刺客怎么知道朱由校出宫的时间的?怎么知道他会前往巧夺天工?又怎么会在朱由校回宫的路上设伏?
恐怕。接下来都会有人前来追问自己。找替罪羊,本就是大明官场的传统啊!
耳边响起脚步声。杨澜没有回头,仍然蹙着眉头望着面前的雨幕,脚步声在他身边停下,随后,一双手搭在他肩上,为他披上了一件外袍。
“下雨了,天冷,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