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铁奴允许从朔北迁入九州的的几个大部可以私铸银锭,但银锭底部一定要刻有官方规定的铭文,否则不允许流通,遇到会没收。
其中南北镝被视为一个部落,可铸银锭,铭文分“南镝”、“北镝”字样。这一块是北镝的,所以事主来自北镝。
针对沈弄璋,或者是傅柔隐藏在暗中的敌人,是来自北镝?
第180章 变故
天色大亮时,竹排进入了陵州地界,山势趋缓,前方已看到平地。
船伙计回头看向东面的水面,低声对穆砺琛说道:“大当家,后面有船追上来,速度很快!”
穆砺琛与沈弄璋闻言转身,果然看到一条小小的快船仿佛箭一般破开水面,朝他们疾速奔来。
“停下歇歇,等等后面的船。”穆砺琛下令。
两条竹排停下,沈弄璋带着孩子上了另一架竹排,穆砺琛殿后,正好迎上快船。
“穆当家?!太好了!沈当家和孩子们都好吧?”不等到跟前,快船上的人已经提高声音问道,似是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既叫得出自己的名字,又有着一些担心,这些人是专门来追他们的,看到了水中的船只残骸,担心他们遇到不测,所以才这么焦急。
但是,穆砺琛和沈弄璋都不认识他们。
快船靠近,一中年汉子站在船头对沈弄璋施了一礼,亮出了葛静敷的信物,隐晦地说道:“鄙人王一辽,沈大当家,您家姐夫病重,希望您全家能返回去看望。”
沈弄璋听过这个人的名字,木桐州悦和商队现任当家人油王王一坪的弟弟。当年王一坪曾托人请沈弄璋为王一辽谋个一官半职,但沈弄璋认为他王家已经掌控了拓国的桐油生意,如果再有官职傍身,只怕势大难控,便托辞婉拒了。
但阜康六年的时候听说王一辽已入都城做了绣衣御史,乃是葛静敷从中引荐给吴悠。
即是葛静敷安排,又是这样的官职,沈弄璋便知道葛静敷所想,也只当不知。
此时知道是他,穆砺琛与沈弄璋对视一眼,二人的目光又不约而同地偷偷看了看穆建铮。
穆建铮眉头紧锁,脸上隐现忧色,又有些矛盾,似是犹豫不决。
沈弄璋伸手拉住穆建铮温热的小手,对王一辽说道:“昨夜遇袭,几个孩子受到惊吓,且先让我们安抚安抚孩子。”
王一辽并没有多追问,只是施礼示意他们随意,他则默默站在船头,看向两岸山坡。
“想回去吗?”沈弄璋蹲下身体,视线与穆建铮平齐,温声问道。
穆建铮有神的眼睛转了转,其中泪光隐然,抿了抿嘴唇,却没有回答。
沈弄璋将他拥进怀里,轻轻抚摸着他的后脑和薄薄的脊背,片刻,才轻声问道:“陪娘一起回去,保护娘,好不好?”
穆建铮伸出两条小手臂搂住沈弄璋的脖子,开始没有用力,然后力道越来越大,将头埋在沈弄璋的肩背里,忍着哽咽,发了轻轻的一个“嗯”字。
感受着穆建铮的煎熬,沈弄璋突然想到了穆砺琛。他十二岁的时候正被兄长陷害,父亲对他也没有特别的关爱,母亲懦弱无能,那个时候他身边只有一个方烈能帮他分担一点忧愁,却又被关进大牢,他不仅要护住自己的性命,甚至还要护住方烈的性命,一切,都只能依靠他自己,在那种进退维谷的绝境里,他是怎么坚持过去的。
抬眼看向穆砺琛,沈弄璋眼里的情绪极为复杂,有对穆建铮的心疼,对他勇敢的感动,更有对穆砺琛的心疼和敬佩,还有对穆砺琛越来越深沉的爱意。
轻轻地,沈弄璋开口道:“你带着镐儿和敏儿先回外湖,我和铮儿回去。”
“你姐姐要我们一家都回去呢。”穆砺琛微微淡笑着,拒绝了沈弄璋的安排。
“娘,我们要和你跟大哥在一起。”
“上次去安州你们就没有带我们。”
穆建镐和穆建敏也不愿意与母亲和大哥分开,更是找机会抗议道。
沈弄璋露出犹豫的神色,不是她不想带着三个孩子回曙城,只是昨夜刚遭到袭击,今天便得知铁奴病重,实在不是巧合。
葛静敷派人来追他们,显然是为穆建铮而来,傅柔要为儿子争王位,更是要保住自己的地位!
她这九年花费许多精力、财力打理王宫内外的关系,除了为自己的商队、商铺扩大生意和商路,也暗中为傅柔拉拢了许多重要人物。
铁奴一病,眼下便成了重要时刻,她必须回去。
这次回去路上将会有很多难测的风险,不是他们一家人便能应对的。沈弄璋带着穆建铮反倒可以秘密行动,偷偷绕过危险。
“我知道你的心思,两个人赶路更方便嘛。”穆砺琛笑道,“但一家人赶路热闹呀。况且有这位大哥在,安全应该无虑。”
后一句,穆砺琛提高了声音,故意让王一辽听到。
王一辽将头转回,看着沈弄璋与穆砺琛,说道:“自当护佑两位当家一家安全。”
他既如此说,沈弄璋实在也没有办法拒绝穆砺琛的坚持,只得点头。
一家五口上了对方的快船,瀚船帮的伙计们却仍旧向西而行。他们将去祥河处换成船帮的船只,并向关门山发送消息,通知外湖及施辰等人此间经过,再返回敦城。
八月三十,沈弄璋带着女儿穆建敏,以一身普通农妇和女童的打扮,缓步走在通往敦城的官道上。
自与王一辽见面后,借水路快船,一行人飞快赶路,到了敦县地界,所有人弃船登岸,便分作两队。沈弄璋和穆建敏在前先前,穆砺琛带着穆建铮和穆建镐,还有王一辽在后,相距几里地之遥。
虽然已是深秋,但路上行人不少,是以官道之旁的茶棚仍未歇业。
沈弄璋抱着穆建敏进入茶棚歇脚,一打眼,竟看到赵先坐在靠着门口的小桌上,慢悠悠地喝茶。
赵先乃是赵必功在曙城养的外室的儿子,后因穆砺璁围剿牙人而藏匿在敦城的宅子,便再没有返回曙城。赵先今年已经十九岁,秉性聪明,颇有些才华,赵必功去年托沈弄璋说情,在敦城县令处谋了个令史的小差。
虽然只是个县令便能做主任用的小职位,但赵先笔墨不俗,倒是很得县令喜欢,也因此,绝不会随随便便在这城外官道的茶棚里喝茶歇脚。
沈弄璋瞥了赵先一眼,没有说话,捡了偏僻的角落坐下,招呼店家上茶。
赵先抬头看到她们进来,起身去了后门,茶棚之后是店家自己休息的简易草屋。
沈弄璋等待茶棚中再无其他人后,拉着穆建敏借口解手,也去了后面的草屋。
“沈当家安好,三姑娘安好。”赵先始终没有落座,听到沈弄璋进来的脚步声,即刻施礼道。
穆建敏行三,所以很多人称她三姑娘。
“见过赵令史。”沈弄璋一家人每年往返曙城与外湖,都会在敦城歇脚。赵必功每次必会前来拜会,每次都带着赵先,是以双方见过几次。穆建敏不过七岁年纪,倒是记得清楚,主动向赵先打招呼。
赵先微微倾身扶起穆建敏,对她淡淡一笑,这才起身对沈弄璋道:“家父得到消息,有人买通姚三要与沈当家、穆当家不利,然而派人赶到曙城报信时,两位当家已经出发多日,万幸无事。”
“多谢赵先生及赵令史挂心。”沈弄璋道谢,虽然对赵先有扶携之功,却不自傲,仍旧以礼相见,问道:“赵令史怎在这里?”
“家父还有一道消息——曙城恐有变故,要我在此等沈当家,提醒沈当家当心。”
“什么变故?”沈弄璋明知故问。
沈弄璋既然去而复返,自然有原因。赵先虽然年纪轻,却知道沈弄璋是故意为之,也是谨慎所致,倒也不追究,答道:“听闻国君病重,几个武将有些异动,曙城现在明松暗紧。贵公子铮的身世,已有不少人知道,所以,沈当家要小心提防。”
话不多说,却已足够。
铁奴若死,王位必有一争。铁马钎的母亲辛氏乃是朔北人,他们同气连枝,怎容得下强悍的北国的王后傅柔与她流落在外十二年的儿子穆建铮。
但是,沈弄璋还要知道更多!
“所谓异动,是哪方面?”沈弄璋问道。
赵先倒是不隐瞒,答道:“听父亲说,之前南镝北镝换了不少金器和麦子。”
自铁奴统一朔北和穆国,朔北也开始慢慢接受穆国的饮食,尤其更喜面食,所以与启部和聿国的粮食交易更加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