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抗战之血色战旗-第9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ā肺茨芙饩龅奈侍狻�
是日上午9时左右,一**同蒋介石最后一次握手、道别后,即乘车离开山洞林园,赴九龙坡机场。陈诚代表蒋介石到机场送行。
**与送行国共两党及各界人士握手告别,并与陈诚、张治中、陶行知夫妇在机场留影。
**还与在桂园服务的国民党宪兵握手说,你们辛苦了,谢谢你们。登机前,**指出:中国问题是可以乐观的,困难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9时45分,**偕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乘专机离开重庆返回延安。
至此,为时43天的重庆最高级谈判落下了帷幕….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是走向国内和平,还是走向内战,是建立一个新型的民主国家,还是重走蒋介石**主义制度的老路,这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两种命运和两种前途。
在这两种命运、两种前途的大决战中,东北地区以其优越的经济条件、重要的地理位置,以及突出的军事、政治价值,成为美。苏两国十分关注的热点中的热点和国共两党极力争夺的战略区域。如果国民党占领这一地区,那它就能利用东北雄厚的工业基础,同华东、华中相配合,南北夹击**及其解放区。反之,如果**控制东北,就可以形成背靠苏、蒙、朝的战略基地,根本改变长期以来被国民党四面包围的状态。
东北,包括现在的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东部、河北省承德地区,总面积130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9。2%,人口3800余万。这里幅员辽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工业发达,交通便利,是中国现代化较早启动、现代化工业较早建立和较为发达的地区。
东北物产十分丰富,在大山和黑土之下,闪耀着各种瑰丽色彩的数十种矿藏,其储量之丰富,有的是中国之最,有的为世界之首。据1944年矿产储量调查统计,当时的东北拥有铁38亿吨,煤228亿吨,铜132万吨,铅、锌113万吨。据1943年统计,煤产量2532万吨,占全国煤产量的49。5%;安全发电能力107万千瓦,占全国的78。2%;水泥产量15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66%。这在旧中国工业中是个不小的数字。
东北是全国主要产粮区,清一色黑钙土的松辽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粮食产地。
在关东这片肥沃的黑土地上,可耕地面积3273万余公顷,年产将近2000万吨粮谷。
盛产大豆、高粱、玉米、小麦。其中大豆产量占当时世界产量60%以上。
东北的长白山和大、小兴安岭的森林面积为2615万公顷,木材总蓄积量30多亿立方米,占全国的1/3,木质优良,是造船、架桥、建筑、军用的优质材料。
东北的铁路、公路运输较为发达。当时铁路有1。4万公里,占全国铁路全长1/2以上:公路有10。8万公里,几乎占全国公路的50%。
东北南临黄海、渤海,港湾众多,有大连、旅顺、安东(今丹东)、营口、葫芦岛等优良港口。还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及其支流,河流交织、航运贯通。关东的经济,在全国的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从地理环境和战略位置看,关东的北面是苏联。西与蒙古人民共和国接壤,东南和朝鲜为邻,南面的辽东半岛同山东半岛的胶东解放区隔海相望,西南与冀热辽解放区毗连。如果**控制关东,就将打破国民党军长期对关内备革命根据地四面包围的局面,使之有一个巩固的战略基地,一个革命的总根据地,以支持关内备解放区的斗争,加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相反,如果东北地区为国民党所占据,关内备解放区就会处于国民党军南北夹击的不利的战略态势之中。所以,抗战胜利后的关东立刻成为国共两党争夺的重点。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他们最先看到了东北地区背靠强大的苏联,西邻蒙古人民共和国,东联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南与冀热辽、华北根据地连成一片,是理想的战略大后方和总根据地这一步带有全局意义的好棋。
因此如考察**中央抗战后期诸多决策,就可以发现进军东北不是**中央的临时决定,而是**等政治局成员向往已久的设想。
中国**在抗战中后期,就已考虑从日本侵略者手中收复东北的问题。1942年7月**和**曾在电报中探讨过在战后为争取同国民党合作建国,把八路军、新四军集中到东三省的问题。
1944年9月1日,刚刚担任中央城市工作委员会主任的**,提出:“成立城市工作部………现在主要准备一批干部做满洲工作。”
同年11月,**在**中央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曾说过:中国的国土蒋介石丢到哪里,我们就到哪里。还要准备几千干部到满洲去。
1945年4月,在苏日中立条约终止后不久,身在酉北高原的**则更加关注东北这块战略要地了。为此,他在批转给晋察冀分局的一I页指示中说:苏联终止苏日中立条约表明,苏日战争爆发已经为期不远,远东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今后配合盟军作战,将主要配合苏联。现在即加紧进行主力军、地方军的训练与扩大,以便能抽出若干主力,用于开辟东北。
1945年4月召开的**“七大”会议上,**在其所作的政治报告中指出:“在沦陷区中,东北四省沦陷最久,又是日本侵略者的产业中心和屯兵要地,我们应当加紧那里的地下工作。对于流亡到关内的东北人民,应当加紧团结他们。准备收复失地。”
5月,**在七大会议上又一次指出:
“如果东北能在我们领导之下,我看这就可以说我们的胜利有了基础,也就是说决定了我们的胜利。现在我们这样一点根据地,被敌人割得相当分散,各个根据地都是不巩固的,也没有工业,有灭亡的危险。所以我们也要争城市,要争那么一块整个的地方。我们要有包括东北在内的一块整个的根据地。这就全国范围来说,就是胜利有了基础,有了巩固的基础。”
在这次会议上,**还提出:“要准备20到25个旅,15万到20万人,脱离军区,将来开到东北去…….东北四省极重要,有可能在我们的领导下。有了东北四省我们即有了胜利的基础。”
6月9日,在七大会议选举中央委员会时,**再度谈到东北,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的发展,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现在我们的基础是不巩固的,因为我们根据地在经济上还是手工业的,没有大工业,没有重工业,在地域上也没有连成一片。
此后的6月11日,**在(关于选举候补中央委员问题的报告)中又进一步强调指出:“东北是很重要的,从我们党,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及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好更巩固了。“**还指出,如果东北四省被我党我军占领,中国革命不但有巩固的后方,而且将使平津的国民党军队处于我四面包围之中。相反,如果东北落入国民党手中,就将使我敌后根据地陷入蒋介石的四面包围之中。
1945年8月,当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大反攻阶段后,**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任弼时在26日的政治局会议上也曾指出:
“我看我们控制东北将是远东和平的保障。掌握东北是极重要的问题。掌握了可将革命提早若干年,掌握不了可使革命迟延若干年。东北可说是决定中国革命之命运的,所以掌握东北是首要问题,别的地方丢一点也没有什么。”
**中央领导人的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预见,集中反映了中国**对东北战略地位的认识,成为**中央确定战略方针,把战略发展的重点指向东北的根本依据。正是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随着东北很快光复,**迅即布置军事力量以最快速度抢进东北和热河地区。
急剧变化了的国内外政治格局,使东北成为不仅是中国,而且是国际两大政治势力争夺、角斗的一个焦点;也使中国**人挺进东北,把东北变成夺取全国的战略基地的理想变为可能。
日本宣告投降时,国民党400万军队的主力远在西南、西北大后方:而**领导的130余万八路军、新四军及220余万民兵,则遍布于同东北海上联系和陆地接壤的华东、华北广大地区。不仅如此,**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早已在东北生根,有很好的群众基础。
抗战胜利后的形势,极有利于**向东北的发展。鉴于上述有利形势和东北的战略地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