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带着仓库到大明-第7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露面。
  “陛下,臣以为北平城小,待日后人口繁衍,城内必拥挤不堪,何不如趁着工匠们都在,户部钱粮趁手之际,再修一座外城呢?”
  说这话的官员马上被杀人的眼神聚焦,不过他一点儿都不怕。
  朱棣这些年干了多少大工程?
  哪个皇帝不好大喜功?
  臣子之道千变万化,可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你想升官,你想实现自己的抱负,那就一定要揣摩皇帝的心思。
  夏元吉首先就不干了:“陛下,户部的钱粮臣已经分摊到了今后十年,若是一朝取出,那臣请乞骸骨。”
  这是威胁还是负气?
  看夏元吉的模样,多半是负气。
  想想也是,大明的财政全靠着他在周旋,好容易从瀛洲弄回来几十万两银子,这口一张就想全拿出来,而且还不够。
  朱棣本是面无表情,听到这话后就怒道:“动不动就乞骸骨,你以为自己是魏征吗?”
  魏征敢谏,和唐太宗君臣一起流芳千古。
  朱棣这话是讥讽夏元吉想学魏征,可却心思不纯。
  那官员趁机说道:“陛下,瀛洲那头的金银也该送到了吧,到时候拿些出来,正好让外邦看看我大明的煌煌京城。”
  这话很有蛊惑力,夏元吉看到不少官员都面露赞同之色,就说道:“陛下,大明各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者依然比比皆是,难道修一座富丽堂皇的京城就能让他们吃饱穿暖了吗?”
  这厮怎地化身为方德华了?
  这次连杨荣都有些麻爪,夏元吉以前虽然时常进谏,可从未这般的直言过。
  刚才的话堪称是批龙鳞!
  群臣寂静,朱棣冷眼看着下面,突然说道:“此事搁置。”
  搁置了好啊!
  杨荣心中念佛,要是朱棣脑子一热,他的麻烦就大了。
  “英国公已经押解着那批金银到了,你等且去迎迎。”
  这是朱棣的另类反击。
  你们不是说朕好大喜功吗?那就去看看吧,去看看这个好大喜功的帝王给大明带来了什么!
  什么?
  群臣瞬间傻眼,虽然上次朱瞻基说在瀛洲弄到了几百万两金银,可在没见到实物之前,大家还没啥概念。
  几百万两金银啊!
  那是什么?
  ……
  当张辅率领骑兵到达城外时,百官已经恭候多时了。
  双方见礼之后,张辅就当先进城,随即那浩荡的车队缓缓而来。
  上次的银子是送到了金陵,所以这是北平人第一次看到这等规模的……
  “银山银海呐!”
  一眼看不到头的马车和牛车上全是贴着封条的箱子,不用猜测里面是什么,看那些牛马费力的样子就知道了。
  “都是金银!”
  每辆车都有一个木箱子被打开,不是黄金就是白银,引得那些百姓眼热不已。
  沈阳觉得自己就是个命苦的,在为朱棣办了那事之后,他的未来就将在远方,远远的离开朱瞻基。
  可在临走之前,他还得完成一项任务。
  “知道吗?这些金银都是从瀛洲得来的,那里多金山银山,以前倭国空坐宝山而不知,如今都是我大明的了。”
  “大明的百姓去了那边就是人上人,土豆知道吧,那边现在就种的这玩意儿,轻松的很!”
  “没媳妇的去了就发女人,瀛洲的女人柔顺,而且……你懂的。”
  散播了这些话之后,沈阳就带着几个手下,回身看了看皇城,然后就消失在了北方。


第897章 什么是大明
  浩浩荡荡的车队一直在进城,两边的百姓已经从开始的震惊变成了麻木,只是有一种情绪在胸中酝酿着。
  “这就是大明啊!”
  一个儒衫中年男子眼圈发红的感慨道。
  边上一个穿着补丁衣服的年轻人兴奋的道:“可不是吗,大明大明,啥叫大?地盘大,人大,钱大,这才是大明!”
  一个抱着孩子来看热闹的妇人不屑的道:“看你们说的,那是军队厉害,咱大明的军队把异族都打怕了,这才是大明!不然你看看前宋,那些读书人不是哼哼唧唧的说前宋如何的好,钱如何如何的多,可前宋在哪呢?”
  那儒衫中年人不悦的道:“你懂什么?此一时彼一时,那时的异族凶蛮,能扛那么久,你可知是谁的功劳?”
  那妇人把孩子抱紧,嗤笑道:“咱不知道什么功劳,只知道家里的老人说了以前事,说蒙元人就是当年灭了前宋的蛮族,可蒙元人现在在哪?都被咱大明给打跑了!咱们比一比,前宋和大明谁厉害?”
  那穿补丁衣服的年轻人点头道:“大嫂这话不假,听祖辈说过,以前蒙元人在的时候,咱汉人就是下等人,直到太祖高皇帝把他们打跑了才安生些,如今陛下又经常出塞去打,也算是为前宋报仇了吧。”
  “无知之辈!”
  儒衫中年人拂袖准备离去,可一个老头却从他的身后挤了出来,差点把他撞了个踉跄。
  正准备喝骂时,儒衫中年人却看到那老头宛如疯癫的推开前方挡路的人,冲到了车队边上。
  “想发财的痴人!这下多半要倒霉了!”
  押送车队的骑兵马上拔刀,可就在他准备喝令时,那老头却噗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高喊着。
  “大人,倭寇可是灭了吗?”
  那骑兵看到老头并未有抢夺的意思,就喝道:“倭国都是大明的瀛洲了,还有什么倭寇!快快闪开,否则杀无赦!”
  “果真?”
  老头跪在地上,突然仰头,泪水从那双老眼中流淌下来,顺着橘皮般的脸四处纵横……
  “儿啊!倭国没了!没了!倭寇也没了!你便回来吧!”
  儒衫中年人正在拍打着身上刚才和老头接触过的地方,听到这声苍老的呼喊后,他的手一僵,叹息了一声,摇摇头就挤进了人群中。
  “那老头肯定是从南边迁移过来的,那些年南边可是遭难了。”
  一直以来,倭寇猖獗到了什么程度?
  从元朝开始就无可奈何,明初朱元璋派出使者,结果被斩杀,也不了了之。
  最后就是禁海,迁移沿海诸岛的百姓回来。
  而这一切依然没能阻拦倭寇的入侵。
  “陛下万岁!”
  “大明万胜!”
  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然后那声音就渐渐的多了起来,也整齐了起来。
  喊声渐渐向城中延伸,一直传到了皇城中。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审阅功勋,闻声就问道:“外面何事?”
  大太监使人出去问了问,回到答道:“陛下,金银进城,有老人感念其子亡于倭寇之手,引得百姓高呼万岁。”
  朱棣嗯了一声,就在大太监以为此事了了之时,朱棣突然吩咐道:“去查了那人的来历和底细,若是家中不堪,就给些银钱让他度日,交代里甲看护好,莫要让人欺了去!”
  大太监赶紧答应了,黄俨凑趣道:“陛下仁慈,想那人必定会铭感五内。”
  朱棣抬起头,目光幽深的看着出去的大太监:“方德华有些话倒是不错,所谓的盛世,大多是腐儒为帝王捧臭脚,也为自己的脸上贴金,何为盛世?首要是吃饭穿衣,其次才是脊梁骨。”
  “不管是大明还是大明的百姓,腰板要挺得起来,这才是盛世。”
  黄俨一怔,想捧几句,可却不敢说。
  “陛下,太孙到了。”
  “好快!”
  朱棣把朱笔一搁,起身道:“让他进来。”
  朱瞻基大步进来,下拜行礼。
  “起来。”
  朱棣看着风尘仆仆的孙子,心中快慰:“金陵如何?”
  朱瞻基的脸黑了不少,不过气质却越发的沉凝了,他说道:“皇爷爷,金陵各卫所未见妄动,留守勋戚大概是察觉到了什么,都说要把子孙送来北平,只是被孙儿拒了。我大明何时需要臣子的儿孙当质子了!那才是取祸之道!”
  “孙儿未及请示就擅自做主,请皇爷爷恕罪!”
  朱棣含笑道:“你何罪之有,所谓的质子,不过是君王无能的外现,必不长久!”
  朱瞻基起身,虽然长途跋涉,可依然是神采飞扬。
  “皇爷爷,这一路行来,孙儿看到的是农者有其田,可商者却稀少,有些上古时的鸡犬不相闻之意。”
  朱棣抚须道:“你倒是知道了,不过万般政事只有一条,那就是稳!特别是关于百姓之事,一定要稳,切不可胡乱一气。你记住了,高居庙堂者,施政当谨慎,必先查之,验之。但政令一下,必要雷令风行,敢阻挠者当严惩之!”
  朱瞻基躬身应了,然后说道:“皇爷爷,还有一项,就是地方的豪绅开始吞并土地了。”
  所谓的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