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百姓是纯朴的,谁对他们好,他们就感恩。
教育都有好几个副部长。赵政策也只是其中之一罢了。部长翁不同自然知道赵政策的身后背景,不过,翁不同也知道赵政策这样的人物不可能在教育部门多呆。
翁不同之希望,赵政策的到来,不要给教育部添什么乱子才好,那样,就谢天谢地了。
赵政策倒也没有什么争权夺利的心思,在赵政策心里,没有转过弯来呢。
准时上班,准时下班,然后回家陪老婆孩子,赵政策的日子过得看起来非常惬意。
而赵老爷子,好像也对赵政策不闻不问。几个伯伯,更是没有安慰过赵政策。
直到有一天,赵政策的母校北方大学的校长找上门来!
“校长,您有什么事情打个电话过来,我去母校就行了,还用得着您亲自跑一趟吗?”赵政策一听老校长来访,赶紧迎了出来。很是恭敬地请老校长就坐,敬烟敬茶。
“赵部长,我这次来是有事相求啊。”校长看起来消瘦了不少,强行笑道,“公事公办,我还是来一趟的好。”
“校长,您有什么吩咐。就请直说,只要学生能够办到的。绝不会说半个不字。”赵政策想都没想,就马上表态说。
要是在别的领域,赵政策还不敢说大话,可这教育领域,本身就属于自己这斤,教育部副部长分管,名正言顺。
“政策,您先看看这封信吧。”校长叹了一口气,递给了赵政策一份文稿。
赵政策一看,也愣了愣。
这是封公开信,题名《致全校教职员工的公开信》,信中对北方大学的教育管理体制,双代会的民主程序等许多问题,向校领导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更为甚的是,参加北方大学第二届教职工代表大会和第十一届校工会代表大会的双代会的十七个代表团中,有十个团的青年教师代表在公开信上签名
这些青年教师希望真正的把北方大学办成*人民的大学,他们要求获得参与民主办学的权力。
“政策啊。”校长皱着眉头说,“现在,这封公开信就出现在校园内的布告栏上,成了全校的舆论中心,而双代会,也被迫延期,专门讨论这些问题。”
先前,赵政策还以为老校长找上门来,是为了母校的某些利益问题。可事情确实这么回事。赵政策倒有些难办了。这种事情。是不大好用手中的行政权力强行解决的。
略微一沉吟,赵政策才很是恭敬地问:“校长,您需要我做什
“我是个做学问的人。对管理方面本来就不擅长。”老校长正色说道,“我还是专门做我的学问好了,请教育部领导另选贤能,我甘愿让位,这是我的真心话。”
“校长,您这么一说。学生就无地自容了。”赵政策大惊,赶紧说道,“我不也是您的学生吗?母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人才,这就是您的心血啊。”
“可我真的是有心无力啊。”老校长微微叹了一口气,“我不是在撂挑子,而是解不开这个结,无颜面对全体师生。”
“校长,这驯情交给我来处理吧。”赵政策想了想,就笑着说,“总有解决的办法的,您别着急。”
“真的。”老校长这才高兴了,“那你什么时候去学校。”
“我这就跟校长您过去。”赵政策也不客套,直接站了起来。
“这不太好吧。”老校长反而迟疑了,“不耽误你的正常工作
“校长,我这教育部部长也就是个闲职赵政策微微一笑,
“整天都闲着呢
老校长自然认为赵政策说的是客套话,但见赵政策对自己这个校长这么尊重,也很是欣慰。
作为北方大学的校长,老校长的学生当中。职位比赵政策高的人多的是。但能够如赵政策这么尊重自己,二话不说,就从副部长办公室里出发。随自己去母校的,赵政策还是第一个。
赵政策请老校长的小车先行,而自己的小车则跟在后面,往北方大学方向驶去。
进北方大学的校长办公室,赵政策就问道:“校长,您能给我一份北方大学的组织架构图吗?,
“组织架构图?”老校长微微一愣,随即摇了摇头,“没有这个东西,不过。我这有一份副校长分工示意表,不知道有没有用。”
“那也行赵政策笑了笑,“您老坐,我先看看
通过这份副校长分工示意图,赵政策倒是基本上看清了北方大学权力的金字塔。
北方大学一共有正副校长把人。在校党组领导下的校长办公会议之下。七个副校长分管着八十多全部门。而其中用虚线与校长们联系着的教学科研单位,仅仅占三分之一。
“校长,我记得七八年的时候,学校里只设教学系十五个,另外有四个教学直属单位和六个研究所,外加设处级行政管理部门八斤,吧赵政策略微有些诧异,问问了一声。“这一下子增加了这么多的部门?”
“看来政策对母校还是很熟悉的嘛老校长点了点头,“进入八十年代。情况忽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行政管理部门取代教学科研部门。占据了主导地位。你也看出来了吧,八七年,直接从事教学和科研的系增加了四斤”所增加了六个,而非直接从事教学科研的职能部门。一下子变成了四十多个,而这中间。还没有包括党务系统的管理部门呢
“这样啊赵政策微微皱起了眉头,嘴上却笑着说,“有专家统计。八十年代和五十年代相比,教学科研单位增长四倍,而非教育部门却涨出了十倍,真可谓发展迅猛啊。”
“我也知道这个里面有问题。”老校长苦笑了一声,“可现在其他高校也基本上是这样,教委基本上也是这样安排的。”
“校长。您让助理陪我做个调研就行了赵政策点了点头,“您好好休具,这个事情,一个星期内我一定给您答案
“政策,这下可给你添大麻烦了。”老校长笑了笑,“可我也是没有办法了。你又是从北方大学出去的,我这才厚着脸皮找上门去
“校长,您太客气了,我是您的学生,为母校分忧解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赵政策赶紧说道。
老校长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件事情确实让赵政策为难,因为赵政策在别的地方可以说是地位显赫,可在北方大学内。到处都是他曾经的老师和校领导,这又是斤,得罪人的事情。至少,老校长是这么认为的。
殊不知,以赵政策今日的阅历,处理起区区一个北方大学的事情来,自然是游刃有余,并没有老校长想的那么复杂。
而赵政策现在要做的是,先调查好具体情况,然后对症下药。
让老校长的王助理惊讶的是,赵政策的调研好像没有一点儿规律可循,基本上是在找北方大学的领导以及老师们聊天,谈家常。
赵政策第一个找到的是自己在北方大学的同级校友王志半,他是历史系的青年教师,取得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打手 卜伙子课讲得不错,颇得系里重视。
不过。现在王志平却不得不申请调离。到另外一所大学任教。
“老同学啊,不是我对母校没有感情啊。小王志平脸色有些悲愤,“你看,我母亲,爱人,孩子再加上我老少三代四口人就住在这样一间集体宿舍里,实在是没有办法了啊
“老同学,具体说一说吧,也许我能够帮你解决这个难题呢。”赵政策呵呵笑着,递给王志平一支香烟。
王志平和赵政策在当年北方大学的那一届里,算是非常出名,主要是因为学业成绩非常好。
而赵政策更是因为《实践出真知》一文而闻名于北方大学。
王志平和赵政策当时都是学校的学生会干部,自然打过一些交道,彼此之间比较熟悉。
人脉的积累 第四百一十一章
更新时间:2010…8…27 0:36:42 本章字数:4414
到调离的原因,至志平很是悲愤地给赵政策讲述了他月川引的…个又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怪圈。
“我和爱人家都在外地。结婚后还是各自住单位的集体宿舍。为了能有一间洞房,我们向分房委员会递上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经过种种艰难曲折,大约经过了一年的时间,最后才以探亲的名义,借给我们一间住房,并限住一个月。房子窄小破旧,倒也凑合了,但没有暖气。为了取暖,我们只好买煤生火。这下,问题来了,买煤要煤证,办煤证要户口本,上户口要住房卡,而借助的房子是没有房卡的。转了一大圈,我们两才发现,这是一个死循环。要跳出这个怪圈,只有两条路,或者忍寒受冻,或者回集体宿舍。一气之下,我们交出了那把倒霉的钥匙,放弃了这次努力争取来的周年蜜月。”
去年,王志平的爱人耍临产了,需要一斤,坐月子的空间。万般无奈,王志平找到系里,希望能借间房。
“系里很同意我的处境,却又房无一间,只好让我去找主管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