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肆修建堡寨。修建堡寨需要大量木材,而番人多觉得山木都有灵,不少番人对大肆砍伐山林都有不满。加上还有一些边吏私自雇人大量砍伐树木,结木为排,贩到内地牟利。前些年便有番人杀伐木匠叛乱。还有一些部落则是因为盐井的问题,很多番人部落都有盐井,但是宋朝盐是管制的。那些部落被迫献出盐井,心中自然不满。”
这也算信仰不同吧,汉人或许还嘲笑番人愚昧,树木怎么会有灵。
晁勇想了想,道:“朝廷赋税的问题好解决,如今我大梁免去所有苛捐杂税,只剩商税,百姓负担很轻。修建堡寨是兵事方面,我可以做主停下来。不过盐井的问题涉及朝廷财政,还要朝廷讨论。”
任谅点头道:“朝廷恐怕也不同意把盐井交给番人,西北的戎盐品质也很好,有一些甚至不差于青盐。盐利便是在宋朝也是赋税大头,最多时一年高达四千万贯,往常也在两三千万贯。如今朝廷免了苛捐杂税,这盐利就更重要了。”
晁勇瞠目结舌的道:“盐有这般暴利?”
任谅点头道:“朝廷控制盐的售卖,收盐不过每斤几文,卖给商人却是几十文,百姓又都少不了吃盐,利润自然很大。”
第三百七十九章种家将
任谅道:“天下食盐不过就是池盐、海盐、井盐、矿盐,宋朝时以池盐和海盐为主,海盐产于东南沿海。如今大梁境内恐怕也只有京东有少量海盐。中原池盐主产地解池,如今也在田虎手里。朝廷可以控制的产盐地很少,西北的盐井也就愈发重要了。”
晁勇点头道:“任公说的是,看来这盐井还真不能放弃。不过我朝免去所有苛捐杂税,应该也足以让这些番人安定下来了。”
任谅道:“鄜延四路的番人现在多以耕种为生,宋朝时便分了土地,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熙河路的番人还是以畜牧为主,宋朝以前也很少能向他们收到税,因此对他们来说赋税就无关紧要了。”
晁勇原本以为来西北只是和西夏人作战,没想到宋朝都已控制陕西这么多年,还是有这许多问题。看来移民才是征服的最好办法啊,让汉人成为所有地方的主流,番人成为少数部分,应该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最好是再让汉人和番人杂居,以汉人庞大的基数,融合番人。
不过这些事情都得以后慢慢做,当务之急是打退西夏,保持稳定。想要最快的融合番人,就得解散他们的部落。不论何时做这个事情,恐怕都要引起反弹。只有中原一统,他才能腾出手来对付不听话的番人。
任谅喝了口茶,道:“说了其他五路,就剩永兴军了。永兴军算是情况最好的一路吧,而且前面有鄜延路和环庆路挡着,永兴军也没有经历过战火。加上宋朝重视商业,永兴军的商业很发达。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农业自然也不错。境内又以汉人为主,只要吏治清明,永兴军便不用担心叛乱。”
晁勇点头道:“不瞒任公,朝廷之所以没有动陕西各路官员,只是想保持一个安定的后方,抗击西夏。等打退西夏,到时便会整顿吏治。”
任谅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聪明人也有不少,最近弃官南逃的官员不在少数。”
晁勇却是没关心朝政,道:“朝廷派人来了?”
任谅道:“朝中可用的官员不足,皇上让下官推荐了一些永兴军的官员,又派了一些刚刚中举的进士来。其实其他路的官员也可以调整,西军兵马多集中在几个将门世家,有一些知府是他们做知州,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有一些州府则是以文官做知州,这些文官都是宋朝派遣的,朝廷调整他们的官位,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这个事情,最好还是问问老种经略相公,这陕西的事情他最清楚,免得有一些文官和将门有私底下的联系。”
宋朝对武将本就十分忌讳,武将为了避免皇帝猜疑,也很少和文官结交。
晁勇听得任谅这般说,想了想,道:“任公是说老种经略相公有情报系统?”
任谅点头道:“种家将第一人种世衡当初收服了许多番人部落,种家将既可以靠汉人搜集消息,也可以靠那些番人搜集消息,搜集消息的能力不差于西夏。”
种世衡是种家将的开山人,不光武艺出众,也很有谋略,而且善于和羌人打交道。
当年范仲淹巡视边境时,得知环州的很多羌族部落都偷偷和夏国国主李元昊联络。范仲淹马上想到种世衡,把他调来做环州知州,镇抚羌族。
羌族一个部落的酋长牛奴讹,平时非常倔强,但是听说种世衡来赴任,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
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一定到他的帐幕去,慰劳部落百姓。
没想到当天晚上,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积雪足有三尺深。
种世衡的侍从就劝说:“牛奴讹凶狠狡诈,难以信任,况且道路险阻,不易行走。”
种世衡却是不为所动,道:“我正是以信义结交羌人,怎能错过约定的曰期?”
于是,种世衡冒着大雪去赴约。
大雪纷飞,羌人也以为种世衡不会来赴约了。但是没想到种世衡居然冒雪来了,而且也没带多少人马,并无防备他们之意。
羌人见种世衡这般守信,又对他们十分信任,无不感动下拜。
还有一次,种世衡邀请另一个羌人酋长慕恩到军帐中饮宴,推杯换盏之际,种世衡又唤出一名美丽的侍女出来劝酒,慕恩看到美女,当即两眼放光。
酒过三巡,种世衡起身离开片刻。
慕恩看种世衡出去,也没把侍女当回事,当即对侍女毛手毛脚,调戏起来。
这时,种世衡突然夺门而入,很意外的样子,很震怒的样子,慕恩大惊失色,羞愧难当,赶紧伏地请罪。
没想到种世衡却转怒为喜,十分爽快地把侍女送给了慕恩。
从此,慕恩对种世衡忠心耿耿,以死力效。
羌族中凡有贰心者,种世衡便安排慕恩率军征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也就是通过这种种手段,种世衡收服了一百多个羌人部落。
每次西夏入侵,都会有羌人通风报信,因此种世衡从未被西夏偷袭过。
在驻守青涧城的过程中,种世衡手下有一员蕃将,犯了一个小过错,惹得种世衡暴怒。
种世衡一反平时爱兵如子的常态,命令士卒对他施以杖刑,而且在旁监视,让人狠狠用刑。
无论是番将求饶,还是部下说情,种世衡都不愿饶恕此人。
种世衡的杖刑,彻底打掉了蕃将的一片忠心,伤势还未痊愈,他便不辞而别,投奔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帐下。
李元昊见这番人伤痕累累,又对种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为心腹,准许他自由出入于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谁知,一年过后,蕃将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又回到了青涧城,并给种世衡带回了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
这时,西夏人才知这是种世衡的苦肉计,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想到番人会为种世衡这般卖命,苦肉计也才能成功。
由此可见,种世衡的手段。
第三百八十章西夏一品堂
晁勇倒是没有听老种经略相公提起情报系统之事,或许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这是领兵打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或者老种经略相公也不方便说,免得晁勇误会他是想多要一些好处。
晁勇上梁山以后,除去对宋江一直小心戒备,对其他人却是都推心置腹,不曾怀疑。梁山众人也多是直来直往的人,因此晁勇对武人也没什么猜疑。
任谅说起西夏情报系统,倒让晁勇想起后世一本经典武侠中的机构来,奇道:“西夏一品堂?”
任谅疑道:“什么一品堂?”
晁勇看任谅样子,也知道西夏情报系统不是叫一品堂了,尴尬的笑道:“以前听江湖朋友说,西夏有个一品堂,专门招募江湖高手,刺探消息,行刺宋朝将领。”
任谅笑道:“江湖传言多有夸大,不过西夏的情报机构确实招揽了不少汉人。西夏开国的李元昊阴险狡诈,每次谋划出兵都会派重金赏赐细作,让细作打探消息,知道宋军虚实后才用兵。也养了一批死士,专门行刺宋朝大将。因为李元昊对这些细作赏赐极厚,所以很多汉人也去投靠了西夏。一品堂这个词倒也贴切,李元昊给他们的赏赐恐怕不低于一品大员的俸禄,不然不会让那许多人冒死打探消息、刺杀大将。李元昊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这个政策。”
晁勇皱眉道:“那他们应该会来行刺我吧,如何一直不见踪影?”
任谅想了想,道:“永兴军离西夏远一些,或许他们就在前面也未可知。太子再往