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谢陛下。”
桥玄叩首拜谢后,急忙回到队列中站好。
刘宏见此闭上眼睛道“李浩,宣旨。”
“诺”
李浩对刘宏微微一礼,随即道“圣上有旨。”
满朝的文武大臣纷纷跪地,李浩见此,打开了手中的绢布道“河南尹,成募县一事。令人发指,然此事不在桥公祖(桥玄的字)之身,但此事令朕惊醒。故,但凡今后县级官员犯案,郡级官员不知者,罪同犯案官员。若亲手将犯案人员揭发缉拿,则无功无过。郡级官员犯案,州级官员同理。望众卿自勉之。”
“臣等领旨。”
“众位爱卿,此圣旨今rì便会下发到各州郡县,希望能还我大汉,一个太平天下。”
“皇上圣明。”
“好了,有事奏来。”
太尉刘矩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事奏。”
“准”
“陛下,如今已然将入十月,天气见寒,往年冬季之时,北方鲜卑屡屡犯边,且度辽将军黄埔规年事已高,臣以为应当早作打算。”
司徒胡广闻言站出来道“臣复议。”
“臣复议”随即便是不绝于耳的复议之声。
刘宏自然知道汉朝的两大边界隐患,一个是西凉的羌人,一个便是北方的鲜卑,乌桓,南匈奴。至于那个挨着辽东的高句丽,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于是刘宏开口道“准奏,封大司农张焕为五原县侯,迁右将军,进驻曼柏,代表朝廷处理鲜卑、乌桓,匈奴事务。朔方,五原,云中,代郡,上谷五郡军事归其统辖。将作大匠李咸迁大司农。”
“迁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幽州刺史,同时节制渔阳,辽东,辽西三郡军事。”
听到刘宏的话,张焕和李咸出列跪地领旨谢恩。
其余的大臣则是大呼“皇上圣明。”
刘宏的一番安排可以说是将鲜卑南下的路都封死了。
随即刘宏便想到了西凉那边,那边可真是大事没有,小事不断。羌人的实力不强,但要是总这么下去,自己就不用干别的了。
于是刘宏开口道“众位爱卿,可有解决西凉羌患之法?”
朝中的众大臣,全都是你看我,我看你。一时之间大殿内静悄悄的。
这时少府李膺出列道“皇上,臣以为西凉之患不过是那里民风彪悍,不易教化,不若朝廷将其迁入司隶,司隶刚刚受到灾害,正是缺人之时,那些羌人来到我中原大地,不出三年,其心必向汉。”
刘宏饶有趣味的看着李膺,民族大融合吗?没想到这个时代竟然还有这等人才。
李膺一说完,司徒长史袁隗站出来道“臣以为不可,圣人有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我等怎能将此等蛮夷之人放在我中华大地之上。臣以为羌人之乱在于治理,只需破羌将军段颖击溃东羌,再遣一能臣,定能解决西羌之事。”
刘宏闻言皱了皱眉头,倒不是认为袁隗说的不对,而是刘宏从心底里反感袁隗,后世的人都知道,这个袁隗正是袁术的父亲。而这个袁家,也是忠于家族,胜过忠于大汉。
但是刘宏不能开口呵斥,因为刘宏不能不让大臣们说话。
而一直关注刘宏的太傅陈蕃注意到了刘宏一闪即逝的皱眉,于是轻咳两声道“陛下,臣觉得两位大人的话,都有道理,但是李元礼(李膺的字)大人的建议,更符合时下的朝廷。”
“太傅,此言差异,若如太傅所言,恐怕是引狼入室吧!”大司农丞袁逢出列说道。
袁逢一说完,太常许训,大鸿胪许栩并朝中出身汝南,颍川世家大族的大臣皆出列复议。
而太尉刘矩,司徒胡广,司空刘宠,光禄勋杨赐,太仆闻人袭,廷尉陈球,宗正刘修,司农李咸等一系列家世不显,忠心汉室的则是出列认同太傅陈蕃和少府李膺的提议。
刘宏见此眉头皱的原来越深了,党争,这可是历朝历代最可怕的事情,一旦出现了党争,而且皇帝还不是一个英明的皇帝话,那么这个朝代就等着没落吧!
而如今党争出现在了刘宏的眼前,刘宏知道这是世家大族对自己凭借政变威望,出台一系列政策的不满。
但是刘宏不甘心屈服,此时朝廷中的顶层人员皆是家道中落和忠心汉室的人,从世家大族在三公九卿中,只占两个九卿,就可以看出来。
于是刘宏淡淡的说道“如此便先放下吧!待下朝后,内阁人员至朕之寝宫商议。”
听到刘宏如此说,袁氏一族顿时像吃了苍蝇一般,这内阁中商议,不是明摆着,不让自己等人说话嘛!
于是悄悄的朝大鸿胪许栩使了一个眼sè,许栩顿时抬起头道“陛下,此等国家大事,当在此德阳正殿与群臣商议,怎可和什么劳什子内阁单独商议。”
听到许栩的这话,太常许训顿时脸sè煞白,恶狠狠的瞪了一眼许栩,你这个蠢材,这话是你能说的吗?虽说咱们许家是汝南袁氏的门生,但是你也不能拿全家的xìng命开玩笑啊!
就在许训担忧的时候,刘宏冷声说道“大鸿胪是在教朕怎么治国吗?”
许栩还在想为什么族兄许训会瞪自己呢!便听见了刘宏的话,想也不想的回了一句“臣不敢,只是皇上年幼,臣担心陛下被歹人蒙蔽。”
一听这话,原本因为许栩说内阁是劳什子的内阁成员,顿时平息了心中的怒火,因为他们不会和一个死人计较。
果然,刘宏厉声说道“大鸿胪许栩训斥天子,罔顾圣恩,欺凌天子年幼,意图逼宫。就地革职,流放西凉。其家眷流放交州,没收其家财,以充实国库。”
随即不理脸上惨白的许栩,转头对许训道“太常许训,教弟无方,罚俸禄一年。”
许训闻言急忙叩首道“谢陛下隆恩。”
这时殿外走进来了两名甲士,将浑浑噩噩的许栩拉了出去,他原本以为没了外戚和宦官的朝廷,皇帝年幼,朝廷将会是他们世家大族的天下,他怎么也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
许栩不是没脑子,只是没想到刘宏这么狠,他原本以为皇帝再英明,也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孩童而已,但是他不知道刘宏可不是一个真正的十二岁孩童,而且袁氏一族也不过是拿他当试探皇帝底线的棋子而已。
此时刘宏也没心思听朝议了,道“退朝,内阁成员寝宫见架。”
说完便走了,也不理会后面的三呼万岁。
第七章段颖与日蚀
回到寝宫的刘宏丝毫不给世家大族争夺大鸿胪的时间,直接一道“迁光禄大夫杜密为大鸿胪”的圣旨便传了出去。
而经过内阁的商议,说是商议到不如说是刘宏直接的命令为好,于是内阁直接一道“将羌人迁入司隶”的圣旨传到了破羌将军段颖的手中。
花开两朵各表一只,暂且不提朝中争斗,先说西凉之事。
段颖,,字纪明,武威姑藏人。初举一孝廉,拜宪陵园丞、阳陵令,后迁辽东属国都尉,鲜卑寇边,以计破之。永寿二年(即156年),镇压琅呀东郭窦、公孙平领导的流民起义,封列侯。
可以说,段颖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将才。
段颖接到朝廷的圣旨,再一联想之前朝中的事情,便笑着对帐内的众将领道“当今皇上真是一位英明君主啊!我大汉中兴有望啊!不知诸位可愿为大汉中兴出一份力?”
“单凭将军差遣。”帐中的将校齐声道。
段颖帐下,可是牛人不少啊!
后世大名鼎鼎的黄埔嵩便在其帐下担任越骑校尉司马,还有后世大名鼎鼎的董卓也在其麾下担任郎中一职。
越骑校尉司马是汉朝京师北军的官职,汉朝的军队主要分为京师驻军,地方驻军和边军三支。
地方驻军便是县尉,郡尉以及州都尉手中的本地防御守军。
边军则是单独设立,只是驻防边界,兵力虽多,但是皆是半兵半农。
京师驻军则是真正的jīng锐,分为南军和北军,景帝时期,南军便名存实亡与北军合并了。每次出征皆是由朝廷派遣的将领,在北军中挑选官员和士卒,赶往边界,以边军一起抵御外敌。
这种制度虽然保证了军队在zhōngyāng的控制之中,但是却无法有效的支援边境,这才使得每次边境都是被劫掠一番,汉朝才反击。
并不是边军无能,实在是制度的问题。
此时的汉朝jīng锐的北军只有十万多人,三万在北方度辽将军黄埔规(如今的右将军,五原县侯张焕)手中,三万在段颖的手中,一万则是在卫尉手中护卫皇宫,如今只有三万人在北军归执金吾掌管。
再说段颖,段颖带着这三万北军和三万边军,与东羌大小数十战,终于将东羌打的收缩兵力,不敢主公出战。
段颖在大帐中,宣读完圣旨后道“如今这东羌不敢出战,我等在此空等,实在是浪费粮草,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