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狗狗书籍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王爷的奋斗(窝心)-第9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召唤,只要您一声令下便会从中响应!”李峻说道,但他依然谨慎,话中有所保留,并没有说出人数和他们的姓名。

“这些人都是大宋的无名英雄,一定要善待他们!”赵柽点头道。

“属下代他们谢过陛下,定将圣意如实转达给他们!”李峻起身施礼道。

“旺福,把饭菜给他们温一下,只顾说话,饭菜都凉了!”赵柽看看他们两人的饭菜只动了一点,早已凉透了,想着也没吃饱……

两人谢过,不能让皇帝等着他们匆匆吃了去后殿议事,刚才皇帝问了半天阿疏的事情,两人都没有搞明白这是为了什么。赵仁更是一脑门的问号,皇帝在女真人的眼皮底下经营了十多年,布下这么一支奇兵,连他都知之甚少,现在却当着自己的面说起不知是何用意?但他也惊诧与皇帝的深谋远虑,他们不但能为大宋提供第一手的情报,骚扰敌人后方,而且一旦向金国发动决战,有这么一支友军在敌后策应,胜利又能多几分把握。

“高丽战事一触即发,可其为保存实力不惜以两州来要挟我大宋,他们以为在如此局势下,我们不得不就范吃了这个哑巴亏,但是朕要告诉他们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情!”赵柽在长桌前站定,开门见山的对两位心腹说道,首先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省的他们混乱猜测。

“陛下的意思是决心占据保、远二州?”赵仁立刻明白了,不管朝议的结果如何,这两个地方皇帝是占定了。

“不错,但是现在两国共同抗敌,还不能将冲突表面化,他们既然跟咱们玩儿阴的,那么来而不往非礼也,咱们也不必跟他将仁义!”赵柽冷笑道。

“陛下之意是借助阿疏之手把这事办成了,来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李峻眼珠子转两转便知道说起阿疏的用意。

“嗯,你们看,高丽以为我们只占据两州在无他们支援的情况下无法长久立足,所以才有恃无恐,但是如果我们将鸭渌江南岸,高丽千里城以北的这块三角地收入囊中,便有了战略纵深和回旋的余地,凭借鸭渌江天险拒敌,从而站稳脚跟!”赵柽将两人招到桌前,点着地图说道。

“陛下之意是让阿疏借两军交战之机乘虚而入进入曷懒甸地区,而他早已有归宋之意,他占领了此地便等于是我大宋所有,保、远二州就能牢牢的掌握在我们的手中!”李峻眼睛一亮地说道。

“我们占据了此地北上可深入其腹地威胁金国上京,且控制辽西大片地域;向南可断绝高丽与金的陆路联系,一旦有变可迅速南下横扫高丽全境!”赵仁说道。

“陛下此计甚妙,高丽在此战中保持实力可能就有借住我军的势力,在金军败退之际重新进入曷懒甸,将鸭渌江以南尽入自己的囊中,如此一来,高丽不但无法篡取曷懒甸,而且失去了二州,可谓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有苦说不出!”李峻笑道。

“不要高兴太早,此事如果被高丽方面察觉定会反悔索回两州,我们才是空忙一场,因此还需详细规划,你们二位相互的配合,避免在决战前引起双方的冲突!”赵柽摆摆手道。

“陛下,属下以为五国部进入时应该打着‘反抗完颜暴政,共同联手抗金’的旗号进入曷懒甸,他回国初期曾与高丽为基地展开活动,因此不会引起高丽方面的怀疑!”李峻想了想说道。

“很好,但是进入的时机一定要把握好,要在大战开启之后,高丽守军和金军援军开战之后无暇它顾之际,趁乱杀出迅速站稳脚跟!”赵柽赞许地点头道,对李峻十分满意,“赵仁你们枢密院要在保密的前提下派出得力人手协调我军和五国部的关系,切不可引起误会,还要为他们扫清障碍,必要时可出兵协助,直至将两州让与阿疏,然后宣布五国部已经归附我朝,是我们的盟友。”

“陛下,如果高丽人在战后向他们讨要怎么办?”赵仁点点头表示自己知晓了,又问道。

“哼,曷懒甸及西京以北地区早就是女真五国部故地,其后被渤海人和奚人、契丹人先后统治,高丽是北扩之时将女真人驱逐后占据此地的,不是他们想要就能要的!”赵柽冷哼一声道。

“陛下,战事平息后,我们可以让阿疏首先开口,向高丽索要西京以北之地!”李峻坏笑着说道。

“嘿嘿,李大人此计甚妙,我们先将水搅浑,使高丽有口难辨,大宋便可以从中‘斡旋’拖延时间,待时机成熟便将此地划入大宋版图,若是他们翻脸,便可将其灭国!”赵仁拍手笑道,没想到他的主意更狠!

群臣三人谈笑间便将高丽的命运决定了,此后注定其只能生活在大宋的卵翼之下,虽然看似不公,但是在国家利益面前,谁也不能笑话谁,公理永远掌握在强权手中……

第二百九十一章世风

十一月二十二日,宋水军凯旋,三个参战水师派出五千人押送万余俘虏进京报捷,还将金水军的旗舰沿汴河拖到了水门外。赵柽命左相许景衡率百官到城外迎接,他亲于宣德门城楼上检阅了水军队伍下旨重赏,诏令将俘获的金军战舰泊于码头,准许百姓登舟参观。

献俘礼后,赵柽赐宴参战水军,宣德门外的广场上摆下千桌宴席,城楼上也铺开十数桌专门招待水战中的有功之臣,而这些人不仅有将军,也有的只是划桨的水手,但无一例外都是海战中的英雄,能和皇帝一起吃饭,又由宰执们作陪这可是值得炫耀一辈子的事情。

大捷这些年京师的百姓见得多了,可摆下这么大场面的宴席在京师还是头一遭,即便元旦大朝会后的赐宴也没有这么多,且那是宫中百姓们无缘凑热闹,这回摆在了宫前的广场上,一时轰动全城,围观者更是将广场围的水泄不通。

为了准备这顿饭,汴京城各行会也是倾力相助,只猪羊就杀了上千头,而各大饭庄也没放过这个打广告的好机会,不惜停业蒙受损失,派人搭钱搭物前来帮忙,一些掌柜都放下身段亲自端菜倒水,只为能见识下这空前绝后的场面,将来可以对外吹嘘自己的酒楼曾参与过这种大场面!

除了看热闹的还有一群特殊的群体参与了进来,他们个个穿金戴银,看着就是大富大贵之人,对着城楼上的人指指点点。而他们身后还聚集着些壮汉,他们表情严肃。撸胳膊挽袖子似乎要抢人的模样。其实他们倒没有恶意,大宋京城有一种特殊的婚姻文化。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那情景简直就是抢,坊间便称其“捉婿”,只是近年和往年有些改变而已……

在古代社会中,女性出嫁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走进另一个家庭,也不仅仅是个人角色从女儿到妻子的转变,她还肩负着更重要的使命,那就是担当联系两个家族的纽带。这一作用在当时人眼中是被重视的。因而为女儿选择理想的婚配对象常常是使父母伤脑筋的大事。不过,所谓的理想对象既不是女儿的个人意愿,也不是从女儿的角度来考虑的,而是父母主要是父亲从维系、发展家族的角度来考虑的,宋代当然也不例外。

宋朝的选官制度是科举,考试取士为朝廷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高级官员中,科举出身者占了压倒优势。不仅如此,科举胜出者名利双收待遇丰厚外。还可以荫及家人,差科全免,成为社会上享有特权的官户阶层。宋时经济崛起,富裕起来的平民阶层渴望跨入上层社会。“女怕嫁错郎”。既然做官的吃香,大家闺秀们便挤破头争当“官夫人”,金榜题名的士人自然就成了豪富之家择婿的首选。以致当时评价一个家族兴盛与否,有无美好的未来。其中关键的一条就是看其有几人登科或几个女子嫁给士子。

金榜题名,好处多多。这也致使人们把赶考走仕途作为人生奋斗的终极目标。但大宋官位毕竟有限,经不起天下人争抢,只有佼佼者才有望胜出。所以大家只得卧薪尝胆寒窗苦读,‘不及第不成家’便成了一些人的誓词。从而造就了众多未婚大龄青年乃至大龄壮年。也影响了大宋的女士们,于是出现宋朝特有的“榜下捉婿”的咄咄怪事……

赵柽即位后,改革官制,科举虽然还是选拔官员的基础,但是已不再是唯一的途径,且消减其特权,官员也要依律缴纳课税,对荫官控制日趋严格,官员的日子比从前难过了不少。

但是随着女真人的入侵和频繁爆发的战事,加上皇帝对武人们的信任,军将的地位在朝野逐渐得到提高。除了同样享有丰厚的薪饷外,作战有功还会得到封赏。受募从军的士兵在服役期家中可以免除徭役和一定的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